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类文阅读题

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

假若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飏,飞飏,飞飏,——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凉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飏,飞飏,飞飏,——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飏,飞飏,飞飏,——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他的衣襟,

贴近他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小题1】给加粗字注音。
翩(________) 麓(________)
【小题2】诗人把自己比作雪花,借此去追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中反复出现“飞飏,飞飏,飞飏”表现出一种__________________的执著。
【小题4】“她”是诗人美的理想的代称,那么最后一句“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如何理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8-28 08:44: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新诗,完成小题。

再别康桥

徐志摩

①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②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③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④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⑤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⑥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⑦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构思及其效果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①节即扣住标题中的“别”字,总写离别母校时的难分难舍和依恋之情。诗人不愿惊动深爱的康桥,只想悄悄地与之告别。
B.第②③节实写康河岸边的金柳和河里的水草,第④节写榆阴下的美丽清泉,借此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一往情深和永久的留恋。
C.第⑤节写诗人寻梦放歌,感情达到高潮,第⑥节则写梦境回到现实,抒发满怀的离愁。“但”字紧紧关联两节,显示思路急转。
D.第⑦节再写与康桥依依惜别,表达了对未来重回母校的期待,呼应开头,一唱三叹,反复回旋,强化了诗人告别时伤感的情绪。
【小题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开头三个“轻轻的”以轻微跳动的节奏烘托出诗人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温柔、细腻、舒缓的抒情基调。
B.诗人以金柳比喻新娘,写青荇招摇运用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康河风景的美好可爱,表现了诗人的欢喜和眷恋之情。
C.“揉碎”写出天上虹般清澈的潭水,被浮藻分散,五彩斑斓的景象,“彩虹似的梦”情景交融,写出潭水的静美和诗人的留恋。
D.诗人把“悄悄”比作“别离的笙箫”,化虚为实,化无声为有声,与过去酣畅痛快的放歌形成反差,表达了离别时不能放歌的惆怅。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小题1】下列对本诗意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在第一节中把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幻化成了“西天的云彩”这一美丽的意象;再用三个“轻轻的”,把这感人至深的情思拉得绵长久远,让人不禁感到淡淡的怅然。
B.第二、三、四、五节中,诗人连续用了“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榆阴下的一潭”“一船星辉”几个意象,来描写其在康河里泛舟寻梦的情景,流露出他对在康桥的那段美好的人生经历的留恋之情。
C.第三节实际上只是写康河里的水草,“油油”二字生动地写出了康桥对他的欢迎态度,而“甘心”二字也正写出了他对康桥的永久的恋情。
D.诗人在二、三、四、五节中奔放高亢的情感,在第六节中突然转为低沉,选用了“别离的笙箫”、“沉默”的“夏虫”和“康桥”三个意象,颇有几分“欲语泪先流”的低沉、哀婉。
【小题2】下列对诗句内容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第四节中“那榆阴下的一潭”指拜伦潭,那里榆荫蔽日,非常清凉。此时的诗人浮想联翩,想到了过去在此读书的美好情景。
B.诗人把潭水比作天上被揉碎了的彩虹,与浮在水面上的水藻相杂,幽幽的,醇醇的,如梦一般。
C.第五节中写美景勾起了诗人美好的回忆:当年自己曾“撑一支长篙”在河上泛舟,曾“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何等愉快!
D.第六节中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想到今晚要和康桥离别,情绪低落下来:往日欢愉的康桥,今晚也沉默了,一切的一切都为诗人的离去而沉默了。“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将诗人静思默想的心境推向了极致。
【小题3】作者在诗歌的最后两节中创造了怎样的境界、氛围?
【小题4】作者在诗歌的最后一节中塑造的“云彩”这一意象有什么深刻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