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蹲坑
尚纯江
黑夜的来临并没有带来一丝凉爽。没有月亮和星光的夜晚,阴沉沉的。青纱帐里,越发闷热。蚊子像与鸣蝉比赛似的,翁嗡的烦人,在身上咬来咬去,一咬一个疙瘩,痒得难受。树上的鸣蝉,仿佛很得意,鸣叫得更加起劲。
赵静抹了点风油精,瘙痒好了许多。他带领战友在青纱帐里埋伏了两天两夜。吃喝拉睡,全在玉米地里。四个路口四个组,一组两个人,轮流盯着通往村子的每一条路。
九年前,嫌疑人赵满仓打工回家时,留守的妻子红杏出墙,被他抓了现行。怒不可遇的赵满仓没有理会妻子的苦苦哀求,更没有理会跪在地上的小白脸廷富的眼泪。一怒之下,顺手抄起一把铁锨,照廷富的头上拍去……赵静带着刑技人员赶到现场时,已是第二天下午。现场勘查,线索摸排,锁定犯罪嫌疑人是赵满仓时,赵满仓已逃之夭夭。这一逃,就是九年。
九年间,赵静带领侦查人员南征北战。向北去过内蒙古,往南到过云南,往东去过东莞,往西去过兰州。深入过煤矿,下过车间,爬过高山,到过海岛。只要有赵满仓的线索,赵静必亲自参加抓捕。然而,九年的抓捕总是希望而去失望而回。九年间,受害人家属经常到公安局里上访,说公安局破案;说赵静供养着凶手的儿子,包庇凶手。局里一些人还随声应和,说赵静与赵满仓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天地良心!
前两天,有线人说,赵满仓可能这两天回家。因为他的儿子刚刚考上了大学,他要回去看一眼儿子。赵静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便有了青纱帐的蹲坑行动。
赵满仓出后,他儿子赵楠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学费、生活费则一直是赵静提供。九年了,赵静对赵楠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有同事笑着说:“你干脆认赵楠做儿子算了,反正都姓赵!”赵静多次要求赵满仓的父母做赵满仓的工作,要他投案自首。赵满仓的父母说,如果能联系上,一定让他投案自首。
夜,越来越深。青纱帐沙沙的声音,蟋蟀和秋虫的和鸣,伴着偶尔响起的布谷鸟的鸣叫声,让人越发感到夜的沉寂。身上的汗水湿透了衣裳,湿漉漉的,眼睛涩涩地发沉。人困马乏,虫叮蚊咬,还得瞪大眼睛盯着。命案必破,可马虎不得。如果这个陈年积案破了,立功事小,他赵静一洗“沉冤”却是真的。
沉思间,玉米丛林里忽然透过一阵凉风。紧跟着,风大起来,刮得青纱帐东倒西歪,玉米地边上一棵白杨树粗大的枝干咔的一声折断。电闪,雷鸣。风撕扯着夜幕,撕扯着青纱帐,豆大的雨滴啪啪地砸下来。
“正好洗个凉水澡!”
赵静和队员们悄声说着俏皮话。不久,几个人便浑身湿透。正在上下牙打架,一个人影沿着青纱帐之间的小路一步一步滑地走来。赵静等人正要一跃而起,那人却开口说:“赵大队长,我是小张,赵满仓投案了!”
赵静一颗心放到了肚子里,却觉得虚脱了似的,天旋地转。要倒下去的那一刹那,他猛地挺直了腰杆。
(选自2018年第6期《微型小说选刊》,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的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突出蚊虫叮咬,闷热难耐,反衬蹲守者坚守岗位、勇于奉献的品质。
B.小说主要运用插叙手法,补足故事的来龙去脉,解除了读者心中的疑惑,同时也使得赵静形象更加真实而丰满。
C.赵满仓因为一时愤怒而误杀了人,在外逃九年后又因为要回去看一眼刚考上大学的儿子而被公安人员捉拿归案。
D.赵静带领侦查人员南征北战九年,并多次要求赵满仓的父母帮忙做赵满仓的工作,终于使这个陈年积案得以告破。
【小题2】结合语境,说明“天地良心”在文中的含意。
【小题3】赵静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7-07 03:17: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排球不是美国女排姑娘的全部梦想
南方周末:郎指导,你觉得作为美国女排主教练,是你改变了美国队还是美国队改变了你?
郎平:不同的文化使得执教美国队和执教中国队有很大不同。美国人认为我给美国队注入了更多的亚洲元素,比如在打法上更细腻,作风更严谨。但从我内心来说,应该说是美国队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
