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毕业于东北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李文星在一家名为“BOSS直聘”的招聘平台上发简历找工作,却疑似落入打着招聘幌子的传销组织的骗局,直至有人在天津静海区一处水坑里发现他的尸体。
据静海区公安分局提供的“关于李文星非正常死亡警情的说明”,7月14日18时55分,静海区城关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在静海西外环与北外环交口沟内发现一具死尸。经查,显示人员为李文星,男,山东省武城县郝王庄镇仁德庄村人,后尸体被运往静海区殡仪馆保存。
当晚,静海区公安分局民警联系到李文星家属,通报了相关情况。据静海区公安分局民警介绍,根据李文星随身携带的传销笔记等物证,分析认为其极有可能误入传销组织。
静海区公安部门承诺,将围绕打击传销工作,加大清理整治力度,对存在非法传销活动的重点区域反复开展打击清理行动,对非法传销构成犯罪的坚决依法处理。
“他一心想快点找到工作,特别急迫。”李文星的大学同学说,两人大学毕业后赴北京找工作。
5月15日,一名自称“北京科蓝”公司的招聘人员跟李文星联系,电话面试后让他到天津高新区报到。去天津后,李文星突然变了,微信经常不回、电话态度冷淡。事发后,李文星的双胞胎妹妹李文月也发现了哥哥的各种反常举动。在大家各种疑问和猜测中,最令人痛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摘自2017年8月3日《中国青年报》,有删节)
材料二:

在人们的意识中传销参与者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现在传销正在升级换代,正在往高端传销发展,以广西为代表的南派金融传销甚至还有很多社会名流也卷入其中,教授、博士生、研究生、记者、律师、国家公务员、退休干部,演艺界的人士,沿海广东、福建、浙江一带的老板、白领都参与其中,上至直辖市的北京、上海、天津,下至中西部贫穷落后地区,都趋之若鹜。传销已不再仅仅是穷人玩的游戏,正在向高层次、高智商、高学历、高投入方面发展,值得我们全社会关注。
(摘自中国反传销协会网站论坛)
材料三:
中新网8月14日电 教育部、公安部等四部门近日印发通知,要求严厉打击、依法取缔传销组织。通知强调,对打着“创业、就业”的幌子,以“招聘”“介绍工作”为名,诱骗求职人员参加的各类传销组织,坚决铲除。
工商总局、教育部、公安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四部门印发的《关于开展以“招聘、介绍工作”为名从事传销活动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指出,近期,传销组织活动猖獗,利用各种渠道和手段利诱欺骗有关群众误入传销骗局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四部门决定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传销活动专项整治行动。
通知要求,严厉打击、依法取缔传销组织。加强对传销重点区域的排查清理,对聚集型传销易发、多发区域,全面反复清查,完善防控、遏制措施,坚决查处一批传销组织和传销骨干。对打着“创业、就业”的幌子,以“招聘”“介绍工作”为名,诱骗求职人员参加的各类传销组织,坚决铲除。
同时,加强对重点招聘平台的排查,压实平台企业的责任。严肃处理传播涉传信息的企业、组织和个人。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宣传教育。重点做好大学生和求职人群的教育引导工作,提升对传销活动的防范意识。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过去人们认为传销的参与者大多文化水平不高的看法已经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现在传销正在向高层次、高智商、高学历、高投入方面发展。
B.在参与传销的人中,中专和职高的人比较少,远不如大专和本科的人多,这是因为职业教育就业压力比较低,比大学教育更能抵御传销的欺骗。
