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把下列教材中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贾谊《过秦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19-08-25 12:44: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孝文帝十四年,广以良家子从军去胡。及孝景初立,广徒为上郡太守。匈奴大入上郡,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之百骑,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来到匈奴陈二里所,解鞍,令士皆纵马卧。胡兵终怪之,不敢击,以为汉有伏军于旁,引兵而去。孝景崩,武帝立。广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引而入室,至汉,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家居数岁。后,天子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初。广之从弟李蔡与广俱事孝文帝。蔡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甚远,然广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而蔡为列侯,位至三公。诸广之军吏及士卒或取封侯。元狩四年,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大出击匈奴,广数自请行,天子以为老,弗许;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大将军青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故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广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合军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徒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

(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
B.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
C.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
D.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良家子:家世清白人家的子弟。汉朝军队的有两种,一种即所谓”良家子”,另一种是罪犯和贫民等。
B.三公:是中国古代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可指司马、司徒、司空,也可指太傅、太师、太保。汉武帝时起,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也被称为三公。
C.元将:汉武帝的年号之一。中国古代从汉武帝开始才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D.结发:即束发,束扎发髻以区别于童年时期的发型,表示成年,与”弱冠”的年龄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广智勇双全,英勇善战。他一生与匈奴战斗,能够以少胜多,险中取胜,匈奴人闻其名而避之。
B.李广体恤士卒,宽缓治下。他能与士卒同甘共苦,深受爱戴,士卒都甘愿为他效力。
C.李广一生未得封爵。才能、名声不如他的李蔡位至三公,他曾经的部下有的也被封候,而李广却终身未得封候。
D.李广最终羞愧自杀。李广作战时没有向导,迷失道路,无功而返,最终因羞愧难当而自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2)大将军青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故令广并于右将军军。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俞康直之彦,丹徒人。父希言,始自歙之黟县来居。用从祖太尉献卿恩,补太庙斋郎主潮阳簿,为杭州观察推官。范公仲淹为守以政委之杭之蜀山民冒鬻盐之利刑不能禁康直请设官置场民喜速售而重犯法公私便之属泗州军事推官民有清明日尽室出游者,盗乘间入其家。游者还,知盗未出,遂围之。盗计穷,纵火,幸火而逃。案具,将置极典。康直以为,尽室以出,非有人居止之室,幸火以逃,火非本心。具狱奏谳,执政者是之,得减死论。改秩,知舒之桐城,监广州市舶。代还,签书武家军节度判官所公事,通判睦州,所至皆有惠政。秩满,奉祠。丞相韩公缜宰钱唐日,与康直友善。缜既相,数以书招之。康直谢曰:“崇故旧以厚风俗,真宰相事。然吾志定矣,不可强也。”缜意不能夺。家世有田在钱唐,族人岁擅其利。康直置不问。会他族讼于官,归田于康直。不受,以与其弟,曰:“吾食粗给,以资汝。”弟曰:“吾父兄不之有,吾鸟乎有之?”亦不受,卒以予族人。初奉祠,时年五十七。暨祠禄(注)再满,遂请休致。即所居东西为退圃、逸堂、遯轩、远楼,终日啸傲其间。苏文忠轼尝为赋四诗,今见集中。其《远楼》诗有“地偏心远似陶潜”之句,盖以属康直也。居闲几三十年,年八十三乃终。其恬于名利,固人所难能。其寿考康宁,得退闲之乐,亦人所不及也。葬丹徒县大慈乡汝山之侧,曰京岘原。

(节选自《宋史·俞康直传》)

