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19-12-07 07:45: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王安礼,字和甫,安石之弟也。早登科,从河东唐介辟。(吕公弼)荐安礼于朝,神宗召对,欲骤用之。安石当国,辞,以为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他日得见,命之坐,有司言八官无赐坐者,特命之。迁直集贤院,出知润州、湖州,召为开封府判官。尝偕尹奏事,既退,独留访以天下事,帝甚乡纳。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

苏轼下御史狱,势危甚,无敢救者。安礼从容言:“自古大度之主不以言语罪人轼以才自奋谓爵位可立取顾录录如此其心不能无觖望今一旦致于理,恐后世谓陛下不能容才。”帝曰:“朕固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李定、张璪皆擿使勿救,安礼不答,轼以故得轻比。

以翰林学士知开封府,事至立断。前滞讼不得其情,及且按而未论者几万人,安礼剖决,未三月,三狱院及畿、赤十九邑,囚系皆空。书揭于府前,辽使过而见之,叹息夸异。帝闻之,喜曰:“昔秦内史廖从容俎豆,以夺由余之谋①,今安礼能勤吏事,骇动殊邻,于古无愧矣。”特升一阶。

帝数失皇子,太史言民墓多迫京城,故不利国嗣。诏悉改卜,无虑数十万计,众汹惧。安礼谏曰“文王卜世三十,其政先于掩骼埋胔,未闻迁人之冢以利其嗣者。”帝恻然而罢。

久之,御史张汝贤论其过,以端明殿学士知江宁府,汝贤亦罢。元祐中,加资政殿学士,历扬、青、蔡三州。又为御史言,失学士,移舒州。绍圣初,还职,知永兴军。二年,知太原府。苦风痹,卧帐中决事,下不敢欺。卒,年六十二,赠右银青光禄大夫。

《宋史·王安礼传》

注:①秦内史廖是秦国的内史,名廖;由余是西戎的臣子,奉命出使秦国,后被内史廖使用反间计,归顺秦国。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古大度之主/不以言语罪人/轼以才自奋/谓爵位可立取顾/录录如此/其心不能无觖望/
B.自古大度之主/不以言语罪人/轼以才自奋/谓爵位可立取/顾录录如此/其心不能无觖望/
C.自古大度之主/不以言语罪人/轼以才自奋/谓爵位可立取/顾录录如/此其心不能无觖望/
D.自古大度之主/不以言语罪人/轼以才自奋/谓爵位可立取顾/录录如/此其心不能无觖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话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科,也称登第、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一般考中进士就可称登科。
B.品,封建时代官吏的级别,共分九品,每品又分正从,共十八级。文中“著作佐郎”是正八品第十五级。
C.俎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礼器,亦泛指各种礼器。后引申为祭祀和崇奉的意思,文中指祭祀。
D.御史,本为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曰”。秦以后置御史大夫,地位与丞相相当,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礼才华出众。因兄长王安石执政,他主动推辞了皇帝的任命,只担任了八品小官。但他关于国家大事的见解却深得皇帝赏识。
B.王安礼为人正直。苏轼被关押在御史狱,形势十分危急,没人敢救他。王安礼却坦然向皇帝进谏,请求宽赦苏轼,不要因言治罪。
C.王安礼善于断案。他的前任审理得不妥和积压的案子,王安礼都从轻发落,不到三个月,三狱院以及畿、赤十九个县的囚室都空了。
D.王安礼敢于进谏。他用文王治政首先就是掩埋路边的尸骨的例子,劝说皇帝收回迁移百姓墓地的诏令,皇帝最终听从了他的意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现代汉语。
(1)朕固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
(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良者,子房,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父平,相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相韩故。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锥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

