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句子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凡是帝王,承担上天赋的重大使命,没有谁不是处在深切的优虑之中而治道显著,功德圆满之后德行就开始衰微。
B.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行大礼不必推辞细小的礼让。
C.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
D.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渔网不要屡次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7-11 04:03: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震字景贤,会稽人。少居乡,介然不苟交,有言其过者辄喜。既登第为小官,有权贵以牒①荐之者,震内牒箧中,已而干政②,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其人大愧。咸淳中,由大理司直通判临安府。时潜说友尹京③,恃贾似道势,甚骄蹇,政事一切无顾让。会府有具狱④将置辟⑤,震力辨其非,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议。六年,江东大旱,知信州。震奏减纲运米⑥,蠲⑦其租赋,令坊置一吏,籍其户,劝富人分粟,使坊吏主给之。州有民庸童牧牛,童逸而牧舍火,其父讼庸者杀其子投火中民不胜掠自诬服震视牍疑之密物色之得童傍郡以诘其父对如初。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

十一年二月,兵大至,都大提单邓益遁去,震尽出府中金钱,募有能出战者赏之。众惧不能战,北兵登陴,众遂溃。震入府中玉芝堂,其仆前请曰:“事急矣,番江门兵朱合,亟出犹可免。”震骂曰:“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从尔言得不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左右不敢言,皆出。有顷,兵入,执牍铺案上,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遂死之。

 (《宋史·唐震传》)

注①牒:指简札,短信。②干政:干预朝廷政事。③尹京:做京城长官。尹,长官。④具狱:审定的案件。⑤置辟:指施用刑法。⑥纲运米;指朝廷分批调运的米,⑦蠲;免除。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父讼庸者/杀其子投火中/民不胜掠/自诬服/震视牍疑之/密物色之/得童傍郡以诘/其父/对如初
B.其父讼庸者/杀其子投火中/民不胜掠/自诬服/震视牍疑之/密物色之/得童傍郡/以诘其父/对如初
C.其父讼庸者杀其子投火中/民不胜掠/自诬服/震视牍疑之/密物色之/得童傍郡/以诘其父/对如初
D.其父讼庸者杀其子投火中/民不胜掠/自诬服/震视牍疑之/密物色之/得童傍郡以诘/其父对如初父对如初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明的一项是
A.登第,即登科,指科举考试应试不选,应试未中的又叫落第、下第。
B.年号纪年法,文中“咸淳”,即为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一个皇帝般有多个年号。明清时期,一个皇帝基本就有一个年号,即一世一元。
C.擢,拔也,指提升官职。表示提升职务的词还有升、拔撬陆、超迁、超摧。
D.刑部:三省六部之一,主管司法刑狱、军事等,三省六部是古代逐步形成的封建王朝最高政府机构。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震年少居乡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了闻过则喜。中进士后做小官,但他决不靠某权贵的推荐而谋求升官。
B.唐震任临安府官员,看到仗恃贾似道势力的潜说友执法上的错误,他敢于抵制,使自己的正确见解得到认可。
C.唐震主管信州,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救济遭旱灾的百姓。他还能明察而求得实证,平反了一屈打成招的冤案。
D.元兵大至,将帅邓益逃跑,唐震拿出自己全部金钱募人出战。危难之际,他放弃逃生机会,在敌人面前,他决不投降,英勇就义。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①震力辩其非,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议。
②执牍铺案上,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遂死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八阵图序

明候方域

余友贾生开宗,年逾五十,老矣。负奇,好大言,嗜酒,不拘绳墨。常自许得为宰相,当一年平寇,三年可尽撤诸塞上兵。里人大笑,以为病狂。乃感愤,着《八阵图》数千言。余则独有取焉,而之序曰:

呜呼!今天下之隐忧,盖在于文臣之望浅,而武担之志骄,不知其所终矣。

陆贾有云:“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夫为相,不必读书,身先险阻,策合群力,能不忌害人之功者,名相也;为将,不必善骑射,粗知古今,遇大变而不挫者,名将。今天下急,急论将哉。

