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你就这样把草原交给了我
艾 平
在我六岁的那一天,我亲爱的老祖母,你把我举在马背上,我的腿够不到马镫,你就用红缎子把我捆在马鞍子上。你手牵着马缰绳在前面走,一连走了三个屯子,带我拜见了三个可靠的人。你说的话,现在每一次想起来,总是忍不住流泪。
“我把这没有阿爸的孩子交给他的好叔叔了,请你教给他套马的本领吧!”“我把这没有阿爸的孩子交给他的好舅舅了,请你教给他养牛的手艺吧!”“我把这没有阿爸的孩子交给他的好姑父了,请你教他当一个勇敢的男人吧!”……
我一直记得那个早上,我闻到了你锅里喷香的奶茶味,睁了睁眼睛,又闭上。你把我拎出蒙古包,一直带到牛圈里。你两腿夹着奶桶挤牛奶,让我去把半个月大的小牛犊抱过来撞撞奶。
那小牛犊抻开四条腿跑,我追上它,却拦不住它,我拦住了它,却抱不住它,我抱住了它,却抱不走它……你把小牛犊撒在草原上,让我每天去抓抱,直到我把小牛犊抱到母牛的身底下。你紧锁的眉头才舒展开。我就这样在草原上跟着你度过了一春又一秋,一头头小牛犊长成了大奶牛,我也练成了臂力强壮的小牧童。
你把羊群交给了我,一遍遍嘱咐我:“遇到事情不要慌。那几头大肚子的母羊要生,你就远远地看着它。如果遇上难产的母羊,你就慢慢地帮着它。”
阳光温暖。我看见一头母羊正在分娩,我按着你教给的办法,果然一头湿漉漉的小羊羔就在我的手里诞生了。不一会儿,又有一只母羊生出了一只黑脑袋瓜的小羊羔。
我正想把羊群拢起来往回走,发现一只小个子母羊也有了生产的迹象。也许是头一次生产,它显得十分惊慌。天色暗下去,老鹰出现了,它闻到了母羊生产的血腥味,在羊群边上盘旋着。我的耐心变成了急躁。当我使着劲把小羊羔从小个子母羊的身体里拽出来的时候,母羊的子宫被我给拽脱落了。
当我急吼吼地求助你的时候,你不慌不忙,轻轻地托起母羊的子宫,用温水冲洗干净,一点点送回母羊的腹腔。你又令我提起母羊的后腿,往下顿了几下,还在母羊的下腰处系上了一条皮带,然后把母羊放在蒙古包里照看了一夜。第二天,那小个子母羊就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过那样开始吃草了。
你两天没有给我一个笑脸,第三天,你告诉我,好牧人是会跟草原说话的人。牲畜冷了,你也知道冷;牲畜饿了,你也知道饿;牲畜疼了,你也知道疼……你说牛儿羊儿和我一样,都是草原的孩子
那个冬天的雪花好大。早上一推开包门,我就看到了那只灰色的大母狼。它离我们的蒙古包不到五十米,面向我们趴着,一动不动。
我急忙翻身上马,操起套马杆。我知道一出手就可以套住狼脖子。就在这时,我的肩膀被你甩出的放羊鞭击中了。你不让我去擒拿这只闯入我们家园的狼。
它掏你的马群了吗?它叼你的羔子了吗?它向你发出凶狠的吼叫了吗?
你告诉我这条狼不是来祸害人的,它肯定是遇到难处了。
你拎着一块羊腿肉,走到离那只狼五六米远的地方,把羊腿肉往狼跟前一扔,可那狼没有动。
“嗥……嗥……”,直到夜晚,那条狼终于发出了非常微弱的叫声,甚至你拴在羊圈前的牧羊犬都没有被惊动。突然,我听见狼微弱的叫声被放大了不知多少倍,“嗥……嗥……嗥……”,那声音凄厉又高亢,打破了寂静的夜空。我定神一看,啊?竟是你,我的老祖母,你在帮着那狼大声地叫着!
母狼的伙伴听到了呼救声,赶来了。那母狼把头低向身旁的草丛,叼起一只小狼崽。接着,每一条狼都叼起一只小狼崽,飞快地离开了。原来,那母狼是为了守护身底下刚刚出生的孩子。它冒死从早晨坚持到夜晚,才敢召唤同伴来救助。
事实证明你说的对,这群狼的家就在周围的草场上,而我们的畜群却不曾被袭击。
我亲爱的老祖母,你就这样把草原交给了我。
(选自2017年7月16日《文汇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前两段回忆老祖母带“我”去拜见三个可靠的人时的情形,透露出“我”的身世之苦,也表现了老祖母为了教育“我”而煞费苦心。
B.文章对老祖母训练“我”抓抱小牛犊的描写,既形象又传神,生动地展现了“我”一步一步成为一名臂力强壮的小牧童的成长过程。
C.“我”在给小个子母羊接生时,由于急躁竟然给它造成极大伤害,老祖母不但没有生气,还耐心教导“我”要体会牲畜的冷饿病痛等。
D.老祖母阻止“我”伤害母狼、试探母狼、帮母狼呼唤同伴等细节描写,表现了老祖母善待生灵的思想,也突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
【小题2】画线部分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联系全文说说标题“你就这样把草原交给了我”有何含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1-29 09:46: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作家在写作某一个故事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以下的情形:笔下的故事的发展与原先的构想已经形成了冲突,作家是按照故事本身的逻辑来完成作品呢,还是削足适履式地回到原先设定的意图上去呢?换句话说,他是听命于自己的思想呢,还是听命于小说本身的智慧呢?

