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材料二

天气雷达属于主动式微波大气遥感设备,与气象自动站和卫星相比,天气雷达是监测强对流天气最有效的手段。越强的对流天气发展速度越快,空间尺度越小,对监测设备的时空分辨率要求越高。我国气象自动站已经很密集,但仍不足以观测强对流天气过程。而且自动站观测到的是一个点,而对流天气系统是三维的。卫星监测范围虽然比雷达更广,但其观测数据空间分辨率较低,而雷达可达1000米。卫星对于对流云上部的监测较为有效,雷达则不仅可以观测对流系统的底部、中部、上部,还可以观测系统内的风场及强度。目前,我国在网天气雷达数据

按照波段,气象雷达可以分为K波段雷达、X波段雷达、C波段雷达、S波段雷达和L波段雷达。各种波段雷达探测大气目标的性能和其工作波长密切相关,各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C、S和X波段雷达被称作天气雷达。

与常规天气雷达相比,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增加了一项新技能——捕捉风场信息。它能有效地监测和预报热带气旋、风切变等灾害天气,对台风、暴雨等大范围强降水天气进行有效监测,对降雨进行较准确估测。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显著增强对暴雨、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警能力,进一步提高降水预报的时间、空间分辨率,实现降水预报的定点、定量、定时。X波段天气雷达技术优势并不明显,但在我国天气雷达发展早期,对于提前云雨监测时效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由于X波段天气雷达造价低,气象部门也常利用它进行强对流天气系统的补充观测。

随着技术的发展,美国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已全部升级为能够监测降水粒子相态的双偏振雷达,我国北京、上海等地也正在进行相同雷达的业务升级试点。另外,我国自主研发的相控阵天气雷达也已投入使用,对与大风有关的对流系统的监测预警效果显著提升,有望成为下一代天气雷达。

 (取材于《中国气象报》的有关文章)

【小题1】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天气雷达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效监测强对流天气B.监测范围更广
C.监测精度更高D.其功能和波长密切相关
【小题2】根据材料二,下列成语中最能准确表达天气雷达作用的一项是
A.防微杜渐B.防患未然C.杜绝后患D.居安思危
【小题3】不同波段的天气雷达协同作战,如果用诗文来描述这一情况,下列最合适的一项是
A.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09 11:06: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衰老和寿命由许多因素决定。一般认为,生物体的代谢能力、抗逆境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但近年来对一些模式生物如线虫、果蝇的研究表明,基因控制着衰老过程。在果蝇群体中,通过系统地选择晚生育的个体,成功地获得了寿命长的品系,这些果蝇的代谢能力明显提高。此外,有的体内抗氧化酶活力增加,有的对饥饿、干燥、高温的耐受能力提高。但这种寿命的延长是在发育长期停滞于幼虫阶段,且幼虫密度很高、食物受到极大限制的逆境条件下选择出来的。也就是说,与延长寿命有关的基因要在这种逆境条件下才会表达,才能发挥其功能。同时,这些抗逆境的能力分属不同的代谢途径。因此衰老有多种机制,延长寿命的途径绝不止一种。果蝇研究的结果表明,衰老和寿命是多基因控制的。
线虫是在完成发育以后,主要是在生殖以后开始出现衰老的。与线虫的衰老和寿命有关的基因以及基因间相互作用的途径已比较清楚,至少有6个基因参与此作用,一些基因突变后可使寿命延长6倍或更多倍。这表明生物体存在着与寿命长短相关的单个基因。在果蝇中也发现了与寿限有关的基因。
