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皮克休的公事包

[法]都德

十月的一个早晨,我正在进早餐,一个人走进了我的家。一身陈旧不堪的衣服,罗圈儿腿,满鞋帮的泥块,佝偻着脊梁,两条长腿强支着身子直哆嗦,活像一只拔了羽毛的鹭鸶。原来是皮克休。是的,那个又凶狠又可爱的皮克休。

这位著名的皮克休直走到屋子中间,撞在我的桌上,然后用悲哀的音调说道:

“可怜可怜一个穷苦的瞎子吧!……”

他模仿得那么像,我不禁大笑起来。

“你以为我闹着……看看我的眼睛吧。”

他跟着就转过来让我看他两只白的没有光的眼珠。

“我瞎了,我的亲爱的,这一辈子都是瞎子了。用硝镪水写字,就得落这个下场。干这个好行当,把我的眼烧坏了;你看,烧穿了底……连眼边都烧坏了。”一面说一面让我看他那被烧得眼睫毛影子都没有的眼皮。

我感动得什么话也想不起来对他说。我的沉默使他不放心了。“你正在工作?”

“不,皮克休,我在用早餐。你也吃点?”

他不回答,只是扇动着鼻翅。我抓住他的一只手,让他坐在我的身边。

在人们给他端吃的的时候,这个可怜虫不住地嗅桌上的东西,面带微笑地说:

“这些都像是好吃的东西。我要好好地饱餐一顿,有好多日子我没坐下来用早餐了!每天早上带着一个铜子儿的面包在各衙门奔走……你知道,这成了我目前唯一的职业了。我总想弄个公卖烟店在手里……有什么办法呢!一家大小都要吃饭。我不能画了,不能写了……我的职业原是看了巴黎的种种鬼脸,把这些鬼脸描摹下来;现在是办不到了……我因此想到公卖烟草的小店;我只想弄一个外省的小卖烟店,远远的,不管在哪儿,伏日山中的一个偏僻地方也行。到那时候,我嘴里叼着瓷的大烟斗,改名换姓叫汉斯,用我的同代人的著作一包一包地包烟叶,来安慰不能写作的苦闷。”

“这便是我的余生要求。所望并不算太奢,是不是……不过要想到手却比登天还难……按理说人情势力可不应该缺少。当初我是红得发紫的人。经常在元帅、王爷、各部部长家里做座上客。因为我能叫他们开心,或者叫他们害怕。现在谁也不怕我了。哎哟,我这一对眼睛呀!我的可怜的眼睛呀!现在无论在哪儿也没有人请了。饭桌上坐着一个瞎眼人是多么凄惨。请把面包递给……啊,这些狗强盗啊!为了这个倒霉的公卖烟店,不知他们要叫我吃多少苦头呢!六个月来,我夹着呈文跑遍了所有的衙门。一清早,他们生炉子的时候,他们在院子沙地上让部长老爷的马遛弯儿的时候,我就到了。走呢,非等到黑夜,人们送来了大的高脚灯,厨房里开始发出香味来,才走……”

说到这儿,他低下头,鼻尖几乎碰到盘子,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不再开口。伸手摸酒杯,就找不着面包或叉子,每分钟要来这么一次。这个可怜的人呀!他还没有习惯瞎眼。

过了一会,他又开了口:“你知道吗?还有更惨痛的事情呢!那就是再也不能读报纸了。不干我们这行是体会不到这个的。有时候,回家的时候,我买上它一张,不为别的,只为闻闻这种油墨未干的纸香和新鲜新闻的味道……可是没有人替我念一念。我的老婆是会念的,但是她不肯……我的女儿如果在家,她是会给我读报的,但是自从我眼瞎以后,为了少一个人的吃喝,我便把她送进了‘美术圣母’修道院。”

“提起她,这又是个叫我伤心的人儿。到世上来还没有九年,所有的病痛她都得过了……又愁眉苦脸,又长得奇丑……有什么办法呢!我从来就只会创造废物……啊,我老给你讲我家庭的琐事。算了,不谈了,你把那烧酒再给我一点。我需要打打气。从这儿出去,我要到教育部去,那里的传达,是不容易叫他们露笑脸的。”

他向我打听了时间,告辞的话都不说,就匆匆走了……

在瞎子坐过的椅子旁边留着一个东西。弯腰一看,原来是他的公事包,一个油光光、四角磨坏的大公事包,他从来也不离开这个包,常常笑着称它为他的毒药囊。这只毒药囊,在我们的圈子里很出名。据说这里面有很可怕的东西……这只旧公事包装得太满,拎起来的时候裂开了,里边的所有文件都撒在地毯上,我只好一张一张地拾起来。

