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康乡长的忙

侯发山

南湾村地处偏僻,山里没什么矿藏资源,村里也没一家企业,是石庙乡有名的穷村,别的地方早几年都奔上了小康,这个村的温饱却还解决不了。几十年来,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一如过去的山青水秀,没什么变化……新上任的康乡长到任后,听说了南湾村的情况,就抽个双休日下乡了。

南湾村村主任老贵喜出望外,以为又是康乡长来给他们送扶贫款救济物资的。谁知康乡长一分钱也没给他捎,一壶油也没给他带,而是让他领着去山上、河边瞎逛。老贵不知道康乡长的壶里卖的什么药,遂心一横,只管吊着脸说村里的小学校舍破破烂烂该补了,说村里的道路坑坑洼洼该修了,说他老贵在村委多年的工资没得过一分……

康乡长也不搭话,任由老贵哭穷。这时,他看到小河边几只嬉水的鸭子,就两眼放光,说老贵,村里养鸭的不少吧?

老贵点点头,说康乡长,村里人都拿鸭屁股当摇钱树哩,鸭蛋也不舍得吃,都攒起来拿到镇上换油盐酱醋了。

康乡长点了点头,没说话。

中午在老贵家吃饭时,老贵又厚着脸皮提出让乡里帮助南湾村脱贫。康乡长说老贵,乡里也有乡里的困难……这么着吧,你先帮我个忙,只要这个忙你肯帮我,我一定让南湾村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康乡长的话音刚落,老贵就激动得差点把手里的饭碗撂地上,说乡长让我帮啥忙?

康乡长微微一笑,说老贵放心,这个忙你一定能帮上,我想要一些鸭蛋。

老贵松了一口气,说这个没问题,我现在就让老伴去村里弄。

康乡长摆摆手,说不急不急,我要的多。你们村多少户人家?

老贵迟疑了一下,说不多不少二十户。

康乡长说每户三百个,总共六千个。

老贵吃了一惊,心说这么多?但他也只是愣怔了一下,权衡利弊后,便拍着胸脯保证,说好,没问题,康乡长你可说话算数?

康乡长就肃着脸,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村里的老少爷们知道这件事情后,不用老贵过多地做思想工作,都开始把鸭蛋给康乡长攒了起来。半月时间,老贵根据各户报的数字,算出已经有六千个鸭蛋了。

康乡长闻讯就又驱车去了南湾村。出乎老贵的预料,康乡长竟得寸进尺得陇望蜀,说再麻烦老贵一下,把六千个鸭蛋全孵成小鸭。官大一级压死人。老贵心里窝火,但他没别的办法,只好满口应承下来。

六千个鸭蛋全部孵成小鸭可是个难事,村里没地方不说,也没资金去折腾。但老贵和他的村民们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那就是谁家的鸭蛋谁家负责孵成小鸭,各人作各人的难。老贵感动得差点掉眼泪,真想跪到地上给老少爷们磕几个响头。

过了一段时日,小鸭出来了。康乡长得到消息后,说老贵这样子,你们把这些小鸭给我养大了吧,到时候再跟我联系……我不会亏待南湾村的,我说过的话算数。

老贵只有唯唯诺诺地答应下来,心里却骂康乡长不是东西,说他的胃口也太大了,心也太黑了。

南湾村的老少爷们却没难为老贵,还是老办法,谁家的小鸭谁家饲养。因为他们心里有盼头,记挂着康乡长的承诺,所以把这件事情看得很重。大伙儿唯恐把鸭养糟了,怕康乡长不兑现他的承诺,都想方设法千方百计把鸭养好:把盖房的木料拿出来,建起了结实的鸭舍,实行圈养;一改过去让鸭自己出去找食儿的饲养方法,也开始给鸭喂起了饲料;购买了养鸭资料,开始学习养鸭技术……

又过了一段时间,老贵挨家挨户看了看,小鸭都长成了大鸭,一个个肥嘟嘟的很茁壮。

老贵就骑个破自行车到乡里,找到康乡长说小鸭都长成大鸭了。康乡长喜出望外,连声说了几个好。随后,康乡长打了个电话,放下电话后就兴奋地对老贵说,明天我们先去看看。

第二天,康乡长就去了南湾村,随他去的还有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村里到处都能听到鸭的聒噪声,构成一片热闹的喧声。

到村民家里看过鸭,康乡长和戴眼镜的中年人都十分满意。康乡长对老贵伸出大拇指,说祝贺南湾村成为我们乡的养鸭基地!

