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译为:(他)总是举止稳重、淡泊宁静,不喜欢结交世俗之人。
B.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译为:张衡机灵精巧,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上用心思。
C.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译为:(他)精心构思文章的文辞结构,十年才完成。
D.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译为:从此以后,(朝廷)就命令史官记载地震发生的方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7-13 08:02: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贞吉,孟静,内江人。六岁日诵书一卷。及长,以博洽名。最善王守仁学。举嘉靖十四年进士,授编修。俺答①薄都城,谩书求贡。诏百官廷议,贞吉奋袖大言曰:“城下之盟,《春秋》耻之。既许贡则必入城,倘要索无已,奈何?”徐阶曰:“君必有良策。”贞吉曰:“为今之计,请至尊速御正殿,下诏引咎。”时帝遣主使瞷廷臣日中莫发一语闻贞吉言心壮之谕严嵩②曰贞吉言是召入左顺门,令手疏便宜。立擢左谕德兼监察御史,奉敕宣谕诸军。给银五万两,听随宜劳赏。初,贞吉廷议罢,盛气谒严嵩。嵩辞不见,贞吉怒叱门者。嵩大恨。及撰敕,不令督战,以轻其权,且不与一卒护行。时敌骑充斥,贞吉驰入诸将营,散金犒士,宣谕德意。

隆庆初,掌詹事府。穆宗幸太学,祭酒胡杰适论罢,以贞吉摄事。讲《大禹谟》称旨,命充日讲官。贞吉年逾六十,而议论侃直,进止有仪,帝深注意焉。寻迁南京礼部尚书。既行,帝念之,仍留直讲。

寇入大同,总兵官赵岢失事,总督陈其学反以捷闻,为御史燕如宦所发。贞吉欲置重罚,兵部尚书霍冀仅议贬秩。贞吉争不得,因上言:“边帅失律,祖宗法具在。今当事者屈法徇人,如公论何?”不许。

初,给事中杨镕劾霍冀贫庸,帝已留冀,冀以镕贞吉乡人,疑出贞吉意,疏辨乞罢,且诋贞吉;贞吉亦疏辨求去,诏留贞吉,褫冀官。贞吉学博才高。然好刚使气,动与物迕。九列大臣,或名呼之,人亦以是多怨。高拱、张居正名辈出贞吉后,而进用居先。成负才好胜不相下,竟龃龉而去。万历十年卒,赠少保,文肃。

(节选自《明史·赵贞吉传》,略有删改)

(注)①俺答:俺答汗,蒙古首领。②严嵩:内阁首辅。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帝遣中/使瞷廷臣/日中/莫发一语/闻贞吉言/心壮之/谕严嵩/曰贞吉言是
B.时帝遣中使/瞷廷臣/日中莫发一语/闻贞吉言/心壮之/谕严嵩/曰贞吉言是
C.时帝遣中使瞷廷臣/日中/莫发一语/闻贞吉言/心壮之/谕严嵩/曰贞吉言是
D.时帝遣中使瞷廷臣/日中莫发一语/闻贞吉言/心壮之/谕严嵩曰/贞吉言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是古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代男子18岁女子15岁,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亦称为表字。
B.嘉靖是帝王年号,年号为汉武帝首创,此后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C.明代中央政权机构设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的最高长官为尚书。
D.谥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的称号,始于西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初,赵贞吉在朝廷上商讨问题结束之后,盛气地拜见严嵩。严嵩推辞没有接见他,贞吉就愤怒地呵斥严嵩的守门人,使得严嵩对他十分怨恨。
B.赵贞吉做事讲原则,总兵官赵岢失败后,总督陈其学反而上报说获胜;被御史燕如宦揭发后,赵贞吉主张处以重罚,兵部尚书霍冀只是提议降职。
C.赵贞吉深得皇帝赏识,在授于他南京礼部尚书一职后,还没有出发上任,皇帝又留下他担任直讲。
D.赵贞吉争强好胜,好意气用事。他有时直呼高官姓名,常常触犯别人;高拱、张居正名声辈分在他之后,却先于他晋升任用,他最终离开官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撰敕,不令督战,以轻其权,且不与一卒护行。
(2)穆宗幸太学,祭酒胡杰适论罢,以贞吉摄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何继筠字化龙,河南人。周祖讨三叛,表继筠从行。贼平,改供奉官。
广顺初,福进镇真定,署衙内都校,尝领偏师出土门,与并人战,斩首数千级,以功领钦州刺史。契丹将高模翰率二千骑扰深、冀,以苇筏度胡卢河。继筠与虎捷都指挥使刘诚诲率兵拒之,至武强,获老稚千馀人,模翰遁去。俄随福进入朝,为内殿直都知。福进卒,起复,为濮州刺史,领兵戍静安军。契丹内侵,继筠逆击败之,改棣州刺史。世宗征瓦桥关,命继筠以所部兵出百井道,破并人数千众。恭帝即位,以为西北面行营都监。
建隆二年,升棣州为团练,以继筠充使。三年,命为关南兵马都监。乾德四年,加本州防御使。开宝元年秋,命昭义节度李继勋等征太原,以继筠为先锋部署。至涡河与并人遇,击走之,夺汾河桥,败其众于城下,获马五百匹,擒其将张环、石赟以献。二年春,太祖亲征晋阳,契丹来援。继筠时屯兵阳曲县,驿召至行在所,授以方略,命将精骑数千赴石岭关拒契丹,谓之曰:“翌日亭午,俟卿来奏捷也。”至期,帝御北台以俟。见一骑自北来,亟遣逆问之,乃继筠子承睿来献捷。生擒刺史二人,获生口百馀,斩首千馀级,马七百馀匹,器甲甚众。初,并人恃契丹为声援,及捷奏,太祖命以所获首级、铠甲示城下,并人丧气。继筠以功拜建武军节度,判棣州。
三年,来朝,诏赐鞍马、戎仗,令戍边。四年秋,来朝,疽发背,车驾幸其第,锡赉甚厚。未几,卒,年五十一。
(选自《宋史》,有删改)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宗征瓦桥关,命继筠以所部兵出百井道,破并人数千众。
(2)继筠时屯兵阳曲县,驿召至行在所,授以方略,命将精骑数千赴石岭关拒契丹。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祖择之书

