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乃灵公之贼(治:究治)
B.程婴出,谓诸将军日(谬:哄骗)
C.子不绝赵祀(必:一定)
D.以君命(矫:假托)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9-18 08:52: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槁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其功,以为‘非我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明于治乱,于辞令  娴:熟悉B.每一令出,平其功  伐:夸耀
C.非我能为  莫:不D.人穷则本  反:通“返”,追溯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B.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C.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D.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小题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上官大夫与屈原同朝为官,但上官大夫想争得楚王的宠幸,嫉妒屈原的才能。
B.屈原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与楚王商议国事,应酬诸侯,深受楚王的信任。
C.屈原草拟法令之后,上官大夫就想夺取过来邀功,但屈原不给。于是上官大夫很生气,并从此疏远了屈原。
D.屈原忠诚可信,却遭怀疑,受诽谤,所以产生了怨愤;《离骚》大概就是从怨愤中产生出来的。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2)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不同的一组是
①璧有瑕,请指示王   ②廉颇宣言曰   ③以勇气闻于诸侯
④朝夕遣人候问武 ⑤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⑥武等实在
⑦汉亦留之以相当   ⑧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A.①②③⑤⑦B.①②⑥⑦⑨C.②④⑥⑧⑨D.③④⑤⑧⑨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例:空以身草野,谁复知之
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②秦王恐其
③何久自如此 ④秦贪,负其
⑤不平心持正,反欲两主    ⑥单于愈益欲
⑦天雪,苏武卧啮雪 ⑧大将军邓骘其才
⑨宦官惧其毁己,皆共
A.②③⑤⑥B.④⑦⑧⑨C.①④⑥⑧D.①②⑤⑦
【小题3】下列各项的文言句式和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子卿尚复谁为乎?
A.信义安所见乎?
B.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C.何以知之?
D.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小题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宾,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它原是周天子专用,到了战国时代,周朝衰微,诸侯称霸,“九宾”也为诸侯所用,演变为诸侯国接见外来使节的一种最高外交礼节了。
B.“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种经书;“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C.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永元中”“阳嘉元年”“永和初”“赵惠文王十六年”都是用的年号纪年。
D.东汉班固所写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自汉高祖元年(前206)到王莽地皇四年(23)共229年的历史,行文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有较大的影响。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节选自课文《鸿门宴》)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素留侯张良 善:与……友善,交好
B.君安与项伯有    故:故事
C.今事有急,故来告良 幸:幸亏
D.张良出,项伯    要:通“邀”,邀请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臣为韩王送沛公”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谁为大王此计者B.且之奈何
C.君我呼人,吾得兄事之D.沛公奉卮酒为寿,约婚姻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战争一触即发的关键时刻,作为“楚左尹”的项伯,念及私情,把重要军事行动的机密告知敌对方的张良。
B.选文用一个“惊”字,两句“为之奈何”,写沛公得知项羽将攻打时惊慌失措,想要叫张良一起逃离。
C.危机来临之时,张良临危不乱,善于剖析利害,使沛公醒悟而采纳他所提的建议,寻找化解危机的方法。
D.选文以对话形式,采用精练生动又富于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准确传神地刻画出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