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往事一页
(奥地利)卡夫卡
看样子,保卫祖国的许多事情被忽视了,至今,我们也没有予以认真思考,而只是忙于各自的事情。但是,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却令我们十分担忧。
在皇宫前的广场上,我开了一家鞋店。这天清晨,我刚打开店门,就看见所有通向这里的巷口都被武装人员占领了,而那不是我们自己的士兵,显而易见,是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我不明白,他们怎么能长驱直入进入京城,这里可是远离边境啊。不论怎样,他们还是来了,而且,看样子人数会与日俱增。
由于习性所致,他们讨厌房屋。他们磨刀削箭,练习骑术,忙个不停,把这块平时宁静的、总是小心翼翼地保持着清洁的广场弄成了一个真正的马厩。我们曾几次试图冲出店门,想至少把那些令人恶心的垃圾清理掉。但后来这尝试越来越少,因为这不仅徒劳无益,而且还给我们带来野马坚蹄或者蛮人利鞭的危胁。
与游牧民进行交谈是不可能的。我们的语言他们不懂,他们又没有自己的语言。他们互相交流如同野鸟。对于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设施,他们既不理解,也待之漠然。因此,对于任何一种手势语言,他们也表示反对。哪怕你下巴错位,手腕脱臼,他们也还是不明白你的意思,而且也永远不会明白。他们经常做出鬼脸,眼白翻出,口吐白沫,但他们这样既不想表达什么,也不想吓唬谁,他们这样做,只是因为习性如此。他们需要什么就拿什么,你不能说他们使用暴力。遇到他们干什么,大家都退避一旁,任其自便。
从我的库存中他们也拿走了一些好东西,但我不能有所怨言,因为我看见其他人的遭遇,比如对面的肉铺老板,他刚一进货就被游牧民一抢而空,吞食下肚。他们的马也吃肉,经常看到骑士躺在马的旁边,与马同食一块肉,各啃一头。肉铺老板恐惧万分,而且不敢停止供肉。我们理解他的处境,募集了一些钱来援助他。如果游牧民吃不到肉,天晓得他们会想到干什么;而又有谁知道,即使每天给他们肉吃,他们又会想到干什么啊。
后来,肉铺老板想,他至少可以省去宰杀的辛苦,于是就在早晨送来了一头活牛。他千万再不能这么干了。大约有一个小时,我趴在店铺后面的地板上,把所有的衣服、被子和褥垫一古脑儿捂在身上,只是为了听不到那牛的惨叫声,游牧民从四面八方扑到牛身上,抢着用牙齿从它温暖的身上撕下一块肉吃。等一切早已平静以后,我才大着胆子走出来。只见他们就像酒桶旁边的醉鬼一样躺在牛的残骸旁边。
恰在这时,我相信我看见了国王本人站在皇宫的一扇窗户边。平常他从不到这外间来,而总是深居内院,但这次却站在窗户边,低垂着头,看着皇宫前发生的事。至少我相信他站在窗户边,低头看着自己皇宫前发生的这一幕惨剧。
“事情将会怎样呢?”大家你问我,我问你,“这种重负和折磨我们还要忍受多久呢?”惹来了游牧民,但却没有办法将他们退去。宫门仍旧紧闭着,以往那些总是盛气凌人地进出皇宫的卫兵这时却全呆在装了铁栅的窗户的后边。于是,我们这些工匠和商人就肩负了拯救祖国的使命,然而这样的使命我们却担负不起。我们也从来没有夸过口,说自己有这般能力。这是一场误会,而我们却要毁于这场误会。
(节选自《卡夫卡中短篇小说集》,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北方游牧民族从很远的边界长驱直入,作为文明国度的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些没有语言、习性落后的游牧民在皇宫前撒野。
