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鞑靼荒漠
每天黄昏,我结束写作,对着窗外喊一声他的名字,他就会欢快地答应着,穿过二十多只孔雀,朝我住的吊脚楼狂奔过来。他怯生生地站在窗口,看着我收拾好桌子上的杂物,嘴唇动了几次,终于没能说出话来。最后,看我收拾好了,他才带着慌乱和一丝雀跃指着远处说:“你看!”
有时候我会看,有时候我就不看。我来这被群山与大水阻隔的荒岛上已经足足一月,不用抬头我也早已熟知他一再对我指点的那些事物:无非是野猫追赶着三两只鸟雀奔入丛林,远处江面上的一只小木船在漩涡里打转;无非是,登高望远,拨云见月,孔雀开屏,豌豆开花。是啊,它们存在,美好也正在发生,但它们不会带领我离开此刻的荒岛,最终我们尚需在各自的世界里痴呆、受苦和癫狂。
我更愿意和他散步,下六百多级台阶,在乱石丛中没有目的地往前走。经过大大小小十几个船坞,天色黑了下来,那时我们再折回。山区之夜星光明亮,他就忍不住在星光下歌唱,刚唱了一句,便把余下的歌词硬生生吞了回去,他应该是羞涩地偷看了我一眼的,但是夜幕深重,我们都看不清对方的脸。
他的名字叫莲生,一个来自安徽的十五岁的少年。
奇迹发生在涨水之夜,我们照常散步到了很远,回来的路上,仍然一前一后地走着。突然,莲生大声唱了起来,我诧异地回头,但他全然不理会我,中了魔障一般使出全身力气,不光我受了惊,就连一艘原本在夜幕下沉静航行的机动船上也亮起了电灯。而我,干脆就被这突如其来没有理由的歌声震动得不知所以。
我等待了一阵子,莲生终于唱完了,我们继续深一脚浅一脚地朝前走,没有说话,耳边回响的仍然只有江水的拍打声,我不曾问他突然唱起来的原因。最后,散步结束,在我住的吊脚楼前,看得出来,莲生是想了又想,终了,他还是告诉我:“我其实和那本书中的人也差不多。”
这是我带到荒岛上来的惟一一本书《鞑靼人的荒漠》,意大利作家迪诺·布扎蒂所著:一个年轻的军人接到命令,前往与敌国交界的北方荒漠等待伏击敌人,殊不料,终其一生他也没见到自己的敌人是什么样子,在没有敌人的战场上,他能做些什么呢?他只好迷恋上了枯燥,并且一再告诫自己要相信“等待是必要的”,就这样,年华老去,直至最后被他的同胞如此宣告死亡:“他和我们一样,都没遇到敌人,也没有遇到战争,然而,他却是死在战场上。”
莲生果然和小说里的那个年轻人差不多吗?我和他共同栖身的小岛竟然等同布扎蒂笔下的鞑靼荒漠?在许多寂寥的时刻,我已经听他说起过自己的来历:小学毕业之后,他从芜湖的一个小村庄里跑出来,到此地投奔做厨师的舅舅,舅舅将他送到了这个岛上。据说,打清朝起这个岛的名字就叫孔雀岛,但那不过是地貌形似,别无其他原因。大概是五年前,一帮人突发奇想,要把它变成真正的孔雀岛,先建了几幢吊脚楼,再引进来非洲孔雀,以求游人光顾,结果事与愿违,从开始到结束,从来就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地方,到最后,岛又重新变回荒岛,吊脚楼的房梁上都长满了苔藓,可是,要有一个人侍候那些当事者不知如何处置的孔雀,于是,莲生上了岛,转瞬便是两年。
两年里,他没离开过这个岛,也没有人上岛来看过他,每隔半个月,会有人托船家给他捎来吃喝的东西。在我来之前,他的粮草已经断了两个月,据说是因为雇主们彻底闹翻,不再过问这个荒岛的事情。他和他侍候的孔雀被遗忘了。两个月来,他的吃喝全靠过路船家施舍。但是,莲生的一堆问题却不可能指望过路船家给出答案,譬如,粮草断绝之后,他是否应该为自己种上一片菜园?譬如,如果他离开,这里的孔雀会在多长时间里死去?还有,他到底会在这里呆多长时间?雇主们会有一天重新过问起这座荒岛吗?
