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师不必贤于弟子
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D.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1-04 08:49: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壁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壁,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堿,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馀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选自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相如因持璧立(______)   (2)不欲予秦璧(______)   (3)礼节甚(______)
(4)相如持其璧柱(______)   (5)乃使其从者衣(______)   (6)而绝秦赵之(______)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相如奉璧秦王B.璧有瑕,请指示
C.大国之威以修敬也D.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小题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乃设九宾礼于廷B.召有司案图C.卒廷见相如D.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小题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
B.臣乃敢
C.赵王
D.秦王恐其破璧,乃
【小题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2)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小题6】所选语段写蔺相如奉璧出使秦国与秦王斗争的故事,可用成语______概括。司马迁评价蔺相如时说:“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鹛。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決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发怒
B.则其大舟也无力 负:负载
C.置杯焉则     胶:粘住不动
D.而后乃今南   图:图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鲲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背负青天而莫天阏者
B.置杯焉则胶,水浅舟大也 我決起飞,抢榆枋
C.而后今培风   今其智反不能及
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同类题4

阅读文言短文《济阴贾人》,完成后面练习。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立而观之,遂没。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向许百金,今予十金。(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
B.犹为不足?(表示疑问的语气助词)
C.渔者黯而退。(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
D.舟薄石又覆。(介词,在)
【小题2】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济之贾人(____________)    ②许百金(_______)
③舟于石又覆(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
【小题3】对下列各句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有渔者以舟往救之。  译:有个打鱼人划着船前去救他。
B.我济阴之巨室也。    译:我是济阴的富豪。
C.渔者载而升诸陆。    译:打鱼人托着他并把他送到岸上。
D.立而观之,遂没。    译:打鱼人站在岸上看着商人,商人就淹死了。
【小题4】根据这则小故事,以其中某一人物为对象,写一句评论的话,要求句中能运用成语或格言警句。
富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渔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之不传也久矣 道:风尚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大家,许多人
C.于其身也,则师焉 耻:以……为耻
D.郯子之徒,其贤不孔子    及:比得上
【小题2】下列句子中,不属于韩愈批判的轻视从师学习的社会现象的一项是
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小题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作对比,指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圣益圣,愚益愚”的关键所在。
B.家长在择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待自己和对待孩子是一致的,即都不择师学习,这是不明智的做法。
C.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放在一起对比,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轻视师道的恶劣风气。
D.作者提出“圣人无常师”的观点,并举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事例,阐明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