米兰·昆德拉认为,“每一位真正的小说家都在等待听到那种超越个人意识的智慧之声”,“那是小说的智慧”。在这里,昆德拉使用了“等待”一词,它起码暗示了我们这样一个现象:这种存在于小说自身的“智慧”并不是先验的,它与创作过程一同产生,并且稍纵即逝。这个词还试图表明,这种智慧之声并不一定经常出现,而一旦它来临,它的光亮必然会照亮作家的道路。它是小说家真正的福音。正如威廉·福克纳在创作《当我弥留之际》时的情形一样,小说的智慧之光使他原先构思的人物、故事、情节结构发生了奇妙的变化,他受惠于这种“光亮”完成了自己的“神构妙品”。

我们据此可以推断,如果在创作过程中,作家一直没有听到这种“智慧之声”,那么小说创作的意义和价值并未能够充分地体现出来。法国学者兼批评家爱弥尔·法盖和米兰·昆德拉抱有近似的看法。他在评价司汤达的作品时曾经分析到:司汤达似乎在小说的开始就设想好了作品的结局。“当于连·索耐尔在《红与黑》中一露面,就注定了要在最后朝德瑞那夫人射去决定性的一枪”。法盖在这里至少说出了某种实情。

与司汤达的《红与黑》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一书的写作。我们可以从托尔斯泰研究专家日丹诺夫提供的材料中隐约推知《安娜·卡列尼娜》第一稿的雏形。作为一个狂热的教徒,托氏(注)原先构思的《安娜·卡列尼娜》的故事走向大致是这样的:安娜·卡列尼娜作为一个背离宗教原则的妇女,背弃了自已忠实可靠的丈夫与别人私通,最后遭到了惩罚。托尔斯泰原先的初始意图是要表现夫妻关系的永恒性。我们在此不妨引用一下俄国学者巴赫金的著名论点——作家在构思故事并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并非完全为“第一视野”所控制;“第一视野”的内容是先验的、抽象的、空洞乏味的。而我们在公开出版的成书《安娜·卡列尼娜》中,原先的故事框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安娜从一个丑陋、堕落的“妓女”摇身一变为一个风姿绰约、优美动人的贵族妇女。安娜这一人物的变化,作为一个象征性的信号,使托氏的目光从宗教、家庭伦理投向个人情爱的存在状况,他的兴趣和想象力也从社会学转向了存在境遇的复杂领域。实际上,托尔斯泰对故事初衷的背离不仅挽救了一部天才的巨著,而且使他卸下了道德重负,对家庭、婚姻、情爱等一系列问题产生了崭新的见解。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是作家赋予了作品以智慧,相反,小说自身的智慧却一直在引导和教育着作家。可以说,小说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作家在多大程度上对创作初衷构成了违背。