C.在传销参与者中,大专及以上的人数的总和接近小学、初中和高中人数的总和,证明了“现在传销正在升级换代,正在往高端传销发展”的说法。
D.现在传销的发展趋势值得全社会关注,因为不论层次高低,不论地区贫富,不论智商和学历,都有不少人已经卷入传销,对传销趋之若鹜。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在传销正在往高端传销发展,不少高层次、高智商、高学历人物甚至社会名流也卷入其中,大学毕业生李文星就是其中之一。
B.现在的传销组织都打着招聘的幌子在“BOSS直聘”的招聘平台上行骗。李文星就是这样被骗到天津高新区,两个月左右便丢了性命。
C.近期,传销组织活动猖獗,利用各种渠道和手段利诱欺骗有关群众误入传销骗局的情况经常发生,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D.对重点招聘平台的排查要加强,对平台企业的责任平台企业的责任要压实,对传播招聘信息的企业、组织和个人要严肃处理。
【小题3】根据以上材料,说说打击传销的紧迫性有哪些.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2-23 11:34: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寂寞瓦花清逸心
①总是认为,寂寞的东西,骨子里往往透着孤寒之意。
②比如瓦花。顾名思义,就是生长在颓败老房之顶,黛色青瓦缝隙中的苔草类植物。每年端午前后在雨露的滋润下,那些如松果般翠绿的嫩芽竟会在几日之间绽得如莲花一般,笑傲烈日,迎风伫立。
③与瓦花的相识,是在缤纷张扬的少年时代。那年随母亲回乡村老家,远远看到老房屋顶青瓦之间生长着一簇簇碧绿的小草,青绿相映,煞是抢眼。都市里楼盘巍然高耸,尽管风格迥异,花枝嫣然,可屋顶哪有这样可爱的植物。固执的我便让乡下亲戚搭梯子采下不少来,欢欢喜喜回到家,栽在特意买来的搪瓷花盆内,细土薄肥,朝阳暮雨,本想它会在阳台那一大片姹紫嫣红的花草中盛装怒放。不想几日后它竟便败落了,母亲摇着头说,瓦花天生就是隐士,只适合在山林村落之中,它有它的世界。
④而当时的我却认为瓦花辜负了我,竟然以“死亡”这种决绝的方式拒绝了我的美意,有种格格不入的孤高和清寒,难道它喜欢寂寞?或许,它本身就是寂寞?
⑤年少时,我们害怕寂寞。青春里桀骜张扬,红飞翠舞,认为生命当以豪情万丈,纵马驰骋,从江南至塞北,从商场至官场,肆意游荡,越是热闹的地方越是贪恋忘返。但凡有利可谋,一声招呼,各路好友便齐聚一堂,一路觥筹交错,醉生梦死,好不快活。然而,越是浮躁紊乱的身心越容易顽疾缠身,那年我突然腹中肝肠疼痛不止,四处寻医均不见好转。不知从哪里得来的方子,母亲寻来瓦花,与柳枝、麦芽一起文火熏煎,一勺勺喂我服下,顿觉有股清凉之气游走全身,没多久,我竟然奇迹般 甲  (全愈/痊愈)。
⑥想想自己卧病于床,奄奄一息之时,唯有父母守在一旁,曾经“患难与共、生死之交”的兄弟朋友突然一个个不知去向,唯恐避之不及,怎是一个凄凉寂寞了得!刹那间终于明白什么叫寂寞,那些热闹繁华、物欲喧嚣的尘埃背后,往往藏匿着难以隐忍的淡薄苍凉,那才是真正的寂寞。
⑦那时起,我便留意起瓦花,尽管它还有更响亮的名字“瓦松”、“向天草”,但是我还是喜欢称它为“花”。因为“松”太过苍老古板,“草”太过随意卑贱,唯有“花”才配得上它,于烈日风雨红尘蹉跎中坚守干净美丽的本性,将自己雕琢得如碧玉般玲珑清丽,出尘脱俗。
⑧读《红楼梦》,大观园里才情玉女首推宝钗、黛玉, 乙 (曲指/屈指)一数,能和她们二人一拼的,仅史湘云一人而已。尽管她寄人篱下,但却从不与那些庸脂俗粉一般,自己就是自己,兴时大块吃肉,忘形时挥拳拇战,偶尔男儿装扮,与人相交一片本色、毫无功利之心,这与圆滑世故的宝钗、孤芳自傲的黛玉截然不同。芍药圃里,史湘云醉卧山石僻处,芍药花散落一身,扇子落地也被花半掩,头下是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众丫头笑着搀扶了回去,而她犹作睡语般嘟嘟嚷嚷吟着:“泉香而酒冽,玉碗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一片热闹繁华的背后,到底还是寂寞的,如花般可爱又出尘的寂寞,但寂寞的骨子里,却满溢着清朗飘逸的诗意。突然发觉:这与性情豪爽、 丙 (淡泊/淡薄)名利的曹雪芹竟是如此的相似。真本《红楼梦》中,黛玉、宝钗相继而去,史湘云最终和宝玉结为患难夫妻,我不知道这是否也是作者的特意安排和眷顾?