先是一束写在刻花纸上的信,每封信的开始都是“我的亲爱的爸爸”,末尾具名是“塞丽娜·皮克休,寄自马利亚孤儿院”。

还有许多是医小儿病的陈年药方,什么病都有:支气管炎,抽风,猩红热,麻疹……

最后是一个大的信封,封着口,有两三根黄色打着卷儿的硬头发,跟女孩子软帽下面露着几根发似的支出在外面。在信封上有瞎眼人写的字,上面颤颤巍巍地写着:

“塞丽娜的头发,剪于五月十三日,进那儿去的那一天。”

(选自《外国短篇小说卷(上)》,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对皮克休的外貌描写和 “又凶狠又可爱” “著名” 这样的介绍,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给阅读者营造了悬念。
B.小说的主人公皮克休是一位不留情面地揭露批评丑陋现状的漫画家和讽刺作家,曾经让那些达官贵人又开心又害怕。
C.原先元帅、王爷、各部部长家里的座上客,现在为了一张公卖烟草小店的许可证疲于奔命,体现了世态炎凉和官僚的势利嘴脸。
D.皮克休把女儿送进孤儿院,谎称是 “美术圣母” 修道院,还说女儿是他创造的废物,表现了他贫困潦倒后的心灵扭曲。
【小题2】结合情节,简要分析皮克休的生活状态。
【小题3】一个传说中装着“很可怕的东西”的“毒药囊”,里面竟然全是关于女儿的东西。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2-17 03:34: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路瓦裁太太像是老了。现在,她已经变成了贫苦人家的强健粗硬而且耐苦的妇人了。乱挽着头发,歪歪地系着裙子,露着一双发红的手,高声说话,大盆水洗地板。(1)但是有时候她丈夫到办公室里去了,她独自坐在窗前,于是就回想从前的那个晚会,那个跳舞会,在那里,她当时是那样美貌,那样快活。

倘若当时没有失掉那件首饰,她现在会走到什么样的境界?谁知道?谁知道?人生真是古怪,真是变化无常啊。无论是害您或者救您,只消一点点小事。

然而,某一个星期日,她正走到香榭丽舍大街兜个圈子去调剂一周之中的日常劳作,这时候忽然看见了一个带着孩子散步的妇人。那就是佛来思节太太,她依旧年轻的,依旧漂亮的,依旧有诱惑力的。(2)

路瓦裁太太非常激动。要不要去和她攀谈?对的,当然。并且自己现在已经还清了债务,可以彻底告诉她。为什么不?她走近前去了。

“早安,珍妮。”

那一位竟一点儿也不认识她了,以为自己被这个平民妇人这样亲热地叫唤是件怪事,她支支吾吾地说:

“不过……这位太太!……我不知道……大概应当是您弄错了。

“没有错。我是玛蒂尔德·路瓦裁呀。”

她那个女朋友狂叫了一声:

“噢!……可怜的玛蒂尔德,你真变了样子!……”

“对呀,我过了许多很艰苦的日子,自从我上一次见过你以后;并且种种苦楚都是为了你!……”

“为了我……这是怎样一回事?”

“从前,你不是借了一串金刚钻项链给我到部里参加晚会,现在,你可还记得?”

“记得,怎样呢?”

“怎样,我丢了那串东西。”

“哪儿的话,你早已还给我了。”

“我从前还给你的是另外一串完全相同的。到现在,我们花了十年工夫才付清它的代价。像我们什么也没有的人,你明白这件事是不容易的……现在算是还清了帐,我是结结实实满意的了。”

佛来思节太太停住了脚步:

“你可是说从前买了一串金刚钻项链来赔偿我的那一串?”

“对呀,你从前简直没有看出来,是吗?那两串东西原是完全相同的。”

说完,她用一阵得意而又天真的快乐神气微笑了。

佛来思节太太很受感动了,抓住了她两只手:

“唉。可怜的玛蒂尔德,不过我那一串本是假的,顶多值得五百金法郎!……”

【小题1】看拼音写字。
面面相qù(____________) 自惭形huì(___________)
【小题2】本文选自《项链》,作者是___国作家,他与_______、________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小题3】文中划线句(1)属于_______描写;划线句(2)作者以________的手法描写刻画人物,强调佛来思节夫人“依旧年轻漂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小题4】对“她独自坐在窗前,于是就回想从前的那个晚会,那个跳舞会,在那里,她当时是那样美貌,那样快活。”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个虚荣的女人,十年的青春还不能使之悔悟。
B.这是一个喜爱幻想的女人,与小说的开头照应。
C.回忆人生中美好的片段,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D.十年前她获得了瞬间的精神满足,又用十年的青春作为偿还,于情于理,她都无须悔恨。
【小题5】说说加点词“得意”的内涵。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蛮子大妈