B.小说通过对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饮食起居、生活习惯的对比描写,揭示出祖国被侵占后得悲剧性,给读者以震撼。
C.小说中描述游牧人冲向活牛啃肉吃的情景,形象地刻画出入侵者的野蛮和贪婪,极具讽刺性且富有象征意味。
D.作者通过寓言式的故事,提出了国家统治者及其军队,应该担负起拯救国民的责任,而不能只是贪图享乐、耀武扬威的观点。
【小题2】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中“我”的性格特点,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有何目的?
【小题3】小说中很多细节看似荒诞,实际上表现出丰富的主题,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26 03:01: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路上的小孩
卡夫卡
我听到车子驶过园子栏栅前面。有时我从树叶中轻微晃动的空隙里看看,看看在这炎热的夏天,马车的轮幅和辕杆是怎样嘎嘎作响的。农民从地里回来,他们大声地笑着。这可是缺德。
这是我父母的园子,我正在园子树林中间休息,坐在秋千架上。
栏栅外的活动停止了,追逐着的小孩也过去了,粮车载着男人们和女人们,他们坐在禾把上,将花坛都遮住了。将近傍晚,我看到一位先生拄着手杖在慢慢散步,两个姑娘手挽着手,迎着他走去,一面向他打招呼,一面拐向旁边的草丛。
然后,我看到鸟儿像喷出来似的飞腾,我的目光跟踪着它们,看着它们是如何在眨眼之间升空,我的目光跟着它们直到我不再觉得它们在飞,而是我自己在往下坠。出于偏好,我紧紧地抓住秋千的绳子开始轻微地摇荡起来。不久,我摇晃得激烈了一些,晚风吹来,颇感凉意,现在,天上已不是飞翔的鸟儿,却是闪动的星星。
烛光下,我正用晚餐,我经常将两臂搁在木板上,咬着我的黄油面包,这时我已经累了。风将破得厉害的窗帘吹得鼓胀起来,外面有人路过窗前,间或两手抓紧帘子仔细端详我并要和我说上几句。通常蜡烛很快便熄灭了,在黑暗的蜡烛烟雾中,聚集的蚊蝇正要兜一阵圈子,有一个人在窗外问我什么,所以我看着他,我好像在看着一座山或看着纯净的微风,也没有许多要回答他的。
有一个人跳上窗户的胸墙,进行通报,而另外的人似乎已经到了房前,我自然站起来,叹息着。这人说:“不行,你为什么这样叹息?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特殊情况吗?有什么倒霉的事吗?我们不从中休息一下么?一切都完了么?”
什么也没有完,我们跑到房前。
——“你老是迟到。”
“怎么说老是我”——“就是你,你不愿意跟我们一起的时候,就呆在家里。”——“缺德。”——“什么?缺德!你说什么?”
这个晚上我们就这样头顶头地干起来了,也不顾白天黑夜。很快,我们背心上的钮扣互相摩擦,有如牙齿上下碰撞;一会儿我们又互相追逐,彼此距离总是差不多;我们浑身发热,像热带的动物一样。我们又像古代战争中的胸甲骑士一样跺着脚走,昂着头,往小胡同下面进军,我们又以这种攻击姿势继续向大路上挺进,个别人进入街道的沟渠里,但他们并未消失在黑暗的斜坡前,而是像陌生人一样站在上面的田间小道上,居高临下地看着我们。
“你们下来!”——“你们先上来!”——“你们把我们拽下来嘛,别忘了,我们并不蠢。”
