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宫中促织之戏(______________)
(2)四海(________________)
(3)栋之柱(______________)
(4)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者(______________) 
(5)牖而居(__________________)
(6)入邑庠(_________________)
(7)风云开(__________________)
(8)烟涛微茫难求(_______________)
(9)得府君书(________________)
(10)君既若录(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19-12-19 03:11: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生
刘孝廉,能记前身事。自言一世为缙绅,行多玷。六十二岁而殁,初见冥王,待如乡先生礼,赐坐,饮以茶。觑冥王盏中,茶色清彻,己盏中,浊如胶。暗疑迷魂汤得勿此乎。乘冥王他顾,以盏就案角泻之,伪为尽者。
俄顷,稽前生恶录,怒,命群鬼捽下,罚作马。即有厉鬼絷去。行至一家,门限甚高,不可逾。方趑趄间,鬼力楚之,痛甚而蹶。自顾,则身已在枥下矣。但闻人曰:“骊马生驹矣,牡也。”心甚明了,但不能言。觉大馁,不得已,就牝马求乳。逾四五年间,体修伟。主人骑,必障泥,缓辔徐徐,犹不甚苦;惟奴仆圉人,不加鞯装行,两踝夹击,痛彻心腑。于是愤甚,三日不食,遂死。
至冥司,冥王查其罚限未满,责其规避,剥其皮革,罚为犬。意懊丧,不欲行。群鬼乱挞之,痛极而窜于野。自念不如死,愤投绝壁,颠莫能起。自顾,则身伏窦中,牝犬舐之,乃知身已复生于人世矣。稍长,见便液亦知秽,然嗅之而香,但立念不食耳。为犬经年,常忿欲死,又恐罪其规避。而主人又豢养,不肯戮。故啮主人脱股肉,主人怒,杖杀之。
冥王状,怒其狂猘,笞数百,俾作蛇。囚于幽室暗不见天闷甚缘壁而上穴屋而出自视则身伏茂草居然蛇矣。遂矢志不残生类,饥吞木实。积年余,每思自尽不可,害人而死又不可,欲求一善死之策而未得也。一日,卧草中,闻车过,遽出路,车驰压之,断为两。
冥王讶其速至,因蒲伏自剖。冥王以无罪见杀,原之,准其满限复为人,是为刘公。公生而能言,文章书史,过辄成诵。辛酉举孝廉。每劝人:乘马必厚其障泥,股夹之刑,胜于鞭楚也。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言一世为缙绅    缙绅:乡绅
B.主人骑,必障泥  覆:加上
C.冥王状 鞫:审讯
D.遽出路 当:把守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啮主人脱股肉/平明,汉军觉之
B.害人死又不可/襟三江带五湖
C.不加鞯装行/木欣欣向荣
D.股夹刑/臣进退,实为狼狈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囚于幽/室暗不见天/闷甚/缘壁而上/穴屋而出/自视则身伏茂草/居然蛇矣
B.囚于幽室/暗不见天/闷甚/缘壁而上/穴屋而出/自视/则身伏茂草/居然蛇矣
C.囚于幽/室暗不见/天闷甚/缘壁而上/穴屋而出/自视/则身伏茂草/居然蛇矣
D.囚于幽室/暗不见天/闷甚/缘壁而上/穴屋而出/自视/则身伏茂草居/然蛇矣
【小题4】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投胎为马前,刘孝廉看到门槛很高,迈不过去,犹豫间遭到了恶鬼的抽打。
B.主人和奴仆们骑马时,都不加鞍垫,两腿一夹就叫它跑,使刘孝廉非常痛苦。
C.刘孝廉一生很会说话,诗文书史,过目成诵。辛酉年被地方官推举为孝廉。
D.小说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反而削弱了“劝人行善”的这一主旨的力量。

同类题4

谏论(下)(节选)

苏 洵

夫臣能谏,不能使君必纳谏,非真能谏之臣;君能纳谏,不能使臣必谏,非真能纳谏之君。欲君必纳乎,向之论矣。欲臣必谏乎,吾其言之。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者以势驱之耳。

君之难犯,犹渊谷之难越也。所谓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者,勇者也,故无不谏焉;悦赏者,勇怯半者也,故赏而后谏焉;畏罪者,怯者也,故刑而后谏焉;先王知勇者不可常得,故以赏为金以刑为猛虎使其前有所趋后有所避其势不得不极言规失此三代所以兴也。末世不然,迁其赏于不谏,迁其刑于谏,宜乎臣之噤口卷舌,而乱亡随之也。间或贤君欲闻其过,亦不过赏之而已。呜呼!不有猛虎,彼怯者肯越渊谷乎?此无他,墨刑之废耳。三代之后,如霍光诛昌邑不谏之臣者,不亦哉?

今之谏赏,时或有之;不谏之刑,缺然无矣增其所有,有其所无,则谀者直,佞者忠,况忠直者乎?诚如是,欲闻谠言而不获,吾不信也。

(选自《嘉祐集》第八卷)

(简注)
①要者:主要在于。②后:身后。与“前”相对,可释为“过后”。③三代:指夏、商、周。④谠(dǎng)言:正直的话。
(阅读指要)
本篇主要论述怎样才是“真能纳谏之君”。文章运用比喻说明:本性勇敢的人能自觉地向君王进谏,不悦赏,不畏刑;本性不太勇敢也不太怯儒的人,有了赏赐才肯进谏;而本性怯懦的人则必须用刑罚威逼他才肯进谏。因此,贤明的君王须建立刑赏制度来促进臣子进谏。本文取喻生动,说理精辟。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向之论矣(______)   (2)有与之乎渊谷者(______)
(3)不亦哉(______) (4)增其所有(______)
【小题2】下列加点词用法与“彼勇者怯”中“耻”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大将军邓骘其才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相师
C.以国家之急而私仇也
D.否泰如天地,足以汝身
【小题3】第三段画浪线句中应有五处停顿,请用“/”标出。
故 以 赏 为 千 金 以 刑 为 猛 虎 使 其 前 有 所 趋 后 有 所 避 其 势 不 得不 极 言 规 失 此 三 代 所 以 兴 也。
【小题4】选文第二段的末尾作者提出了“要者以势驱之耳”的观点,这里的“势”在第二段和第三段中分别指什么?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之难犯,犹渊谷之难越也。
(2)今之谏赏,时或有之;不谏之刑,缺然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