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农历每月十六日
B.萦青缭白,外与天边界
C.余其能行古道  赞赏
D.顺风而呼,声非加也     快,引申为洪亮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1-29 11:03: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也。以明经为官,至昌邑郎中令,王贺。贺动作多不正,遂为人忠厚,刚毅有大节。内谏争王,外责傅相,引经义,陈祸福,至于涕泣,蹇蹇亡已。面王过,王至掩耳起走,曰:“郎中令善愧人。”及国中皆畏惮。王尝久与驺奴、宰人游戏饮食,赏赐度。遂入见王,涕泣膝行,左右侍御皆出涕。王曰:“郎中令何为哭?”遂曰:“臣痛社稷危也!愿赐清闲竭愚。”王辟左右,遂曰:“大王知胶西王所以为无道亡乎?”王曰:“不知也。”曰:“臣闻胶西王有谀臣侯得,王所为拟于桀纣也,得以为尧舜也。王说谄谀,尝与寝处,唯得所言,以至于是。今大王亲近群小,渐渍邪恶所习,存亡之机,不可不慎也。臣请选郎通经术有行义者与王起居,坐则诵《诗》《书》,立则习礼容,宜有益。”王许之。会昭帝崩,亡子,昌邑王贺嗣立,官属皆征入。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髡为城旦。

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余,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许焉,加赐黄金,赠遣乘传。至渤海界,开仓廪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

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郡中皆有畜积,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选自《汉书·龚遂传》)

注释①明经:通晓经术。②蹇蹇:忠直的样子。③髡: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一种刑罚。④二千石;指渤海郡守。⑤末技:古指工商业。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贺 事:侍奉,为……做事
B.面王过     刺:讽刺
C.赏赐度     亡:通“无”,没有
D.开仓廪贫民 假:借给
【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内谏争王    而青
B.及国中皆畏惮风雨兴
C.大王知胶西王所以为无道亡乎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王说谄谀    贤不及孔子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至掩耳起走   昌邑王捂起耳朵让龚遂离开
B.渐渍邪恶所习   (大王)逐渐沾染上各种恶习
C.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   (原)昌邑群臣因犯“陷大王于恶行不道”之罪,都被处死
D.得一切便宜从事   一切事要(允许我)见机行事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龚遂因通晓儒学而做官,正直无私,敢于直言进谏国人都惧怕他。
B.龚遂对主忠心,恪尽职守,耐心规劝刘贺,最终促其登上皇位。
C.龚遂身材矮小,遭到宣帝轻视,又因才思敏捷,对答如流,受赏识。
D.龚遂任渤海太守时,劝导百姓多农桑,并且自己生活俭朴,率先垂范。
【小题5】龚遂勇于劝谏且善于理政,为后人称颂,结合原文,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