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7年中国哪座城市的人最幸福?《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7-2018)》2月5日在北京发布。记者了解到,在2017年“中国最具幸福感的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大数据调查中,武汉、西宁、南昌、呼和浩特、长沙、天津、福州、杭州、南京、海口成为“中国十大幸福城市”,调查结果将于3月全国两会期间在央视财经频道播出。
“城市幸福感”是指市民对所在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安定感、满足感,以及外界人群的向往度、赞誉度。南昌成为一座具有幸福感的城市有哪些“幸福密码”?回眸过去一年,记忆储存着太多的精彩。2017年,对南昌而言是极不寻常的一年,一股股暖流淌过我们心间,一件件民生实事掷地有声,市民与城市同呼吸共命运。从《建军大业》全国震撼上映到火中奋不顾身救人的许诺,从龙王庙立交拆除的“南昌速度”惊艳世界到“天下英雄城”的形象登上东京银座和纽约时代广场,从实现三分钟过江的红谷隧道到八一广场10万市民高呼“祖国万岁”,从承载C919试飞的瑶湖机场建设完成到多位市民荣登“中国好人榜”……在这座充满动感的都市里,细细品味她的发展,我们都会发现,南昌的形象更好了,气质更佳了。
我们也可以用数据见证一个城市的发展:南昌产业发展有规模、上档次,千亿产业园招大引强纷纷发力;2017年南昌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37492 元、16298元,“钱袋子”稳定增长且有质量,带给老百姓稳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南昌新闻网·2017年“中国十大幸福城市”出炉南昌荣膺探花》)
材料二:
拥有幸福的生活,是自古以来大多数人的理想。但幸福的感觉稍纵即逝,无数人追寻,却往往不得其法。幸福是什么?什么因素在影响着中国人的幸福生活?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联合中国邮政,深入中国最微小的经济细胞——普通家庭,用十万张明信片问卷,勾画去往幸福世界的地图!