几乎是挣扎着,用了一个月时间,小学毕业的莲生看完了一部小说,并且在书里找到了自己,他明白了自己的处境。下一个黄昏,当我们散步,他一点也不似往日的怯生生,看着我,告诉我:“我想过了,我得动起来。”
于是他就动起来了。他从种菜园开始,连续一个星期,他终日蹲在防浪堤上求告过路船家,要来了萝卜籽、红薯籽,甚至还要来了西瓜籽。每当得手,他就赶紧狂奔上岛,奔向丛林里的一小块空地,那是他的菜园,是他的小小乌托邦;岂止他的小小乌托邦,我们的沉默之岛,在他的歌声与日渐奔走中越来越显露出理想国的模样。过去的日子里,我曾给过他一些钱,现在,他用这些钱拜托船家买来了一群鹅,并且顺利地安排它们在孔雀中间招摇过市;他还买来了丝线,他说,他要织一张鱼网,这样,他就不用为自己的嘴巴发愁了;他还和自己打赌,赌自己还会不会脸红,因为他暗自定下了一个目标,希望我每天教会他认识十个繁体字,脸红怎么能行呢?
而那突出的、使我惊骇的,仍然是他的歌唱,我怀疑,这些日子以来,他已经唱完了自己能唱出来的所有的歌,无论是在江水边织网,还是在孔雀与鹅群之间嬉闹,他都张开嘴巴涨红了脸,但那还算不上奇迹,奇迹发生在另外一个涨水之夜:这一晚,天降大雨,我再次被莲生的歌声惊醒,打开窗户,借着闪电,看见他正全身上下湿漉漉地守护他的乌托邦——为了菜地里的新芽不被摧毁,他将自己的被褥高悬于树木之上,而他自己,和新芽们坐在一起,放声歌唱,嗓音粗涩,曲调生硬,那些歌词就像是一块块石头从他的胸腔里迸了出来,但它们又分明像匕首般刺破了夜幕,看上去,全似一个苦役中的小小十二月党人。
我突然感到一阵厌倦,那厌倦只针对我自身:如果我能哭,我就会哭着告诉莲生,其实,我也在漫无边际的鞑靼荒漠中,但是,当我想起荒草、京剧和往事,而你已开始张开了嘴巴,我为什么就不能告诉你,其实,我一个字也写不出来,即使从荒漠逃到荒岛,我也还是一个字都写不出来,我每日的写作,无非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发呆与痴狂?
是啊,在我们眼前,或有一片荒漠,或有一座荒岛,我们的肉身与心魄只能任由其包裹与浮沉,即使借我们一双翅膀,我们也飞不进豌豆花的花蕾。我们到底能怎么办?卡夫卡说,一切障碍都在粉碎我;海德格尔说,人仅有一个世界是不够的;苏东坡说,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日忘却营营;唯有你,我的小弟兄,你说:“我想过了,我要动起来。”
——就是这样,即使在风雨如磐的后半夜,你也可能遭遇自己的定数:它是命定的闪电、歌唱和新芽,它是命定的小弟兄,小弟兄会对你说,我想过了,我要动起来。什么都不要管了,走上去,抱住他,哭出来,因为他是你鞑靼荒漠上的小弟兄。
(取材于李修文同名散文)
【小题1】下列对本文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写人叙事类散文,主要叙写了莲生的变化,也写出了作者对生活的认识。
B.因为心中烦闷痛苦,作者并不觉得荒岛上令莲生欣喜的那些自然景色是美好的。
C.作者第一次提到“奇迹”,是因为非常羞涩的莲生居然会不顾一切地大声歌唱。
D.本文的语言自然率真、细腻准确,行文中旁征博引,构思巧妙,情感真实质朴。
【小题2】结合全文,概括并分析作者对莲生的态度有哪些变化。
【小题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章为什么以“鞑靼荒漠”为题?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2-26 07:44: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论鲁迅早期文化思想中的革命精神

