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下列地理事物中,属于人类对东部季风区自然环境深刻影响的产物是 ( )
A.东北山区的针叶林
B.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
C.青藏高寒区广布的冻土
D.华北平原的次生盐碱化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7-12-20 12:02: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图示意我国两个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吊脚楼建筑的特点形成,主要是因为当地:
A.房屋建筑技术高超
B.严寒、干燥的气候
C.蚊虫、毒蛇、洪水多
D.石材、木材取用便利
【小题2】居住在蒙古包的牧民在冬季转场放牧过程中:
A.加大了草场资源的压力
B.带动了沿线经济发展
C.易受暴风雪等天气影响
D.破坏了沿线森林植被
【小题3】目前图中两种特色民居在当地越来越少,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A.民居文化多元性减弱
B.加剧了当地生态破坏
C.有利于特色民居保护
D.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同类题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令河,也称作季节河,是指河流在枯水季节,河水断流、河床裸露;丰水季节,形成水流,甚至洪水奔腾。某水文勘探队驾驶越野车对利比亚的河流和井泉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勘察,基本摸清了利比亚境内时令河和井泉分布状况及水文变化。下图为利比亚区域图。
(1)分析利比亚境内气候区域差异的形成原因。
(2)分析利比亚多时令河的主要原因。
(3)简述该水文勘探队在勘察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
(4)根据利比亚的自然环境分析其产业结构特征。
同类题3
我国黑河至腾冲一线形象地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宏观分布格局,被地理学界称 为“胡焕庸线”。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国人口分布的宏观格局不仅没有变化,反而“东多西少”的现象更加突出。
结合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影响图中乙地区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水资源
C.气候
D.矿产资源
【小题2】图中甲省区面积广大,人口密度很小,却不能采取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其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经济条件较差,发展水平较低
B.资源较为贫乏,不能供养太多人口
C.自然环境恶劣,环境承载力较小
D.对外开放程度较低
同类题4
2015年1月14日,法国驻华使馆宣布留尼汪和法属波利尼西亚对中国游客实行免签。塔希提岛形状从空中鸟瞰似尾鱼,是法属波利尼西亚群岛中的最大岛屿,和留尼汪岛一样,均主要由岩浆岩组成,旅游旺季均为每年5~10月,下图为两岛屿位置图。关于两岛屿说法正确的是( )
①降水均南多北少
②河流均短促
③5~10月相对其他月份更凉爽少雨,有利于旅游
④两岛屿最高峰可能均是火山
⑤留尼汪岛位于塔希提岛东南方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同类题5
江左为文化地名亦可称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皖境琅琊山,最高峰小丰山海拔371米,但动植物资源丰富,其原因可能是( )
A.纬度低
B.光照丰富
C.降水丰富
D.跨不同温度带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