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群毕至 ②謇朝谇而替 ③鸷鸟之不兮 ④伏清白以直兮 ⑤余马于兰皋兮 ⑥遂以女之 ⑦死生亦矣 ⑧心而抑志兮 ⑨映左右 ⑩彭殇为妄作 ⑪岂不
A.①②⑧/③⑥⑪/④⑨/⑤⑦/⑩
B.①⑦/②⑪/③⑥⑨/④/⑤⑧/⑩
C.①③⑦/②⑥⑨/④⑤⑪/⑧⑩
D.③⑨/②⑥/④⑪/⑤⑦/①⑧⑩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8-27 03:49: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因谓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已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楚人曹丘生,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季布乃大悦,引入为上客。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
B.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
C.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
D.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籍,就是指项羽,籍是项羽的名,起兵反秦后与刘邦争天下,交战五年,兵败自杀。
B.汝阴侯,原名夏侯婴,汝阴侯是他的封号。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C.郎中,本是官名,后世也指各部要职,分掌各司事务,如《荆轲刺秦王》中即此用法。
D.河东,指现在山西省的西南部,因在黄河以东而得名,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被人搭救,被高祖赦免。汉高祖悬赏捉拿,他先藏身于周氏,后被卖给朱家,经其劝说,汝阴侯向高祖进言赦免了他。
B.季布敢于直言,阻止用兵匈奴。吕后受单于侮辱,樊哙要带兵讨伐,季布以高祖当年平城被围旧事表示反对,此事才作罢。
C.季布被召入京,终未获得提拔。孝惠帝听说他是贤人,召其入京,欲任其为御史大夫,后因他人之言而放弃,他乘机进言。
D.季布重诺之名,被天下传诵。楚人有“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之一诺”的谚语,后因楚人曹丘生的宣扬,名声更为显著。
【小题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鲁朱家所卖之  项伯乃夜沛公军B.上赦季布   良入,具告沛公
C.独己之私怨求一人 不敢兴兵拒大王D.季布名所以益闻者   所以遣将守关者
【小题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高祖求布千金   今闻将军之首B.季布匿其所 然不自能先入关破秦
C.与窦长君留侯张良D.留邸一月,罢    陵之耻
【小题6】下列各项中,句式不同的一组是
A.季布者,楚人也   是寡人之过也B.何示天下之不广也 何厌之有
C.有名于楚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困于平城 若属皆且为所虏
【小题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2)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
(3)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4)愿大王稍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先大夫集后序(节选)

曾巩

始公见奇于太宗,自光禄寺丞、越州监酒税召见,以为直史馆,遂为两浙转运使。未久而真宗即位,益以材见知。初试以知制诰,及西兵起,又以为自陕以西经略判官。而公常激切大臣,当时皆不悦,故不果用。然真宗终感其言,故为泉州,未尽一岁,拜苏州,五日,又为扬州。将复召之也,而公于是时又上书,语斥大臣尤切,故卒以龃龉终。

公之言,其大者,以自唐之衰,民穷久矣,海内既定,天子方修法度,而用事者尚多烦碎,治财利之臣又益急,公独以谓宜遵简易,以与民休息,塞天下。祥符初,四方争言符应,天子因之,遂用事泰山,祠汾阴,而道家之说亦滋甚,自京师至四方,皆大治官观。公益诤,以谓天命不可专任,宜绌奸臣,修人事,反复至数百千言。鸣呼!公之尽忠,天子之受尽言,何必古人?此非传之所谓主圣臣直者乎?何其盛也!何其盛也!

公在两浙,奏罢苛税二百三十余条。在京西,又与三司争论,免民租,释逋负之在民者,盖公之所试如此。

公卒以龃龉终,其功行或不得在史氏记,藉令记之,当时好公者少,史其果可信欤?后有君子欲推而考之,读公碑与其书,及余小子之序其意者,具见其表里,其于虚实之论可核矣。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章精华》)

(简注)①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军南丰县(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②公:指曾巩的祖父曾致尧(947-1012),字正臣,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官秘书丞,出为两浙转运使。性刚直,好谏净,累迁礼部郎中。死后追赠谏议大夫,故称“先大夫”。③龃龉(jǔ yǔ):齿不正而参差出入。引申为意见不合,互相抵触。④符应:古人认为天降的祥瑞,与人相应,称符应。

(阅读指要)本文是一篇序言,因写在文集的后面,故称为后序。曾巩的祖父虽然有奇才,但常常直言进谏,指责大臣,言语激烈,因此以龃龉终。曾巩担心祖父的功行不能被史书真实记载,所以写下这篇序,记载祖父的生平事迹,供后人研究考证。文章有叹有赞,刻画出了曾致尧刚直好诤的形象风貌。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始公见奇于太宗(________)
(2)而公常激切大臣(________)
(3)以与民休息,塞天下(________)
(4)细奸臣,人事(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定”与“海内既定,天子方修法度”中“定”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岂可一切拘以B.痛思痛,痛何如哉
C.无欲以静,天下将自D.俄顷风云墨色
【小题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曾公敢于直谏的一组是
①而公于是时又上书,语斥大臣尤切②公独以谓宜遵简易,以与民休息,塞天下望③以谓天命不可专任,宜绌奸臣,修人事④公之尽忠,天子之受尽言,何必古人⑤又与三司争论,免民租,释逋负之在民者⑥公卒以龃龉终,其功行或不得在史氏记
A.①②④B.①⑤⑥C.②③⑤D.③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朝立国后,虽积极推进法制建设,却未实现政通人和;在曾公看来,这主要是由于各级官吏心怀奸邪、不堪重任造成的。
B.曾公在朝廷上言论激切,敢于谏净,颇受两代国君的赏识和重用,成就了历史上一段
“主圣臣直”的佳话。
C.祥符年间,道教思想在朝野泛滥,全国各地大建道观,曾公极力进谏,表现了敢于与潮流抗争的大无畏精神。
D.曾公关心民生,刚勇正直,对其政绩与品行,史籍却言之不详,作者虽对此深感遗憾,叙述时却笔调委婉,藏锋不露。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复召之也,而公于是时又上书,语斥大臣尤切。
(2)其功行或不得在史氏记,藉令记之,当时好公者少,史其果可信欤?
【小题6】从文中可以看出曾公具有怎样的品格?曾巩写这篇序的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