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据古巴新闻社2018年2月9日报道,古巴计划于今年在拉斯图纳斯省(如下图所示)兴建车间,与中国合作生产风力发电塔。车间建成后,每年可生产60套2.5兆瓦的风力发电机塔筒以及其它配套部件,这将促进古巴实现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24%的目标。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我国与古巴合作在拉斯图纳斯省生产风力发电塔,其最主要目的是为了
A.拉动经济发展B.接近原料产地
C.开拓国外市场D.提高技术水平
【小题2】古巴建立风能发电站,发电机的风叶应以朝向
A.东南为主B.西南为主
C.西北为主D.东北为主
【小题3】古巴大力发展风电主要是为了
A.提高国民经济收入B.改善城市功能分区
C.优化教育资源配置D.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06-29 12:05: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读德国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国地势南高北低,分为北部波德平原、中部中德山地和南部巴伐利亚高原。德国除煤炭和钾盐外,矿产资源贫乏,原料供应和能源很大程度依赖进口。

材料二:二战后,德国以大规模内需为主导的恢复性建设,为能源工业、钢铁工业、建筑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和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这些工业成为德国当时的支柱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德国重点发展了微电子技术、机械—电子技术、光—电子(复合)技术、生物技术、宇航、海洋开发及新能源、新材料等为标志的新兴产业,尤其是微电子技术,其主要应用领域是汽车、机械制造、信息、通信等,从而使微电子技术成为德国新兴的支柱产业。


德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

 

第一

第二

第三

1960年

5.5%

53.5%

41%

1970年

3.9%

57.6%

38.5%

1980年

2.2%

44.8%

53%

1990年

1.29%

33.2%

65.57%

2001年

0.98%

28.86%

70.16%

2005年

0.96%

30.43%

68.61%

 

 
(1)分析德国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形成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2)二战后至1970年德国第二产业迅速发展,主要承接了美国钢铁、纺织等传统工业的转移,分析这段时期德国承接美国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
(3)1970年后德国第二产业比重大幅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大幅上升,钢铁、纺织等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请运用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的原理,阐述这一阶段德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