这同样也可以说明,一个作家在构思作品时,不能过于周全,有时一个作家的初始意念过于强烈,其结果是,意念本身在写作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控制着作者,作者成了某种意念和价值的奴隶,这将妨害小说本身的价值。这样的例子在中外的小说创作中可谓屡见不鲜。

(摘编自格非《故事的内核和走向》)

(注)即列夫·托尔斯泰。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威廉·福克纳“等到”了超越自身的智慧之声,这使《当我弥留之际》一书内容与福克纳的原先构思并不相同。
B.对比托氏留下的初稿和公开出版的成书可知,正是因为托氏背离了初衷,《安娜·卡列尼娜》才得以成为一部巨著。
C.安娜这一形象的变化,象征着托尔斯泰放弃了原先的宗教信仰,从而转向对于存在境遇这一复杂领域的探寻。
D.对于如何解决故事发展与原先构想的冲突,作者认为小说自身的智慧与作家的智慧都有价值,应一视同仁。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方式展开论述,结构严谨。
B.昆德拉的话表明,小说自身的智慧伴随创作过程产生,且会对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C.文章引用巴赫金的论点,说明了在小说创作的过程中作者本人视角的某种局限性。
D.文章将福克纳、司汤达、托尔斯泰三人创作过程进行类比,展示小说创作的矛盾。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选项与作者观点最相符的一项是( )
A.鲁迅创作《阿Q正传》的本意是希望通过阿Q形象的塑造,刻画出沉默麻木的国民的灵魂,这使小说极具现实价值。
B.果戈里的《旧式地主》原本意在揭露地主阶级空洞的精神生活,却被后来的读者解读为揭露了人的某种真实状态,这使小说批判性减弱。
C.茅盾说自己创作《子夜》是想描述“没有出路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然而成书却展现出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这使小说意蕴更加丰富。
D.卡尔维诺的小说《看不见的城市》故事极具随意性,从任何一页读起都能连贯往下读,这使小说具有别样的文学成就。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逃跑计划
岳明洁
季军刚参加完公务员考试,就被教学处高主任请到了办公室,他心头小鹿乱撞,以为自己定的逃跑计划,刚一迈腿就被人发现了。可他惴惴地一推门,却看到了主任阳光灿烂的脸。原来二年级三班的班主任曹老师,脚扭伤了,主任让他代替管班两个月。季军刚从虚拟的恐怖想象中如蒙大赦,立马就答应了主任。
但很快季军就发现自己是上了贼船,班主任工作太让人烦躁了,以前上完两节课就走人,现在每天心操得稀碎不说,只要他一出屋,教室马上就能变成一个大蛤蟆坑!还没过一周,他已经吃了一盒喉宝了!这还不算,那些叽叽喳喳的小女生,动不动就跑来告状,有些事儿小得连鸡毛蒜皮都算不上,有一次那个小班长李依然,竟然差点儿追他进了男厕所,为这事儿,组里的女同事们笑了他好几天。
季军只能眼巴巴地盼着国考能通过,能让他逃离火坑的计划早日成功。
