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翻译下述句子
(1)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2)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19-11-13 11:45: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①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②持重宝秦将。”秦将果畔,欲联合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令良厚遗项伯,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留侯性多病,即行道引术,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会高帝,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

高帝崩,后八年卒,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二十五》,有删节)

注: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郦食其持重宝秦将    啖:利诱、引诱
B.汉王下马鞍而问曰 踞: 坐,蹲坐
C.与项王有郤:通“隙”,隔阂、嫌怨
D.张良多病,未尝将也。  特:单独,独自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找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
B.张良足智多谋。打败峣山下秦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C.张良为人精明。他献计刘邦,啖秦军将领,从而没有动用一兵一卒,一举拿下了咸阳。
D.张良作为谋臣考虑周全。韩信想自立为齐王,惹怒汉王。张良献计后,汉王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
(2)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矩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闲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毵,杀北地都尉印。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遂字王孙,亦奇士,与余善。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闲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B.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闲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C.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闲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D.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闲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唐,西汉人。其祖父是战国时期赵国人,曾跟李牧共同带兵打仗。汉武帝时,有人举荐冯唐为官,但当时他已经九十多岁了,难再出仕。所以王勃感叹“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B.中郎,郎官的一种,其职为管理车、骑、门户,担任皇帝的侍卫和随从。同为汉代人的苏武曾以中郎将身份出使匈奴,张衡曾官拜郎中,担任的都是性质一样的官职。
C.苏轼词《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有“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之句,用的就是文中魏尚之典,希望自己能成为像魏尚那样的贤臣。
D.景帝为汉高祖刘邦之孙,汉武帝的父亲。景帝与父亲文帝一起继承汉业,发展生产,减轻赋税,史称“文景之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文帝重视人才。他多次听高祛说赵国将军李齐贤能,十分向往;后来听冯唐说到廉颇、李牧,更是倍感遗憾。
B.冯唐敢于直言。他曾两次当面指出文帝不能任用像廉颇、李牧那样的人才,让文帝十分恼火。
C.冯唐对治国颇有见地。他告诉文帝应向古代的国君学习,充分地信任官员,不要过多地干涉他们的自主权。
D.冯唐士宦文帝、景帝两朝,武帝时过于年老不能做官,他的儿子因此得以任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
(2)其后会赵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金石录》后序(节选)

李清照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作史部侍郎,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

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

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練,穷方绝城,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日就月将,渐益堆积。丞相居政府,亲旧或在馆阔,多有亡诗、逸史,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遂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问,有人持徐照《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帐者数日。

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馀。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面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草。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诸收书家。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处患困穷,而志不屈

(选自《古代散文选注》)

(简注)

①《金石录》是李清照亡夫赵明诚的一部关于金石收藏整理的学术著述。这本巨著倾注了李清照夫妇毕生的心血,著录了他们所收藏的夏、商、周三代至隋、唐、五代金石拓片二千种,为目录10卷、辩证20卷、跋102篇,因赵明诚自己生前已写了书的序文,列于书首,李清照又作了这篇“序”,附于书后,故称“后序”。当时夫亡已六载,李清照个人生活又几经曲折,故百感交集,情不能禁,写下了这篇著名的“后序”。②建中辛巳: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归:嫁给。③先君:死去的父亲,指李格非。丞相:指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④葛天氏: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传说葛天氏时代人们性情纯朴,生活悠闲。⑤徐熙:南唐著名画家,善画花鸟草虫。⑥仰取俯拾:仰头取,低头给。指各项收人。⑦以事铅椠(qiàn):用在校勘书籍上。铅,指铅粉笔,用以改字。椠,书写用的木板。

(阅读指要)

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介绍了他们夫妇收集、整理金石文物的经过和《金石录》的内容与成书过程,回忆了婚后三十四年间的忧患得失,婉转曲折,细密详实,语言简洁流畅。这是一篇风格清新、词采俊逸的佳作,它的特点主要在一个“真”字,李清照把她对丈夫赵明诚的真挚而深婉的感情,倾注于行云流水般的文笔中,娓娓动人地叙述着自己的经历和衷曲,使读者随着她的欢欣而欢欣,随着她的悲切而悲切,心驰神往,掩卷凄然。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穷方绝域(____________)
(2)遂尽力传写,浸觉有味(___________)
(3)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___________)
(4)字画完整,诸收书家(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已”与“不能自已”句中“已”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庭中始为篱,为墙,凡再变矣B.存者且愉生,死者长
C.可以大风、挛腕、瘘病D.君子日:学不可以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自谓葛天氏民也 ②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B.①后见古今名人书面 ②亲旧在馆阁
C.①无所出还之 ②后人哀之不鉴之
D.①竭其俸入事铅椠 ②前辟四窗,垣堵周庭,当南日
【小题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选的序文部分,集中笔墨详细描述了李清照夫妇二人收藏金石书画等的聚散过程其中有苦,亦有乐。
B.李清照的父亲当年是“礼部员外郎”,赵明诚的父亲是“吏部侍郎”,她是以仕宦嫁与仕宦,但两人婚后过得很节俭。
C.有人拿来南唐徐熙的《牡丹图》,李清照夫妇把它留了两夜,终冈筹不到二十万钱,又还给了他,夫妇俩为此相对着惋惜惆怅了好几天。
D.每天坐在归来堂烹茶,夫妇两人往往会指着堆积的书籍比赛记忆力,谁胜谁先喝茶。得胜者常常故意把茶给泼了,反而喝不成。点滴小事,看似琐屑,却颇有情致。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
(2)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优患困穷,而志不屈。
【小题6】结合文章内容,从选材角度简析本文的写作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