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看看院子里的树木,觉得很愉快。
B.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C.四美具,二难并。
四种美好的事物都已经齐备,两种难处也同时存在。
D.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既然遇到钟子期那样的知音,演奏高山流水的乐曲又有什么羞惭呢?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1-06 01:01: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文遥,字德远,河南洛阳人。敏慧夙成,济阴王晖业每云:“此子王佐才也。”晖业尝大会宾客,有人将《何逊集》初入洛,诸贤皆赞赏之。河间邢邵试命文遥:“诵之几遍可得?”文遥一览便诵,时年十余岁。济阴王曰:“我家千里驹,今定如何?”邢云:“此殆古来未有。”起家员外散骑常侍。遭父丧,服阕,除太尉东阁祭酒。以天下方乱,遂解官侍养,隐于林虑山。武定中,文襄征为大将军府功曹。齐受禅,于登坛所受中书舍人,宣传文武号令。杨遵彦每云:“堪解穰侯印者,必在斯人。”后忽被中旨幽执,竟不知所由。如此积年。文宣后自幸禁狱,执手愧谢,亲解所著金带及御服赐之,即日起为尚书祠部郎中。孝昭摄政,除大丞相府功曹参军,典机密。及践祚,除中书侍郎,封永乐县伯,参军国大事。及帝大渐,与平秦王归彦、赵郡王睿等同受顾托,迎立武成。天统二年,诏特赐姓高氏,籍属宗正,子弟依例岁时入朝。文遥历事三主,明达世务,每临轩,多命宣敕,号令文武,声韵高朗,发吐无滞。齐因魏朝,宰县多用厮滥,至于士流耻居百里。文遥以县令为字人之切,遂请革选。于是密令搜扬贵游子弟发敕用之犹恐其披诉总召集神武门令赵郡王睿宣旨唱名厚加慰喻士人为县自此始也。既与赵彦深、和士开同被任遇,虽不如彦深清贞守道,又不为士开贪淫乱政,在于季、孟之间。然性和厚,与物无竞,故时论不在彦深之下。初,文遥自洛迁邺,惟有地十顷,家贫,所资衣食而已。魏之将季,宗姓被侮,有人冒相侵夺,文遥即以与之。及贵,此人尚在,乃将家逃窜。文遥大惊,追加慰抚,还以与之。彼人愧而不受,彼此俱让,遂为闲田。

(选自《北齐书·元文遥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密令搜扬贵游子弟/发敕用之/犹恐其披/诉总召集神武门/令赵郡王睿宣旨唱名厚加慰喻/士人为县/自此始也
B.于是密令/搜扬贵游子弟/发敕用之/犹恐其披诉/总召集神武门令/赵郡王睿宣旨唱名/厚加慰喻士人/为县自此始也
C.于是/密令搜扬贵游子弟/发敕/用之犹恐/其披诉总召集/神武门令赵郡王睿宣旨/唱名厚加慰喻士人/为县自此始也
D.于是密令搜扬贵游子弟/发敕用之/犹恐其披诉/总召集神武门/令赵郡王睿宣旨唱名/厚加慰喻/士人为县/自此始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家,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即受贬谪罢官后被重新起用。
B.祭酒,职官名,汉置六经祭酒,秩上卿;后置博士祭酒,为五经博士之首。
C.摄政,代替君主处理国政。摄政者可能是朝廷重臣、太后或者太上皇。
D.赐姓,天子以国姓赐予功臣,以表恩宠。如汉代娄敬,高祖赐姓刘氏之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文遥少年聪慧,受人赞美。元文遥被济阴王元晖业称赞为有辅佐君王的才能,河间人邢邵看到十多岁的元文遥背诵文章的情况后说,元文遥大概是自古以来没有见过的神童。
B.元文遥突然入狱,皇帝道歉。齐朝时,突然有圣旨将元文遥幽禁,过了好多年,文宣帝亲自到监狱,握着元文遥的手道歉,并解下佩带、脱下衣服赏赐给他,任命他为郎中。
C.元文遥分析时事,看法准确。齐朝因为魏朝有旧例,所以朝廷任命的县令多是随便挑选的人,造成那些士流耻于做县令,元文遥认为县令是治理百姓的关键,应淘汰选拔。
D.元文遥为人平和,不用官威。魏将灭亡时,有人侵占了元文遥家的土地,后来元文遥在齐朝官位显赫,这个人吓得带全家逃跑,元文遥知道后就亲自劝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晖业尝大会宾客,有人将《何逊集》初入洛,诸贤皆赞赏之。
(2)初,文遥自洛迁邺,惟有地十顷,家贫,所资衣食而已。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田叔者,越陉城人也。叔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超王以为郎中

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宜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教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弑上。会事发党,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髧钳,称王家奴,随赵王至长安。贯高事明白,赵王得出,废为宣平候,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延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为郡守、诸侯相。

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毋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言出。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上复召孟舒以为云中守。

后数岁,叔坐法失官。梁孝王使人杀故吴相袁盎,景帝召田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后为鲁相。初到,民讼王取其财物百余人。田叔取其渠率二十人,各笞五十,怒之曰:“王非若主邪?何自敢言若主!”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使相偿之。相曰:“王自夺之,使相偿之,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相毋为偿之。”王乃尽偿之。