(北宋)欧阳修

修启:

秀才人至,蒙示书一,并诗、赋、杂文两策,谕之曰:“一览以为如何?”某既陋,不足辱好学者之问,①又其少贱而长穷,其素所为,未有足称以取信于人。亦尝有人问者,以不足问之愚,而未尝答人之问。足下然及之,是以愧惧不知所言。虽然,不远数百里走使者以及门,意厚礼勤,何敢不报。

某闻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笃敬,笃敬然后能自守,能自守然后于用,果于用然后不畏而不迁。三代衰,学校废。至两汉,师道尚存,故其学者各守其经以自用。是以汉之政理文章与其当时之事,后世莫及者,其所从来深矣。后世师法渐坏,而今世无师,则学者不尊严,故自轻其道。轻之则不能至,不至则不能笃信,信不笃则不知所守,守不固则有所畏而物可移。②是故学者惟俯仰徇时,以希禄利为急,至于忘本趋末,流而不返。夫以不信不固之心,守不至之学,虽欲果于自用,而莫知其所以用之之道,又况有禄利之诱、刑祸之惧以迁之哉!此足下所谓志古知道之士世所鲜,而未有合者,由此也。

足下所为文,用意甚高,卓然有不顾世俗之心,直欲自到于古人。今世之人用心如足下者有几?是则乡曲之中,能为足下之师者谓谁?交游之间,能发足下之议论者谓谁?学不师守不一,议论不博则无所发明而究其深。足下之言高趣远,甚善,然所守未一而议论未精,此其也。窃惟足下之交游能为足下称才誉美者不少今皆舍之远而见及乃知足下是欲求其不至此古君子之用心也是以言之不敢隐。夫世无师矣,学者当师经,师经必先求其意,意得则心定,心定则道纯,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施于世者果致。三代、两汉之学,不过此也。

足下患世未有合,而不弃其愚,将某以为合,故敢道此。未知足下之意合否?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选》)