(摘编自《央视财经:“幸福生活”哪里找?这里将给你最美的答案》)
材料三:
“幸福悖论”,指幸福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不一致问题,也即通常所说的更多财富没有带来更大幸福。“幸福悖论”问题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理论根源和切实的经验依据。传统的经济学认为,增加财富是增加幸福的主要方式。首先,财富的增加使人们有可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购买消费的物品;其次,更多的财富给了人们更多的选择的权力,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消费或不消费某些商品,因此,更多的财富会带来更大的幸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金钱和财富成为幸福的代名词。一般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幸福感应该增强,特别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是很高,人们收入较少,处于贫穷阶段时,收入的增加、财富的增长无疑是人们幸福生活的重要影响因子。但是,物质丰裕并不是幸福的充分条件,人不仅要活着,而且要活得有意义和价值。幸福是快乐和意义的结合,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后,精神上的追求就显得愈益迫切。如果人们依然把物质财富的增长与积累作为生活的唯一目标,人类的精神和道德发展自然就被放逐而沦亡。有学者认为,“当今社会虽然变富了,可是没有更快乐,就是因为许多人不懂得人生真谛,正在做钱的奴隶而变得痛苦。把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锁定在物质财富的增加上,其实就是把钱当作唯一的目标,无疑起了不好的作用”。
(摘编自《求实:“幸福悖论”的道德反思》)
材料四 :
据《日本新华侨报》报道,荷兰伊拉斯谟大学曾对A国国民的幸福感进行了3次调查,其中,1990年国民幸福指数6.64,1995年上升到7.08,但2001年却下降到6.60。到了2009年12月,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公布的幸福调查显示,A国人的幸福感仍在下降。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也容易理解,因为幸福感带有很强的主观性,是个人感觉的一种表达。
从个人因素来说,一个人的幸福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如心理因素、健康因素、地位因素、家庭因素等的影响,即使是在同样的物质条件下,人们的幸福表达也会不同。此次调查中,女性比男性幸福比例高,老年人比青年人幸福比例高。如70岁以上的被调查者中无人认为自己“不幸福”。这就说明,女性和老年人因为期望值低等原因容易对现实产生满足感。正所谓,知足常乐。
从社会因素来说,社会政策和公共政策同样会影响到人们的幸福感。一些学者研究发现在同样的收入水平和其他条件下,生活在公共治理水平高的社区的人们会感到更幸福。同样,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会影响到普通百姓的幸福感,正如一些跨国研究所显示的,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生活在腐败指数较高的国家的居民,其幸福指数也就越低。此外,此次调查中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合理已成影响幸福的重要因素,也说明社会的和谐发展与公平正义与否,也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幸福感。
(摘编自王廷连《民众的“幸福感”从哪里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AB.BC.CD.D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南昌以中部省会城市之一的身份荣膺“2017年度中国十大幸福城市”美誉,说明外界人群对其的赞誉度足以与其他九个城市匹敌。
B.由图一可以看出,教育程度对生活幸福的影响占比,三线城市要高于一、二线城市,这反映出不同城市市民对教育的关注度不尽相同。
C.由图一可以看出,在三类城市中,生态环境对生活幸福的影响占比都不高,足见国人对保护生态环境重视不够。
D.据材料三可知,“幸福悖论”问题的出现促使人们反思自身,启示人们注重精神和道德发展,并帮助人们逐渐思考人生的真谛。
E. 材料四中荷兰和美国的大学研究机构对A国国民幸福感调查结果显示,A国人的幸福感在持续下降,是因为他们的调查带有很强的主观性。
【小题3】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简要分析应该从哪些方面增强幸福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11 03:15: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圣彼得堡的留恋
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之间,我更倾向选择后者。我觉得圣彼得堡更加宁静,更有历史底蕴。傍晚走在最笔直的涅瓦大街上,那些看上去已经非常老旧的灰色建筑,在灯光下似乎成为一件古老的工艺品。“旧”,让悠远的彼得堡更加真切,似乎有一种抚摸天鹅绒般的质感。
冬宫像一个沉默的300岁的老迈巨人,坐落在涅瓦河边上,一切都是那样安静。它的墙壁那样厚实,仿佛一千发子弹都不能将它射穿。我站在冬宫入口处,眺望着涅瓦河,想要寻找当年“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在心中聆听那著名的炮声,可惜缘悭一面。
走进冬宫,满眼皆是高耸、巨大,无论是穹顶还是廊柱,都是那样饱满,仿佛不是人类建造的,似乎像大地、天空一样早已存在,让你觉得它能万年不败。冬宫里面有上千座大小不一的大厅,每一个大厅里面,墙壁上都悬挂着世界名画。达·芬奇、拉斐尔、毕加索的巨型原作,不可思议地呈现在眼前,让你总是无法相信这是真实的。至于高更、凡•高、马蒂斯的画作,那更是比比皆是,已经让你觉得毫不稀奇了。冬宫里面的画作和艺术品,是需要穷尽一生欣赏的,因为每一个大厅的每一幅画作,都足能让你为之驻足一生。可是人的生命太短暂了,怎么可能?半天的时间,连“走马观花”都谈不上。
我走出冬宫时,心中有赞叹,也有伤感。