——“你们说说看,你们可是胆小啊!只管来嘛!来嘛!”
——“真的吗?你们?就是你们,要把我们拽下来?没瞧瞧你们那副熊样?”
我们开始攻击,我们被胸脯撞击着,被摔在沟渠草丛里,我们跌倒了,是自愿的,草丛里到处一样的暖和,草丛的冷暖我们不知道,只觉得累。
我滚向左侧,以手当枕,这时我真想睡觉!虽然我想用突出的下颚把自己顶起来,但却滚进了更深的沟里。然后我手臂支撑前面,两腿斜缩,向前扑去,结果又掉进了一个深沟,肯定比前一条沟更深,但我一点也不想停止这种游戏。我真想在最后的一个沟渠里充分地放松自己,躺下来美美地睡上一觉。特别是我的膝盖,我几乎忘记了它。我躺着,我躺着笑了,我的背有毛病。当一个男孩双肘贴着髋部从斜坡越过我的沟渠跳向大路上时,我看看见他墨黑的鞋底,这时,我眨了眨眼。
月亮升得相当高了,一辆邮车在月光下驶过,微风四处轻轻飘起,在壕沟里我也感觉到了。附近的树林里已开始沙沙作响,这时,一个人躺着不怎么觉得孤独。
“你们在哪儿?”——“过来!”——“大家一起来!”
——“你躲什么,别胡闹!”
——“你们知道邮车过去了吗?”
——“没有!已经过去了吗?”
——“当然,在你睡觉的时候,邮车已经过去了。”
——“我睡觉了吗?我可没有睡呀!”
——“别吭声,有人看见了。”
——“我求求你。”
——“过来。”
我们靠得很近地跑着,有的人彼此握手,头昂得不够高,因为大家都在朝下走路,有人发出印第安人战斗时的呐喊,我们疾速奔跑,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在快跑时风也助了我们一臂之力,恐怕什么也挡不住我们。在超过别人时,我们可以交叉手臂,而且安静地环视周围。到了野溪桥我们就停下来了,继续往前跑的人也返回来了。桥下的水冲击着石子和植物的根部,好像还并不多晚,我们之中居然没有人跳到桥的栏杆上去。在远处的灌木丛后驶出一辆火车,所有车厢通明透亮,玻璃窗肯定都打开了。我们中有一个人开始唱起了矿工之歌,我们也都跟着唱。我们唱得比火车前进的节奏要快得多,我们摇晃着手臂,歌声的力度不够,但我们歌声紧迫,并因此而开心。如果有一个人将自己的声音融入并领起其他人的声音,他就如同被鱼咬住一样,大家跟着他唱起来。我们唱近处的森林,唱远方的游子,声声入耳。大人都还在活动,母亲们正在收拾夜晚的床铺。
时间到了,我向站在我旁边的人亲了一下,和离我最近的三个人拉了拉手,然后开始回家了。没有人叫我。我拐进了第一个十字路口,在那里他们看不见我了。我在田间小路上跑着,又进入了树林。我赶往位于南边的城里,从那儿就到我们村了。
“注意,那儿有人,他们不睡觉。”
“那他们为什么不睡觉?”
“因为他们不累。”
“他们为什么不累?”
“因为他们是傻子,”
“傻子要累多好啊!”
【小题1】文中“我”有两处抱怨人家“缺德”,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各是什么含义。
(1)农民从地里回来,他们大声地笑着。这可是缺德。
(2)“怎么说老是我”——“就是你,你不愿意跟我们一起的时候,就呆在家里。”——“缺德。”
【小题2】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小题3】本文以“大路上的小孩”为题,开头前五段却在写“院子里的小孩”,请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小题4】小说以对话来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骑桶者