跟这些叽叽喳喳的鸟雀们生活了两周之后,季军有些适应了这世界上最小级别的主任的生活,娃们有时也挺仁义的,不说别的,那天他嗓子吼到嘶哑,桌上就多了不少学生“行贿”的礼品,有一盒王子涵给他的草珊瑚含片,有一小把儿李红红拿来的康乃馨,还有小胖子朱旭给他画了一张漫画像,画上的他叉着腰,拧着眉,瞪着眼,这就是他最近的常态吧,朱旭在纸的底端歪歪扭扭写了“我的季老师”几个字,这个“我的”让他有些小感动。不过,李依然带给他一个高级保温杯,他没收,那么小的小手,捧着一个那么大的金灿灿的杯子,他莫名地觉得没法接过来,倒是王鹏小脏手里的从他爷爷那儿偷出来的两颗胖大海,他马上就微笑着收下了。
生活永远不是一帆风顺的,季军刚摸清了班里的情况,高主任就又找上门来了,原来是教研室在他们学校组织观摩课,主任想让他承担一节,还说机会难得,利于他业务成长。季军一贯厌恶这些表演作秀的课,但主任送他好机会的盛情难却,他只得领命,上作文指导课——书写文明校园。虽说季军不喜出头露面,孩子们倒是踊跃给力,尤其是曹老师培养的班长李依然,似乎比他还有些经验,谁负责发卷子,谁负责搬凳子,她全安排好了,一副领导派头。她还提出,上次曹老师上公开课,还提前指定了几个同学上课回答问题,建议季老师领着演练一下,季军挥了挥手说:“咱不演练了,到时你们积极回答问题就行。”
观摩课按时举行,季军有些小紧张,不过准备还算充分,板书、提问、启发,小家伙们思维活跃地寻找身边的不文明现象,讨论还挺热烈,快要下课了,季军偷瞄了一眼听课的老师们,大家都微微颔首呢,胜利在望了,他正暗自高兴,忽然李依然高举小手,请求发言:
“老师,王鹏上课偷吃蛋糕,这是校园不文明现象。”
“老师我没吃,我只是拿出来看了一下。”
“他打开盒子了,我也看见了。”朱旭嚷着作证。
“可我没吃,就是没吃!”王鹏的脸红到了脖子根,显得很委屈。
这意外的插曲让季军有些不知所措,台下一双双眼睛关注着事态的发展,“王鹏!”随着他的喊声,角落里的王鹏站了起来,这是个智商不高、学习极差的孩子,父母离异,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平时就没有什么人愿接近他,是只形单影只的丑小鸭,自从季军收了他的胖大海,他似乎脸上多了些笑容,可现在,他木然呆滞地站在那里。季军努力微笑着问王鹏:“怎么回事儿呀?”王鹏从抽斗里拿出了一小块儿盒装蛋糕,怯怯地说:“老师,今天是我的生日,我想下课请您吃我的生日蛋糕。”他涨红着小脸,目不转睛地盯着季军。季军忽然有一种想流泪的冲动,他忙接过蛋糕盒,拉着他的手说:“真的吗?那老师祝你生日快乐!”他轻轻地唱起了“祝你生日快乐”,身边的几个小家伙也跟着唱起来,最后全班同学都唱了起来,李依然若有所思地想了想,也跟着唱了起来。王鹏的脸颊上流下了欢乐的泪水,他仰着脸儿,欢笑着,下课铃声响起来,班里意外地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一刻,季军有些眩晕,像坐在一只起伏着欢乐波涛的小船上……
季军打定了主意,取消了他的逃跑计划。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学教师季军制定了计划欲脱离教师岗位,但在和孩子们近距离接触中他逐渐爱上教师职业,并下决心放弃了逃跑计划。
B.小班长李依然身上带着成人世界熏染的世俗气息,如给老师送较高级的礼物,上公开课建议老师提前演练作秀等等。
C.作品选材真实,情节自然,教学处高主任用一种智慧的方式,留住了想要离开教师岗位的年轻教师,读来颇令人欣慰。
D.小说结尾部分大家齐唱生日歌的场景,营造了温暖的感人气氛,不仅在场的人受到了触动,主题也得以进一步升华。
【小题2】小说在刻画季军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为什么以“逃跑计划”为标题?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街口子