在圣彼得堡,还应该去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故居。作为一个写作者,能够亲近像陀氏这样文学大师的故居,哪怕在里面站一站,嗅一嗅故居里面的空气,都是一种幸福,也能汲取一些力量。
陀氏的故居在一条老旧狭窄的街道上,正门极小,而且比大街低矮了许多,与旁边街道上的房屋没有任何区别,甚至还有些寒酸。要是没有人指点,我根本不会注意这幢陈旧的二层建筑。
跟随着一位身材瘦高、面颊异常消瘦的中年女士在房间里慢慢走着,听着这位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博士专家讲解着陀氏的生活和他不朽的文学作品。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冷酷地分析出人的精神的深层危机。我想起鲁迅先生的说法:在陀氏那“残酷到了冷静”的笔下,能够“在骇人的卑污的状态上,表示出人们的心来”,因而往往能“显示着灵魂的深”。还有人说“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广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一定渗透着作家不一样的人生经历。
陀思妥耶夫斯基患有癫痫病,从9岁发作,一直伴随他终生。他25岁的时候,就以书信体短篇小说《穷人》一举成名。他被别林斯基称为“天才”,被涅克拉索夫称为“又一个果戈理”。他是文学天才,但他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酒鬼,还是一个逢赌必输的狂热赌徒。
我端望着陀氏的肖像:阴沉的脸,深邃的目光,坚毅的下巴,无论如何都不能与酒鬼联系上,似乎也不像赌徒,可是现实……或许,这与他的终日酗酒、性格凶狠的父亲有些关系。
陀氏有着大起大落的人生。他在写完《穷人》的第二年,参加了彼得堡的革命小组。他尽管革命,但反对暴力,主张改良。后来,他因为牵涉一桩反对沙皇的革命活动而被捕,随后被执行死刑,却又在刑场上被临时改判流放西伯利亚。流放几年后,又被释放,但必须在西伯利亚服役。就这样,陀思妥耶夫斯基度过了非凡的10年。
陀氏故居保存完好,打字机、礼帽、书桌、书柜、木床、孩子的木马,还有巴掌大小的便笺,都是当年的原物。那时候穷困潦倒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不断搬家,这所故居是他在圣彼得堡的最后一处居所。他一生执着于研究“天堂与地狱”和“人与信仰”的关系,所以对自己居所的唯一要求,就是在屋子里的某一扇窗户望出去,一定要能够看见教堂的尖顶。我站在故居进门处的一个狭长的玻璃窗前,毫不费力地看见了不远处一座教堂的尖顶。
我没有嗅到故居中有丝毫的酒气,但却好像目睹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辉煌。在1866年到1880年的14年间,他奇迹般地完成了《罪与罚》《赌徒》《白痴》和《卡拉马佐夫兄弟》4部巨著。其中,《赌徒》是在一个月之内完成的。如此高效,不能不提到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娜。这位速记学校毕业的高材生,速记的速度,几乎超过了陀氏的口述。也正是在妻子安娜的帮助下,陀思妥耶夫斯基才在出版社规定日期内完成了《赌徒》的写作,才彻底买下了这栋房产。从此,漂泊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终于在圣彼得堡安定了下来,有了一个安定的家。
陀氏每天晚上写作,上午睡觉,下午接待上门求教的读者。当他在书房睡觉时,他的孩子们绝对不能打扰他。在故居,我见到了孩子们从书房门缝下塞进去的小纸条原件,上面写着歪斜的俄文:爸爸,我想吃糖。
就像陀氏作品里的人物自身都具有双重人格、自我对立一样,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是一个矛盾的共合体。他一方面严厉、阴郁,一方面又友好、温善,他的一生就是在这样的矛盾中艰难度过。最后,在一个冬季的夜晚,他因为挪动笨重的书架,导致脑血管破裂而死去。为他送行的人们,默默无语地跟在他的灵柩后面,长长的队伍,不见尾端
他的妻子在他死后,什么都没有拿,只带上了装满陀氏手稿的皮箱,离开了这幢能够随时看得见教堂尖顶的居所。后来我们之所以能够见到那么多陀氏的著作,与这位贤良的妻子有着重要的关系。当年托尔斯泰知道安娜的行为后,大加赞赏,称她是一个“伟大的女性”。
在陀氏故居,我足足待了两个小时。走出故居时,心中有赞叹,也有伤感。
我望着那显得寒酸的大门,突然想起了陀氏的一句名言:我只担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我所遭受的苦难。
是的,苦难也是财富——对于作家来说,必须拥有经历。
离开圣彼得堡,冬宫里的明亮辉煌和陀氏故居里的灰暗沉闷,总是在我的眼前交替浮现。假如让我做一次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不用问我为什么。我的答案,只在我的心里。
(取材自武歆同名散文)
(重要提示:答题时,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使用“陀氏”或“陀翁”称谓即可。)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更喜欢圣彼得堡的原因是这里很老旧的灰色建筑像古老的工艺品。
B.作者在心中聆听“阿芙乐尔号”的炮声,更加感受到此刻冬宫的安静。
C.时间仓促,不能充分欣赏冬宫里的艺术作品,作者因此觉得“伤感”。
D.孩子们写的纸条,让作者感受到孩子们的顽皮和陀氏作为父亲的慈爱。
【小题2】作者在走出冬宫和陀氏故居时,两次都“心中有赞叹”,请根据文意分别说明这两次所“赞叹”的内容。
【小题3】请对文中画线句子加以赏析。
【小题4】离开圣彼得堡后,陀氏故居的“灰暗沉闷”还浮现在作者眼前。这里的“灰暗沉闷”有哪些含义?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它的原因是什么?
【小题5】作者借常常会特定的事物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态度。对下列经典作品中的“事物”与作者创作意图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写史湘云有金麒麟、薛宝钗有金锁,是为了说明她们有显赫的家世,从而反衬出林黛玉出身的贫寒。
B.《药》中夏瑜坟上的“花环”,是鲁迅认为需“听将令”,为了慰藉那些在寂寞中奔驰的猛士而特意添加的。
C.《边城》中的傩送曾面临“碾坊”与“渡船”的选择;前者意味着物质的丰足,后者则代表了自己想要的爱情。
D.《红岩》中江姐等人绣的“五星红旗”,既寄托了江姐等同志们得知新中国建立时的喜悦,也蕴含着她们对党的爱与忠贞。