美国队队员文化程度都很高,并且学习速度很快,我很尊重她们思考问题的方式。美国姑娘们很放松的心态,为兴趣而打球的状态影响了我,让我绷得很紧的神经也放松不少。她们似乎更享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排球不是她们生活的全部梦想。
刚开始我对她们的心态不很理解,因为我一直是挺较劲地在打球,每一分都在拼,是一种非抓住胜利不可的心态。当我作为一个外来者,浸入了这一种有历史而又被大多数人认同的国家体育文化中,我想使劲改变她们,但是她们的文化势能比我更茁大,所以只能换个角度去理解她们,所以说美国队改变了我。现在我可以欣赏她们这种非职业的轻松心态。就像弹簧的力量来自于能保持柔韧的弹性一样,我不得不说,美国姑娘在随性自然的心态中,处理排球时富于创造性,常有神来之笔。
南方周末:在美国做主教练的经历让你学到了什么?
郎平:国外的训练科学性更强。他们更注重对人体结构细致入微的研究,比如身体哪一块肌肉如何调节,计算多少热量能承担多大的运动量,更细致精确,确实让我更新了思维。
从心态上说,美国的优势在于放松。我们对体育比赛的追求更多是只允许成功,不允许失败,导致过度紧张。而美国文化在乎的是参与精神,是你有没有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只要发挥了你的能力和潜力,你就是胜利者:就能获得承认,而不是在心理上将自己逼到无路可退的死角。他们在胜负问题上更能保持平常心,输球了很简单,就是重新再来。
南方周末:这些观念你是从一开始就适应,还是有磨合期?
郎平:我带美国队开始时,说实话非常不适应。因为在国内,教练有比较大的权威,队伍非常整齐,各项训练配套都很有保障。但在美国完全不是这样,她们更强调个人的兴趣,难免显得自由松散。即使打奥运会,我作为国家队教练,就连想把全体运动员集中起来都非常困难——她们在各州训练,有各自的安排,你也很难按计划调度她们。
北京奥运会开始前2个多月,我的队员还是不齐。有个主力去做手术,奥运会也参加不了;还有两个主力是伤员,到大奖赛时能不能打都不知道。哎,愁得慌。这种实际条件逼得我抛掉依赖计划的习惯,考验我随时随地根据队伍的变化调整训练思路。你不能指望游刃有余的深思熟虑,没这个条件。现实条件随时在变化,不到最后一分钟你没法作决定。
我们经历了很长的磨合期。她们都很有想法,强调自己的状态。有时我批评她们比赛不到位,她们会
用“不在状态”来回应。当时比较郁闷,在中国比赛,你很难以“不在状态”来作为成绩差的借口,状态好不好你都要拿下。你不允许自己放松,全国人民的眼睛都盯着你,强大的国家荣誉感需要你的成功去支撑,不能动不动就闹情绪。
南方周末:美国之前,你在意大利职业队曾执教6年。
郎平:意大利和美国打球很不一样。意大利以职业联赛为主,比赛的细则,球员和教练的责任和义务都很明确,大家心照不宣,必须尊重商业合同。在意大利打比赛,主要是商业压力。教练也就是个打工的角色,得听老板的。有时候会非常累心,商业利益是残酷的,没有太多人情味。你必须适应。当时女儿在美国,我想跟她呆在一起,就离开了意大利。
南方周末:你的个人经历正好体验了3种不同的体育体制。
郎平:中国、意大利和美国正好代表3种不同的体育体制。如果你要轻松型的模式,自由发挥你的兴趣,享受排球的乐趣,美国模式最适合你;如果你要通过高强度的职业联赛来训练,意大利的模式更能练兵;如果要拿世界冠军,中国的体制比较好,经济上、人才、时间都更有保障。
(选自《南方周末》郎平访谈录)
在美国女排队员比赛不到位时,她们会用“不在状态”来回应。你对这种用“不在状态”来作为成绩差的借口的做法,持何种态度,并说明理由。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数据显示,2017年通过网络实施的捐赠已超过10亿人次,捐赠金额超过20亿元,有超过半数都是互联网公益项目。然而,一些互联网公益反转的剧情却让公众爱心受挫。2017年8月,“一元购画”刷屏,发起方在短短10余天就筹集到1500万元资金。随后,有网友质疑作品为成年人代笔,也有人质疑“资金管理费是否过高”。4个月后,一款名为“同一天出生的你”网络募捐H5席卷了微信朋友圈。网友输入自己的生日即可匹配同一天出生的贫困学生,并为之捐赠一元钱,短短两天时间内就筹集了200余万元。然而,很快有网友发现H5应用中受捐学生疑似一人出现两个不同的出生日期,项目发布信息的平台“分贝筹”是一个企业的微信服务号。……
“由于互联网募捐规制灰色地带的存在、慈善组织和募捐主体专业性不强、监管和预警机制不健全等因素,互联网公益‘失控’的情形时有发生。”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助理院长程芬说,“公众自身也应理性捐赠,待辨别风险后再捐款。”
(半月谈网《互联网公益能否Hold住民间爱心》记者 胡林果)
材料二:

(关于网络公益活动对于大学生的吸引点的调查)
材料三:
这是一个名为“小朋友画廊”的公益项目,公众只需花1元钱就可以“买下”一幅画的电子版,并下载为手机壁纸,还能转发到朋友圈秀一把爱心。一时间,“一元购画”刷爆手机屏幕。
如今公益有了更多的打开方式,有的跟运动结合,有的跟艺术牵手,其风格跟以往苦哈哈的募捐截然不同——它们更阳光,更好玩,更时尚,互动性更强,也因此更具“诱惑力”。这些项目不卖惨,不比捐款额度,不施以道德负担,而是比拼创意,注重体验,让参与者觉得——公益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并且能够给生活带来更多色彩和快乐。我们呼唤更多创新、营销人才投身公益事业,让更多快乐公益、随手公益的活动成为爆款。
(广州日报《“一元购画”能给公益什么启示?》记者 夏振彬)
材料四:
“受益人群由我们在社区内寻访,在详细了解受助者的家庭信息、职业、收入等之后才会确认发放取物卡。”共享冰箱的管理员徐伟杰告诉记者,这台共享冰箱的服务对象是低收入外来务工人员、城市流动儿童等。
工作人员安伦杰告诉记者:“这台冰箱是自动售卖机改造升级的版本。采取封闭式管理,普通人只能通过透明玻璃看到冰箱内的食物。凭卡取物不仅能避免多吃多拿的问题,还保证了食品安全。”
“从现在的运行情况看,共享冰箱的运营和受助人群管理是没有问题的,最大的困难就是食物供不应求,每天企业送来的食物不到半天就被领完了,因此寻找更多的爱心食品企业是当下的重点工作。”安伦杰坦承。管理员徐伟杰表示,共享冰箱也接受个人捐赠,但为了保证食品安全,个人捐赠的食品同样要提供食品购买信息、发票等。
(工人日报《北京“共享冰箱”食物供应不足成难题》记者 赵剑影)
【小题1】下列关于网络公益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7年互联网公益项目在网络捐赠金额中占比过半,然而一些互联网公益事件反转的剧情却让公众爱心受挫。
B.大学生参与网络公益活动时,较少人关注活动平台和公益活动对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众网络捐赠不够理性的问题。
C.网络公益项目不卖惨,不比捐款额度,不施以道德负担,而是比拼创意,注重体验,能给生活带来更多色彩和快乐。
D.“一元购画”刷爆手机屏幕,短期内筹集巨额资金,随后却多有质疑之声,反映了目前网络公益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同一天出生的你”网络募捐涉嫌欺诈,受捐学生一个人居然出现两个不同的生日。
B.部分大学生参与网络公益活动存在从众心理,有没有朋友参加会影响自己的选择。
C.参与“小朋友画廊”公益项目,公众只需花1元钱就可以买下一幅画,还能向朋友们秀一秀爱心。
D.共享冰箱服务于低收入外来务工人员、城市流动儿童等人群,具有半盈利半公益的性质。
E. 采用封闭式管理的共享冰箱,通过凭卡取物不仅能避免多吃多拿,还能保证食品安全。
【小题3】根据上述四则材料,概括谈谈怎样能使社会公益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流浪汉