刘丽华

一条街越长,街口子往往越多。一个街口子里面,就像是一个收纳柜,工厂、学校、医院、住宅、菜市场等统统收纳在内。

家门外的街口子有宽有窄。如果是赶路不是散步,大家都是抄近走。没有公交车的年代,看电影赶时间,我们总选择近路,疾走钻进一个街口子,左拐右拐,走出一道口子,就看到醒目的“人民电影院”五个字。上学我们也不走正街,都是进口子,走小道,小学如此,中学如此。上班了,依然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在窄窄的小道上,你尽管想点什么,不必担心前方撞上谁,也不用考虑后面被追尾,来来回回很安全。假如那时也兴计步数,一天一万步,足有。

街道两旁大多是口子对口子,便于通风。一到夏夜,口子处都是纳凉的居民,有住附近的人家,早早泼洒一地井水,水迅速被滚烫的地面吸干,不用多少时辰,地面就转凉了。那时,一张竹床,可容纳老老少少一家子;一条板凳,也能落座三口人;还有坐折叠凳,小矮凳的,看哪里凉快,往哪里坐。大家话着家常,摇着蒲扇,互通耳闻目睹的新鲜事,一缕缕桂花香从老远的地方穿街过巷飘来……

食堂旁边的那口老井,井边总有洗不完的东西,每天休息时光,职工或家属提桶抱盆,搓衣洗被,一只吊桶上上下下在井口折腾,“扑通”一声,吊桶下井,拉绳一扬,吊桶在井水里翻个大跟斗,一桶水就满了,再左手一把,右手一把,交替着将一桶水拉上来。打水者一般是壮实的男士,问谁要水?我要,我要,一片回应,喊的喊,笑的笑,男女老少挤挤挨挨,有用搓衣板搓洗的,有在水泥桌上刷洗的,有双脚在盆里踩洗的,有拧被单拧得两人笑岔了气的……形态各异,七嘴八舌,热闹非凡。

街口子处,都是交通要道。口子处的门面走俏,口子那点空地也不会白白空着,那里是刻章、配钥匙、修钟表、补鞋、修伞等匠人谋生的“根据地”。还有小裁缝,也常年在那里支一块案板,放一部缝纫机做衣服,蒸汽熨斗一天到晚都在冒热气。那些来城里卖鸡蛋、包谷的农妇村姑,会事先进百货商店扯上几尺花布,来找这街边的小裁缝缝制。她们不讲究做工,取衣快就好,等卖完了山货余粮,新衣也可取了,随便一试穿,便高高兴兴回家。还有,寒冷的冬日,我们都惦念街口子处那个卖烤红薯的老人,买上一个烤红薯,手暖了,又填饱了肚子。

那时,满街小卖部也很多,孩子们都喜欢帮家里打酱油,因找的零钱就是自己的脚步钱,可买糖果吃,哪怕下雨天,也照打不误。那小小的人儿,撑一把成人的雨伞,穿上一双很夸张的雨靴走出街口子,踩在被雨水打湿的青石板上,脚下发出“吱吱”的声响,来到街对面靠口子的那家小卖部,其情其景,就像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作品《高柜台》,那不及柜台高的小人儿,店家根本看不到人影,只能听到“打酱油”的叫嚷声,然后从伞下伸出一只抓着酱油瓶的小手,另一只捏着两毛纸币的手尽量往柜台上伸。店家接过瓶子和纸币,问:“打多少钱”,“打一毛钱,剩下的买辣椒糖”。雨停了,小人儿抱着酱油瓶,舔着辣椒糖,心满意足横穿街去,回到原来的街口子,一群小伙伴在玩老鹰捉小鸡,听到一片邀请声,把酱油瓶往墙边一放,扎进小鸡堆,当家里等着酱油炒菜的母亲找来时,小家伙已经玩得昏天黑地了。

县城那条老街,改建成两层店铺的新街后,原来一个个露天的街口子,就变成一个个封顶的街口子,口子两边都设有摊位。不再日晒雨淋的街口子,更适合做小本生意的租用。黄金地段那个街口子有个棉货大妈,口子两旁的摊位都是她的,生意做得好。据说那口子她一签租就是十五年,可她后来把一边摊位让给了一位创业破产、丈夫中风的杨阿姨,每天当杨阿姨要兼顾家里时,大妈就替她打理生意。从此,杨阿姨家的日子越过越顺,大妈也有口热饭吃了,因一到饭点,杨阿姨就给她带饭来……一个街口子,成就了一段小城佳话。