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项羽至鸿门下,欲击沛公,项伯乃夜驰入沛公军,私见张良,欲与俱去。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乃具以语沛公。沛公大惊。良曰:“沛公自度能却项羽乎?”沛公默然良久,曰:“固不能也。今为奈何?”良乃固要项伯。项伯见沛公。沛公与饮为寿,结婚姻。令项伯具言沛公不敢倍项羽,所以距关者,备他盗也。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小题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良以《太公兵法》说沛公  多次B.故遂从之,不见景驹  前往
C.臣韩王送沛公  因为D.良乃固项伯  要求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先秦时期爵位的一种,是天子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同时期的爵位还有公、伯、子、男等。
B.“字”是古人于出生后不久由长辈或当地有名望之人所起,同辈之间以名相称,长辈则可直呼其字。
C.“拜”,指上级按一定的礼节任命官员、授予官职,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行为,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D.“婚姻”,又称为“昏姻”或“昏因”,指男娶女嫁之事。文中指的是项伯和刘邦约为儿女亲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轻利重义。韩国被秦国攻破,殃及张良在韩为官的父亲,他拿出自家财产来寻求刺客行刺秦王,为韩国报仇。
B.张良胆量过人。秦始皇东巡之时,他和刺客埋伏在博浪沙中,以铁锥为武器行刺之,铁锥击中副车,秦始皇大怒。
C.张良善于劝谏。刘邦入秦宫后就想住下不走,樊哙劝谏也不听,但经张良以秦亡的前车之鉴一番劝说后还军霸上。
D.张良宅心忠厚。项伯连夜告知张良项羽要攻打刘邦并想带他离开,张良不但没走,还告诉刘邦并为他出谋划策。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
(2)良曰:“沛公自度能却项羽乎?”沛公默然良久,曰:“固不能也。今为奈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沈伦,字顺仪,开封太康人。少习《三礼》于嵩、洛间,以讲学自给。周显德初,太祖领同州节度,宣徽使昝居润与伦厚善,荐于太祖,留幕府。太祖继领滑、许、宋三镇,皆署从事,掌留使财货,以廉闻。及受周禅,自宋州观察推官召为户部郎中。奉使吴越归,出扬、泗,属岁饥,民多死,郡长吏于伦曰:“郡中军储尚百余万斛,傥贷于民,至秋复收新粟,如此则公私俱利,非公言不可。”还具以白。朝论沮之曰:“今以军储振饥民,若荐饥无征,孰任其咎?”太祖以问伦曰国家以麋粟济民自当召和气致丰稔岂复有水早耶此当决于宸衷。太祖即命发廪贷民。建隆三年,迁给事中。明年春,为陕西转运使。王师伐蜀,用为随军水陆转运使。先是,王全斌、崔彦进之入成都也,竞取民家玉帛子女,伦独居佛寺饭疏食,有以珍异奇巧物为献者,伦皆拒之。东归,箧中所有,才图书数卷而已。太祖知之,遂贬全斌等,以伦为户部侍郎、枢密副使。先是,伦第庳陋,处之晏如。时权要多禁市巨木秦、陇间,以营私宅,及事败露,皆自启于上前。伦亦尝为母木营佛舍,因奏其事。太祖笑谓曰:“尔非逾矩者。”知其未葺居第,因遣中使按图督工为治之。伦私告使者,愿得制度狭小。使者以闻,上亦不违其志。开宝二年,丁母忧,起复视事。太平兴国初,加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六年,加开府仪同三司。是岁疾作,自是多请告。卢多逊事将发,伦已上表求致仕。明年多逊败,以伦与之同列,不能觉察,诏加切责,降授工部尚书。其子都官员外郎继宗,本由父荫,不宜更在朝行,可落班簿。时伦病不能兴,上表谢。未几,伦再奉章乞骸骨,复授左仆射致仕。上以伦国初旧臣,遽复继宗官以慰其心。雍熙年,卒,年七十九。

(选自《宋史·列传二十三卷),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扬、泗,属岁饥,民多死  道:说,讲
B.郡长吏于伦曰  白:禀告
C.时权要多禁市巨木秦、陇间   冒:违背
D.伦亦尝为母木营佛舍  市:买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以问伦曰/国家以廪粟济/民自当召和气/致丰稔/岂复有水旱耶/此当决于宸衷
B.太祖以问伦曰/国家以廪粟济民/自当召/和气致丰稔/岂复有水旱耶/此当决于宸衷
C.太祖以问/伦曰国家以廪粟济/民自当召/和气致丰稔/岂复有水旱耶/此当决于宸衷
D.太祖以问/伦曰国家以廪粟济民/自当召和气/致丰稔/岂复有水旱耶/此当决于宸衷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户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财政等事务,长官为户部尚书。
B.制度,古时含义丰富,可指法令、礼俗,又可指一定的规格。文中指的是法令、礼俗。
C.丁母忧,即遭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礼仪制度需要离职守丧。
D.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即“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简作“乞骸”。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伦体恤百姓。扬州、泗州发生饥荒,饥民饿死不少,他力排众议,力劝太祖下诏开粮仓,借粮赈济受灾百姓。
B.沈伦俭朴清廉。宋军讨伐后蜀,任随军转运使的沈伦住在佛寺,粗茶淡饭,拒绝贿赂;东归时,仅有图书数卷。
C.沈伦谨小慎微。沈伦为母亲营造佛舍,担心违规便向太祖说明情况,但太祖认为他这样做并没有违反规定。
D.沈伦辅佐有功,虽未能察觉卢多逊的事情,但太祖仍恢复了其子继宗的官职。沈伦生病不能起来,便上表答谢。
【小题5】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领同州节度,宣徽使昝居润与伦厚善,荐于太祖,留幕府。
(2)知其未葺居第,因遣中使按图督工为治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去,终已不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奏之,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故荆轲乃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左股。荆轲废,匕首以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 顾:回头看
B.持千金之资物 币:礼品
C.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比:比较
D.图,图穷而匕首见 发:打开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于是荆轲遂就车去    秦武阳奉地图匣
B.故荆轲乃逐秦王 侍医夏无且其所奉药囊提轲
C.遂拔以击荆轲,断左股 乃引匕首以提秦王
D.左右曰:“王负剑!王负剑!” 引其匕首提秦王
【小题3】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太子之,疑其有改悔   ②及献燕督亢之地图,封  ③皆白衣冠以送之  ④倚柱而笑,踞以骂  ⑤使使以大王,唯大王命之  ⑥又而为歌曰  ⑦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之  ⑧士皆瞋目,发尽指冠  ⑨潜受其言,辎重,更为轻装速发 ⑩谅主簿豆卢毓延于狱,相与协谋
A.①⑤⑦⑨/②⑧/③④/⑥⑩B.①⑦⑨/②⑥⑧/③④/⑤⑩
C.①④⑦/②⑧/③⑥/⑤⑨⑩D.①⑦/②④⑧/③⑥/⑤⑨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