候发山

父亲去世后,小康就正式接管了店铺。店面不大,经营的不是金银珠宝,而是相机。这些家伙,也贼值钱,好的,也是成千上万,甚至十几万,不亚于一台小汽车。

小康每天早上来到店门口,总能看到一个流浪汉蜷曲在店外边。他的年龄在六十岁左右,胳膊腿健全,不残疾,长长的头发像是被糨子给糊住了,一绺一绺的,脸上黑一块紫一块的,好似被紫外线灼伤了的藏族同胞,身上的衣服长一片短一截的,类似时下流行的混搭,自打套在身上怕是没脱下洗过,已经看不清本来的色彩……眼下是秋天,他却穿着羽绒服,还是女式的。走近了,还能闻到他身上散发出的那种刺鼻的味道。这个流浪汉也不傻,只要看见小康来,就知趣地走开了,走得远远的,一整天都不见他的踪影。

难道这个流浪汉打算伺机偷盗?想到这里,小康着急了。然而,媳妇正在坐月子,母亲又有病,他白天不在家,晚上总不能守在店里不回去啊?父亲活着的时候,也不是常常住在店里。有几个晚上,小康不放心,悄悄来到店铺门口,每次都是看到流浪汉睡在门口,没有什么反常的行为。但老话讲,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虽然不能排除怀疑,还是把他撵走的好,免得夜长梦多。

这天早上,小康来到时,流浪汉还在门口酣睡。小康也不理会,越过流浪汉,悄悄打开门,扫地时故意把尘土往他身上扫。即便这样,流浪汉还没有醒,小康就用扫帚去撩拨流浪汉的脸,他这才醒过来,讪讪着走开了。小康挥舞着扫帚,捂着嘴朝他叫道:“滚!滚得远远的。”

小康以为,他这一下,流浪汉肯定会流浪到别处了。第二天清晨,远远地,小康就看见那个流浪汉还在店铺门口,靠着防盗门,半躺半坐,优哉游哉的,好像自己是店老板。小康气不打一处来,走到跟前,抬脚去踢他,同时把手里半瓶矿泉水泼到他身上,一边怒吼着:“滚!滚!滚!”那架势,仿佛他跟流浪汉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

流浪汉诧异地看着小康,不明白他为什么发这么大的火。

“看什么看?你聋吗?滚!”小康把矿泉水瓶子朝流浪汉摔去。流浪汉下意识地躲了一下,走了。

此后,小康再没见到过那个流浪汉。

大约过了半个月,小康的店铺被盗了,丢了五部高档相机,每台都在一万元以上。

小康的脑海里立马出现了那个流浪汉的影子,他断定是流浪汉在报复。当警察赶到后,小康就说出了自己的怀疑。

怀疑归怀疑,警察要的是证据。幸亏店铺对面有家面包房,人家在外面装了两个摄像头,有一个刚好照到小康的店门口。

警察打开监控,根据监控拍到的画面,短短时间内便抓获了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交代,他早就盯上了小康家的相机专卖店,因为流浪汉的缘故,才一直没有下手。

面包房的监控录像证明了犯罪嫌疑人所言不虚。小康一边看监控一边泪流不止:小偷光顾那几次,每次来都是因为流浪汉睡在门口,他才没有得逞。有一个晚上,月黑风急,昏黄的路灯像是睁着惺忪睡眼的醉汉,街上少有行人。那个小偷又鬼鬼祟祟地出现了,拿着刀子威逼流浪汉离开。流浪汉头一低,不管不顾朝小偷身上撞去。不怕人横,就怕人不要命,这话不错。见此情形,小偷转身逃了……

流浪汉为什么要这么做?