同类题2

材料三
“北斗+”是北斗应用的进一步实践成果。它代表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增强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发展和创新提供广阔的智能平台。通俗来说,“北斗+”就是 。
“北斗+”已经改造及影响了多个行业,当前大众耳熟能详的智能交通、精准农业、智慧旅游、民生关爱、智能驾考等都是“北斗+”的杰作。
例如,精准农业(即“北斗+农业”)就是一种现代化农业理念下的综合系统,由北斗卫星导航、农田信息采集、遥感监测、智能化农机具、网络化管理等系统组成,对实现农业低耗、高效、优质、安全的目标起了极大的作用。
又如,现阶段社会老龄化严重,老人的安全位置信息、紧急救护与救援等综合服务需求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家庭的重视,急需得到解决。孩子的健康和安全是父母最关心的问题,但由于家长工作繁忙,便出现了监护真空,儿童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校园是突出的人群密集活动区,传统的一对多的学校管理模式,并不能满足满足学生的安全需求。因此,如何解决学生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家长、学校以至社会的高度重视。利用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当老人或儿童外出时,携带追踪型的终端,通过位置服务平台的多通信链路(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将自身的位置信息发送至家人的终端设备中,使家人能够实时掌握老人儿童的位置;遇到突发状况,老人儿童可以通过终端上的报警设置发送报警信息,向位置服务中心寻求帮助,中心即时通知其亲属,以便采取最有效的救援措施。
卫星导航领域的每一个进步过程,都是导航与传统行业的结合过程。目前,“北斗”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融合发展已经逐渐成为趋势,这种进步将持续推动社会发展,深刻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社会价值。
(取材于“百度百科”)
【小题1】根据“材料三”,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语句,解释“北斗+”的含义。
【小题2】下列对三则材料中成语加点的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各有千秋 千秋:长处
B.大显身手 身手:本领
C.运筹帷幄 筹:计策
D.耳熟能详 详:清楚
【小题3】我国建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有哪些重大意义?请根据以上三个材料回答。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真正的猎手

张猛子在乌林,也算是个拔尖的人物。他一表堂堂,膀乍腰圆,天生粗壮,在打猎上从不服谁。在方圆百十里小有名气。是乌林后生中的领军人物。然而最近,一个来历不明的外乡人却抢了猛子的风头。

外乡人是半月前来的。在镇外的普济寺安然住下后,就一直没有走的意思。每天早出晚归,打猎采药。开头,人们并不在意他,直到有一天,他从山里扛回一只豹子,人们才突然关注起这个人来。人们就知道他叫齐武,还知道他猎杀豹子的武器竟然是祖辈用过而现在人们早已弃之不用的古老工具——弩!

乌林,外围八百里大崎山。这里山高林密,断谷残涧,常呈浓雾弥漫之势,毒虫鸟兽出没无常,所以,乌林多猎手。然而,独自一人扛回一只豹子,这还是不得了的事情。于是,齐武便很受乡人敬仰。

尤其是后生们,一提齐武,都啧啧连声,一脸敬佩,而且还有事无事都往普济寺跑。   

猛子坐不住了。让一个外乡人在这八百里大崎山逞强,这无疑是劈头让人打了一耳光!