人类有一种早衰综合征,患者儿童期情况很正常,在青春期间生长延缓,以后很快就出现衰老。引起这种疾病的基因已被克隆,基因编码的1432个氨基酸的序列,同DNA螺旋酶这种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序列有很高的相似性。这种结构的相似性又表明这两种蛋白质也许有相似的功能。DNA螺旋酶参与DNA的代谢,因此,推测DNA代谢发生缺陷可能是病人出现早衰的一个因素。这个例子说明,单基因突变可能也是人类衰老的机制之一。
总之,衰老和寿限都是由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决定的。环境因子的作用是随机的,而对环境作出反应的能力则是遗传的。与衰老有关的基因或是参与细胞的生存和损伤修复,或是参与对老年性疾病的易感性。因此,可从单基因遗传和多基因遗传两种研究策略来探究衰老和寿限的遗传机制,揭示相关基因的功能,尽可能消除寿限的限制因子。最近有人说,把人的基因组图谱弄清楚了,人可以活上500岁甚至1200岁。依据无非是上面提到的果蝇和线虫的实验结果,并以此来推算人类的寿限。但这种说法忘记了上文中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如果人能活到1200岁,那么要到400岁、500岁才会长大成人,结婚生子。此外,有些基因改变后将导致代谢活动缓慢,活力降低。试想,一个人如果反应迟钝、生机索然地活上几百岁,那还有什么意思?让人类减少疾患,健康而长寿地生活,才是遗传学家在21世纪追求的目标。
【小题1】不能说明“生物体的衰老和寿命由许多因素决定”的一项是
A.一般认为,生物体的代谢能力、抗逆境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B.果蝇寿命的延长是以相关基因在一定条件下的表达为前提的。
C.除遗传外,环境因子对生物体的寿命也产生影响。
D.生物体的衰老和寿命是由其基因组图谱所决定的。
【小题2】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科学家们在逆境条件下成功地在果蝇中选出了寿命长的品系。
B.人或其他生物体的活动缓慢、活力降低必然导致其基因的改变。
C.线虫的与寿命有关的基因的突变都使其寿命延长6倍或更多倍。
D.目前还不能断定DNA代谢发生缺陷是导致早衰综合征的因素。
【小题3】“但这种说法忘记了上文中一个很重要的事实”所指的一项是
A.果蝇的发育长期停滞于幼虫阶段。
B.果蝇的幼虫密度很高。
C.果蝇的食物受到极大限制。
D.果蝇的寿命受多基因控制。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村长唐三草
唐三草叫唐万财的时候,不但没有什么财,反而穷得叮当响。本来有人想叫他叮当响的,却没有叫开。可人家人穷志不穷,每年到青黄不接,乡里发救济粮,他也不好意思去领,相当有志气的嘛!这样的人,说什么也不能侮辱了人家。这样,叮当响才没有取代唐万财。他继续叫唐万财。
唐万财当民办教师的时候,家里已不再穷得叮当响,至少解决了温饱问题。也许是叫唐万财的缘故,与他相识相伴的人,总会被“万财”这个良好的愿望所提醒。这一时时提醒就 不得不让人时时沮丧。首先,当然是他老婆再也受不了只是一个良好愿望的折磨,离家出山打工去了。开头还有几封信来,后来几年没了音信,再后来就干脆离了婚。
离了婚的那一年,唐万财由于书教得好,转正成了一名公办教师,工资也高出了许多, 当然离那个良好的愿望还比较远。
一年后,来了一批女老师,这批女老师中单身的也不少,这时唐万财在学校资历也不算浅了,还当了班主任,再加上他为人的口碑也不错,大家就说,万财你看,你一个人也不容易,现在正是好时机,就再找一个吧!唐万财说,不行。
大家说,为什么?
唐万财说,兔子不吃窝边草。
又过了一年,他的前妻回来了。不见她带着一男半女回来,带的只有一点钱,可能也多,也就是在娘家的老屋地基旁搭起了一间房,也算是有了一个窝。大家见俩人都单身,就有人劝唐万财说,破镜重圆也是好事。
唐万财说,好马不吃回头草。
大家的良好愿望也只好作罢。
再过了一年,唐万财的那些女同事们基本都不再单身了,大家就笑他说,你看,叫你早下手你不干,这回好了,看你找谁去?唐万财说,天涯何处无芳草。
大家闲来无事,谈起了这几年的唐万财,这一谈不要紧,要紧的是“唐三草”这个名字从此诞生了,并永久地取代了“唐万财”。
桃花村地处山脉腹地,石头多,耕地少,人还不少,这就是桃花村为什么难摘贫困村帽子最要命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唐万财的父母要给儿子取那么一个有着良好愿望的名字。
桃花村摘掉贫困村帽子的时候,唐三草已担任了村长五年了。
乡领导和村支书正为桃花村村长的事发愁的时候,唐三草走进来说,这村长我来当。乡领导一下子有点蒙,说你去当?
