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说 剑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

庄子入殿门不,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

王乃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其处也。

(选自《庄子·说剑》,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是三年,国衰,诸侯之   谋:为……谋划。
B.请剑服 治:备办。
C.庄子入殿门不   趋:小步快走。
D.王乃剑士七日   校:使……较量。
【小题2】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是直接记述庄子言行勇敢机智的一项是(  )
①庄子当能
②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
③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
④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
⑤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⑥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
A.①②③B.①⑤⑥
C.②④⑥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庄子剑术高超,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下无敌”。
B.庄子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
C.庄子说,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天子之剑,而不是庶人之剑。
D.《说剑》这篇文章,主旨是劝说赵文王不要争斗,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
(2)赵国何求而不得也!
(3)夫子休,就舍待命。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9-04 06:51: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浑,字玄冲,太原晋阳人也。浑沈雅有器量。袭父爵京陵侯,大将军曹爽掾。爽诛,随例免。起为怀令,参文帝安东军事,累迁散骑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咸熙中为越骑校尉。武帝受禅,加扬烈将军,迁徐州刺史。时年荒岁饥,浑开仓振赡,百姓赖之。泰始初,增封邑千八百户。久之,迁东中郎将,监淮北军事,镇许昌。数陈损益,多见纳用

转征虏将军、监豫州诸军事、假节,领豫州刺史。浑与吴接境,宣布威信,前后降附甚多。吴将薛莹、鲁淑众号十万,淑向弋阳,莹向新息。时州兵并放休息,众一旅,浮淮潜济,出其不意,莹等不虞晋师之至。浑击破之,功封次子尚为关内侯。迁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镇寿春。吴人大皖城,图为边害。浑遣扬州刺史应绰督淮南诸军攻破之,并破别屯,焚其积谷百八十余万斛、稻苗四千余顷、船六百余艘。浑遂陈兵东疆,视其地形险易,历观敌城,察攻取之势。

及大举伐吴,浑率师出横江,遣参军陈慎、都尉张乔攻寻阳濑乡,又击吴牙门将孔忠,皆破之,获吴将周兴等五人。又遣殄吴护军李纯据高望城,讨吴将俞恭,破之,多所斩获。吴历武将军陈代、平虏将军朱明惧来降。吴丞相张悌、大将军孙震等率众数万指城阳,浑遣司马孙畴、扬州刺史周浚击破之,临阵斩二将,及首虏七千八百级,吴人大震。

转征东大将军,复镇寿阳。浑不尚刑名,处断明允。时吴人新附,颇怀畏惧。浑抚循羁旅,虚怀纳,座无空席,门不停宾。于是江东之士莫不悦附。

太熙初,迁司徒。惠帝即位,加侍中,又京陵置士官,如睢陵比。及诛杨骏,崇重旧臣,加浑兵。浑以司徒文官,主史不持兵,持兵吏属绛衣,自偶因时宠,权得持兵,非是旧典,皆令皂服。论者美其谦识体。

浑所历之职,前后著称,元康七年薨,时年七十五。

《晋书•王浑传》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袭父爵京陵侯,大将军曹爽掾    辟:杀害
B.时州兵并放休息,众一旅 裁:通“才”,仅仅
C.吴人大皖城   佃:耕作,引申“屯田”
D.浑抚循羁旅,虚怀纳,  绥:安抚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监淮北军事   并破别屯
B.平虏将军朱明惧来降    论者美其谦识体
C.崇重旧臣,加浑兵 持兵吏属绛衣
D.功封次子尚为关内侯    自偶因时宠,权得持兵
【小题3】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咸熙中(浑)为越骑校尉
B.数陈损益,(意见)多见纳用。
C.及大举伐吴,浑率师出(于)横江
D.皆令(军士)皂服
【小题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王浑深沉儒雅有器量,承袭了父亲爵位。武帝即位后加封他为扬烈将军,迁任徐州刺史,当时遇上灾荒饥饿,他开仓赈济百姓。
B.王浑的辖区与吴边境相连,他宣布威信,使得吴人纷纷来降。他善于作战,曾以一旅军队偷袭吴军,打败了数量众多的吴军。
C.王浑转任征东大将军,镇守寿阳。他不崇尚刑法,处事公正,客客气气对待刚刚归附他的吴国人,江东人士心悦诚服地依附他。
D.太熙初年,王浑为文官主掌国史,受惠帝重视,惠帝加授他军职统率军队。他认为皇上因一时的宠幸让文官统军,非常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