包忠文

鲁迅的文艺观,是他早期思想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他的文艺思想里,鲜明地贯穿着以思想革命来建设新思想,以文学革命来建设新文学的革命精神。

鲁迅十分重视文学艺术在进行启蒙主义宣传中的特殊意义。他以为:“文学和学说不同,学说所以后人思,文学所以增人感。”文学和科学都在揭示生治的真理,“启人生之秘机”,而文字是以“直语其事实法则”即形象的方式来揭示生活的;它虽然“缕析条分,理密不如学术”,但却有自己为科学所不能替代的意义和作用。文学可以使人们深入人生,不知不觉地经受其精神的感染。因此鲁迅认为文艺更便利于思想革命,促进社会改革。鲁迅在《世界旅行》的《辩言》中曾经说过,他的翻译“科学小说”的动机,就是想借着“小说”的特点,容易被人接受,来宣传其科学思想,以促进人民“破除迷信”、“改良思想”。

鲁迅认为文学是表现民族自觉的重要形式,必须传达战斗的思想内容。他在《摩罗诗力说》中说:“摩罗之言,假自天竺,此云天魔,欧人谓之撒旦,人本以目拜伦,今则举一切诗人中,凡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而为世人所不甚愉者悉入之。”撒旦即魔鬼,和上帝相对抗,是叛逆者的意思。鲁迅借此来说明拜伦、雪莱、裴多芬、普希金等的对旧社会的叛逆精神。鲁迅指出摩罗诗力的共同特点是:“大都不为顺世和乐之音,动吭一呼,闻者兴起,争天拒俗,而精神复深感后世人心,绵延至于无已。”所以鲁迅所讲的摩罗诗力是表现了人民“争天拒俗”,反抗虚伪庸俗的理想,是表现了诗人“刚健抗拒破坏挑战”和爱国主义精神。鲁迅认为这种精神,很少表现在中国固有的文学中。就是像《楚辞》,也是“多芳菲凄恻之言,而反抗挑战,则终篇未能见,感动后世,为力非强。”鲁迅一再强调介绍外国反抗者的文学,正是为了抗击“无为”的文学。鲁迅有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祖国的文化遗产从来不妄自菲簿。他强调介绍外国文学,只是反映了鲁迅要求提高文学的战斗性、反抗性的观点,并不意味着鲁迅对民族遗产的一概否定。这方面的思想,和鲁迅当时向西洋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的思想趋向有关,同时也和当时中国文人埋首古书,不求进取,深受古书毒害的现状有着密切关系。

鲁迅特别重视作家理想、热情对创作的特殊意义。他这时期的作品,且不说像《摩罗诗力说》、《破恶声论》那些直抒自己革命志向的作品,就是有关自然科学方面的论文,也无不散发着他热爱民族,热爱祖国,追求民族独立自由的革命热情。比如鲁迅在《中国地质论》一文中先概述了中国地质之分布,接着勾画了满清政府和商人对帝国主义“摄服语韻”,不惜以领土主权奉送,以“博未来之圣主欢”的丑恶面目,同时描写了老百姓反抗帝国主义在祖国的土地上采掘矿藏的情景。鲁迅说:“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可容外族之研究,不容外族之探检;可容外族之赞叹,不容外族之觊觎者也。”这里强烈地表现了鲁迅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在鲁迅当时写的其他一些介绍自然科学的论文中都渗透着这种思想热情。

显然,在早期的鲁迅文化艺术思想中,革命浪漫主义,为鲁迅早期思想和创作的主要特色。

【小题1】下列文字的表述与原文内容相吻合的一项是()
A.鲁迅认为文学是以形象的方式来揭示生活的,有着学说所不能替代的意义和作用,但缺少学说的分条缕析。
B.鲁迅认为世人对拜伦、雪莱等诗人身上反抗行为的不满,把他们归类为魔鬼,这是缺少民族自觉的愚昧表现。
C.鲁迅强调介绍外国文学,正是为了抗击中国的“无为”的文学,同时表达了他对民族遗产的否认态度
D.鲁迅认为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不拒绝外族人的赞叹、学习,但决不允许外族人探检、研究和觊觎
【小题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之所以翻译“科学小说”,正是因为把握了文学可以揭示生活的真理,容易被人接受,利于宣传思想的要旨。
B.鲁迅对《楚辞》的评议,反映了他对中国文学缺少战斗精祌的批评,流露出自己要冲破传统桎梏,实现文学战斗要求的思想。
C.鲁迅早期革命思想的形成一方面是对当下中国文人行为表现的不满,另一方面认为西方的思想经验更有利于救国救民。
D.鲁迅的《中国地质论》采用对比论证的手法,揭示了满清政府和商人卖国求荣的卑劣行为,表达了对老百姓觉醒反抗的肯定。
【小题3】鲁迅早期文艺思想里的革命精神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飘逝的风筝

徐国平

三月的暖风一吹,催着万物,都跟长了翅膀一样。

鹞爷也感觉到了,一大早就拿起那只风筝,迈出了家门。若在过去,扎糊这种风筝,再简单不过,用不了一天工夫。如今不行了,整整花了半个月。不是技不如前,而是自己老了,两眼发花,双手也发抖。

此刻,整个村庄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犬吠鸡鸣声都听不到。鹞爷一边走着,一边四下观望着。若在以往,身后总会尾随着一群欢天喜地的孩子,一个个抢夺着他手中的风筝。

唉,娃们一个个都去哪了?