⑨在生命的某些时候,寂寞本是淡宕清逸的代名词。“梅妻鹤子”的林逋“少孤力学,不为章句,性恬淡好古,弗趋荣利,家贫衣食不足,晏如也。”半生艰辛的生活历程造就他丰富的人生阅历,更锻造了他完美的人格和惬意的生命境界,以儒家平淡之心面对世间万事,于寂寞处执着于心中的自我,平生专注文学创作,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成为意境隽淡,韵致深美的千古名句。很多人劝其出仕,必有大为,均被其婉言谢绝,自谓:“然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真宗皇帝闻其名,赐他粟帛,诏命地方长官须“岁时劳问”。在他死后,真宗皇帝还赐号“和靖先生”,他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由皇帝赐封的诗人。
⑩美丽的事物往往是寂寞的,就像瓦花,不随俗沉浮,于红尘荒漠中坚守真正的自我,高尚清逸,绽放若莲,千山万水,了然于胸。真的,你还会寂寞吗?
(有改动)
【小题1】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全愈  曲指  淡泊B.痊愈  屈指   淡泊
C.痊愈  曲指  淡薄D.全愈  屈指   淡薄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士,指有知识有才能,能够做官却故意躲避不做官的人。历史上著名的隐士有庄子、陶渊明等。
B.文火,是煎药火侯的一种,俗称小火或慢火。常用的补益药材以文火慢煎,才能发挥药效。
C.真本,指书籍的手稿或原刻,字画的真迹,碑帖的原拓。现在的120回本《红楼梦》是曹雪芹的真本。
D.出仕,出来做官。《论语》里有“学而优则仕”,意思是学习学好了还有余力,就可以去做官。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对瓦花的态度前后有变化,而“我”的母亲对瓦松的认识通透深刻。
B.生病前“我”称瓦花为“瓦松”、“向天草”,病好后“我”喜欢称它为瓦花。
C.在作者看来,林逋被皇帝“赐粟帛”“赐号”是封建时代大多数人难以企及的荣耀。
D.文章借瓦花谈作者对“寂寞”的认识,由物及人,结尾点明主旨。
【小题4】作者对瓦花的情感认知过程:乡村老家初见时______,在城里家养死后______,卧病于床时瓦花是______,病好后________。
【小题5】根据全文概括作者对“寂寞”的认识历程。
【小题6】结合全文分析“瓦花”的作用。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995年,为了解决三农问题,江苏省率先开始招聘大学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1999年,海南省推出大学生村官计划,定安、临高、东方等市县先后组织招聘大学生村官。同年,浙江省宁波市采用公开招考方式,成为全国第一个推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地区^这一时期,大学生村官主要表现为人数较少,形式多样,逐步打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分子回流到农村的正式渠道,为后来发展积累了重要的实践基础。

2004年,河北省邢台市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决定每年选派1000名大学生到农村工作,5年内实现全市5200个行政村都有大学生村官的目标。到2004年底,全国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省市区发展到10个,主要分布在东、中部地区。

2005年7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2006年2月,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等八部委下发通知,联合组织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此后,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大范围试验阶段。

(摘编自李妮《大学生村官面临的问题及建议》,作者来自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材料二:

在对大学生村官的访谈中,普遍有身份尴尬的感觉。从身份上说,大学生村官目前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村干部,主要是对村干部进行协助,即村官不是官,在本质上是一段时期的服务者,如何寻找到自己的定位点,发挥最佳的作用,是一个需要权衡的问题。在问及合同期满去留时,几乎全部的大学生村官都表示,希望在近两年内考上公务员或者考研及创业,其中大部分都表示尽量能考上公务员。