支书一下子笑开了花,说你来当?
唐三草说,我来解决你们的问题,我来当村长。我家祖祖辈辈都是桃花村的人,我太熟悉了。
乡领导和村支书异口同声说,真的吗?
唐三草说,不是蒸(真)的,莫非是煮的?
支书说,你有一千多工资吧!
唐三草说,是。
支书说,你知道村长的补贴吧!
唐三草说,知道,一百二十元。
乡领导拍了拍支书的肩说,下一步,就是你做好广大村民的工作,必须让唐万财同志顺利当选。支书说,不用做工作就能当选。他一回去,那一帮人不欢呼雀跃才怪。 乡领导正苦于桃花村没人愿意当村主任,好不容易来了个自告奋勇的,千万不能黄了。听支书的话味道不好,有些急了,他以批评的口吻说,你这话什么意思? 没等支书接话,唐三草接了,他说的我知道,因为有人当了,他们不用选了,高兴。 唐三草回村务农的消息,一下子在竹菁乡境内炸了窝似的,一时弄得村里沸沸扬扬。 唐三草就是带着这样多的负面影响顺利地在桃花村选举中成功当选,而且是全票当选。
不能不说是印证了支书的那句话,真是欢呼雀跃呀!
投票的那天,乡里很重视,党委、政府、人大的领导同志都来了,由此创造了三个前所未有:一是这是竹菁乡村这一级换届前所未有的阵容;二是全村在家的年满十八岁的群众都参加了投票,发出三百八十一张选票,收回三百八十一张选票,赞成票三百八十一张,弃权 票零,反对票零,这一结果也是桃花村前所未有的;再一个前所未有就是候选人唐三草自己投了自己一票。
那几个特别欢呼雀跃的人,欢呼雀跃地对唐三草说,三草,你自己投了自己一票。唐三草说,当然,我自己都不信自己,还指望别人信呀!
那几个欢呼雀跃的人嘻嘻哈哈地说,你相信你自己,我们更相信你。说完欢呼雀跃地走了。
几个月后,桃花村有百分之六十的出山打工青壮年回山创业了。
在村庄晨雾的弥漫中有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在田间耕作的黄昏后有一对对的夫妻愉悦地回家,在月亮升起来的时候,在小院子里,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孩子,一家人围在小桌上温馨地吃饭……
(选自《山花》,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唐三草原名“唐万财”,却穷得叮当响,人们经常叫他“万财”,而他的老婆因为家里穷和他离婚,但唐三草并未因此而消沉。
B.唐三草由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虽然收入提高了,但谈不上富有。他有机会再婚,但由于唐三草认为“兔子不吃窝边草”而错过了。
C.桃花村因地理条件差,非常贫穷,乡领导和村支书正为村长的事发愁时,唐三草主动提出要当村长,乡领导和村支书十分震惊。
D.小说采用了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那一群“欢呼雀跃”的人虽然表面上“嘻嘻哈哈”,但是实际上内心对唐三草心悦诚服。
【小题2】小说在刻画唐三草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以一段场景描写结尾,这样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寻找翠翠
祝勇
闲坐于草亭,忽地想起翠翠,仿佛想起一个熟识的故人。
天碰巧落着雨。我们碰巧饮着酒。雨和酒,碰巧都易于勾起人的愁肠。碰巧是在酉水边,酉水碰巧和沈从文小说里写的一般模样。我们碰巧都是沈从文迷。
所有与翠翠有关的事物,碰巧在这个时刻,聚齐。
而翠翠,却只能隔着茫漠的时空同我们说话。翠翠很远。翠翠只生长于沈从文三十年 代的小说里,穿着图案简单的衣裳。悠远的日子早已布满了旧电影似的划痕,但她的明眸不会褪色。沈从文说:“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 么乖,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 她便用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面前的人 无心机后,就又从从容容地来完成任务了。”严格来说,翠翠是由所有喜欢翠翠的人集体创作的。凡是读过《边城》的人,心里都装着一个翠翠。
