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辨析下列多义词的词义。
(1)引
①恭疏短引
②控蛮荆而引瓯越
③我君景公引领西望
④引兵欲攻燕
(2)雅
①都督阎公之雅望
②察纳雅言
③雍齿(人名)雅不欲属沛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19-09-02 11:10: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雪琴与沅弟嫌隙已深,难期其水乳。沅弟所批雪信稿,有是处,亦有未当处。弟谓雪声色俱厉。凡目能见千里,而不能自见其睫,声音笑貌之拒人,每苦于不自见,苦于不自知。雪之厉,雪不自知;沅之声色,恐亦未始不厉,特不自知耳。曾记成丰七年冬,余咎骆文耆‚待我之薄,温甫则日:“兄之面色,每予人以难堪。”又记十一年春,树堂深咎张伴山简傲不敬,余则谓树堂面色亦拒人于千里之外。观此二者,则沅弟面色之厉,得无似余与树堂之不自觉乎?
余家目下鼎盛之际,余窃将相,沅所统近二万人,季所统四五千人,近世似此者曾有几家?沅弟半年以来,七拜君恩,近世似弟者曾有几人?日中昃,月盈则亏。吾家亦盈时矣。管子云:“斗斛满则人之,人满则天概之。”余谓天之概无形,仍假手于人以概之。霍氏ƒ盈满,魏相概之,宣帝概之;诸葛恪盈满,孙峻概之,吴主概之。待他人之来概而后悔之,则已晚矣。
吾家方丰盈之际,不待天来概,人之来概,吾与诸弟当设法先自概之。自概之道云何?亦不外“清”“慎”“勤”三字而已。吾近将“清”字改为“廉”字,“慎”字改为“谦”字,“勤”字改为“劳”字,尤为明浅,确有可下手之处。沅弟昔年银钱取与之际不甚斟酌,朋辈之讥议菲薄,其根实在于此。以后宜不妄取分毫,不寄银回家,不多赠亲族,此“廉”字工夫也。“谦”字存诸中者不可知,其著于外者,约有四端:曰面色,曰言语,曰书函,曰仆从属员。沅弟一次添招六千人,季弟并未禀明,招三千人,此在他统领所断做不到者,在弟尚能集事,亦算顺手。而弟等每次来信索取帐棚子药等件,常多讥讽之词,不平之语,在兄处书函如此,则与别处书函更可知矣。沅弟之仆从随员颇有气焰面色言语与人酬按时吾未及见而申夫曾述及往年对渠之词气至今饮憾。以后宜于此四端,痛加克治,此“谦”字工夫也。每日临睡之时,默数本日劳心者几件,劳力者几件,更竭诚以图之,此“劳”字工夫也。
名位太隆,常恐祖宗留诒之福自我一人享尽,故将“劳”“谦”“廉”三字时时自惕,亦愿两贤弟用之以自惕,且即以自概耳。
(选自《曾国藩家书》,有改动)
(注)①雪琴:曾国藩朋友彭雪琴。沅弟:曾国藩三弟曾国荃。②骆文耆:清末重臣骆秉章。③霍氏:汉代大将军霍光一族。④吴主:三国时吴国君主孙亮。⑤申夫:曾国藩的慕僚。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难期其水乳   遽:立刻,马上
B.余窃将相     忝:辱,有愧于
C.斗斛满则人之 概:概括,总括
D.招三千人     径:径自,直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均相同的一项是 (   )
A.沅弟昔年银钱取与之际不甚斟酌  州司临门,急星火
B.日中昃 于其身也,耻师焉
C.不待天来概   夫人相与,俯仰一世
D.余名位太隆   均之二策,宁许负秦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雪琴和沅弟之间出现了很深的嫌隙,原因在于他们的声音和脸色表现拒人千里之外,而自己却一点也感觉不到。作者现身说法,给他们讲清了这个道理。
B.沅弟花钱随意,大手大脚;季弟不作汇报,擅自招兵;书信来往,言词不和;仆从随员的面色言语,颇有气焰。所有这些,作者都给予了批评和教育。
C.虽然曾家正处鼎盛之际,但作者居安思危,他借管子的话把“斗斛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的规律告诉子弟,表示与他们一起以“廉、谦、劳”持家。
D.本文虽然有避害远祸、自保富贵的倾向,但作者提出的“廉、谦、劳”始终是值得肯定的做人之德、为官之道,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深沉的传统文化内涵。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沅 弟 之 仆 从 随 员 颇 有 气 焰 面 色 言 语 与 人 酬 按 时 吾 未 及 见 而 申 夫 曾 述 及 往 年 对 渠 之 词 气 至 今 饮 憾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观此二者,则沅弟面色之厉,得无似余与树堂之不自觉乎?
(2)“谦”字存诸中者不可知,其著于外者,约有四端。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及至始皇,奋六世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粮而景丛。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斩木为,揭竿为旗 兵:兵器
B.天下云集响应 响应:用言语行动支持某种号召
C.粮而景从 赢:担负
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山东:崤山以东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奋六世余烈 纵一苇所如
B.河为池    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C.夫天下非小弱也    若属皆为所虏
D.天下笑者  窃大王不取也
【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桂、浙、闽、粤等地,每个部落都有名称,统称“百越”。
B.“迁徙”有多义,现代指生物学上的鸟类迁徙,文中指被征发而远途服役。
C.“七庙”本指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后泛指帝王的宗庙。
D.“六合”仅指一年十二个月中相关的两个月份,如仲春和仲秋为合,仲夏和仲冬为合。
【小题4】下列说法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秦始皇统一天下本来就不得人心,后来又施行暴政,所以秦王朝很快就倾覆了。
B.秦能完成统一六国的功业,表明天下百姓希望过安定的生活,也表明秦的统一符合民心。
C.兼并天下时可以采用一些武力手段,但统一之后,若想坐稳天下,就一定要施行仁政。
D.秦始皇不懂得攻守之势已发生了变化,仍自以为是,以武力统治天下,最终导致了秦王朝的灭亡。
【小题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