法莫泊桑

普法之间已经正式宣战的时候,小蛮子的年纪正是三十三岁。他从军去了,留下他母亲单独住在家里。他们并不很替她担忧,因为她有钱,大家都晓得。

她单独一人留在这所房子里了,那是坐落在树林子边上并且和村子相隔很远的一所房子。她并不害怕,这位蛮子大妈在她的茅顶房子里继续过着通常生活。不久,茅顶上已经盖上雪了。每周,她到村子里走一次,买点面包和牛肉以后就仍旧回家。当时大家说是外面有狼,她出来的时候总背着枪,她儿子的枪,锈了的,并且枪托也是被手磨坏了的。

某一天,普鲁士的队伍到了。有人把他们分派给居民去供养,人数的多寡是根据各家的贫富做标准的,大家都晓得这个老太婆有钱,她家里派了四个。

 那是四个胖胖的少年人,虽然他们到了这个被征服的国里,脾气却也都不刁。早上,有人看见他们四个人穿着衬衣绕着那口井梳洗,而蛮子大妈这时候却往来不息,预备去煮菜羹。后来,有人看见他们替她打扫厨房,揩玻璃,劈木柴,削马铃薯,洗衣裳,料理家务的日常工作,俨然是四个好儿子守着他们的妈。但是她却不住地记挂她自己的那一个,每天,她必定向每个住在她家里的兵问:“你们可晓得法国第二十三边防镇守团开到哪儿去了?我的儿子在那一团里。”他们用德国口音说着不规则的法国话回答:“不晓得,一点不晓得。”后来,明白她的忧愁和牵挂了,他们也有妈在家里,他们就对她报答了许多小的照顾。她也很疼爱她这四个敌人。

谁知有一天早上,那老太太恰巧独自一个人待在家里的时候,远远地望见了乡村邮差向着她家里走过来。他拿出一张折好了的纸头交给她:

蛮子太太,这件信是带一个坏的消息给您的。您的儿子威克多,昨天被一颗炮弹打死了。差不多是分成了两段。我们在连队里是紧挨在一起的,他从前对我谈到您,意思就是他倘若遇了什么不幸,我就好当天告诉您。

现在我亲切地向您致敬。

第二十三边防镇守团二等兵黎伏启。

她看了并没有哭。她呆呆地待着没有动弹,很受了打击,连感觉都弄迟钝了,以至于并不伤心。她暗自想道:“威克多现在被人打死了。”随后她的眼泪渐渐涌到眼眶里了,悲伤侵入她的心里了。各种心事,难堪的,使人痛苦的,一件一件回到她的头脑里了。

但是这时候,她听见一阵嘈杂的说话声音了。正是那几个普鲁士人从村子里走回来,她很快地把信藏在衣袋里,并且趁时间还来得及又仔仔细细擦干了眼睛,用平日一般的神气安安稳稳接待了他们。

她和那四个兵同桌吃饭了,但是她却吃不下,甚至于一口也吃不下,他们狼吞虎咽般吃着并没有注意她。她一声不响地从旁边瞧着他们,满脸那样的稳定神情。

她搬了许多干草搁在他们睡的那层阁楼上,她对他们说明这样可以不会那么冷。四个德国人都踏上那条每晚给他们使用的梯子,爬到他们的寝室里了。那块做楼门用的四方木板一下盖好了以后,她就抽去了上楼的梯子。她赤着脚在雪里一往一来地走,从容得教旁人什么也听不见,她不时细听着那四个睡熟了的士兵的鼾声,等到她判断自己的种种准备已经充分以后,就取了一束麦秸扔在壁炉里。它燃了以后,她再把它分开放在另外无数束的麦秸上边,随后她重新走到门外向门里瞧着。

不过几秒钟,一阵强烈的火光照明了那所茅顶房子的内部,雪白的原野被火光照得像是一幅染上了红色的银布似地闪闪发光。

许多人都到了,有些是农人,有些是德国军人。

他们看见了这个妇人坐在一段锯平了的树桩儿上,安静的,并且是满意的。

一个德国军官问她:“您家里那些兵到哪儿去了?”

她用一种洪亮的声音回答:“在那里面!”