鹞爷心里猜想着,整个人显得失魂落魄,没精打采。

一路上,那些残垣断壁、破砖瓦砾和那些废弃的打麦场,被风吹过,尘土飞扬。那两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

鹞爷瞧着心痛,就像抽筋剥皮一般难受。很快,自家那三间旧屋也难逃一劫了,满屋子的风筝,又将栖身何处?

这时,一阵春风拂来,那只风筝有些迫不及待地拽紧了他的手。鹤爷浑身上下顿觉轻飘飘的,如同要离开地面飞起来一样。

若在过去,鹞爷早就手脚利落地将风筝放飞,心也随着风筝飞到天上去了。如今,鹞爷却攥紧风筝,迟迟不肯撒手。

鹞爷又想到过去。他自幼就跟师傅学扎风筝。一到阳春,方圆百里的天空,都会飘曳着他扎的风筝,千姿百态。那些走在归途中的人老远瞥着,就觉得离家近了,浑身的疲惫便会飞到九霄云外。

后来,鹞爷成了民间艺人,还上过电视、报纸,甚至大洋彼岸的一些老外都来参观他的手艺。只是,他的手艺慢慢失传了。现在的年轻人谁还学这些费事的玩意儿呀,而且,大都跑到了城里,一走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心也收不回来了。

最初,儿子大龙还跟他学扎风箏。可刚刚学了个皮毛,便被一帮记者吹捧成风筝世家的传人。大龙心高气躁,觉得小村子施展不开自己的雄心壮志,跑到城里开了一家风筝作坊。

好几次,大龙苦口婆心劝他也搬到城里去赚大钱。鹞爷却一口回绝了,他知道儿子无非是让他去做招牌,糊弄人。

唉,不想这么多了,趁着天暖风轻,还是放风筝吧。

很快,天上飞起一只风筝。那只风筝随着风飘忽不定,像只失群的孤雁,在空中东一头西一头地乱窜。

鹞爷仰着脖梗,望着蔚蓝的天空,正专心致志地操弄着风筝。突然,一声嫩生生的童音传来,老爷爷,放风筝好玩吗?

终于有人陪了,鹞爷的心豁然开朗,连忙将手中的风筝线递给男孩,说,你玩一下就知道了。男孩立马牵着那只风筝在麦地里奔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鹞爷远远地望着,眼前一会儿闪过儿子的影子,一会儿又闪过孙子的影子。

突然,男孩像是被脚下的什么东西给绊倒了,风筝线随之撒手松开。男孩爬起来,紧追了几步,却没有拽住随风筝渐渐升起的风筝线,只好哭着跑回鹞爷跟前。

男孩用手抹了一下眼角的泪,问,风筝还能飞回来吗?鹞爷望着那只风筝摇了摇头。

男孩噘着小嘴,有些难过。许久,鹞爷才开始问男孩,你家在哪里,怎么一个人跑出来了?男孩晃了晃脑壳,说,他的家在很远的城里。学校放假,父亲开车带他回来寻根祭祖。鹤爷心里一动,随口问,告诉爷爷,根是啥?