翠翠是典型的中国式梦境的产物。她容纳了民间中国对于自然、人性、爱情与生命的本质看法。或者说,翠翠是河流的另一种形式的存在。她的每一寸肌肤都是秋露和山雨凝聚成的,所以她才清明秀丽,有着透明的秉性。她是中国河流的青春写照。凡是河流可以带我们去的地方,她都可以带我们去。
翠翠就是这样陪着我,在湘西,一路走了好远。她是无处不在的河水和月光。我知道她不独属于我,但她总会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
——这是《边城》以外的翠翠。沈从文不知道还有这样一个翠翠。翠翠在《边城》里, 在沈从文的设计里,只属于傩送,傩送就一下子成了《边城》外许多人的共同的情敌。
《边城》真正煽情之处,是翠翠的等待。翠翠的等待就是整部作品的高潮。也可以说, 前面所有的故事,都只是一个交代,翠翠执着而执拗的等待,才是作品的核心。但是故事恰好就在这里戛然而止了,读者会根据自己的人生取向作出自己的抉择和判断,沈从文一句也没有多写,只有轻描淡写的几句:“到了冬天,那个坍塌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来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美丽的翠翠,就这样将期望抛向未知的远方。她实在不该在遥遥无期的等待中耗尽自己的一生,她蓬勃健美的生命不该有这样的结局。也许,在某个“明天”,翠翠会突然看见傩送风尘仆仆的微笑重又出现在岸头,但是我们仍不妨作一个残酷的假设——傩送从此远行,心中装着他的翠翠,梦里想着他的翠翠,走遍天涯,却永不归来。而翠翠,则同渡口一同老去。这样,翠翠的一生,因为爱而不完整;另一方面,对爱的忠贞又使她的生命比任何一个人都要完整。翠翠于是成了沈从文为我们造的一个断臂女神。
然而,这一切即使是梦想,也来得太迟了。翠翠被时间裹挟着,像傩送一样一去不回头了。傩送和翠翠在时间和空间上远离着我们。翠翠如蓝印花布一样纯朴的背景,带着湿润的乡下气息,消失在时间深处了。
坐在草亭里想念翠翠,翠翠既远且近。雨还在下,河面上是一片烟,天气越来越寒凉。酒还在饮,身子却越来越暖。野渡无人,视野里有浓有淡。浓的是水边的青石,怪兽般长满绿毛;淡的是若有若无的远山,以及山脚下的江水。一幅典型的中国式风景。遂想起沈从文的一句话:“一切总永远那么静寂,所有的人每个日子都在这种不可开窍的单纯寂寞里过去。”当然,翠翠也在其中。想起她的爱,她悠长的等待,想哭。生活也许早已不那么静寂,在自己的节拍里沉了很久的湘西人在现代的步伐面前也表现出一丝慌乱。要抵挡香车宝马的诱惑已不那么容易了,尽管它的价值并不超过当年的一座碾坊。爱情,早已成了休闲中的甜点与快餐,成了一次性消费品。这个时代里,过路的女学生,即使装扮再奇奇怪怪,行为再不可思议,也不是风景了。但翠翠是。
可是河流还在。只要河流还在翠翠就在。
当翠翠在孤独中等待傩送的时候,世间有多少个傩送,踏遍千山,在寻找着翠翠! 寻找翠翠,翠翠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忧伤。
(选自散文集《凤凰:草鞋下的故乡》,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寻找翠翠”为题目,既发挥了线索作用,使全文浑然一体;又点明了写作的对象,概括了全文的内容,揭示了主旨。
B.文中写到“过路的女学生”,旨在与翠翠形成鲜明对比,含蓄地批评了现代人在现代步伐中注重外在,流于世俗,失却纯真的表现。
C.作者说“只要河流还在翠翠就在。”这是因为翠翠是中国河流的青春写照,在她身上有着河流一样透明的清明秀丽的秉性。
D.文中第二段连用六个“碰巧”,节奏明快,语势连贯,形象地说明虽然“想起翠翠”纯属偶然,但也为后文“寻找翠翠”做了渲染与铺垫。
【小题2】解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坐在草亭里想念翠翠,翠翠既远且近。
【小题3】文章的结尾说:“寻找翠翠,翠翠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忧伤。”请结合全文,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