大家团团地围住了她。那个普鲁士人问:“这场火是怎样燃起来的?”

“是我放的。”

大家都不相信她,以为这场大祸陡然教她变成了痴子。她就从衣袋里面取了两张纸,口里说道:“这张是给威克多报丧的。”又拿起另外一张,偏着脑袋向那堆残火一指:“这一张,是他们的姓名,可以照着去写信通知他们家里。您将来要写起这件事的来由,要告诉他们的父母说这是我干的。请您不要忘了。”

一道口令喊过,立刻一长串枪声跟着响了。

她那只拘挛不住的手里,依然握着那一页满是血迹的报丧的信。

(有删节)

【小题1】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小题2】小说前半部分描写蛮子大妈和四个德国兵友好相处,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小题3】根据情节发展,赏析蛮子大妈这一矛盾复杂的人物形象。
【小题4】蛮子大妈在烧死四个德国士兵后还留下他们的姓名和住址并托人通知他们的家人,有人认为这一情节设计不够合理,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铁  匠
(法)埃米尔·左拉
铁匠身材高大,当地没人能比。他肩胛高耸,脸和手臂被炉中飞出的火星和锤下的铁屑染黑。在他的方脸上,乱而密的头发下面,长着一双孩子般的眼睛,又大又蓝,亮如钢铁的闪光。他下巴宽大,笑起来如同他的风箱,声震屋瓦。当他用打铁养成的习惯有力的动作扬起胳膊的时候,他50岁的年纪和那举起的25斤重的铁锤相比,似乎算不得什么。这把锤子,他管它叫“小姐”,是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姑娘,从韦尔农到鲁昂,只有他一个人能舞得动她。
我在铁匠索里住了一年,整整一年,使我得以恢复健康。本来我失去了喜怒哀乐,失去了思想;我茫然不知所之,想找一个,给自己找一个平静的一隅,在那里,我可以工作,可以恢复我的精力。一天晚上,我正在路上,已经走过了村子,我远远望见了那个火焰熊熊的铁匠铺,它孤零零地斜立在十字路口,门大敞着,火光照得交叉路口一片通红,连对面小溪旁边的一排白杨树也如同火把一样地燃烧着。在静谧的暮色中,从两公里外的远处,传来有节奏的铁锤声,颇像一支愈来俞近的铁军的马蹄声。我走过去,在敞开的门中站住,被一片光明、一片雷鸣般的响声包围。看到这样的工作,看着人的手把烧红的铁棍弯曲拉直,我高兴,我的心里已经觉得有了力量。
那个秋日的晚上是我第一次看见铁匠。他正在打制一个犁铧。他敞着衬衫,露出粗糙的胸膛,伴着每一次呼吸,他的金属一样结实的肋骨骨架便清晰可见。他身向后仰,猛地一使劲,把锤子打下去。他不停地打着,身体柔软而连续地晃动着,肌肉绷得紧紧的。铁锤循着固定的路线上下飞舞,夹带着火星,身后留下一道闪光。铁匠用两只手舞动着“小姐”,而他的儿子,一个20岁的小伙子,钳子头上夹着一块烧红的铁,也在打着,他打出的声音沉闷,被老头子那可怕的姑娘喧嚣的舞蹈声盖住了。当,当———当,当,好像是一位母亲在用庄严的声音鼓励一个孩子牙牙学语。“小姐”舞着,摇着她裙衣上的金片,每当她从铁砧上跳起来的时候,她的腿根便在她所打造的犁铧上印上一道痕迹。一条血样的火焰直冲到地上,照亮了两个打铁人的颧骨,他们长长的身影一直延伸到铁匠铺黑暗的角落里。渐渐地,炉火变白了,铁匠停下手来。他满脸漆黑,依着锤柄站着,甚至没有擦擦他脸上淋漓的汗水。他的儿子用一只手慢慢地拉着风箱,在风箱的轰鸣声中,我听见他依然没有平静的两肋喘息着。