男孩一脸迷茫,摇头说,不知。

鹞爷就仰头指了指天上的风筝说,根是啥?根就是你手中的那根风筝线。人就是天上的风筝,有根线扯着还能落回来,如果那根线断了,就四处漂泊,永远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此刻,就见那只摆脱了束缚的风箏有些飘摇不定地朝下沉落了一会儿,最后猛然折了一个方向,有些留恋地渐渐飞高了,飞远了,最终淡出了鹞爷的视线。

恍然间,鹞爷觉得手心一湿,低头一看,是一滴滚落的老泪。他揉了揉眼睛,那么困惑。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春景的描写提供了放风筝的条件,同时反衬下文鹞爷放风筝时无人陪伴的惆怅、伤感。
B.小说画线处的描写暗示农村人口流失,村庄即将消失的现状,表达了作者对工业文明发展的深刻批判。
C.小说通过写鹞爷回忆过去风筝带给自己的光荣历史,交代了鹞爷“民间艺人”的身份,使情节更完整。
D.小说安排男孩随大人回乡祭祖,通过鹞爷和男孩关于“根”的谈话,深化了小说主题。
【小题2】小说插叙了大龙要父亲鹞爷到城里去一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以“飘逝的风筝”为题有什么用意?请从结构、主题两方面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6年8月,“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发射升空。2017年9月29日,连接北京、上海,贯穿济南和合肥全长2000余公里的量子通信骨干网络“京沪干线”正式开通,通过北京接入点实现与“墨子号”的连接,是实现覆盖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的重要基础。这条干线可满足上万用户的密钥分发业务需求,已实现北京、上海、济南、合肥、乌鲁木齐南山地面站和奥地利科学院6点间的洲际量子通信视频会议。

安徽大学校长、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匡光力委员说,随着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的开通,以及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圆满完成三大科学实验任务,量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增强了中国的科技创新实力,也让安徽创新在全国范围内提升了影响力。2019年3月10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中科院院士潘建伟委员表示,目前,我国在量子信息科学领域已经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和较强的实力,甚至在部分方向上,还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是,有些相关领域的优势也受到了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冲击。“当前,量子信息科学已经进入到深化和快速发展的阶段,特别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各项关键技术的攻关,需要在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性布局。”潘建伟委员建议,尽快实质性启动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的建设以及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项目。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年3月12日)

材料二:

这些年来,针对量子通信的质疑几乎从未中断过,甚至有人认为量子通信就是“伪科学”。对此,潘建伟回应,量子力学与人们的生活经验有很大不同,哪怕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对于量子通信的先进理论都未必能很好地理解,所以公众才会对量子通信的科学性产生怀疑,担心这项技术不成熟。潘建伟进一步解释说,创新成果从产生到广泛应用,通常会经过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公众接触到一个全新领域的东西,最开始的反应通常是:不靠谱。比如最早的照相机,大家觉得魂魄被吸到相机里面去了,都不太敢用。所以早期的量子通信,有人认为是伪科学,当它发展比较成熟之后,又觉得这个技术还没有广泛应用,有疑虑。“现在我们确实有很多创新性的成果已经走在世界前沿,我们应该有自信。”不过,潘建伟也表示,目前,量子通信正处于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转换的过程当中,需要做大量的科普工作。“当量子通信被广泛应用后,大家觉得没什么稀奇了,创新过程也就完成了。”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2019年3月11日)

材料三:

2010年,加州理工学院研究组实现了4个量子接口之间的纠缠,代表此前的国际纪录。此次,清华大学段路明团队首次实现了25个量子接口之间的量子纠缠,把世界纪录提高了约6倍。25个接口意味着,接口更多了,能把大家有效地连接起来。就像是在互联网里,用户更多了,把不同的内容都能包容进去了,为量子互联网构建的“万里长征”又往前走了一步。

那科学家想要实现的量子纠缠是什么呢?量子世界有两个重要特性:量子叠加和量子纠缠。量子纠缠通俗理解常常被比喻为“远程心灵感应”,爱因斯坦也称其为“鬼魅般超距作用”。也就是说,两个量子纠缠,量子A状态改变可以对量子B产生影响,就像有心灵感应一样。有这样属性的量子纠缠,是信息传递、信息保密的最重要的基本资源,是实现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的基石。但有效的量子纠缠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有效的量子信息传播需要高纯度的纠缠状态。“我们需要的纠缠是很纯净可控的纠缠,就像是两个人之间心心相印。”段路明说。

