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20世纪50年代,原苏联在西西伯利亚平原及哈萨克丘陵北部地区组织大规模的垦荒。在垦荒初期,人们没有考虑垦荒区的气候和土壤等自然条件特点。没有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结果导致生态平衡失调。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该垦荒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A.森林破坏
B.水土流失
C.土地荒漠化
D.湿地萎缩
【小题2】当地出现该生态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放牧
B.过度樵采
C.过度开垦
D.过度灌溉
【小题3】为了及时了解当地的该生态问题状况,应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
B.GIS
C.GPS
D.数字地球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01-24 06:02: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根据图中的甲乙两地实际情况,拟定了两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农牧交界处的生态环境问题”和“三江湿地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根据课题组成员收集到的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两地分属我国两大自然区,形成这两大自然区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2)乙地区湿地面积发生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这种变化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有
。
(3)甲地区的牧场退化严重,为保护牧场可采取的措施有
。
同类题2
下图为山西省主要煤田和煤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冬季太原气温比大同高,其原因是
①太原晴天较多,太阳辐射较强②太原位于河谷,冬季风影响小③太原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④太原海拔较高,太阳辐射较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小题2】下列关于图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铁路线的走向与山脉走向平行
B.山西的主要煤田多分布在山区
C.图中的黄河段秋末有凌汛现象
D.封闭地理位置不利于煤炭外运
【小题3】下列关于“晋电外运”对当地的影响不可能的是
A.建设坑口电站,加剧了当地环境污染
B.消耗了大量的水资源,加剧当地缺水
C.增加煤炭的消耗,扩大了煤炭开采量
D.减少煤炭的运输,导致就业机会减少
同类题3
新疆的煤炭资源丰富且集中,呈现“北富南贫”格局。下图为新疆煤炭外运市场示意图(箭头代表煤炭运向)。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甘肃煤炭资源丰富,但河西走廊仍需从新疆大量购入煤炭,推测其原因有
A.公路、铁路、水运便利
B.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
C.区域供给不平衡
D.季节性需求波动大
【小题2】为保持稳定地向西南地区供煤,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发展集装箱运煤,减少运输损耗
B.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煤炭外运能力
C.国家出台政策,促进两地合作
D.加大煤炭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
同类题4
读“我国陕西省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形成渭河平原和汉水谷地的共同外力作用是
A.风蚀作用
B.水蚀作用
C.风化作用
D.沉积作用
【小题2】下列地理现象中,渭河平原和汉水谷地共有的是
A.冬季河流结冰
B.广泛种植玉米和水稻
C.季风气候显著
D.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
【小题3】渭河平原和汉水谷地农业生产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A.水利工程量大
B.土壤贫瘠
C.劳动力缺乏
D.水源不足
【小题4】图中M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大气污染
B.水土流失
C.旱涝灾害
D.水体污染
同类题5
读“某城市近30年来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图中abc三点所代表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A.abc
B.cab
C.cba
D.bac
【小题2】关于各阶段区域发展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a时期城市化水平最高
B.b时期环境质量最佳
C.b~c时期可能出现企业外迁现象
D.c时期城市的产业结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荒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