一项对新疆巴州和静县某银大学生村官的调查报告显示,39.6%的村民对大学生村官最大的担忧是能否带领村民致富;24.8%担心大学生村官能否很好地融入农村生活,28.9%则表示对大学生能否长期扎根农村表示担忧。

(摘编自“豆瓣网”《大学生村官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材料三:

大学生当村官9年,想继续在农村发展,却成为“临时工”,这种大学生村官的尴尬处境说明一些地方政府把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工作作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途径,却没从当地的实际需要、大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规划大学生的农村工作,或者是将其作为表明自身重视人才的“政绩工程”,对如何长效使用这批大学生缺乏长远考虑。

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的遭遇,却让我们不得不从理想设计回归现实:政府部门,究竟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大学生村官计划?农村,又给大学生村官创造了多大的事业空间?大学生村官解决自己的出路,闹到上访,被有关方面“劝回”的地步,其中有多少无奈,需要有关部门多多思量。

(摘编自“搜狐网”《熊丙奇:大学生村官计划又成烂尾楼?》)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生村官的出现与解决三农问题的社会背景相关,从江苏省开始,并迅速推广到全国范围,并得到了党和政府的肯定和支持。
B.当前,大学生村官现状主要表现为:人数较少,但形式多样,打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分子回流到农村的正式渠道。
C.大学生村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村干部,在本质上是一段时期的服务者,许多大学生村官将考上公务员、考研及创业作为自己今后的人生努力方向。
D.某些地方的大学生村官被拖欠工资,沦为“临时工”,这一问题的造成与地方政府不从实际需要出发,对大学生的使用缺乏长远考虑或拿“村官”做“政绩工程”的文章不无关系。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招聘或公开招考是初期选用大学生村官的基本方式,此后由地方政府选派人选或由国家部委联合组织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等形式也得以实施。
B.大学生任职村官在全国不少省市得到试验和推广,然后,有相当一部分村民对大学生村官带领村民致富、融入农村生活、长期扎根农村的可能性并不抱乐观态度。
C.大学生村官被拖欠工资和任意调职,与地方政府部门不作为的官僚作风大有关系,“劝回”背后的无奈凸显的正是基层部门人浮于事的懒政怠政。
D.大学生村官为个人遭遇的不公正上访却被有关方面“劝”回,促使我们从理想设计回到现实层,这也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对大学生村官计划做出新的思考。
【小题3】如何避免“大学生村官计划”成为“烂尾楼”?说说你的看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①年初一凌晨四点的哈尔滨,刚刚迎接完新年的人们大多仍沉浸在睡梦中,清洁工王晓明和工友们已经开始工作。
②响了半宿的鞭炮声也归于沉寂,空荡荡的大街上只剩下闪烁着的党虹灯和正在清理鞭炮碎屑的清洁工人。在哈尔滨市香坊区赣水路,地上满是燃后的烟花垃圾和鞭炮碎屑,远处望去好像给街道铺上了一层红地毯。清洁工王晓明和工友们正在把散落的鞭炮屑扫成一堆,然后装上垃圾车。放鞭炮是中华民族庆祝春节时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但大量的鞭炮碎屑也给城市的环境和安全留下了麻烦,于是,除夕的凌展也就成了清洁工人们最辛苦的时候。
③“昨天也是和全国人民一样吧,欢度春节,然后看那个春节晚会到两点左右。但是因为工作需要嘛,我们一样要起来工作,就是说用我们的勤劳吧,为我们哈尔滨的市民做出一份微薄的贡献,把没有燃尽的鞭炮隐患降到最低吧。”王晓明告诉记者,为了不耽误工作,看完春晚她只在床上睐了一会就马上来到岗位上了,虽然有点辛苦,但是等天亮大家出门的时候能看到一个整洁的城市,自己心里也高兴。
④寒冬中的哈尔滨,清晨时分气温格外的低,寒风吹到人的脸上好像被刀割一样,记者肩上原本满电的摄像机刚用一会就开始低电报警,但清洁工人们仍全神贯注地清扫着这个城市,由于鞭炮屑太零碎不好装车,清洁工人崔志和就用自己的双手捧着碎屑往车上倒。当记者要采访他的时候,他只是憨厚地笑笑说:“我们就是干这个工作的嘛,没啥说的。”
⑤哈尔滨市香坊区清洁二中心的主任赵东红说:“我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吧,安排大家四点钟,比平时早一个小时的时间出来清扫街路,这样就是在八点钟出行的时候给市民一个清洁卫生的好环境。”他还告诉记者,为了让市民有一个干净的出行环境,工人们自己要求要力争在早晨8点钟之前将鞭炮碎屑清理干净。