(摘编自《新京报》,2018年5月1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五市和奥地利科学院6点间的量子视频会议的实现,是通过“京沪新干线”和“墨子号”连接的方式完成的。
B.安徽在量子研究方面走在了中国的前列,中国的量子信息科学领域在部分方向上也已经处于国际领先的地位。
C.实质性启动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建设和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项目,是我国在进入到量子研究初步发展阶段的必然需要。
D.照相机出现的早期,部分人不敢使用是因为他们内心的恐惧,担心可能会吸走他们的魂灵,这与人们对量子的误解相似。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量子通信深奥的先进理论,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可能和普通人一样理解困难,因此它受到的质疑几乎没有中断过。
B.创新成果的发展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任务和认知,当它被广泛应用后,人们习以为常,创新过程才算完成。
C.清华大学25个量子接口之间的量子纠缠,比加州理工学院的纪录提高了约6倍,这说明量子互联网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D.量子纠缠如同远程心灵感应,两个纠缠的量子可以相互产生影响,但是有效纠缠并不容易做到,需要纯净可控。
【小题3】以上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月7日,记者走访太钢发现,圆珠笔尖钢是一个钢铁老厂专精一业、厚积薄发的自然结果。太钢工程师听取用户反馈,不厌其烦地改进,让不锈钢这棵老树上绽发新芽。

尽管中国年产圆珠笔380亿支,但圆珠笔的钢材和加工机器都是进口的,大部分利润都被外国人赚走。这一状况在全国两会上被反复提及,最终被看作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一个缩影。

王辉绵说,研发笔尖钢的难度在于,它不能不强韧也不能太强韧,性能区间很窄。一般来说,不锈钢用得最多的添加剂是碳、硅、锰、磷、硫、铬,笔尖钢则用到十几种元素。如何添加这些元素是行业秘密,添加方法 不对,元素不能均匀分布于整炉钢水,钢材就不合格。

 “一切资料都没有,”王辉绵说,“我们用几十公斤的炼炉开始实验,成千次地摸索,失败次数已记不清了。”

要做到均匀不容易,钢水不像一锅菜汤好搅匀,加入的元素往往聚焦不散。每次冶炼之后,要测试上千个数据,然后分析和调整。工程师们可以试着将块状的料磨成粉吹进去,也可以做成条和丝喂进去,凭借的是多年炼钢经验。

当初步试验成功,工程师就使用一二百公斤的炼炉继续实验。然后是1吨规模的炉子;最终目标是45吨和90吨的大熔炉。从小试到中试,再到试生产,每一个环节都要靠耐心。

材料二:

既然制造能力没问题,为什么消费者会觉得国产笔不好用?中国制笔行业为什么没有多少高端品牌呢?

《人民日报》记者的调查显示,虽然一些好企业的产品质量可靠,但中国3000家制笔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只有245家,还有大量小作坊式企业。这些小企业以仿冒为主,从东家买笔到西家买墨水,有的甚至还在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生产设备,拉低了中国笔业的整体质量水平,影响了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认知。

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小作坊靠偷工减料、偷税漏税挑起低价竞争,破坏了市场秩序,大有劣币驱逐良币之势。“对电器等耐用品,消费者可能还会以质量为重,但对不到一元钱一支的笔,消费者对质量的敏感度远不及价格。假冒伪劣大行其道,正规企业的路就不好走了。”解思鹏说,“市场上除了假白雪,还有过白雷、白雾、飞雪,甚至还有黑雪,外观都和白雪笔一模一样,消费者很容易买到冒牌货。我们没少替这些企业背黑锅。”由于在国内市场被仿冒困扰,昌隆文具只好靠与国际知名品牌合作,贴牌出口扩个大销量,出口比例高达75%。

低价竞争的直接危害,是影响了企业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的动力和能力。陈湖雄说:“我国目前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还不够健全,这就导致欠缺鼓励创新的环境。一个公司花了很大力气研发的产品,却可能被仿冒打死,导致企业的合理盈利水平无法保障,无法持续提高产品品质。”这样的市场环境,造成制笔行业创新能力偏弱。

低价竞争还使国产品牌被打上 “便宜货”的烙印。目前国产笔以中低端为主。以圆珠笔为例,2014年全行业圆珠笔产量141亿支,中低端产品占了约80%.品牌形象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国产品牌迈向高端举步维艰。“同样的技术,同一群人,同一个企业生产的产品,贴上国际知名品牌可以卖四五元一支,换成国产品牌,卖两元就少有人问津了。”

材料三: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的话,说明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类高质量钢材仍需进口的问题,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制笔业正在不断地解决问题,以期走出困境,寻求发展。【小题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

