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对“之”和“而”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公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③夫以秦王之威,相如廷叱之
②强秦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④以先国家之急后私仇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8-06 03:43: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而飞  怒: 愤怒,这里指因愤怒而飞起。
B.而后乃今风    培:增加。
C.榆枋而止 抢: 触、碰
D.百里者 适: 刚刚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
A.《齐谐》者,志怪者 且夫水之积不厚
B.抟扶摇上者九万里 我决起
C.去六月息者也  余与四人拥火
D.置杯焉胶 时不至
【小题3】以下划横线的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乘着旋风环旋飞上几万里的高空。
B.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山野中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
C.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天色深蓝,或许是它真正的颜色吧?大概是因为天高远看不到尽头吧?
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哪里用得着飞到九万里的高处再往南去呢?

同类题3

阅读课文第一、二段,完成下面问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1)赂秦而力(① ),破灭之(② )也。或曰:六国互丧(③ ),(④ )赂秦耶?曰:不赂者(⑤ )赂者丧。(⑥ )失强(⑦ ),不能独(⑧ )。故曰:弊在赂秦也。

(⑨ )攻取之外,(⑩ )则(⑪ )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⑫ )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2)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⑬    )先祖父(⑭ ),(⑮ )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⑯ (⑰ )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⑱ )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⑲ ),奉之(⑳ )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 )矣。至于 颠覆 ), )固 )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3)此言 )之。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小题2】对第2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2段作者主要用事例、对比和引用的论证方法,针对韩、魏、楚三国赂秦的弊端进行论证。
B.课文先摆出秦“战胜而得”与诸侯“战败而亡”的事实,从正反两方面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了“秦之所大欲”与“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
C.从“思厥先祖父”到“而秦兵又至矣”几句,虽是想象之辞,但形象地说明将土地拱手与人,非但不能保全自己,反而激发了敌人的侵吞欲望,遗患无穷。
D.最后又引用古人的话“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做对比论证,贴切恰当,既补充了上文的论证,又含有收束之意。
【小题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