数年叔以官卒鲁以百金祠少子仁不受也曰不以百金伤先人名

(节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注)①虫出:指死不得葬。②髡钳:髡,古代刑罚的一种,指剃掉头顶的头发;钳,刑具。③梁孝王:汉景帝之弟。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数年/叔以官卒/鲁以百金祠/少子仁不受也/曰/不以百金伤先人名/
B.数年叔以官/卒/鲁以百金祠/少子仁不受也/曰不以百金伤先人名/
C.数年/叔以官卒鲁/以百金祠/少子仁不受也/曰不以百金/伤先人名/
D.数年/叔以官卒鲁/以百金祠/少子仁不受也/曰/不以百金伤先人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中,古代官职名,职责为护卫、陷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自宋代开始才作为医生的称呼。
B.先人,文中专指已经死去的父亲。这是文言文常见义项,宋代王安石《伤仲水》:“先人还家。”
C.拜,授予官职。古代表示官职变化的词较多,与“拜”意思完全相同的有“摄”“除”“擢”“转”等。
D.孝文帝是西汉刘恒的谥号,其庙号为“太宗”。他与其子孝景帝统治时期被合称为西汉的文景之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叔忠诚刚直,受到高祖赏识。贯高等人谋反事败,赵王张敖被押往长安,他扮作家奴追随赵王至长安,又凭自己的才能得到了高祖的任用。
B.田叔知人善举,为文帝举荐贤者。他力举被免职的孟舒,认为孟舒体恤下情,将士皆为他拼死作战,是“天下长者”。终使孟舒官复原职。
C.田叔办事机智,讲求实效。初任鲁相时,他支持鲁王所为,杖打带头闹事的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既立了自己威信,又促使鲁王自省改过。
D.田叔公正廉洁,家风严谨。汉景帝派他查办涉及王侯大案,他查清事实,据实汇报;他去世后,小儿子田仁继承家风,拒收鲁王百金祭礼。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
(2)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司马温公行状
苏轼
公讳光,字君实。年十五,书无所不通。年二十,举进士甲科。改奉礼郎。以天章公在杭,辞所迁官,求签书苏州判官事以便亲,许之。未上,丁太夫人忧。未除,丁天章公忧。执丧累年,毁瘠如礼。
故相庞籍,见公而奇之,及为枢密副使,荐公召试馆阁校勘。天圣中,禁田河西,虏乃得稍蚕食其地,为河东忧。籍请公按视。公为画策:“宜因州中旧兵,益禁兵三千,筑二堡河西,可使堡外三十里虏不敢田,则州西六十里无虏矣。募民有能耕闲田者,复其税役十五年,官虽无所得,而籴自贱,可以渐纾河东之民。”籍移麟州,如公言。而兵官郭恩勇且狂,夜开城门,引千余人渡河,载酒食,遇敌死之。议者归罪于籍,罢节度使知青州。公守阙,三上书,乞独坐其事,不报。
王安石始为政,行其法于天下,谓之新法。迩英进读,至萧何、曹参事。公曰:“参不变何法,得守成之道。故孝惠、高后时,天下晏然,衣食滋殖。”后数日,吕惠卿进讲。因言:“先王之法,有五年一变者,巡狩考制度是也。有三十年一变者,‘刑法世轻世重’是也。有百年不变者,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也。前日光言非是,其意以讽朝廷,且讥臣为条例司官耳。”上问公:“惠卿言何如?”公曰:“诸侯有变礼易乐者,王巡狩则诛之,王之不自变也。刑新国用轻典,乱国用重典,平国用中典,是为世轻世重,非变也。且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大坏而更造,非得良匠美材不成。今二者皆无有,臣恐风雨之不庇也。”惠卿不能对。
则以书喻安石,三往反,开喻苦至,犹幸安石之听而改也。且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士之忠信者,于公当路时,虽龃龉可憎,后必徐得其力。谄谀之人,于今诚有顺适之快,一旦失势,必有卖公以自售者。”对宾客,辄指言之曰:“覆王氏者,必惠卿也。”其后六年,而惠卿叛安石,上书告其罪,苟可以覆王氏者,靡不为也。由是天下服公先知。
公历事四朝,皆为人主所敬。然神宗知公最深。公思有以报之,常摘孟子之言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谓吾君不能谓之贼。”故虽议论违忤,而神宗识其意,待之愈厚。
(选自《苏轼文集》)
【小题1】对下列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除,丁天章公忧 除:授官
B.籍请公按视     按:巡视
C.乞独坐其事,不报 报:回复
D.则以书喻安石,三往反    喻:告知
【小题2】下列加下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兵官郭恩勇且狂 臣死且不避
B.复其税役十五年  其皆出于此乎
C.而神宗识其意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犹幸安石之听而改也 句读之不知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复其税役十五年,官虽无所得,而籴自贱,可以渐纾河东之民。
(2)士之忠信者,于公当路时,虽龃龉可憎,后必徐得其力。
【小题4】根据第三段,概括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三条具体理由。不超过30个字。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直养而无害,则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苗之不长而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又害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于天地之间 塞:充满。
B.必有事焉,而勿 正:预期。
C.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之者 揠:压倒。
D.不苗者也     耘:除草。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直养而无害   其外之也
B.宋人有闵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谓人曰
C.其子趋往视之 非徒无益,又害之
D.不耘苗也     助之长
【小题3】下列各项中,对《孟子》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浩然之气”是指人的仁义道德修养达到极高的水平时所具有的一种正气凛然的精神状态。
B.“浩然之气”需要用“义”来培养,一方面注重外在力量,另一方面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
C.孟子认为,对于“养气”有两种人的做法是不足取的:一是拔苗助长,一是放任不管,这两种做法都会对“养气”产生危害。
D.《孟子》散文素以雄辩著称,论证纲目清晰,说理善用譬喻,形象生动,深刻透彻。选文体现了这个特点。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2)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