晚上,我睡在铁匠那儿。我不再走了。他有一间空屋子,在铺子的楼上,他把那间屋子给我,我也就接受了。刚到五点,天还没亮,我便被卷入到主人的工作中去。我被那座房子上上下下的笑声唤醒,它从早到晚总是热热闹闹的,无限欢乐。在我的底下,铁锤飞舞。我好像是被“小姐”从床上扔了下来,她敲着天花板,把我当成懒汉。那间简陋的屋子,那个大衣橱,那张白松桌子和那两把椅子,被震得乱响,仿佛是在向我呼喊动作快点。我应该下楼了。到了楼下,我看见炉子已经红了,风箱响着,一股蔚蓝和玫瑰色的火焰从煤上升起,风助火势,炉火宛如星光闪烁。铁匠在准备一天的工作了。他把铁放在角落里,翻着犁和车轮。看见我,他把双手插在腰上,这个好人,他笑了,大嘴直咧到耳根。看见我五点钟就被赶下床来,他高兴极了。我看他是为敲而敲,早晨,他以他的铁锤做了一个奇特的报时钟,催人起床。他把两只大手放在我的肩上,俯下身来,好像是在对一个孩子说话。他对我说,自从我生活在他的废铁之中以后,我好多了。每天,我们都坐在一辆翻倒的车屁股上一起喝白葡萄酒。
铁匠从不叫苦。他一天打铁14个钟头,接连打上几天,到晚上还是很开心地笑着,一边用满意的神色抚摸着胳膊。他从不悲哀,也从不厌倦。我想即使房子倒了,他也能用双肩把它顶起来。冬天,他说他的铁匠铺很暖和;夏天,他把门大开着,让干草的味飘过来。当夏天来到的时候,傍晚,我走到他身边,在门前坐下。我们是在山坡上,整个峡谷在我们眼前一览无余。平坦广阔的田野在淡紫色的暮霭中消失在天边。他看到这些,心里洋溢着幸福。
铁匠经常半真半假地说他是这些土地的主人,二百多年以来,这个地方用的犁都是铁匠铺提供的,这是他的骄傲。没有他,一棵庄稼也不能生长。田野五月变绿,六月变黄,是因为他出了力。他爱庄稼,像爱自己的儿女,看到火热的太阳出来了,他就兴高采烈,遇到下冰雹,他就伸出拳头诅咒那些乌云。他经常指给我看远处的某一块没有脊背宽的土地,告诉我说他某年某年造了一部犁给那块燕麦地和黑麦地使用。到耕地的季节,他时常扔下锤子,走到路边上,手搭凉篷,看着。他看着无数他造的犁正在开恳土地,划出田垄,正面,左面,然后右面,直到整个峡谷。牲口拉着犁,缓慢地向前走着,好像正在行进中的队伍。
犁铧在阳光下发出银色的闪光,而他,扬起胳膊,叫我过去看那地耕得多棒!
我楼下叮叮咣咣的响声使我的血液中也有了铁,这对我来说胜似吃药。我已经习惯于这种声音了,为了确信我在生活,我需要铁锤打在铁砧上的音乐。我的房间,由于风箱的轰鸣而充满活力,我在那里重获我的思想。当,当———当,当,这声音犹如一个快乐的钟摆,规定着我的工作时间。到最紧张的时刻,当铁匠发起火来,当我听到那烧红的铁在他狠命砸下的铁锤下发出断裂的声音的时候,我便激奋起来,腕间感到有一种巨大的力量,我真恨不得一笔把世界抹平。后来,当打铁炉平静下来的时候,我的脑子里也复归沉寂。我走下楼去,看到那些被征服的铁依然冒着青烟,我对自己的工作感到羞愧。我时常在炎热的下午看见铁匠,他是何等地健美!那裸露的上身,那突出而结实的肌肉,使他像米开朗琪罗的一个拔山盖世的伟大雕塑。看着他,我找到了艺术家们在希腊的死人身上艰难寻找着的现代雕塑的线条。他在我的眼睛里是因其劳动而变得异常高大的英雄,是我们这一世纪永不疲倦的孩子,他在铁砧上千锤百炼着我们分析的武器,他用火与铁锻造着未来的社会。他以自己的铁锤为乐。当他想笑的时候,他便抄起“小姐”,使劲地打着。
于是,伴着炉子呼出的玫瑰色的气息,他的家里便响起滚滚雷鸣。我似乎听到了劳动似的呼吸。
就在那儿,在铁匠铺里,在铁犁中间,我永远治好了我的懒惰病和怀疑病。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说开头运用倒叙的手法,着力叙写了一个身材高大、形象鲜明的铁匠,展现其独特的生活世界。
B.“我”在铁匠家整整住了一年,被这里紧张的劳作、美丽的风光深深吸引,因为这一切有别于都市。
C.铁匠的生活简单,劳作很辛苦,不悲哀、不厌倦、不奢华的追求使得他心境美妤,感受生活的美妙。
D.小说构思颇见匠心,将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两种文明下人们的心态的对比,为我们展现出两种人的生活态度。
【小题2】“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小题3】请从不同的角度探究小说结尾两段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