(注)祖择之,名无择,今河南上蔡人。为袁州知州时,首建学官,置生徒教育,由此知名当世。《宋史》有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蒙示书一 通:封。一通即“一封”。
B.足下然及之 卒:通“猝”,突然。
C.能自守然后于用   果:果真。
D.此其也   病:缺点。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足辱好学者之问 但刘日薄西山
B.三代衰,学校废 巫医乐师百工
C.学不师守不一 于其身也,耻师焉
D.足下患世未有合 能克终盖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作者从自身学问、出身两个角度出发,说自己一般不评判他人的诗文,但祖择之不远千里,亲自登门拜访,作者感于他的真诚,写了这封回信。
B.文章第二段作者运用对比,指出两汉以后从师风尚败坏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为祖择之解释了“所谓志古知道之士世所鲜而未有合者”的原因。
C.文章第三段肯定了祖择之的诗文立意甚高,追及古人的成就,但也坦率地指出其缺点:见解还不够纯粹,议论还不够精辟。可见作者为人诚恳坦率。
D.文章第三段作者既中肯评价了祖择之诗文的优缺点,同时也指明了方法:研究经书,获得真谛;坚定心意,追求学问的纯粹;充实心灵,成就文章的绚烂。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窃惟足下之交游能为足下称才誉美者不少今皆舍之远而见及乃知足下是欲求其不至此古君子之用心也是以言之不敢隐。
【小题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其少贱而长穷,其素所为,未有足称以取信于人。
(2)是故学者惟俯仰徇时,以希禄利为急,至于忘本趋末,流而不反。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邓艾字士载,少孤,为农民养犊。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文为世范,行为士则”,遂自名范字士则。后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后为典农纲纪、上计吏,诣太尉司马宣王①,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

嘉平元年,与征西将军郭淮拒蜀偏将军姜维。维退,淮因西击羌。艾曰:“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于是留艾屯白水北。三日,维遣廖化自白水南向艾结营。艾谓诸将曰:“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赐爵关内侯,加讨寇将军。

景元四年冬,召诸军征蜀。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艾遣子忠等出其右,司马师纂等出其左。忠、纂战不利,并退还,曰:“贼未可击。”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将斩之。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

艾至成都,禅率群臣面缚舆榇诣军门,艾执节解缚焚榇,受而宥之。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司马宣王,即司马懿。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B.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C.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D.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孤”即指邓艾年幼时父亲就死了。 鳏: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孤:年幼丧父的孩子;独:年老无子女的人。
B.“艾遂自名范,字士则”,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一般而言名是供长辈称呼,字供晚辈和平辈呼唤。
C.“辟之为掾”中“辟”是征召的意思,“掾”即掾吏,是官府中的最高长官。
D.“面缚舆榇(chèn)”,一种古代君主战败投降的仪式。“面缚”指反绑着手面向胜利者,表示放弃抵抗;“舆榇”指将棺材装在马车上,表示听凭处置。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邓艾不囿贫窘,努力上进。自幼失怙的他以陈寔碑文自勉,不因口吃、家贫而自暴自弃,后得司马懿的赏识,出任官职。
B.邓艾善于用兵,智谋出众。嘉平年间与蜀军对峙,他料得姜维必先声东击西而后诈降还击,于是先发制人,占据洮城,得以避免失败。
C.邓艾艰苦卓绝,成功入蜀。景元间,他亲率魏军在荒无人烟处开山架桥,于濒临绝境中挺进江由,最终大破蜀军。
D.邓艾绥纳降附,受人称赞。进入成都后他手持符节接受刘禅投降,督查约束将士,安抚众人,让他们回复旧业,受人称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
(2)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余村居无事,喜钓游。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

当初夏、中秋之日,蚤食后,出门而望。见村中塘水,晴碧泛然,疾理竿丝,持篮而往。至乎塘岸,择水草空处,投食其中,饵钩而下之。蹲而视其浮子,思其动而掣之,则得大鱼焉。无何,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视之,其寂然者如故。盖逾时始得一动,动而掣之,则无有。余曰:“是小鱼之窃食也,鱼将至矣。”又逾时,动者稍异,掣之得鲫,长可四五寸许。余曰:“鱼至矣,大者可得矣。”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间乃一得,率如前之鱼,无有大者。日方午,腹肌,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是村人之田者,皆毕食以出,乃收竿持鱼以归。

归而妻子劳问:“有鱼乎?”余示以篮而一相笑也,及饭后仍出,更诣别塘求钓处。逮暮而归,其得鱼与午前比,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必数数往焉,卒未尝多得,且或无一得者。余疑钓之不善,问之常钓家,率如是。

(选自吴敏树《说钓》)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食后,出门而望 蚤:通“早”
B.乃一得     间:中间
C.更别塘求钓处 诣:到
D.问之常钓家,如是   率:大都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余疑钓不善 动而掣
B.倚竿岸     有亭翼然临泉上者
C.起立伺之   归妻子劳问
D.亦知其趣焉   置土石
【小题3】文中画线句表现了钓者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
②饵钩而下之。
③逮暮而归,其得鱼与午前比。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