汉袓之明不难于拜坛下而难其所拜者韩信阖庐之信不难于斩宠姬而难于识孙武而任之。天下而有韩信、孙武,宜使之专制千里,岂当更有开府位其上,中贵观军容,掣其射也?天下而无韩信、孙武,又何取于诸将而群委之以旌节,倚之若长城也哉?今天下宣蓟握重兵,豫楚多元帅,而鸣镝在郊,堠火连未央。然则收其所为旌节,撤其所为长城,即外患不靖,内忧不灭,而国家省金钱之费,人民免首功之惨,亦未始非勿药而病也。

余所以终愿今天子之文而左武也。虽然,今之以文臣任武事者,朝则枢府,藩则抚军。吾皆得而见之矣,大约多历年所而得之。又或以盘错之地,狡利者善避,更授钝者,此其胸中岂异伍卒?而则使诸大将肩蟒围玉,相与拜跪之。固宜为其所轻,而日有愤噪之变也。虽日推毂铸印,于以称曰:文饰则得矣,勘乱则未也。

呜呼!叶公好龙而龙至,燕王马而马来,我国家地广人众,而倜傥非常之略寂焉先闻,将果无人言之耶?抑无人用之耶?岂天未悔祸而人未厌乱耶?又岂人建功立业各有其时,而急者不可以缓,缓者不可以急耶?何贾生之且老而尚托于其言也?

(注)①开府:封建时代,公卿所设的能自任官史的机构。②中贵:指受皇帝宠信的宦官。③推毂:推车前进,比喻推荐人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亦未始非勿药而病也 愈:更加
B.余所以终愿今天子之文而左武也 右:重视
C.虽日推毂铸印 铸印:委以官职
D.燕王马而马来    市: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之序曰 秋以
B.遇大变而不挫者,名将     斯用兵之效
C.堠火连未央 臣死不避
D.又岂人建功立业各有其时   背负青天而莫天瘀者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汉祖之明不难/于拜坛下而难/其所拜者韩信/阖闾之信不难/于斩宠姬而难/于识孙武而任之。
B.汉祖之明不难/于拜坛下而难其所拜者/韩信/阖闾之信不难/于斩宠姬而难/于识孙武而任之。
C.汉祖之明/不难于拜坛下/而难其所拜者韩信/阖闾之信/不难于斩宠姬/而难于识孙武而任之。
D.汉祖之明/不难于拜坛下/而难其所拜者/韩信/阖闾之信/不难于斩宠姬/而难于识孙武而任之。
【小题4】下列对文中内容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绳墨,本指木工用绳染墨在木材上弹印直线,古代一般用它比喻规矩、法度。古代还将法度称为“三尺”,因为古时把法律条文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
B.本文中的《八阵图》是一篇谈及军事的长文,与杜甫那首赞美诸葛亮的同名五绝不同。
C.汉祖、阖闾与韩信、孙武在本文中分别代指明君与贤臣。
D.鸣镝(响箭)、堠(古代瞭望敌情的土堡)火在文中均指长城上的报警设备。“推毂”乃引用周文王与姜子牙的典故。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开宗身怀奇才,好谈国家大事,喜欢喝酒,不受俗礼约束,经常得意地说自己做宰相时,在一年内平息了寇乱,三年全部撤掉边塞驻军。
B.作者认为,如今以文臣的身份来担任武事,虽然天天举荐人才委任将领来支持他,只能说好名声得到了,平息骚乱却没有做到。
C.作者认为,天下如有韩信、孙武这样的人才,就应当给他权力,让他统辖广大的地区,而不应再让开府来管辖他,让宦官作监军来牵制他。
D.本文是为其好友贾开宗的老而不见用鸣不平,而更大篇幅是论述天下致乱的重要原因“文臣望浅,武臣志骄”。
【小题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为相,不必读书,身先险阻,策合群力,能不忌害人之功者,名相也。
(2)天下而无韩信、孙武,又何取于诸将而群委之以旌节,倚之若长城也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察罕,西域人也。魁伟颖悟,博览强记,通诸国字书。奥鲁赤辟为理问,政事悉委裁决,且令诸子受学焉。从镇南王征安南,师次泸江。安南世子遣其叔父诣军门自陈无罪,王命察罕数其罪而责之,使者辞屈,世子举众逃去。从奥鲁赤移治江西。宁都民言:“某乡石上云气五色,有物焉,视之玉玺也。不以兵取,恐为居人所有。”众惑之。察罕曰:“妄也,是必构害仇家者。”核问之,果然。