站在一座城市的高楼,俯瞰脚下,你会看到,纵横交错的大街,串起整个城市,成千上万的居民,都容纳在大街小街的口子里。每每经过,我都仿佛看到街口子深处升起的烟火,听见街口子里传出的阵阵笑语欢腾。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中一幅幅的画面既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同时又极具历史感,如全家夏天纳凉图、打水、分水图等,写出了一代人独特的记忆。
B.“其情其景,就像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作品《高柜台》”,作者以此表现小孩打酱油时的童真童趣,同时又增强了作品的文化气息。
C.文章写棉货大妈让摊位,杨阿姨给她带饭,这与上文打水、分水的画面形成对比,表明街口子的一切,包括互助精神都从未改变。
D.文章以“街口子”为标题,既交代了文中所有故事发生的地点,同时这一口语化的称谓,又能吸引读者兴趣,给读者一种亲切之感。
【小题2】请简要分析“街口子”里人们过去的生活状态。
【小题3】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的意蕴。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央行数字货币已经进行了五年的研究,现在其研究成果可以说是呼之欲出了。数字货币最早诞生于密码爱好者社区。密码爱好者提出了关于新型电子货币的构想,“这种货币将有无法追踪的匿名特征”且“政府的作用被排除在外”。从货币角度,数字货币仍具备信用货币属性,是一种基于大众对算法技术的信任和社区的广泛接受而人造的信用货币。从目前的发展阶段来看,私人数字货币在没有政府信用作为强制要求的情况下,更类似于黄金等商品货币,在不同国家的监管和法律框架下,具备不同层次的货币功能,法定数字货币才真正具备信用货币的全部特征和功能。

什么是央行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就是指中央发行的数字货币,属于央行负债,具有国家信用,与法定货币等值。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前所长姚前曾把央行数字货币喻为“金融科技皇冠上的明珠”。他说,央行数字货币对未来金融体系发展影响巨大。

数字货币与区块链技术应用具有非常高的契合度。区块链可以建立一个分布式的总账,登记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这样,原来的银行存款和数字货币就可以被打包放在一个数字钱包里面,这对于央行以往的信用体系来说是颠覆性的变革。麦肯锡报告指出,区块链技术能够将B2B跨境支付结算中的交易成本从每笔约26美元下降到15美元,到账时间从2—3天缩短为准实时。与传统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系统相比,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的快捷性、安全性、经济性给支付结算业带来革命。

(摘自《清华金融评论》2017年第4期《法定与非法定数字货币的界定与发展前景》)

材料二:

比特币是最负盛名的数字货币,除此之外的加密货币林林总总数以百计,其中最近令监管机构比较担心的是Facebook公司今年6月提出要创建数字货币Libra,监管担忧Facebook有能力利用其先进技术和庞大的客户群体,来创造一种会对国家主权构成挑战的货币。而政府推出的官方数字货币仍屈指可数,包括鸟拉主发行的e-Peso、瑞典计划今年启动发行电子货币e-Krona试点等。和比特币这类数字货币对比,中国央行的数字货币将是中心化的,这与区块链和比特币的“去中心化”存在本质区别。即央行对数字货币有唯一的发钞权,资金流转方面央行可以知道自己的货币流转情况,而比特币有机器就可以造币,并且是匿名的。

(摘自杨东《Libra:数字货币型跨境支付清算模式与治理》)

材料三:

中国为什么需要数字货币?即便是电子支付十分发达的中国,在账户服务和通信网络覆盖不住的地区,民众对现梦的依始程康柄然很高。而意图打造推行数字货币,自然是剑指纸钞和硬币在流通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例如其发行、印制、回笼和贮藏等环节成本较高,流通体系层级多,携带不便、易最物害”层名不哥控。而且存在被用于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的风险。