于是猛子就很想尽快也猎到一只豹子。

猛子不怕,他原本就是乌林最出色的猎手。曾经跟着爷爷利用陷阱猎到过一只小豹子。虽然那时他还小,猎到的豹子算不到他头上,但也算是经历过;再说猛子手中握的不是弩,而是铳!一扣扳机,轰响震山林,飞砂走石,就是铜头铁罗汉也会炸得千疮百孔,更何况血肉之躯的豹子。而且前两天有人在鬼见愁涧遇见过豹子,据说它比齐武射死的那只还大。

很快,猛子就收拾好东西,天没亮就走出了家门,一个人进山去了。出门二里地后,猛子又返了回来。再上路时,身上多了爷爷留下来的那张弓和几支箭。

他一路寻踪觅迹,走走停停,等来到鬼见愁涧的时候,天已经擦黑,人也饥肠辘辘,筋疲力尽了。其间也遇到过几只小兽,但他都破天荒地放过了。

猛子在洞边喝了几口水,正想吃点干粮,忽然听到对岸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定睛看去,涧对岸林中赫然闪出一只大豹!比齐武射死的那只长了近一尺。此刻,它正小心翼翼地来到涧边饮水。看来它并没有发现猛子。

望着母豹鲜艳的豹纹,猛子兴奋得手都有点颤。他下意识的拿起火铳,瞄准了豹子,刚要扣动扳机,忽然又放下。转而抄起弓,搭上箭,“嗖”的一声,箭贴着豹头钉进涧边的树干中。豹子一惊,猛地跳起,警惕地张望,发现了猛子。四目相对,豹子阴鸷的眼神使猛子心里一悸。瞬间,被激怒的豹子急速跃过山涧向他扑来。他又连射两箭,都被豹子闪过,一种不祥的预感袭上心头。放下弓,抄起铳,擦火,没响,再擦,仍不响!又抄起弓,旋即扔掉,抽出猎刀,迎了上去:猛子只能以命相搏了。   

豹子在距猛子几米处纵身跃起,向猛子头顶压下来,伴着低吼声呼出的热气喷了猛子一脸。猛子眼一闭,使尽全力捅出猎刀。

豹子紧绷的身体一下子松弛了,贴着猛子摔在一丈开外的地上。猛子惊魂未定,又抄起弓,瞄准了豹子。豹子侧躺在地上,喘着粗气,鲜血伴着呼吸从腹部和口中涌出。它几次抬头摇晃着想站起来,都未成功,终于一动不动了。猛子放下弓,全身一下子松下来,才发现双肩被豹子抓的剧痛,流血不止,便一屁股坐在地上,简单处理好伤口后,他挣扎着站起来,蹒跚地走近豹子,从豹腹中拔出了猎刀,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不禁又兴奋起来:这不是在做梦吧?我张猛子真的杀死了一只豹子?而且是用刀?

猛子审视着豹子,突然有些疑惑不解,这么强壮的豹子怎能一刀毙命?它完全有机会咬死我,为什么只抓不咬呢?难道它的牙……他扳开豹子的口,一眼发现豹子口中含有东西——一支几乎尽没的弩箭杆!

猛子明白了,明白了(1)。就转身急速地离开了。

猛子几乎空手出山!这是从没有过的事情。人们望着浑身血迹又默默无语的猛子,疑惑不解。

猛子是被一大群人吵醒的。有人当胸一拳:好你个猛子!

猛子懵然爬起来,被人拉到屋外,院子当中,停放着那只死豹。猛子上前,瞄了一眼豹口,弩箭杆没了。

猛子又明白了(2)。

在乌林人敲锣打鼓抬着猛子满街转的时候,他笑不出来,反倒想哭。

之后,一个如血的黄昏,猛子提着一壶酒和半只狍子也来到了普济寺,齐武不在。猛子就边喝边等。猛子酒量很大,但这次喝了半壶酒就醉得人事不省了。

就在猛子烂醉如泥的那天晚上,日本鬼子来了。

打猎,可以。火铳,上交。

没了火铳,陷阱、下套、竹箭,倒是也能捉几只野兽。但世世代代与野兽打交道的乌林,就这样让小日本统治了?窝囊!

最感到窝囊的是猛子。猛子根本不听小日本招呼,依旧扛着火铳进山。被鬼子兵发现后用皮鞭抽了个半死。更让他受不了的是,那个留着小胡子的中队长藤野一郎打完猛子后,还伸出小拇指奚落他:“你的,猎人的不是,本领小小的。”意思就是:就你这熊样还打猎?

