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句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府”原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主管音乐的机关,由它采录的民间歌谣也被称为“乐府”。《孔雀东南飞》、《木兰诗》是其中的佼佼者,被称为“乐府双壁”。
B.司马迁的《史记》对我国的史学和文学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开创了纪传体史书和传记文学的先河,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赤壁赋》是宋代文赋的代表作。它叙事,则简括清晰,历历在目;写景,则景物清爽,令人神往;议论,则即景生论,生动感人。
D.雨果,英国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著名作品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19-12-23 04:14: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请减五路城堡札子

曾巩

夫将之于兵,犹弈之于棋。善弈者置棋虽疏,取数必多,得其要而已。故敌虽万变,途虽百出,而形势足以相援,攻守足以相赴,所保者必其地也。非特如此,所应者又合其变,故用力少而得算多也。不善弈者,置棋虽密,取数必寡,不得其要而已。故敌有他变,途有他出,而形势不得相援,攻守不能相赴,所保者非必其地也。非特如此,所应者又不能合其变,故用力多而得算少也。守边之臣知其要者所保者必其地故立城不多则兵不分兵不分则用士少所应者又能合其变故用力少而得算多犹之善弃也。不得其要者,所保非必其地,故立城必多,立城多则兵分,兵分则用士众,所应者又不能合其变,故用力多而得算少,犹之不善弈也。

昔张仁愿度河筑三受降城,相去各四百余里,首尾相应,由是朔方以安,减镇兵数万。此则能得其要,立城虽疏,所保者必其地也。仁愿建三城,皆不为守备,曰:“寇至当并力出战,回顾望域,犹须斩之,何用守备?”自是突厥遂不敢度山,可谓所应者合其变也。

今五路新立之城,十数岁中,至于再倍,则兵安得不分?士安得不众?殆疆场之吏,谋利害者不得其要也。以弈棋况之,则立城不必多。臣言不为无据也。以他路况之,则北边之备胡,遵誓约之故,数十年间,不增一城一堡,而不患戍守之不足,则立城不必多,又已事之明验也。臣以此窃意,城多则兵分,故谓西北之兵已多,而殆恐守边之臣,未有其任者也。况由其所保者未得其要,所应者未合其变,顾使西北之兵独多,而东南不足。

夫公选天下之材,而属之以三军之任,以陛下之明,圣虑之绪余,足以周此。臣历观世主,知人善任使,未有如宋兴太祖之用将英伟特出者也。故能拨唐季、五代数百年之乱,使天下大定,四夷轨道,可谓千岁以来不世出之盛美。以陛下之聪明睿圣,有非常之大略,同符太祖。则能任天下之材以定乱,莫如太祖;能继太祖之志以经武,莫如陛下。臣诚不自,得太祖任将之一二,窃尝见斯文,敢缮写以献。万分之一,或有以上当天心,使西北守边之臣,用众少而得算多,不益兵而东南之备足,有助圣虑之纤芥,以终臣前日之议,惟陛下之所裁择。

(选自《曾巩集》,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他路之   况:情形。
B.未有其任者也   称:配得上。
C.四夷轨道 轨道:遵循法度。
D.臣诚不自   揆:估量。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用力少得算多也  涂有饿莩不知发
B.仁愿建三城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C.遵誓约之故   勇气闻于诸侯
D.窃尝见斯文   予之及死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以下棋作比方,说明城堡设置贵在占据战略要点,而非单纯追求数量;如果城堡设置不当,就会导致立城多而士兵分散,削弱军队的战斗力。
B.曾巩以张仁愿渡过黄河只修筑了三座受降城而安定北方为正面事例,充分证明了城堡设置要有战略眼光,守住战略要地,以收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C.面对西北驻军过多,而东南驻军不足的局面,曾巩建议省西北之兵以补东南,这个设想既不增加军费负担,又能增强国家防务能力,可谓两全其美。
D.本文属于古代官方公文中的上呈文书,用于向皇帝进言议事,曾巩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等方法,揭露了西北将领们拥兵自重的野心。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守 边 之 臣 知 其 要 者 所 保 者 必 其 地 故 立 城 不 多 则 兵 不 分 兵 不 分 则 用 士 少 所 应 者 又 能 合 其 变 故 用 力 少 而 得 算 多 犹 之 善 弈 也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寇至当并力出战,回顾望城,犹须斩之,何用守备?
(2)殆疆场之吏,谋利害者不得其要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感慨系之矣 系:附着,随着
B.虽趣舍万殊 趣:同“取”
C.终期于尽   期:注定
D.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盛:盛大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岁,岁星。古人曾以岁星纪年,将周天分为十二纪,假设岁星每岁居一纪,十二年为一周期,故称“岁在”。
B.禊,一种风俗祭祀。古人于农历三月上旬巳日(魏以后改为农历三月三日),游于水滨,举行祭祀、淋浴、采兰等活动,以祈福吉祥。
C.流觞曲水,古人的酒戏。将酒杯置于曲水上,杯触岸辄停,坐于其岸者取饮。
D.契,符契。古人剖竹木为契券,缔约双方各执一半以为凭证。
【小题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2)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小题4】结合全文,概括作者的情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