成宗大德四年,御史台奏佥湖南宪司事,中书省奏为武昌路治中。丞相哈剌哈孙曰:“察罕廉洁,固宜居风宪。然武昌大郡,非斯人不可治。”竟除武昌。广西妖贼高仙道以左道惑众,平民诖误者以数千计。既败,湖广行省命察罕与宪司杂治之,鞫得其情,议诛首恶数人,余悉纵遣,且焚其籍。众难之,察罕曰:“吾独当其责,诸君无累也。以治最闻,河南省郎中。

武宗,仁宗哀恸不已。察罕再拜启曰庶民修短尚云有数圣人天命夫岂偶然天下重器悬于殿下纵自苦如宗庙太后何仁宗辍泣曰:“曩者大丧,必命浮屠,何益?吾欲发府库以赈鳏寡孤独若何?”曰:“发政施仁,文王所以为圣。殿下行之幸甚。”拜中书参知政事,但总持纲维,不屑细务,识者谓得大臣体。

初,察罕生于河中,其夜天气清肃,月白如昼。相者贺曰:“是儿必贵。”察罕天性孝友,田宅之在河中者,悉分与诸昆弟。昆弟贫来归者,复分与田宅奴婢,纵奴为民者甚众。故人多称长者。既致仕,优游八年,以寿终。

(选自《元史•列传第二十四》,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察罕再拜/启曰庶民//短尚云有数/圣人天命/夫岂偶然天下/重器悬于殿下/纵自苦如宗庙/太后何/
B.察罕再拜启曰/庶民/短尚云/有数圣人天命/夫岂偶然天下/重器悬于殿下/纵自苦/如宗庙太后何/
C.察罕再拜启曰/庶民/短/尚云有数/圣人天命/夫岂偶然/天下重器悬于殿下/纵自苦/如宗庙太后何/
D.察罕再拜/启曰庶民//短尚云有数/圣人天命/夫岂偶然/天下重器悬/于殿下纵自苦/如宗庙太后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管理全国政务的人。也称相国、宰相,简称“相)。
B.擢:与“拔擢”“加”“升”等均用于由低级到高级的升迁。如《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C.崩:古代帝王之死曰“崩”,诸侯之死曰“薨”。班固《崩薨》曰:“崩薨纪于国何?以为有尊卑之礼。”
D.致仕:旧指交还官职,即退休。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与“告老”“乞骸骨”“致事”等相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察罕明辨是非,善于察断。治理江西时,有百姓禀报发现“玉玺,一事,建议派人立即取回。但察罕制止了这种荒诞行为,认为是有人陷害仇家。
B.察罕善于政理,多被举荐。御史台奏请其为湖南省宪司事,中书省奏举其为武昌路治中。但丞相哈剌哈孙认为察罕不适合为御史,最终任命他为武昌治中。
C.察罕为政宽容,敢于担当,在处理广西高仙道妖术惑众一案时,他审讯得知实情,议定诛杀首恶几人,其余的全部释放,众人反对他的处理方式,他表示愿意一人。
D.察罕孝顺友爱,德行深厚。他在河中的田宅,都分给了众位兄弟;兄弟因贫穷来投奔的,又分给他们田宅奴婢;他还释放了许多奴婢为平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奥鲁赤辟为理问,政事悉委裁决,且令诸子受学焉。
(2)但总持纲维,不屑细务,识者谓得大臣体。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