⑥清晨5点半左右,街路上陆续开始有车辆行驶,清洁工人身上的反光马甲在车灯的照耀下一闪一闪的,他们用自己的劳动美化了城市,同时也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⑦清晨6点,天色微亮,又开始听到鞭炮的响声。在大家开始享受大年初一的喜庆与热闹的时候,“城市美容师”们依然在辛勤地工作着,和清洁工人们一起清扫街路的赵东红笑着对记者说:“为了城市的美丽,我们挺值。”
(摘编自齐泓鑫《清洁工人:为了城市的美丽》)
材料二:
近日,鹤山市举行环卫工人慰问会和“共筑创文风景线,同庆环卫工人节”感恩晚会。当天,
15名鹤山市环卫工人获评“优秀城市美容师”,59名在一线岗位连续工作10年以上的环卫工人获得表彰。随后,现场举行了趣味游园活动,环卫工人们兴高采烈地参加了垃圾分类、转呼啦圈、快乐拼图等游戏。在感思晚会上,歌舞、小品、咏春表演等10多个精彩节目轮番上演。
活动中,鹤山市有关负责人表示,过去一年,鹤山市环卫事业在改革创新中不断进步,离不开环卫工人的辛勤劳动,希望广大环卫工人继续发扬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为改善市容环境卫生、创建文明城市作出更大贡献。
“鹤山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环卫工作,今年年底前,住建部门将向符合中请条件的环卫工人推出公租房优惠政策。同时,继续加大环卫设施投入,加快环卫事业改革,推动环卫工作再上新台阶。”该负责人表示。
(摘编自《江门日报》)
【小题1】下面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非常注意锤炼语言,善于运用动词,如第二段“响”“清理”“铺”“散落”“扫”“装”等,表现力强,使文章具有文学意味。
B.“寒风吹到人的脸上好像被刀割一样”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当时狂风肆虐、天气寒冷的状况,令人害怕不已,更别说记者了。
C.材料一中加上记者到场的感受,增强了现场感,这样,读者也会和作者一样感知到新闻的现场,从而提升了新闻的意境和品位。
D.鹤山市负责人表示,住建部门将推出公租房优惠政策,符合条件的环卫工人也可享受,同时,加大环卫设施投入,推动环卫工作的进步。
【小题2】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几十个字就交代了新闻的五个要素,使人们对这个新闻事件有基本了解,这是新闻结构中的导语。
B.第二段描写场景,叙述事件,并发表议论,如“给城市的环境和安全留下了麻烦”“清洁工人们最辛苦的时候”等是议论。
C.“清洁工人身上的反光马甲在车灯的照耀下一闪一闪的……同时也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一句既说明了事实,又表达了感情。
D.本文没有一味地进行说教,作者深入采访第一线,用大量鲜活的现场语言,热情讴歌了环卫工人的平凡与知足常乐。
【小题3】以上两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对于哲学来说,“自知无知”乃智慧之母。两千多年前,西方哲人苏格拉底就说到:自知自己的无知,乃是智慧的开端。中国先哲孔子也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同样强调“自知无知”作为智慧源头的重大意义。“自知无知”作为哲学智慧的开端,包含着如下两层最为重要的意蕴。第一,它给哲学的功能划定了一个明确的界限,或者说为哲学颁布了一个“禁令”:哲学是人以人的眼光对人与世界的一种追问和探索,而不能僭越为以神的目光来确立世界的终极原理,关于人与世界的终极原理的答案,超出了人的认识能力,因而是哲学不可能提供的,它属于“神学”而非“哲学”。自觉避免扮演先知或上帝的角色,这应成为哲学和哲学家基本的“自律”。第二,哲学不仅禁止自我僭越,而且把审查和批判一切“全知全觉”的先知或神的僭越作为自己的重要工作方式和使命。苏格拉底在雅典街头和市井中与“聪明人”的对话和辩难给哲学确立了典范:通过这种对话与辩难,他使一切自诩拥有真理的人陷入了自相矛盾,迫使其承认自己的无知,在这种怀疑、审查和否定的哲学反思批判活动中,任何把“有限之知”膨胀为“无限之知”的倾向都特显现其有限性,暴露其可疑性和内在困境。
②但是,在哲学的发展中,上述本应作为智慧开端的对“无知”的自觉却恰恰最先被遗忘了。哲学变得越来越自负和自大,它不但不再承认“无知”是人的本性和哲学智慧之母,而且把“无知”视为人最大的耻辱并因此把哲学的使命定位于一劳永逸地摆脱和消灭无知。这最集中地体现在哲学对于“第一哲学”的追求上。