面包房老板的话让小康如梦初醒:小康的父亲在世时,时常买面包给流浪汉!小康转遍了大街小巷的旮旯角落,没有找到那个流浪汉。

“大叔,您在哪儿呢?”店里清闲的时候,小康常常盯着门口自言自语。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7年第16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对流浪汉外貌的描写,有欲扬先抑的艺术效果,为下文刻画流浪汉与小偷对抗、保护小康店铺的高大形象作了铺垫。
B.小说写小康多次朝流浪汉发火,既凸显了小康对流浪汉的猜疑和冷漠,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C.小说写小康的父亲时运用正面描写,他虽然没有出场,却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为小说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D.作者善于设置悬念,环环相扣,直到小说结尾才抖开包袱,使真相大白,实在是匠心独运。
【小题2】小说中的流浪汉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以小康的自言自语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爷父子
肖建国
爷父子,捣蛋铺子。
这是地方俗语。捣蛋,对着干,谁也不服谁。
老耿和小耿就是这样一对父子。比如,大伙儿选小耿当村支部书记,老耿首先不同意。老耿说:这小子,没公心,不顾人,从我们一家人吃饭就看得出来。饭菜一端吃狼吞虎咽。还得历练历练。
大伙儿先一愣,后哄笑,认为老耿幽默,欲擒故纵。
小耿在多数人的支持下当了书记。前任书记——老耿,退下来,当了委员。
老耿是孤儿,参加过对越反击战,在丛林里出生入死,立过军功。選伍后本来安排在国营单位当一把手,但老耿倔,偏要回到生他养他的小山村,心甘情愿地做了几十年的小村官。轮到儿子从都队复页,老耿才感觉自己实实在在地老了。看着依旧破落的村子,老耿对小耿说,留下吧,帮帮大伙儿。没有乡亲们当年的施舍,我早就饿死了,也就没有你,更不会有我们今天这个家。
没想到,这次老耿竟然不同意他当书记。小耿气,不理老耿。
老耿没事一样,瞅空就对小耿指点这指点那。“学校的国墙裂了,娃们都是一群踩死蛤蟆能死猴的主,要赶紧修修。”“夏季就要到了,河堤要加固,万一有个闪失,损失就大了。”说:村东头老党员——也就是你贺大爷病了,已在床上躺了三天,你要去看看……
小耿烦了,反问道:“到底我是书记还是你是书记?”
老耿也不示弱:你是书记,可我是你爹。
爹大书记大?
书记再大,也得听爹的话。
小耿问得冲动,老耿回答的痛快。小耿无言,起身就走。
气归气,老耿的话小耿还是照着做了。学校砌围墙,他时不时都过去看看。给工人发一遍说要保证质量,孩子的事,不能闹着玩。工人们拍着胸脯保证,这墙要是砌不牢,提头来见。河堤加固,他第一个扛着铁锹到现场,这里没有机械化,全靠人工挖土方。他一捋袖子,干。工地上一片欢腾。贺大爷病重,他率支部成员一起去探望,感动得贺大爷泪流满面。
春夏秋冬,一晃五年过去了,他赢得了群众极好的口碑。然而他却没有得到任何重用和提拔。先是镇里公推一名副镇长,按票数,他第一,然而公布的结果不是他。和退伍的战友们相聚,他最寒酸。人家上了一瓶XO,他竟说这黄酒没有自家酿的好,辣乎乎的,没点甜味。笑得满桌子人喷饭。已是处级干部的泥鳅意味深长地拍拍他的肩,说,想当官,要会做秀。这话,让他嚼了又嚼。
进入六月,暴雨连绵。市里的头头亲自带队到各地巡视防洪工作。小耿眼前一亮,吩咐村里要准备好二十只木船。老耿骂他乱花钱,杞人忧天。“这河堤我天天都在观察,结实着呢。”小耿只是笑笑,难得一次不顶嘴,只是交代村干部要让村民们进行自救演习。老耿骂,“神经病!”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天半夜,河堤决了口,洪水铺天盖地涌进村子。好在村民们都有准备,那边铜锣一响,这边村民们都收拾重要家当爬进小船。洪水来得快、大,冲倒了七八间房屋,但没有一人受伤。保住了性命的群众都说小耿有眼力,是个好干部。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小耿就成了非常时期的典型人物,受到了头头的亲自接见。雨季过后,小耿连升三级;给县长做助理。
上任前一天,一直沉漫在幸福之中的小耿才发觉这些天来很少看到老耿。小耿心里顿时就慌慌的。他想到了老耿,老耿就出现在他的面前。赤着脚,喘着粗气,手里还提了一双被泥巴包裹了的解放鞋。
小耿的脸一阵发白,浑身起鸡皮疙瘩。
父子俩对视良久,小耿慢慢地低下了头。
老耿一字一句地说,“去自首吧,河堤是你挖了才决口的。
不。
你不去,我去。老耿说着就往外走。
小耿扑通跪了下来。爹啊,你是我亲亲的爹啊。你不能把这事沤在肚子里吗?
不能。
那我就死在你面前。
你死在我面前,我也要把这事说出去。否则,我就对不起把我养大的百家饭,就不是一名上过战场的军人,也就不是你的爹。
老耿说完就往外走,任小耿将头在青石板上磕得鲜血直流。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1年第4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语言直白、质朴,富有乡土气息。文中人物的语言不雕琢,不华丽,真实地展现了农村生活的面貌和基层人物的特点。
B.小说中的处级干部“泥鳅”是文中不可或缺的人物,他的言语触动了小耿,直接导致了小耿后来造假冒功的行为。
C.小说善于从细微处刻画人物,如“小耿眼前一亮,吩咐村里要准备好二十只木船”,一个“亮”字,生动揭示了小耿内心邪念的滋长。
D.小说标题意蕴丰富,对比鲜明。小耿为了一己之私丧失了原则、突破了底线,而老耿却一心为百姓,深明大义、不徇私情。
【小题2】文章开头说:“爷父子,捣蛋铺子。捣蛋,对着干,谁也不服谁。”请结合全文谈谈它的作用。
【小题3】有人说,小说结尾儿子造假冒功的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请结合全文分析小说结尾的妙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玉   米