老贵糊涂了,如坠云里雾中。

那个戴眼镜的中年人说话了。他说老村长,我们集团是生产加工“北京烤鸭”的……我刚才看了大家养的鸭,符合我们公司的相关要求,比我想象的还要好,按照市场价格,明天我们来车装运。

老贵看看康乡长,看看那个戴眼镜的中年人,似乎还没明白过来。

康乡长笑了,说老贵,这下南湾村的老少爷们可都有事做了吧?今年乡的扶贫款可就没你们村的事了。

那个戴眼镜的中年人对老贵说,接下来我们要签定一个长期的供销合同,但你们要扩大养鸭规模,保证长年给我们供货……

老贵和在场的村民总算明白过来了,不由地鼓掌叫好。老贵说谢谢康乡长!谢谢康乡长!

谢我什么?你们是猪八戒啃猪蹄,自己分享自己的果实,要谢该谢你们自己!康乡长的脸笑得像一盘盛开的向日葵。

(选自《小说月刊》2014年第6期)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
A.小说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作者叙述起来没有平铺直叙,而是运用了抑扬的手法,层层铺垫,读起来别有情致。
B.小说塑造了—个勤政爱民、善于动脑、责任心强的公仆形象——康乡长,他在考察村里时便动了让村民养鸭致富的脑筋,并想尽办法让村民付诸实施,最终获得成功。
C.康乡长第一次去南湾村,并没给村里送来扶贫款救济物资,表明康乡长要改变以前扶贫靠财物的做法,己有决心、有信心彻底解决南湾村的贫困问题。
D.康乡长第二次去南湾村竟要求把六千个鸭蛋全孵成小鸭,老贵感到憋气这样写为下文康乡长带领戴眼镜的中年人来村中收鸭子做了很好的铺垫。
【小题2】小说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小题3】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小说中南湾村村主任老贵的心理变化历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17 01:26: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记者从2018年1 2月27日下午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于当日开始提供全球服务。这标志着北斗系统服务范围由区域扩展为全球,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

北斗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北斗系统启动研制,按“三步走”发展战略,先有源后无源,先区域后全球,先后建成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北斗三号系统,走出了一奈中国特色的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道路。

截至今年l2月,北斗系统在轨工作卫星共33颗,包含l5颗北斗二号卫星和l8颗北斗三号卫星。2019至2020年,还将发射11颗北斗三号卫星和1颗北斗二号卫星,在巩固亚太区域服务同时,还将进一步提升全球服务性能。根据计划,我国将于2020午全面完成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建设,2035年将建成以北斗系统为核心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PNT)体系。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12月28日)

材料二:

 (摘编自前瞻产业研究院)

材料三:

不同于世界其他任何一个系统,北斗是唯一一个使用了地球静止轨道、地球倾斜同步轨道和中轨轨道的卫星导航系统。GPS、格洛纳斯、伽利略都是仅使用中轨轨道。

北斗使用了更加高轨的静止和倾斜同步轨道,卫星轨道运转周期为24小时,其信号会长期覆盖指定区域,且卫星之间形成的数据通信链路也能校正误差、进一步提高精度。

我国重点覆盖的区域是亚太地区及“一带一路”地区,系统建成后,这些地区均将获得优于GPS系统的精准定位。

其他所有定位系统只接收太空信号,不与通信卫星进行任何交流。而北斗的接收机可以和卫星进行交流,最典型的应用是可以发布140个字的短报文.就像现在人们平时用的“短信”,既能够定位,又能显示发布者的位置。

