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不而唾  孟尝君谓冯谖曰
B.武愈    单于愈欲降之
C.于是乘其车,揭其剑,其友 秦师周北门
D.孟尝君国于薛     三窟已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1-25 03:19: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感二鸟赋并序

韩愈

贞元十一年,五月戊辰,愈东归。癸酉,自潼关出,息于河之。时始去京师,有不遇时之叹。见行有笼白乌、白鸜鹆而西者,号于道曰:“某土之守某官,使使者进于天子。”东西行者皆避路,莫敢正目焉。因窃自悲,幸生天下无事时,承先人之遗业,不干戈耒耜、攻守、耕获之勤。读书著文,自七岁至今,凡二十二年。其行己不敢有愧于道,其闲居思念前古当今之故,亦仅志其一二大者焉。选举于有司,与百十人偕进退,曾不得名荐书,齿下士于朝,仰望天子之光明。今是鸟也,惟以羽毛之异,非有道德智谋,承顾问,赞教化者,反得蒙采擢荐进,光耀如此。故为赋以自悼,且明夫遭时者,虽小善必达;不遭时者,累善无所容焉。其辞曰:

吾何归乎!吾将既行而后思。诚不足以自存,苟有食其从之。出国门而东,触白日之隆景;时返顾以流涕,念西路之羌永。过潼关而坐息,窥黄流之奔猛;感二鸟之无知,方蒙恩而入幸;惟进退之殊异,增余怀之耿耿;彼中心之何嘉,徒外饰焉是逞。余生命之湮呃,曾二鸟之不如;汩东西与南北,恒十年而不居;辱饱食其有数,况策名于荐书;时所好之为贤,庸有谓余之非愚。盖上天之生余,亦有期于下地;盍求配古人,独怊怅于无位。惟得之不能,乃鬼神之所戏;幸年岁之未暮,庶无羡于斯类。

(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潼关出,息于河之  阴:水的北面
B.不干戈耒耜  识:知道,懂得
C.且明夫遭时者 遭时:遇到好时机
D.出国门而东 骛:奔驰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仰望天子之光明    险远,则至者少
B.反得蒙采擢荐进    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
C.盍求配古人 辇来
D.惟得之不能 臂非加长也,见者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交代了时间、地点、作者的经历以及此时的心境等内容,表明作者是带着怀才不遇的心情离开长安的。
B.在文中,作者揭露了一种社会现实:封建统治者搜集稀罕之物供自己享乐,谗佞的官员到处搜夺珍奇异物进献给朝廷,以求得皇帝的宠幸。
C.作者离开长安是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选择,他在京城里连生存都成问题,借此表明了他的坎坷遭遇和愤激之情。
D.“庶无羡于斯类”表明作者并不是真的要和鸟相比,不想像鸟那样“蒙恩而入幸”,被人当作玩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行有笼白乌、白鸜鹆而西者,号于道曰:“某土之守菜官,使使者进于天子。”
(2)盖上天之生余,亦有期于下地;盍求配于古人,独怊怅于无位。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重修书院碑记

侯方域

顺治八年,燕山王公来守归德,首下教博士弟子,问以郡之政所宜先者,博士弟子对曰:“归有范文正公书院,先太守郑公,尝沿其意而创大之,储归之材。居有号舍,赡有田课,试有约。行之既久,归之名公卿,接踵其间,出当世用不绝,而士风因群感动淬厉,烝烝以变。今虽废,而人之讴吟思慕郑公之泽者,数十年不衰。窃以为佐朝廷,兴道育贤,郡国之政,宜莫此为大。”公曰:“博士弟子言是!凡书院之为舍者几楹?侵而居之者几何家?资之田几区?其官守因而入其租税者几何年?其试士之期月几日?条约之议,详要者几何?具所司,各以闻付郡博士收而掌焉。”盖自郑公去,而书院之费,四十年,公一朝复之。呜乎,伟矣!

博士弟子曰:“是不可以无记。”谨按:书院之设,始于范文正公。公为诸生,即以天下为己任,其后参大政不久,未厥施,然所措置,率弘以远,即如在归,而归有书院,其随地收拾人才之意,是何可一日废也?范公往继之来守者,不能识其意,亦浸以湮灭矣。历宋,而元而明,至万历间,始克有郑公再举行之。当时之人,亲被郑公之泽;至于今,其遗老有能言郑公时事者,犹书院,仰首唏嘘,不忍辄去,岂人情固习近而遗远耶?抑所以继范公之遗绪,于兵火丧乱之余,久而不坠者,实郑公力也?然则郑公之遗绪,又岂不待后之人哉!

夫天下法制,代有更变,惟学校弦诵之事,建国者卒无以易也。书院之设,与学校相表里,王化之本,而菁莪棫朴之盛所由自出,是诚不可一日废。乃自范文正公以来,上下千百余年,而其间之创而建,建而兴者,仅公继郑公而三。然则政之举废存亡,岂不视乎其人欤!倘无以垂永久,则何以告于后之人,俾克守之

公曰:“博士弟子言是,其石为碑。”而属余之记。呜乎!余之望于守是邦者久矣,何敢辞!

(取材于曾巩《喜似赠黄生序》

注释:①侯方域:归德(今河南商丘)人,明末清初著名散文家。本文作于汪顺治九年,时新任归德知府王登进重修书院。②燕山王公来守归德:燕山王公指王登进,后文提到的“归”都是“归德”的简称。③范文正公:指范仲淹。④先太守郑公:即郑三俊。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尝沿其意而创大之 沿:承袭 ②资之田几区   饩:粮食
B.③归之名公卿   钜:有名望的   ④具所司 趣:通“促”,督促
C.⑤四十年 垂:流传 ⑥未厥施 竟:最终
D.⑦犹书院 过:拜访 ⑧其石为碑   勒:刻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储归之材 各以闻付郡博士收而掌焉
B.出当世用不绝   而属余之记
C.条约之议,详要者几何 范公往继之来守者
D.侵而居之者几何家 何敢辞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有号舍,赡有田课,试有约 有学习的房舍供居住,有田赋提供费用,定期考试
B.而士风因群感动淬厉 因而读书人的学风也因多数人受触动鼓励而变得淳厚
C.不能识其意,亦浸以湮灭矣   不能明晓范仲淹的心意,书院也被淹浸而坍塌了
D.而菁莪棫朴之盛所由自出   于是人才辈出的盛况由此而生
【小题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倘无以垂永久,则何以告于后之人,俾克守之!
【小题5】作者在最后一段说“其何敢辞”,结合全文分析他这样说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