刘国芳

老头是市长的父亲,但在花园小区,没有一个人知道老头是市长的父亲。花园小区的住户,都是有身份或者说有钱的人,只有老头和他们格格不入。老头穿一身青布褂子,两只裤脚一只高一只低,脚上穿一双解放鞋。老头住进来好几天了,保安仍不认识他。有时候见老头从外面进来,保安总要大声说:“你进来做什么?”

老头说:“我住这里。”

保安说:“你住这里?”

老头说:“A 区 B 栋 303。”

保安不相信老头住这里,但老头说的那么具体,保安只好挥挥手,让老头进去。

小区里很多人看见老头进去,他们的脸色很不好看,等老头走远了,都说:“我们这儿怎么会住进这样一个乡下老头呢?”

老头不管别人说什么,进进出出自在得很。有时候,他会笑一笑,看着小区里的住户或者说看着那些邻居打招呼。但老头自作多情,那些邻居面无表情,根本不理睬他。老头也不恼,只笑着跟自己说:“这城里人脸上怎么都像打了石膏一样?”

这后来的一天,老头闲不住了,老头自告奋勇在小区里扫地。小区本来请了清洁工,但那人懒,一天只在早上扫一次,其余时间便见不到他的人。那时候正是秋天,满地落叶,老头就拿一把扫把,提一只撮箕,扫地上的落叶。小区的人见老人满小区扫地,忽然就明白了,他们说:“原来这老头是扫地的。”

小区有一个角落,大概有两三亩大。这儿也栽了草,但因为偏僻,没人精心管理,草长得稀稀拉拉。有一天,老头在这儿侍弄起来。开始,小区的人不知老头做什么,以为老头在栽草。过了几天,看见老头把地全翻了,才知道老头要栽东西。保安当然不会坐视不管。保安有一天拿着警棍走过来了,他们凶着老头说:“你在这儿做什么?”

