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出现了产业转移,我国经济学者形象地称之为“腾笼换鸟”。据此回答题。
【小题1】“腾笼换鸟”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
A.能吸引更多的劳动力,促进市场繁荣
B.促进产业升级,增强产品竞争力
C.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D.扩大原料,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
【小题2】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腾笼换鸟”前后两个发展阶段主导产业分别是( )
①原料指向型产业
②动力指向型产业
③劳动力指向型产业
④高新技术产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09-08 06:43: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读我国部分区域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阴影所示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是( )
A.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B.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C.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D.森林、矿产资源→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小题2】黄河三角洲与图中阴影所示地区相比,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的区位优势是( )
A.资源
B.交通
C.政策
D.技术
【小题3】与其他地区一样,图中阴影所示地区在城市化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是( )
A.资源短缺
B.劳动力短缺
C.环境质量下降
D.农产品供应不足
同类题2
产业结构超前系数(E)是指某一产业增长相对于整个产业经济系统增长趋势的超前程度,可用来测定某产业结构的变动方向。当E>l时,表示产业超前发展,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当E<l时,则表示产业相对滞后发展,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粤东、粤西地区和粤北山区是广东省除珠江三角洲以外的其他地区,习惯上被合称为“粤东西北”,属于广东省内经济欠发达地区。下表示意2001~2013年“粤东西北”产业结构和制造业行业结构超前系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2001~2013年,“粤东西北”
A.第一产业滞后发展趋势减缓
B.第二产业超前发展趋势稳定
C.第三产业超前发展趋势波动
D.地区三大产业发展趋势相同
【小题2】2001~2013年,“粤东西北”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能是
A.第二产业生产力水平下降
B.制造业分工协作程度较低
C.产业经济效益在持续降低
D.三大产业结构趋于不合理
同类题3
读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001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B.图中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从1993年起一直呈下降趋势
D.图中所示的变化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有关
【小题2】20世纪90年代以来,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
A.产业基础良好
B.毗邻港澳和东南亚
C.腹地范围广阔
D.技术水平高
【小题3】以下工业中,最有可能在20世纪60至90年代初从日本迁移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是( )
A.服装制造业
B.钢铁工业
C.生物制药工业
D.化学工业
同类题4
珠江是我国第二大河流,注入南海。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珠江年径流量是黄河的7倍,长度居我国河流第三位。位于珠江入海口的粤港澳大湾区,是由广州、深圳、东莞、中山等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组成的城市群。
(1)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形成的有利条件。
(2)据表,推测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在优势产业的变化上有哪些特征?
(3)根据珠江流域的资源环境特征,评价在上游地区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利弊。
(4)为促进珠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上、下游地区可采取哪些相互合作的举措?
同类题5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前后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
A.原料导向型、动力导向型
B.劳动力导向型 、市场导向型
C.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
D.劳动密集型、高新技术产业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