(注)祠禄:宋制,大臣罢职,令管理道教宫观,以示优礼,无职事,但借名食俸。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范公仲淹为守以政/委之/杭之蜀山民冒鬻盐之利/刑不能禁/康直请设官置场/民喜速售而重犯法/公私便之/属泗州军事推官
B.范公仲淹为守/以政委之/杭之蜀山民冒鬻盐之利/刑不能禁/康直请设官置场/民喜速售而重犯法/公私便之/属泗州军事推官/
C.范公仲淹为守/以政委之/杭之蜀山民冒鬻盐之利/刑不能禁/康直请设官置场/民喜速售而重犯法/公私便之属/泗州军事推官/
D.范公仲淹为守以政/委之/杭之蜀山民冒鬻盐之利/刑不能禁/康直请设官置场/民喜速售而重犯法/公私便之属/泗州军事推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古代男子有名有字,称别人往往称名,称自己往往称字。
B.“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
C.“休致”,即将职位还给朝廷的意思。我国古代,在唐、宋、明朝基本都沿用周朝以来“大夫七十而致事”的传统,即官员通常在七十岁退休。
D.“文忠”是苏轼的谥号。谥号是古代对死去的帝王、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按其生平事迹所给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俞康直蒙受族荫,仕途顺达。因祖父官至太尉的恩惠,荫补做了太庙斋郎、潮阳县主簿,后又分别担任杭州观察推官,桐城知县等。
B.俞康直处事公正,仁政为民。为百姓请示设置官方买卖盐的场所;为被判极刑的纵火小偷据理力争,使其得以改判。
C.俞康直不求名利,淡泊钱财。钱唐时期的旧友韩缜担任丞相之后,几次邀请俞康直去任职,都被他拒绝。俞康直还将官府判定归还自己的田地送给了族人。
D.俞康直心“似陶潜”,健康长寿。退休后享受了近三十年自由自在的闲居生活,连苏轼这样的大文豪都写诗赞扬他,可见其闲居的品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具狱奏谳,执政者是之,得减死论。
(2)康直谢曰:“崇故旧以厚风俗,真宰相事。然吾志定矣,不可强也。”

同类题3

(课外)阅读以下文言文,完成各题。

与荆南乐秀才书

(宋)欧阳修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

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

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然言出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

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先辈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先辈往学之,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所为者,为此也。

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信也。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

(注)①先辈:对乐秀才的尊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门而 贽:拿着礼物求见。
B.而又之 辱:辜负。
C.或过称其文字  过称:过分称赞。
D.不暇师穷经  就:跟从。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又游从相爱之私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然言出罪至 至无所见犹不欲归
C.是以徘徊不敢出所为者    吾还也
D.其言不为人信也  或因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当时的应举文字,颇有微词,但乐生意欲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只能建议他“顺时”而为。
B.作者认为要作文,就应该学习古人,去除浅薄雕饰的文字与习气,才能达到两汉那样文质彬彬的境界。
C.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请求。
D.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委婉;通过现身说法,运用对比,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对时文的不同看法。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
(2)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樊英字季齐,南阳鲁阳人也。少受业三、辅.,兼明五经。隐于壶山之阳,受业者四方而至。州郡前后礼请不应;公卿举其贤良方正、有道,皆不行。安帝初,征为博.士.。至建光元年,复诏公.车.赐策书,征英及同郡六人,英等四人并不至。永建二年,顺帝策书备礼,玄纁①征之,复固辞.疾笃。乃诏切责郡县,驾载上道。英不得已,到京,称病不肯起。乃强舆入殿,犹不以礼屈。帝怒,谓英曰:“朕能生君,能杀君;能贵君,能贱君;能富君,能贫君。君何以慢朕命?”英曰:“臣受命于天。生尽其命,天也;死不得其命,亦天也。陛下焉能生臣,焉能杀臣!臣见暴君如见仇雠,立其朝犹不肯,可得而贵乎?虽在布衣之列,环堵.之中,晏然自得,不易万乘之尊,又可得而贱乎?陛下焉能贵臣,焉能贱臣!臣非礼之禄,虽万钟不受;若申其志,虽箪食不厌也。陛下焉能富臣,焉能贫臣!”帝不能屈,而敬其名,使出就太医养疾,月致.羊酒。至四年三月,天子乃为英设坛席,待以师傅之礼,延.问得失。英不敢辞,拜五官中郎将。数月,英称疾笃,诏以为光禄大夫,赐告.归.。英初被诏命,佥以为必不降志,及后应对,又无奇谟深策,谈者以为失望。初,河南张楷与英俱征,既而谓英曰:“天下有二道,出与处也。吾前以子之出,能辅是君也,济斯人也。而子始以不訾②之身,怒万乘之主;及其享受爵禄,又不闻匡救之术,进退无所据矣。”颖川陈寔少从英学。尝有疾,妻遣婢拜问,英下床答拜。寔怪而问之。英曰:“妻,齐也,共奉祭祀,礼无不答。”其恭谨若是。年七十余,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
注:①玄纁:黑色的币帛,常用作聘用贤士的礼品。②不訾:不可比量,指非常贵重。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复固辞疾笃   辞:推辞。
B.环堵之中 堵:院子。
C.月致羊酒 致:送给。
D.延问得失 延:延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辅,汉朝以京兆尹(原为官名,汉朝也作政区名)、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这三个地区在今陕西西安附近。
B.博士,学官名。始于战国,秦汉相承,西汉时,为太常属官,汉文帝置一经博士,汉武帝置五经博士,晋、唐时又有新设置。
C.公车,汉代官署名。为卫尉的下属机构,设公车令,掌管宫殿司马门的警卫。臣民上书、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D.告归,指告老回乡或请假回家。古代还表示告老退休的说法有“致仕”、“致政”、“乞骸骨”、“褐”、 “释服”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英学识渊博,却多次拒绝做官。他自幼学贯五经,州郡官府及公卿也因此多次推举他出来做官,他都不答应。
B.樊英针锋相对,不惧皇帝的威压。皇帝以朕能生杀臣子来威胁他,他却以天命抗之,甚至暗讽皇帝是暴君。
C.樊英接受诏令,勉强入仕却被人批评。说他为了不做官不惜激怒君王,做官时却又未能献上匡时救世的方略。
D.樊英恭敬谨慎,对妻子礼待有加。生病期间,妻子派侍女来问候,他从床上下来答拜,认为妻子的地位与自己是平等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非礼之禄,虽万钟不受;若申其志,虽箪食不厌也。陛下焉能富臣,焉能贫臣!
(2)英初被诏命,佥以为必不降志,及后应对,又无奇谟深策,谈者以为失望。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鲍息与齐悼公有郄,弑悼公。齐人共立其子壬是为简公田常成子与监止俱为左右相相简公田常心害监止监止幸於简公权弗能去。於是田常复脩釐子之政,以大斗出贷,以小斗收。齐人歌之曰:“妪乎采芑,归乎田成子!”齐大夫朝,御鞅谏简公曰:“田、监不可并也,君其择焉。”君弗听。

