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尔工业区是德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核心区。具备优越的地理条件和资源条件的鲁尔区在德国工业发展的历史舞台上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随着资源的开采和环境的恶化,德国对该区进行了经济结构调整,为其他地区的传统工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东北地区是我国粮食的主产区,集约化规模经营优势明显。曾以传统产业闻名且占半壁江山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如今发展缓慢,一些资源型城市面临衰落,如大庆石油资源接近枯竭,经济趋向衰落,产业开始转型。下图是东北局部地区示意图。
材料一:德国地势南高北低,分为北部波德平原、中部中德山地和南部巴伐利亚高原。德国除煤炭和钾盐外,矿产资源贫乏,原料供应和能源很大程度依赖进口。
材料二:二战后,德国以大规模内需为主导的恢复性建设,为能源工业、钢铁工业、建筑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和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这些工业成为德国当时的支柱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德国重点发展了微电子技术、机械—电子技术、光—电子(复合)技术、生物技术、宇航、海洋开发及新能源、新材料等为标志的新兴产业,尤其是微电子技术,其主要应用领域是汽车、机械制造、信息、通信等,从而使微电子技术成为德国新兴的支柱产业。
德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
第一
第二
第三
1960年
5.5%
53.5%
41%
1970年
3.9%
57.6%
38.5%
1980年
2.2%
44.8%
53%
1990年
1.29%
33.2%
65.57%
2001年
0.98%
28.86%
70.16%
2005年
0.96%
30.43%
6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