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面对《一个小农家的暮》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一个小农家的暮
刘半农
她在灶下煮饭,
新砍的山柴,
必必剥剥的响。
灶门里嫣红的火光,
闪着她嫣红的脸,
闪红了她青布的衣裳。
他衔着个十年的烟斗,
慢慢地从田里回来;
屋角里挂去了锄头,
便坐在稻床上,
调弄着只亲人的狗。
他还踱到栏里去,
看一看他的牛,
回头向她说:
「怎样了──
我们新酿的酒?」
门对面青山的顶上,
松树的尖头,
已露出了半轮的月亮。
孩子们在场上看着月,
还数着天上的星:
「一,二,三,四……」
「五,八,六,两……」
他们数,他们唱:
「地上人多心不平,
天上星多月不亮。」
1921
A.这首诗写于1921年的伦敦,在西方现代化的都市里,诗人思念着祖国,回想农村的生活情景,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祖国、故乡、农村、农民的深情。
B.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看到的真实的农村生活。诗人以欣赏的态度、跳荡的旋律,描写了一个农家的傍晚——年轻的女主人和她的丈夫、孩子,荡漾着幸福、和谐与欢乐的生活。
C.这首诗以叙事的笔调朴实无华地写了一个小农家的普通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江阴浓郁的怀念之情。
D.这首诗的调子自然、流畅。诗的描写不仅感人,而且是美丽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2-25 11:37: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一个小农家的暮
刘半农
她在灶下煮饭,
新砍的山柴
必必剥剥的响。
灶门里嫣红的火光,
闪着她嫣红的脸,
闪红了她青布的衣裳。
他衔着个十年的烟斗,
慢慢地从田里回来;
屋角里挂去了锄头,
便坐在稻床上,
调弄着只亲人的狗。
他还踱到栏里去,
看一看他的牛,
回头向她说:
“怎样了——
我们新酿的酒?”
门对面青山的顶上
松树的尖头,
已露出了半轮的月亮。
孩子们在场上看着月,
还数着天上的星:
“一,二,三,四……”
“五,八,六,两……”
他们数,他们唱:
“地上人多心不平,
天上星多月不亮。”
一九二一年二月七日伦敦。
【小题1】概括这首诗叙述的生活画面,并简要分析其意境美。
【小题2】赏析这首诗的语言特点。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小题1】这是一首抒情诗,全诗主要是以哪两种手法来抒发感情的?
【小题2】诗歌中常以云彩来表情达意,如李白《送友人》中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这首诗第一节中的“微云”具有怎样的含义?
【小题3】诗的一、二节写白天和月夜,三、四节写春天和秋天,这样的结构在抒情上有什么作用?
【小题4】这首诗共分为四个小节,每个小节的结构相同,请简要分析其艺术表达效果。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现当代文学
现代
刘半农(1891-1934)
中国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