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偭规矩而改错B.忳郁邑余侘傺兮
C.进不入以离尤兮D.伏清白以死直兮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1-23 10:43: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阅江楼记

(明)宋濂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夫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 “此朕栉风沐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威服,延及内外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思有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饁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思,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止阅夫长江而已哉!彼临春、结绮,非不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不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

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 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圣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耶!

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图治之功者,勒诸碑铭。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六朝迄于南唐,皆偏据一方 类:大抵
B.由是声教所,罔间朔南     暨:到
C.此朕德威服,延及内外之所及也 绥:制止
D.欲上推宵图治之功者,勒诸碑铭 旰:天色晚
【小题2】下列各项对文章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朝指建都建康的南方六个朝代,按时间顺序依次是东晋、吴、宋、齐、梁、陈。《资治通鉴》将之作为正统编年纪事,后人遂合称为六朝。
B.相传大禹铸造九鼎,夏、商、周三代都把它们作为传国之重宝,此后“鼎”也就成为了拥有政权的象征,后世因此称定都建国为“定鼎”。
C.文中“中夏”代指全国。“夏”原本是史书中记载第一个王朝名称,后来也指古代中原地区;因与外族对应,又衍变为华夏、中国之意。
D.“逢掖之士”指儒生。逢掖是古代读书人穿的一种袖子宽大的衣服,后代指儒生。用所穿之服代指学子的词汇还有“青衿”、“青衫”等。
【小题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2)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止阅夫长江而已哉!
【小题4】本文抒发了哪些情感?请加以概括。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

《苏氏文集》序(节选)

欧阳修

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子美,杜氏婿也。遂以其集归之,而告于公曰:

“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公其可无恨。”

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后百有余年,韩、李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又几百年,而古文始盛于今。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幸时治矣。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何其难之若是欤?岂非难得其人欤?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叹息流涕,而为当世仁人君子之职位宜与国家乐育贤材者惜也。

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擿裂,号为“时文”,以相夸尚。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焉。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子美官至大理评事、集贤校理而废,后为湖州长史以卒,享年四十有一。其状貌奇伟,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久而愈可爱慕。其材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其击而去之者,意不在子美也。赖天子聪明仁圣,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二三大臣而下,欲以子美为根而累之者,皆蒙保全,今并列于荣宠。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庐陵欧阳修序。

注 ①苏舜钦,字子美,北宋诗人。②北宋庆历五年,进奏院举行祭神活动,苏舜钦等人把祭神活动剩余的废纸变卖,所得金钱用于吃喝应酬。这种卖废纸凑酒钱是当时一种不成文的官场陋习。被范仲淹的政治对手王拱宸上奏,苏子美被免职。当时官场保守派蓄意打击革新派的政治人物,如范仲淹、富弼、杜衍等人。苏子美为杜衍的女婿,又是范仲淹所推举的,所以亦被卷入这场政治风波之中。③指当时流行的骈四俪六,浮艳空泛的西昆体文章。④柔和的样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古时少而乱时多 治:国家安定
B.见时学者以言语声偶擿裂    务:致力
C.下诏书勉学者以近古 讽:讽刺
D.望之昂然,而之温温 即:接近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遂以其集归 举天下豪杰
B.子美之齿少予 青出于蓝,而青
C.子美,杜氏婿 何其衰
D.而学者稍趋于古    然力足以至
【小题3】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反映推行古文十分困难的一项是(  )
①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 ②后百有余年,韩、李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 ③又几百年,而古文始盛于今 ④何其难之若是欤 ⑤时人颇共非笑之 ⑥而子美独不幸死矣
A.①②④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作者整理亡友苏子美遗稿、编录成集后所写的一则书序。先叙述了成书缘由、经过,而后评价诗文的艺术价值和人物的精神品质,再表露自己的情感态度。语言平易,文笔精练,手法多样。
B.作者在第三段从文章与政治盛衰的关系,详尽地回顾了近几百年来古文发展的曲折而又艰难的过程及当时古文运动的情况,通过展示广阔的社会背景,突出说明了苏子美在古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C.苏子美生活的时代,形式主义文风充斥文坛,士人们竞相以时文夸耀崇尚,唯有子美兄弟身体力行,矢志不渝地倡导创作古文。作者通过对比,肯定了苏子美为宋代古文的繁荣发展所作出的卓越成就。
D.本文虽是书序,但情感丰富,淋漓满纸,低回深挚,具有强烈的感人效果。既有对友人坚守心志、独立不移、不追逐时俗精神的赞美,又有对他不幸遭遇、坎坷命运的由衷惋惜、不平和愤懑,令人欷歔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