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望仆不相师  居则忽忽有所亡
B.万被戮,岂有悔哉    累百世,垢弥甚耳
C.及至是,言不辱者    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
D.而文采不表后也 灌夫受辱居室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9-01 11:53: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苏轼的《赤壁赋》,完成下面小题。

(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2)于是饮酒乐甚,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苏子愀然,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4)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观之,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5)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酒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属:劝请
B.于是饮酒乐甚,舷而歌之 扣:敲击
C.寄蜉蝣于天地,沧海之一粟 渺:渺小
D.苏子揪然,襟危坐而间客曰 正:整理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物与我皆无尽也 ②于其身也,耻师焉
B.①月出东山之上 ②冰,水为之,而寒
C.①苟非吾所有 ②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
D.①自其不变者观之 ②吾尝终日思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展示了与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诵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超然物外的境界,抒发了喜悦之情。
B.第二段承接上文景色描摹,写作者的歌声与客人的箫声,苏子饮酒放歌,客人倚歌而和,营造了主客之间箫歌互答,其乐融融的境界。
C.第四段作者以明月,江水来阐释变与不变的道理,表现作者随缘自适,随遇而安的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D.全文因景生情,借景喻理,将画意,诗情,理趣熔于一炉,创造出一种充满诗情画意又蕴含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
【小题4】请将下面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1)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3)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小题5】第(3)段中“客”用对比的方式抒发了“悲”,请问”客”的“悲”由哪三个方面的原因构成?请根据文意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其根本
B.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牢:监狱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绳索
D.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木匣装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B.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C.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D.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平明,汉军乃觉之
B.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 其孰能讥之乎
C.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小题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呜呼”起笔,发出了对伶官误国的感慨。接着运用反问,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不在天命,而在人事。这一叹一问,为全文定下了叹惋的基调。
B.第二段以“三矢”贯穿文意。先写庄宗受命,再写庄宗复命,着力描写了庄宗“请矢”的恭谨态度,从中看出他是矢志复仇的,这就突出了“人事”的作用。
C.第三段对比庄宗极盛、极衰的两种情形,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这就通过对“盛衰之理”的议论,揭示了所谓“人事”的基本内涵。
D.文末紧承上文进一步议论,得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教训,讽谏北宋统治者,要借鉴历史,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因而意味深长。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 -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安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节选自《兰亭集序》)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感慨之矣    系:附着,随着
B.之所欣 向:过去
C.终于尽 期:注定
D.不能之于怀  喻:说出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知老将至 及其所既倦
B.当其欣所遇 不能喻之怀
C.犹不能不之兴怀  不赂者赂者丧
D.录其述  以兴怀,其致一也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以描写、议论为主,讨论“生死”的人生问题,表现了作者的伤痛之感。
B.对于当时流行的“一死生”和“齐彭殇”的思想,王羲之持批判态度。
C.选文是诗集序的一部分,情感由“痛”转“悲”,脉络清楚,富有哲理思辨色彩。
D.文章总体情感并非一味消沉,特别是在玄谈成风的东晋,提出“一死生为虚诞”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