猛子咬牙切齿,终有一天,老子要用猎刀再开一次膛!

机会终于来了。那天天刚擦黑,猛子就埋伏在一棵大树上,他知道藤野一郎今晚一定会打这经过。藤野一郎“如约”而至,猛子突然从天而降,猎刀深深地插进藤野一郎的胸膛。随即,鬼子兵的枪也响了。

猛子下葬的当天夜里,就有两个鬼子兵死于弩箭。鬼子急了,就胡乱抓了十几个猎人审问,最终杀了两个人。乌林的后生们往普济寺跑得更勤了,终于在一天夜里,乌林的一批年轻猎手集体失踪。

据乌林地方志记载,抗日战争时期,在八百里大崎山中活跃着一支神秘的队伍。他们先是利用陷阱、套子、弓、弩等猎杀鬼子,后来也用枪,闹得鬼子中队以下的规模都不敢进山。据传,带头的是一个不善言语的中年汉子。对了,他身上除了带着一把短枪外,还有弩。

(选自网络小说,作者华杉,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小说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小说主要刻画张猛子和齐武两个人物,其中张猛子着墨较多,性格形象鲜明,而对齐武的刻画则较为简略,性格形象不太清晰。
B.小说采用双线索形式,一明一暗,在猎豹和杀鬼子事件中均有交汇,人物形象也在交汇中形成对比。
C.小说情节设计严谨,注重铺垫,如两处乌林的后生们往普济寺跑,弩的多次出现,大豹子提前被人发现,猛子的回家取弓等,都使后文的情节自然合理。
D.小说以叙述为主,杂以描写和抒情,详略得当。如写二人猎豹的过程,一详一略,猛子猎豹似费尽九牛二虎之力,齐武却一箭毙命豹子。
E. 小说用传言作为结局,更能突出这支抗日队伍的神秘性,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可以引导读者去推理想象,从而增加了小说的魅力。
【小题2】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写猛子“明白了”,说说猛子都明白什么了?
【小题3】请根据小说内容概括齐武这一人物形象特点。
【小题4】作者为什么以“真正的猎手”为小说命题,请结合文本内容作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舒翼
①“我深深怀念那个摩肩抵肘的时代。站在今日画了黄线的整洁月台上,总觉得少了一点什么,直到记起了从前那一声汽笛长啸。”
②这是作家余光中先生在散文《记忆像铁轨一样长》中的一段话。
③正值春节,汽笛送来亲情的召唤,迎回游子们归乡。在这场一年一度的中国人口大迁移中,火车是绝对的运输主力。在诸多交通工具中,人们乘坐最多的,还是火车。火车,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④有人说,在空间上有两种东西永远让人类迷恋,一是故乡,一是远方。故乡安放着心灵的安宁,远方寄托着对未知的向往。火车——正是一边驶向故乡,一边驶向远方。
⑤坐过无数次火车,但印象最深刻的,或许还是近乡那一趟车。那一列列返乡的火车停靠在站台边,熙攘的人流中,匆忙的脚步里,张望的目光下,涌动着的都是思乡的情绪。每一次看见近乡那趟火车,总觉得是那样可爱与亲切,仿佛看见了千里之外的故乡。在车轮与铁轨碰撞的“况且”声中,思乡的情绪便陡然在车厢里弥漫开来,它将驶向的,是你最熟悉也最温暖的故乡。
⑥火车是故乡,火车也是远方。速度的提升,铁路的延仲,让人们通过火车实现了向远方自由流动的梦想。今天的中国人,坐着火车,可以去往祖国土地上的天南地北,来到祖国东部的平原,到达祖国南方的海边,走进祖国西部的沙漢,踏上祖国北方的草原,去观三山五岳,去看大江大河。火车的车窗仿佛一条长胶卷,让人们欣赏到一幅又一幅陌生而斑斓的画面。有了大车,远方已不再遥远。
⑦大车与空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与时间的关系也颇有意味。那长长的车厢,仿佛一头连着中国的过去,一头连着中国的未来。
⑧一节节火车车厢,装载过多少过往的岁月。这岁月的起点,要上溯到一百多年前。在今天的中国铁道博物馆里,有一件镇馆之宝——“0号”机车。因为它的机身上有一个大大的“0”字,所以人们称其为“0号”机车,这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机车。从那时候起,火车便奔驰在中国的大地上,见证着历史。一百多年来,一列又一列火车呼啸而过,在那些火车上,发生过多少难忘的故事啊!一本以“火车上的中国人”为主题的摄影集,记录着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火车车厢内外的人生百态。当看到那一列列绿皮火车、一个个熟悉的场景、一张张鲜活的面孔时,远去的时光与遥远的记忆仿佛一下子都回到眼前。这些与火车有关的影像,定格的,正是中国人曾经一步一步走过的日子