在海洋、沙漠和野外等没有网络的地方,安装北斗系统终端的用户可以定位自己的位置,并能够向外界发布文字信息。该技术将被用于紧急救援、野外作业、海上作业系统。

更重要的是,北斗的短报文功能可以实现双向通信,提供的指挥端机可进行一点对多点的广播传输,为各种平台应用提供了极大便利,在国防、民生和应急救援等领域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摘编自中华网军事2018年11月20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分类应用中,位次排列在前三名的产业是车辆监控、信息服务与车辆导航,占据着总份额的69%。
B.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主要应用于民用方面,在测绘和绘图、海用、授时、娱乐消费、军事,通信等方面的应用微不足道。
C.2013年至2018年,我国卫星导航市场规模呈现稳步递增的趋势,2018年开始大幅度提高,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可达到4000亿元。
D.我国北斗导航产业市场在2013年时规模较小,仅l46亿元,到2018年,市场规模翻了接近两番,预计2020年可达到l080亿元。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北斗三号基本系统的建设完成,中国自主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北斗系统,正式为世界用户提供高精度的服务。
B.北斗系统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制,按“三步走”发展战略,需要在轨工作卫星33颗,走出了中国特色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道路。
C.北斗系统重点覆盖的区域是亚太地区和“一带一路”地区,这些地区获得的数据通信链路能校正误差,其精准定位优于GPS系统。
D.北斗系统建成以后,无论什么人,无论在什么时间,无论在海洋、沙漠和野外等任何没有网络的地方,都可以随便定位自己的位置。
【小题3】与其他定位系统比,北斗系统有什么突出特点?请简要概括说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

独腿人生

罗伟章

①应朋友之约,去他家议事。这是我第一次上他家去。朋友住在城南一幢别墅里。别墅是为有私车的人准备的,因此与世俗的闹市区总保持一段距离。我没有私车,只得乘公交车去。下车之后,要到朋友的别墅,若步行,紧走慢走,至少也要40分钟。眼看离约定的时间就快到了,我顺手招了一辆人力三轮车。

②朋友体谅我的窘迫,事先在电话中告知,若坐三轮,只需3元。为保险起见,我上车前还是问了价。"5元。"车夫说。我当然不会坐,可四周就只有这辆三轮车。车夫见我犹豫,开导我说:"总比坐出租合算吧,出租车起价就是6元呢。"这个账我当然会算,可5元再加1元,就是3元的两倍,这个帐我同样会算。我举目张望,希望再有一辆三轮车来。车夫说:"上来鼻巴,就收你3元。"这样,我高高兴兴地坐了上去。

③车夫一面蹬车,一面以柔和的语气对我说:"我要5元其实没有多收你的。""我说:"人家已经告诉我,只要3元呢。"他说,那是因为你下公交车下错了地方,如果在前一个站,就只收3元。随后,他立即补充道:“当然我还是收你3元,已经说好的价,就不会变。我是说,你以后来这里,就在前一站下车。”他说得这般诚恳,话语里透着关切,使我情不自禁地看了看他,他穿着这座城市经营人力三轮车的人统一的黄马甲,剪得齐齐整整的头发已经花白了,至少有55岁的年纪。

④车行一小段路程,我总觉得有点不大对劲,上好的公路,车身却徵徵颠筑,不像坐其他人的三轮车那么平稳,而且,车轮不是滑行向前,而是向前一冲,片刻的停顿之后,再向前一冲。我正觉得奇怪,突然发现蹬车的人只有一条腿!

⑤我猛然间觉得很不是滋味,眼光直直地瞪着他的断腿,瞪着悬在空中前后摇摆的那截黄黄的裤管。我觉得我很不人道,甚至卑鄙。我的喉咙有些发干,心胸里被一种奇怪的惆怅甚至悲凉的情绪纠缠着,笼罩着。我想对他说:"不要再蹬了,我走路去。"我当然会一分不少地给他钱,可我又生怕被他误解,同时,我也怕自己的做法显得矫情,惦污了一种圣洁的东西。