A.正由于原材料和加工机器都依赖进口,因此,我国虽然圆珠笔年产量较高,但获得却较少。
B.研发符合标准的笔尖钢难度在于添加哪些元素和如何添加这些元素,而这些行业秘密只能靠研发者通过不断的实验来自行获取。
C.小作坊通过不法手段破坏市场秩序,质量可靠的制笔企业逐年减少,使得中国笔业的整体质量下滑,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D.由于国内市场环境不好,正规制笔企业发展受限,因而一些企业调整战略,通过与国际知名品牌合作的方式,把自己的市场重心放在国外。
【小题3】请结合三则材料谈谈怎样才能树立中国制笔业的品牌形象。

同类题5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汉代的印章(节选)
汉代的印章,在印章史上历来被人们称为是古代玺印艺术的巅峰。汉初的官私印都继承了秦印的制度,官印仍用田字格和日字格,私印也带有框栏。
汉初官印作为当时官方的法物,所用的文字均为小篆结构,结体方正平直,不做任何增损处理,以示严肃。这类文字,笔画都比秦官印文字粗壮。它们被用在带框格的布局中,整体显得庄重浑穆,平整规矩。汉初的官印布局尽管套用秦制,但印文面目有了改进,印风自有异于秦,为汉代后来印章的风格起了奠基的作用。汉初官印在布局中取消田字格,应不晚于吕后二年。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的“轪(dài)侯之印”殉葬印,布局已不用田字格,便是有力的见证。轪侯卒于吕后二年,离汉开国(公元206年)仅20年。汉官印的布局和风格并不因用田字格二显得单调,有的作多字一排或二排布局,有的作四字二排布局,有的作四字以上的三排布局。在风格方面,铸印印文布排严实整齐,笔画圆润浑穆;凿印印文布排活泼,笔画生涩,转折处时见锋芒和棱角。
汉私印在脱离秦制后,多方面有了重要的发展。这种发展首先表现在印文方面。它们运用了增损之法,笔画繁者省,简者增,按印文布排的疏密需要,应情而定,非常灵活。这类印文与小篆相较,结构很不规范,但被大量使用,约定俗成,得到了当时社会的认可,成了作为专用于印章中的文字,称为缪篆,被列为汉六书之一。此外,还用装饰感极强的鸟虫书入印。鸟虫书的笔画,往往带有鸟形、虫形、鱼形,因此得名。所谓鸟虫,放大后,鸟即鸾凤,虫即螭龙。按汉人习惯,以龙凤形象入印,象征吉祥辟邪,以鱼入印象征相思和爱情,并非仅为美化印文。其次,表现在形式结构上,敢于创新,敢于变化,重艺术效果和装饰趣味。白文印,不论满白或细白文,均朴实大方,印文布排或匀称、或对比。朱白相间的印,在同一方印中,或用一半朱文一半白文,或用三朱一白,或用三白一朱,通常将笔画少的字作朱文,笔画多的字作白文,使朱文笔画的粗细近同于白文笔画的间隙,使朱白二者的量感接近。还有一种在印文周围加饰图案的印,常见图案为代表四方神灵的青龙、白虎、朱雀(凤)、玄武(龟),有饰四边的,也有饰二边或三边的,统称四灵印。
【小题1】(小题1)下列各句中,对汉代印章的特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汉初官印的文字都用小篆,形成庄重浑穆,平整规矩的整体格调。
B.汉官印的印文在文字布排上有铸印和凿印两种风格迥异的排法。
C.汉代的私印,从一开始就脱离秦制,印文以笔法灵活的缪篆为主。
D.汉私印将鸟虫书入印,既美化了印文,又隐含了较深的文化意蕴。
【小题2】(小题2)(小题2)下面对“汉私印在脱离秦制后,多方面有了重要的发展”解说无误的一项是()
A.增损笔法的运用,依印文疏密需要而定,排布灵活有致,完全突破了秦的格式。
B.结构很不规范的,成了印章专用文字的缪篆,被列为与小篆齐名的汉字六书之一。
C.朱白相间的印章中,因笔画的交错相映,构成一种较为匀称的印文文面。
D.把借鸟形、虫形、鱼形而形成的鸟虫书用入印章,增强了印章外观的美感。
【小题3】(小题3)(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汉印在印文周围加饰常见的四灵图案,喻示大印是权力的象征。
B.汉代印章风格的变化,首先从汉初官印印文面目的改进开始。
C.秦代官印文字与汉初官印文字相比,线条相对纤细。
D.秦代印章有较为统一的制度,官印用田字格和日字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