⑨在我们怀念旧日时光的同时,也不能不感慨今天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而言,火车这一诞生于西方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的机械交通工具,是个完全的舶来品。然而,今日中国的火车和铁路的发展,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⑩中国人对火车有着强烈“情结”,它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也是历史的亲历者,更是历史的见证者。火车,又收纳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难忘的时代记忆与丰富的个人情感,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沉甸甸的梦想。记忆像铁轨一样长,而梦想,也会随着铁轨伸向新的远方。
(《人民日报》2018年02月17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⑦段是文章的过渡段,承上总结了火车与空间的密切联系,开启了下文对火车与时间的关系的叙述。
B.作为春节运输主力的火车,人们坐的次数多,所以总让人觉得可爱与亲切,给人们的印象最为深刻。
C.作者主要从空间和时间维度展开分析,分析火车与人们的情感的关系,以及火车与中国的发展关系。
D.本文以火车为载体,写出了火车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也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特别是情感世界紧密联系。
【小题2】结合全文,分析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意。
记忆像铁轨一样长,而梦想,也会随着铁轨伸向新的远方。
【小题3】“火车”在全文表达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心 系 一 处
①我的书房里悬挂着一个条幅,上面是我自己书写的四个字——“心系一处”。最初知道这句话,是在作家贾平凹的一篇文章里:“一个和尚曾给我传授过成就大事的秘诀:心系一处,守口如瓶。”我之所以单取“心系一处”为座右铭,是因为我觉得,对我而言,“守口如瓶”并不重要,能做到“心系一处”才哪能可贵。
②做到“心系一处”需要有坚强的毅力、持久地韧性。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仅用五年多时间就获得了物理、数学双学士和物理学博士学位,并在40岁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有人为他成功的原因,丁先生说:“与物理无关的事情我从来不参与。”事实的确如此,他是麻省理工学院咨询委员会成员,但几十年来他仅参加过三次咨询会议,他把精力主要集中在科学上,集中在探索宇宙的奥秘上。他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有时候连续四五天不睡觉,他的专心致志使得他的实验获得成功。很多人都认为他是一个天才,但丁先生却说:“绝对不是,我的最大特点是比较专心。”
③做到“心系一处”需要守住内心的一片宁静。在这个越来越繁华的世界,我们的目光能够不被五光十色的景色所吸引,的确不易。作家苏童自他的作品《妻妾成群》被改编成电影后名声大振,上门的采访者、崇拜者络绎不绝,但是苏童很冷静,他对记者说:“门外的繁华不是我的繁华,我是过室内生活的人,一者很安静,现在更安静。”另一个作家张炜则奉行“三不主义”——不看热闹的书,不去热闹的地方,不交热闹的朋友。对于许许多多的成功者而言,其实没有多少秘诀,无非就是他们比平常人更能“心系一处”而已。
④“心系一处”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不是一意孤行的固执,而是繁华过后的觉醒;不是缺乏思想的单纯,而是一种去繁就简的境界。倘若一个人懂得了“心系一处”,那么,可以说他已经找到了通向成功的大门。
⑤愚公移山,终得天帝相助;达摩参禅,石壁为之感化。在这里,“心系一处”变为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任何艰难困苦,在它面前都会变得微不足道。是的,当你处在人生的低谷,“心系一处”会让你学会坚持,带给你重振雄风的希望;当你处在人生的峰巅,     ,    。
(选文有改动)
【小题1】“心系一处”这个词语的含义是什么?
【小题2】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做到“心系一处”?
【小题3】文章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小题4】仿照文章第⑤段画线部分,将后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写在下面。
当你处在人生的峰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请你再举出一个“心系一处”并获得事业成功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