老头说:“看这块地闲着,想种些庄稼。”

保安就“咦”一声,大声凶着说:“你以为这儿是你乡下呀?”

老头说:“这地闲着不是浪费吗,种些庄稼多好。”

几个保安不再跟老头啰唆了,推走他,一直往小区外面推。保安仍没把这个老头当小区里的人,所以往外推他。老头看着要把自己推出小区了,便大声凶着保安说:“你推我去哪儿嘛?老子住这里呢。”

保安这才住手。

老头后来继续挖着那块地,保安也时常过来干涉,但并不奏效。老头倔得很,把他赶走了,他过了一会又来了。小区的人后来都知道老头要在那儿种庄稼,他们看着老头,总摇头,还说:“典型的一个农民,走哪儿都忘不了种地。”老头随人家怎么说,把地挖好了,竟种上了玉米。老头应该是种田的好手,几个月过去,那块地的玉米竟青青翠翠好看得很。小区的人大多没见过玉米,有时候,他们会走过来,很有兴趣地欣赏着。

这天深夜,有一个贼翻墙进来,然后潜进一户人家想偷东西。正要偷时,被发现了。贼跳窗跑了出去,然后往玉米地里跑。刚好保安往玉米地边走过,保安当即把蹿进玉米地的贼捉住了。

这个小偷一看就是个乡下人,保安打了他两警棍,然后让人去喊老头来。看见老头来了后,保安说:“这个小偷一看就是一个乡下人,他是不是和你一起的?”

老头很生气,老头说:“他和你是一起的差不多。”

保安说:“我现在才知道你为什么要在这儿栽玉米,原来是为了你们偷东西好藏身。”

另一个保安甚至用警棍指着老头说:“你们肯定是一伙的,一伙乡下人合伙在城里偷东西。”

老头暴怒起来,老头说:“你他妈的才是贼!”

一个保安举着警棍打过来,还说:“看你一副贼相,还嘴硬。”

这句话极大地伤害了老头,老头半晌说不出话来。后来老头说话了,老头说:“我是贼相,好,我让你们知道我是不是贼相。”老头说着,从身上拿出手机来。十分小巧的手机,很精致。老头迅速拨了个号,然后说:“你过来一下。”

毫无疑问,老头给他当市长的儿子打了一个电话。

大概十几分钟后,市长就坐着车来了,市长一见老头就喊道:“爸,出什么事了?”

门口围满了人,有人认得市长,这人叫了起来:“这不是李市长吗?”

一伙人鸦雀无声。

不一会,物业经理和开发商都来了。开发商一个劲地道歉,还跟老头说:“我们立即把那几个保安辞了。”

老头说:“那倒不必,我只是想让他们知道,我不是一副贼相。”

这事过后,老头还是原来那个老头,老头每天拿着扫把撮箕出来扫地。见了人,仍然笑一笑。小区的人现在都知道老头是市长的父亲,见老头笑,也忙不迭地回一个笑。

老头的玉米地还在,老头真是侍弄庄稼的能手。那片地,后来真结出了一个又一个玉米。把这些玉米收了后,老头竟一户一户地去敲人家的门。门开了,老头递过去几个玉米,然后说:“我栽的玉米,你们尝尝吧。”

小区所有的人都高兴地接过老头送来的玉米,在老头走开后,有人说道:“难怪老头的儿子会当市长,原来老头人这么好。”

(选自《小小说选刊》)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通过写花园小区的住户对老头前后态度的变化,写出了城里人的势利,反衬出乡下人淳朴善良、宽容无私的形象。
B.老头面对保安的污蔑,迫不得已只能把当市长的儿子叫来,这是对自身尊严的维护,采取的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做法。
C.李市长是乡下老头的儿子,而小区的保安与住户却对老头产生误解,其主要原因是李市长对父亲的不关心、不孝顺。
D.小说善于在对比中彰显人性,通过对比,不仅将人物的趋炎附势、以貌取人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暗含对这些人以貌取人、善于见风使舵的讽刺与批评。
【小题2】小说中的老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形象。
【小题3】小说为什么拟题为“玉米”,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