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及其郊区工业布局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A地早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棉油基地,中期当地改种蔬菜、瓜果、花卉,现在成为市区。导致A地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早期到中期:农业科技的发展
②早期到中期:市场需求的增加
③中期到现在:城市化的发展
④中期到现在:传统工业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小题2】该城市传统工业区规模的变化与原因分别是
①规模:先增大后缩小
②规模:先缩小后增大
③原因:早期到中期——交通的发展
④原因:中期到现在——产业的升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09-25 04:03: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图表示某区域四个不同时期三大产业的就业比重情况。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按照区域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该区域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Ⅰ-Ⅱ-Ⅲ-Ⅳ
B.Ⅲ-Ⅳ-Ⅱ-Ⅰ
C.Ⅳ-Ⅲ-Ⅰ-Ⅱ
D.Ⅱ-Ⅰ-Ⅳ-Ⅲ
【小题2】该区域工业化水平最低的阶段是:( )
A.Ⅰ
B.Ⅱ
C.Ⅲ
D.Ⅳ
【小题3】该区域三大产业就业比重变化的主要动力最可能是:( )
A.计划生育政策
B.科学技术进步
C.对外开放程度
D.社会经济发展
同类题2
某地理研究小组对中国传统聚落景观进行了研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该地理研究小组在某地考察发现该地传统聚落的特征为“多为双坡屋顶,临水而建,临水面为街面和水巷,水巷两边是优美的石拱桥相连”,该聚落为( )
A.晋陕豫黄土聚落
B.青藏高原典型佛教文化聚落
C.江浙水乡聚落
D.黑吉辽林海雪原聚落
【小题2】该传统聚落“临水而建”的原因不包括( )
A.河流提供用水
B.利用河流发展交通
C.自然条件适宜农业发展
D.便于排水,减少洪涝灾害
同类题3
1968 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1999 年以来江苏省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地区(图 ),苏南地区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苏南和苏北地区之间
A.大致以淮河为界
B.有明确的地理界线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地理界线比较模糊
【小题2】进入 21 世纪,促使苏南、苏北两个地区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
B.交通
C.技术
D.资金
【小题3】利于苏北、苏南地区经济合作的条件是
A.产业结构的差异
B.语言文化的差异
C.社会福利的差异
D.交通状况的差异
同类题4
下图是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据图示信息推断,甲、乙、丙、丁四城市中,人口数量最多的应是
A.甲城市
B.乙城市
C.丙城市
D.丁城市
【小题2】下列结论的依据,所用图示信息正确的是
A.降水稀少且呈带状分布,使该国植被景观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B.中、东部城市分布较多,故该国中、东部为平原
C.位于温带地区,导致该国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D.河流稀少,有内流河,所以该国为内陆国
【小题3】该国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酸雨
D.森林破坏
同类题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中的甲国有“欧洲能源接口”之称,俄罗斯和中东地区的输油(气)管道大多通过该国 进入欧洲。甲国农业生产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沿海地区以园艺业(柑桔、油橄榄、蔬菜等)为主,而中、东部内陆以放牧业为主。横跨亚、欧两洲的A市是甲国最大的工业中心,人口约1350万。
(1)描述X半岛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2)比较A、B两市气温日较差的异同点,并分析原因。
(3)分析甲国农业生产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