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对外国文学常识的表达不准确的一项是()
A.《墙上的斑点》出自英国作家伍尔芙,是一篇典型的意识流小说,引领了意识流创作流派。
B.雨果是美国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作品有反映法国大革命的《九三年》,《炮兽》就出自这篇小说。
C.《丹柯》是高尔基写的一个短篇小说,是一篇以思想为目的的自傲说,小说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
D.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乃至世界最伟大的作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娜塔莎是代表人物之一。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2-06-05 12:22: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各项中,对《复活》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看着聂赫留朵夫为自己的案子四处奔波,玛丝洛娃深受感动,已重新爱上了他。不知不觉间她戒了酒,不再卖弄风情,还去医院做看护,完全依照他希望她做的去做了,只是每次对于他的求婚,她都断然拒绝了。
B.玛丝洛娃调到政治犯中间来,谢基尼娜一开始就很喜欢玛丝洛娃,对待她特别亲切和蔼,这种亲切和蔼出自这样一个不平常的人,使得玛丝洛娃极为感动,结果把自己的整个的心都交给了她,不知不觉接受她的见解,不由自主地在各方面模仿她。
C.聂赫留朵夫认为土地私有制是不合理的。他把自己田庄库兹明的土地低价出租给农民。后来,他目睹农村一幅破败的景象,了解了农民的困境。于是,他决定放弃巴诺沃的土地所有权,把土地交给农民,只是让农民按土地质量拿出一些钱用于公共事业。
D.参政院开庭审理玛丝洛娃的上诉案,四个参政官和一个副检察官中,有两个主张撤销原判,两个主张维持原判。这样,案子就取决于另外一名参政官的态度。他认为聂赫留朵夫出于道德要求,决定同玛丝洛娃结婚,实在可恶,所以主张驳回上诉。上诉就这样被驳回了。
同类题2
文化经典、文学名著阅读:
【小题1】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告子①曰性犹湍水②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信③无分于东西无分子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4)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天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5)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注释)
①告子:生平不详,大约做过墨子的学生,较孟于年长。②湍(tuan)水:急流的水。③信:诚,真。④就:趋向。⑤颡(sang):额头。
告子和孟子讨论的是什么话题?两人对这一话题各持怎样的观点?
【小题2】简述简述聂赫留朵夫在法庭上认出玛丝洛娃的心理。(100字左右)
同类题3
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果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他的创作主张是“美丑对照原则”。在《炮兽》“人兽大战”的场景中,就充满着种种对照:血肉之躯和钢铁猛兽,理性和野性,智慧和野蛮,灵巧和粗暴,还有斗勇和智取,以及动与静……显示出浪漫主义文学的瑰丽特色。
B.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在欧美文坛上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创作上侧重于描写人物意识流动,揭示人类精神存在。
C.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作家是列夫·托尔斯泰,他的三部里程碑式的作品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而高尔基是俄国伟大的文学家,著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D.海明威《桥边的老人》中的“我”,带有冷静的旁观者色彩,更多的是在“显示”故事而不是“讲述”故事,没有过多的主观感受与心理描写,一切景物象征意义,一切情节的内涵全部蕴含在客观的叙述中,体现了海明威独特的叙事风格。
同类题4
简答题(100字左右)。
“聂赫留朵夫坐下来,等着玛丽叶特对他讲她原打算对他讲的某些话。可是她什么话也没对他讲,甚至也没有要讲的意思,光是开开玩笑,谈谈剧,她认为这个剧一定会特别打动聂赫留朵夫的心”。
请简述聂赫留朵夫在彼得堡时和玛丽叶特的这段插曲。
同类题5
阅读下面《复活》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您去过医院,那里的大人大概对您说过……”“那没什么,那是您的事.”聂赫留朵夫皱起眉头,冷冰冰地。
这是聂赫留朵夫离开彼得堡,回到莫斯科,见到了玛丝洛娃时候的表现,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表现?请简述。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外国文学
俄罗斯
列夫·托尔斯泰
雨果
高尔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