此外还有一层未被道政的质因那就是在教字背币尚未有统一标准而全世界都大力研究的情况下,中国央行的先行先试有可能在统一标准上路下自己的印记,避免人民币在未来的世界货币体系中继续登制手人。正如中国史行研究局局长王信所言,“货币的背后是利益、权力、政治、国际政治、外交。”前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就预计,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加国际化、全球化的一种货币,是一种强势的货币,导致主要货币和它产生兑换关系。

(摘自焦成焕《数字货币属性及发行实践研究》)

材料四:

相对于比特币的匿名,央行的教字货币希望在像现金一样易于流通的同时,还能实现可控匿名,如何保护使用者隐私就成为万众关注的问题。如穆长春指出,央行数字货币要在保证交易双方是匿名的同时保证三反(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这两个之间要取得一个平衡。央行副行长范一飞此前在文章中称,央行可要求相关机构报告大额及可疑交易,央行还可以对其设置每日及每年累计交易限额,并规定大额预约兑换;甚至在必要时,可考虑对央行数字货币的兑换实现分级收费。

在广衰的中国疆域上,尤其是边远落后地区,推行的时间和成本也是一个问题。而如果中国央行推行的数字货币仅替代现金而不能替代存款,其国际化的空间恐怕亦很有限。

而且,数字货币利用的是网络效应。如果从网络的角度来看,基本上全世界的互联网或者大数据都是美国为主,它的技术、实力、规模,以及由此产生的引领性和主导性是很强的,用数字货币来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摘自陈佳《人行数字货币:国际货币体系的突破口》)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中有关“数字货币”的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A.私人数字货币相当于黄金等商品货币,在政府的保证之外,货币本身也有其内在的基本价值,只是并不具备信用货币的特征和功能。
B.中国央行数字货币与法定货币等值,属于央行负债,具有国家信用,或将对未来金融体系产生巨大影响,被寄予较高期望,经过五年的研究,现在呼之欲出。
C.数字货币的发展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关系密切,区块链技术将原有银行存款和数字货币放在一个数字钱包里,于是跨境支付结算较传统系统更快捷,更安全,更经济。
D.中国央行数字货巾具有“中心化”的特点,央行具有唯一的发钞权,因此央行可以掌握自己货币流转的情元,有效防止洗钱等犯罪行为。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官方推出的数字货币为数不多,但是私人数字货币的数量却不少,而且个别数字货币一旦依托于拥有先进技术和庞大客户群体的平台,便极可能对官方货币构成威胁。
B.数字货币相较于传统货币,在流通过程中不存在印制、回笼和贮藏等环节,成本较低,携带方便、不易被伪造,同时是匿名可控的。
C.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加国际化、全球化的一种强势货币,其或可导致主要货币和它产生兑换关系,中国央行的先行先试有利于在货币体系中抢占有利地位。
D.人民币的国际化过程不仅仅需要中国央行尽快推行官方数字货币,而且需要多方面条件的配合,比如互联网、大数据等领域的发展。
【小题3】综合阅读几则材料,请简要概括央行推行数字货币可能面临哪些挑战。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据《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生前曾打算前往晋国,行至河,因赵简子杀其大夫窦鸣犊、舜华,“君子讳伤其类”而止步,并慨叹说:“丘之不济此,命也夫。”可是,作为孔子学说传人的子夏,其学术为何能够在三晋大地上生根发茅,传至后世呢?