奥地利卡夫卡

煤全部烧光了;煤桶空了;火炉里透出寒气,灌得满屋冰凉。窗外的树呆立在严霜中;天空成了一块银灰色的盾牌,挡住向苍天求助的人。我得弄些煤来烧;我可不能活活冻死;我的背后是冷酷的火炉,我的面前是同样冷酷的天空,因此我必须快马加鞭,在它们之间奔驰,在它们之间向煤店老板要求帮助。可是煤店老板对于我的通常的请求已经麻木不仁;我必须向他清楚地证明,我连一-星半点煤屑都没有了,而煤店老板对我来说不啻是天空中的太阳。我这回前去,必须像一个乞丐,由于饥饿难当,奄奄-息,快要倒毙在门槛上,女主人因此赶忙决定,把最后残剩的咖啡倒给我;同样,煤店老板虽说非常生气,但在十诚之一“不可杀人”的光辉照耀下,也将不得不把一铲煤投进我的煤桶。

我怎么去法必将决定此行的结果;因此我骑着煤桶前去。骑桶者的我,两手握着桶把一最简单的挽具,费劲地从楼梯上滚下去;但是到了楼下,我的煤桶就向上升起来了,它以均匀的速度穿过冰凉的街道;我时常被升到二层楼那么高;但是我从未下降到齐房屋大,门那么低。我极不寻常地高高飘浮在煤店老板的地窖穹顶前,而煤店老板正在这地窖里伏在小桌.上写字;为了把多余的热气排出去,地窖的门是开着的。

“煤店老板!”我喊道,那急切的声音裹在呼出的热气里,在严寒中显得格外沉浊,“煤店老板,求你给我一点煤吧,我的煤桶已经空了,因此我可以骑着它来到这里。行行好吧,我有了钱,就会给你的。”

煤店老板把一只手放在耳朵边上。“我没有听错吧?”他转过头去问他坐在火炉旁边的长凳上织毛衣的妻子,“我没有听错吧?是一个顾客。”

“我什么也没听见,”妻子平静地呼吸着,一面织毛衣,一面舒服地背靠着火炉取暖。“噢,是的,”我喊道,“是我啊;一个老主顾;向来守信用;只是眼下没钱了。”“我的老伴,”煤店老板说,“是的,是有一个人;我不会弄错的;-定是一个老主顾,一个有年头的老主顾,他知道怎么来打动我的心。”

“你怎么了,当家的?”妻子说,她把毛衣搁在胸前,暂歇片刻,“没有人,街上空空的,我们已经给所有的顾客供应了煤;我们可以歇业几天,休息-下。’

“可我正坐在这儿的煤桶上,”寒冷引起的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请你们抬头看看,你们就会发现我的;我请求你们给我一铲子煤;如果你们能给我两铲,那我就喜出望外了。所有别的顾客你们确实都已供应过了。啊,但愿我能听到煤块在这桶里滚动的响声。”

“我来了。”煤店老板说。他正要迈动短腿走上地窖的台阶,他的妻子却已经走到他的身边,拉住他的手臂说:“你待在这儿。如果你还固执已见的话,那就让我上去。想想你昨天夜里咳嗽得多么厉害。只为一件买卖,而且只是一件凭空想象出来的买卖,你就点了你的妻儿,要让你的肺遭殃。还是我去,”

“那么你就告诉他我们库房里所有煤的品种;我来给你报价格。”

“好。”他的妻子说,她走上了台阶,来到街上。她当然马上看到了我。“老板娘,,我喊道,“衷心地向你问好;我只要一铲子煤,放进这儿的桶里就行了;我自己把它运回家去;一铲最次的煤也行。钱我当然是要全数照付的,不过我不能马上付,不能马上,”“不能马上”这两个词多么像钟声啊,它们和刚才听到的附近教堂尖塔上晚钟的声响混合在一起,又是怎样地使人产生了错觉啊!

“他要买什么?”煤店老板喊道。“什么也不买,”他的妻子大声应着,“外面什么都没有;我什么都没有看到,什么都没有听到;只是听到钟敲六点,我们关门吧。真是冷得要命;看来明天我们又该忙了。”她什么也没有听见,什么也没有看见;但她把围裙解了下来,并用围裙把我扇走。遗憾的是,她真的把我扇走了。我的煤桶虽然有着一匹良种坐骑的一切优点;但它没有抵抗力;它太轻了;一条妇女的围裙就能把它从地上驱赶起来。

“你这个坏女人,”当她半是蔑视半是满足地在空中挥动着手转身向店铺走去时,我还回头喊着,“你这个坏女人!我求你给我一铲最次的煤你都不肯。”就这样,我浮升到冰山区域,永远消失,不复再见。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便于让读者走进骑桶者的内心世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B.这是一个荒诞的故事,小说最后一句用夸张的手法暗示了主人公理想的彻底破灭。
C.本文运用动作、语言、心理等多种方法,全方位地展现了“我”遭遇的残酷打击。
D.老板娘看不见“我”,真正的原囚是太爱她丈夫,不愿他在这么冷的天还得操心。
【小题2】文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小题3】现代派小说的主旨常是多元化的,请结合文本,从不同角度谈谈你对本文主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