③哲学对于“第一哲学”的追求,表达着两层不断递进的野心:第一,它要成为统率一切具体学科和具体知识的超级学科;第二,它还要求成为统率一切哲学问题和哲学领域的基础和支点,也即是说,它不仅要成为“科学之科学”,还要求成为“哲学之哲学”,不仅要求拥有对“知识”,还要求拥有对“思想”的最高立法权。很清楚,“第一哲学”的抱负和理想完全背弃了“无知是智慧之母”的信念而走向了另一与之完全不同的极端,即紧紧地拥抱“全知是智慧之母”的教条。这是哲学的最大妄想,也是它陷入不可摆脱的深刻困境的根源。
④哲学对“全知”的追求犹如一个人拔起自己头发离开地球,实际上在追求一个根本不可能企及和无法实现的目标。当代哲学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就是戳穿了哲学的这一幻象,把哲学从这一幻象的迷梦和独断中唤醒过来。在此方面,康德无疑是先驱者,他通过“理性批判”获得了这样的洞见:试图通过理论理性去获得关于存在本身的普遍性原理,实质上是把“有限”当成“无限”,其结果必然导致“先验幻象”和自相矛盾。康德的“理性批判”承认了人在把握“世界总体”上的无能,这使得哲学又一次回到“无知乃智慧之母”的思想原点。康德的谦逊比那些自负狂傲的自恋哲人们更加明智而深刻。虽然他被“全知论”哲学家指责为“不可知论”者,但其回归“自知自己无知”这一原始的哲学精神的观念影响至深。20世纪以来,分析哲学家们指出传统形而上学所欲建构的“第一哲学”实际上是把语言和逻辑误用的结果,按维特根斯坦的说法,传统哲学试图用理性和逻辑的方式去获取“整个世界”的知识,根本谬误在于跨越了不应被跨越的边界,侵入了本应保持“沉默”的领域。唯意志主义哲学、生命哲学等,也都从不同视角揭示了传统形而上学的全知主义的无根性与独断性。
(选自《新华文摘》,有改动)
【小题1】(小题1)下列关于“自知无知”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起源看,“自知无知”作为哲学智慧的开端,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西方的苏格拉底和中国先哲孔子。
B.从内涵看,“自知无知”给哲学的功能划定了界限,以人的眼光对人与世界的终极原理进行追问和探索。
C.从发展看,“自知无知”最先被遗忘,哲学开始自负自大地追求“全知”,因而陷入不可摆脱的深刻困境。
D.从结果看,许多哲学家从不同角度批判了“第一哲学”的独断性,希望“自知无知”的哲学精神能够回归。
【小题2】(小题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段先简要回顾了“自知无知”的起源,然后阐释了它的两层意蕴,接着列举苏格拉底的例子说明他给哲学确立了典范。
B.②段语意发生转折,指出对“无知”的自觉已被遗忘,哲学追求消灭无知,“第一哲学”最集中地体现了哲学的这种自负。
C.③段承接上文,首先阐释了“第一哲学”两层不断递进的野心,然后分析了它追求“全知”的本质,最后指出它的虚妄。
D.④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指出当代哲学戳穿哲学追求“全知”的迷梦,然后用康德等人的理论加以例证,最后总结全文。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揭穿传统形而上学的全知主义,是为了让哲学真正以“人的目光”而非“神的眼光”来重新理解和规定哲学的性质和功能。
B.摒弃“第一哲学”的“全知主义”幻想,这是哲学的觉醒,它意味着哲学在经历了先知或上帝的自恋后,回到了“自知无知”那古老的智慧上。
C.“第一哲学”要成为“科学之科学”和“哲学之哲学”,这是哲学的最大妄想,是一个根本不可能企及和无法实现的目标。
D.康德是批判“第一哲学”的先驱者,他的“理性批判”理论揭示了传统哲学的谬误,而维特根斯坦认为康德是“不可知论”者。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①要探究动物飞行的奥秘,先要界定飞行的概念。首要的,飞行是一种克服地球引力的运动方式,一只跳蚤跳得再高,它并不想用任何方式来产生哪怕一丁点儿的升力,所以它仍然只是在跳,不能叫飞;其次,飞行应当是一种主动的行为,一条被龙卷风卷到大街上的鱼显然不能被认为是飞行动物;最后,飞行应该是一种可控的运动方式,失足跌下悬崖的人,不管他是主动还是被动,或者他伸展双臂作出超人状,那顶多算是“跌得好看”,与飞无关。
②有了这个框架,我们就可以定义动物飞行的种类了。
③滑降/滑翔:如果仅仅是依靠重力作为飞行的动力,就要归为此类。在这种情况下,前进的距离小于下降的高度,也就是滑翔角大于45度时,称为滑降。如果技艺再高超些,滑翔角小于45度,就可以称为滑翔了。这可能是最简单的飞行方式之一。
④扑翼飞行:这是最为人知的飞行方式——动物通过不断扇动翅膀产生升力和推力,从而能持续的飞行。
⑤展翅翱翔:翱翔,很多人将其与扑翼飞行混为一谈,的确,很多翱翔飞行的动物本身也是扑翼飞行者,但两者间有着截然不同的空气动力学原理。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飞行是一种主动克服地球引力的可控的运动方式。
B.滑降要依靠重力作为飞行的动力,而滑翔却不能。
C.通过不断扇动翅膀产生升力的飞行,叫扑翼飞行。
D.凡是能展翅翱翔飞行的动物大多都不能扑翼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