从西周初年受封开始,晋国作为藩屏王国的姬姓大国,就一直与周王室保持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两周之际“二王并立”时期,因为晋文侯的支持,周平王才得以在与携王的王位争夺中获胜并东迁洛色。进入春秋时代以后,晋国更足承担着为日渐式徽的周王宜排优解难的“伯主即职责。晋国与周王室的密切联系,也使周王室的礼乐文化在晋国深深扎根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另一方面,晋国在接受周王室礼乐文化的同时,又因其复杂的地理形势与民族关系,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文化性格。在立国之初,周王室就为其制定了一个因地制宜、求同存异的治国方针:“启以夏政,疆以戎索。”这一方针,对晋国文化的发展格局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使晋国文化表现出了与鲁、卫等严格执行周礼的姬姓诸侯国不同的背离色彩。一方面,它的这种背离色彩,导致了晋国历史上强烈的反宗法制传统,由此掀起蓬蓬勃勃的变法思潮,使晋国社会成为中国古代法治文化的摇篮。另一方面,它的宽容性格,有力地促进了不同民族间的频繁交往和文化交流,使晋国社会成为中国古代多民族文化的熔护。宗法制观念的淡薄以及多民族交往触合中形成的包容与开放在晋国形成了一种尚法求变、尚实切用的传统。
《论语》所记子夏言语,除去与孔子答问之外,出身卜氏、家境贫寒的子夏对维护世袭制的贵族等级制度显然没有多少兴趣,他更关注个人进取的努力以及“学”的实效性。因此,与孔子相比,子夏的礼乐刑政思想具有更加鲜明的功利性倾向,这也是他在出任县宰之前孔于以“无欲速,无见小利”告诚之的根本原因。尽管子夏遵从孔子的教诲,在孔子卒后未再入仕,但根据他“迎进必敬”、 “好与贤己者处”的行为方式,注重“洒扫、应对、进退”的授徒方式,以及“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不学而能安国保民者未之有也”等主张来看,尚实、切用是贯穿子夏一生的思想倾向。因此,当这种尚实、切用的思想方式与三晋文化中固有的开放进取、尚法求变传统发生关联时,子夏学术思想的发展也找到了最适合的文化土攘。
子夏能够超越其师把儒学的种子播撒到三晋之地,这与魏文侯的个人爱好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汉书·艺文志》说“魏文侯最为好古”。当一个共有深厚的礼乐文化传统与尚实切用的文化性格的诸侯国遇上一位“好学”、“好古”的君主时,以传承先王礼乐文化为己任的儒学也就获得了一个在战国时代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魏文侯因尊子夏成为战国初年享誉诸侯的贤明之君,子夏则由此获得了把儒学传入三晋之地的方便之途。因此,在当年魏国、韩国、赵国的土地上,到处留下了子夏游教讲经的足迹。
(摘编自马银琴《子夏的思想特征及家学渊源》)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晋国没有发生赵简子杀掉晋国大夫窦鸣犊、舜华的行为,孔子极有可能实现他的晋国之行。
B.晋国帮助周平王争得王位,并在周王室日渐衰微时凭借它“伯主”的地位为周王室排忧解难,这显示出晋国和周王室的密切关系。
C.“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方针,使晋国文化表现出了与严格执行周礼的姬姓诸侯国不同的背离色彩,进而导致了晋国历史上强烈的反宗法制传统的形成。
D.晋国社会开放,不同民族间交往频繁,多民族文化高度融合,这是晋国政治迥异于其他诸侯国的主要特点。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并列式的论证结构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子夏的学术之所以能够在三晋大地上盛行并影响后世的原因。
B.文章以晋国受到周王室礼乐文化影响和复杂的地理形势与民族关系为前提,论证晋国独特文化性格形成的原因。
C.文章第四段将子夏和孔子进行对比,旨在论证孔子学说因功利性不强而难以被晋国采纳。
D.文章在论证尚实、切用的思想贯穿子夏一生时,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由《论语》所记载的子夏言语可知,子夏在与孔子的问答中,曾表现出了他对维护世袭制的贵族等级制度的浓厚兴趣。
B.魏文侯因尊子夏成为贤明之君,子夏则由此获得了把儒学传入三晋之地的方便之途,可见子夏的学说与魏文侯的名誉相得益彰。
C.魏文侯尚实切用,为以传承先王的礼乐文化为己任的儒学在战国时代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D.子夏在韩赵魏的土地上留下游教讲经的足迹,并把儒学的种子播撤到三晋之地,这充分说明子夏在儒学的传播方面超越了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