子我者,监止之宗人也,常与田氏有。田氏疏族田豹事子我有宠。子我曰:“吾欲尽灭田氏适,以豹代田氏宗。”豹曰:“臣於田氏疏矣。”不听。已而豹谓田氏曰:“子我将诛田氏,田氏弗先,祸及矣。”子我舍公宫,田常兄弟四人乘公宫,欲杀子我。子我闭门。简公与妇人饮檀台,将欲击田常。太史子馀曰:“田常非敢为乱,将除害。”简公乃止。田常出,闻简公怒,恐诛,将出亡。田子行曰:“需,事之也。”田常於是击子我。子我率其徒攻田氏,不胜,出亡。田氏之徒追杀子我及监止。

简公出,田氏之徒追执简公于徐州。简公曰:“蚤从御鞅之言,不及此难。”田氏之徒恐简公复立而诛己,遂杀简公。简公立四年而杀。於是田常立简公弟骜,是为平公。平公即位,田常为相。

田常既杀简公,惧诸侯共诛己,乃尽归鲁、卫侵地,西约晋、韩、魏、赵氏,南通吴、越之使,脩功行赏,亲於百姓,以故齐复定。

田常言於齐平公曰:“德施人之所欲,君其行之;刑罚人之所恶,臣请行之。”行之五年,齐国之政皆归田常。田常於是尽诛鲍、晏、监止及公族之彊者,而割齐自安平以东至琅邪,自为封邑。封邑大於平公之所食。

田常卒,子襄子盘代立,相齐。常谥为成子。

(节选自《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注:①《索隐》及清梁王绳《史记志疑》都认为子我就是监止,司马迁误为二人。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齐人共立其子/壬是为简公田常/成子与监止俱为左右相/相简公田常/心害监止/监止幸於简公权/弗能去。
B.齐人共立其子壬/是为简公/田常成子与监止俱为左右相/相简公/田常心害监止/监止幸於简公/权弗能去。
C.齐人共立其子壬/是为简公田常/成子与监止俱为左右相/相简公田常/心害监止/监止幸於简公/权弗能去。
D.齐人共立/其子壬是为简公/田常成子与监止俱为左右相/相简公/田常心害监止/监止幸於简公/权弗能去。
【小题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与田氏有 嫌隙
B.田常兄弟四人乘公宫 往,到……去
C.需,事之也 盗贼
D.简公出 逃跑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田常言於齐平公曰:“德施人之所欲,君其行之;刑罚人之所恶,臣请行之。”
(2)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小题4】齐简公为何最终败亡?请简要说明。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