⑥前面是一带缓坡,我说:"这里不好骑,我下车,我们把车推过去。"他急忙制止:"没关系没关系,这点坡都骑不上去,我咋个挣生活啊?"言毕,快乐地笑了两声,身子便弓了起来,加快了蹬踏的频率。车子遇到坡度,便倔强地不肯前行,甚至有后退的趋势。他的独腿顽强地与后退的力量抗争着,车轮发出"吱吱"的尖叫,车身摇摇晃晃,极不情愿地向前扭动。我甚至觉得这车也是鄙夷我的!它是在痛恨我不怜惜它的主人,才这般固执的吗?车夫黝黑的后颈上高高绷起一股筋来,头使劲地向前耸,我想他的脸一定是紫红的,他被单薄的衣服包裹起来的肋骨,一定根根可数。他是在跟自己较劲,与命运抗争!

⑦坡总算爬上去了,车夫重浊地喘着气。不知怎的,我心里的惆怅和悲凉竟然了无影踪。

⑧待他喘息稍定,我说:"你真不容易啊!”

⑨他自豪地说:"这算啥呢!今年初,我一口气蹬过八十多里,而且带的是两个人!"

⑩我问怎么走那么远?

11他说:"有两个韩国人来成都,想坐人力车沿二环路走一趟,看看成都的风景。别人的车他们不坐,偏要坐我的车。他们一定以为我会半路出丑的,没想到,嘿,我这条独腿为咱们成都人争了气,为中国人争了气!"

12车夫又说:"下了车,那两个韩国人流了眼泪,说的什么话我不懂,但我想,他们一定不会说是孬种。"

13离别墅大门百十米远的距离,车夫突然刹了车。"你下来吧。"他说。

14我下了车,给他5元钱。

15他坚决不收,"讲好的价,怎么能变呢?你这叫我以后咋个在世上混啊?”

16我没勉强,收回了他找给的两元钱。

17我正要离去时,他不好意思地说:"我本来应该把你送进门的,可那是一幢高级别墅,往别墅里去的人,至少应该坐出租车啊……我怕被你朋友看见:……"

18我的眼泪流了下来。我天生是不大流泪的人。

19朋友果然在大门边等我。他望着远去的车夫说:"你为什么不让他送拢,那些可恶的家伙总是骗一个是一个!你太老实了。"

20议完事,朋友留我吃饭,我坚决拒绝了。

21我徒步走过了那段没有公交车的路程。我从来没有与自己的两条腿这般亲近过,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两条腿这般有力过。

【小题1】第7段中,看到车夫艰难地爬上了坡后,"我心里的惆怅和悲凉竟然了无影踪",这是为什么?(限50字内)
【小题2】①下车后,"我"要给车夫5元钱,车夫坚持只收3元,我为什么也不勉强他收下5元?(限30字内)
②"议完事后,朋友留我吃饭","我。为什么"坚决拒绝了"?(限35字内)
【小题3】面对车夫,"我"的思想感情不断发生变化,写出变化的几个阶段。
【小题4】车夫是一个具有很多优秀品质的人物,请简析车夫形象。(100字以内)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互联网+”正在极速转向“人工智能+”时代。中外学者往往用技术“爆炸”“奇点”“革命”等来描述人工智能(以下简称AI)的扩张速度及其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英国学者卡鲁斯·蔡斯指出:“智能爆炸的可能性通常被称为技术奇点。对于人类来说,这有可能是惊人的好消息,也有可能是灾难性的一刻。”而全球大众传媒似乎主要在渲染“灾难性”一面。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帕斯卡尔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而当今天AI似乎也可以有“思想”的时候,我们人类的尊严正在被机器“冒犯”。除了“思想(哲学)”外,在AI引发的艺术文化生产革命中,这种尊严也正在被“冒犯”:电脑自动作画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现在AI也可以作曲了……这其中的“现象级事件”似乎应该是微软AI机器人小冰竟然开始作诗,并且还出版了一本像模像样的诗集。

现代人对于自己的尊严被冒犯所产生的抵触情绪,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本能反应——对于闯入文艺创作领域的AI,传统意义上的文艺生产主体,尤其是艺术家,目前的总体情绪大抵就是如此,这从他们公开发表的一些言论可见一斑。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抵触可被理解为一种全新的“卢德谬论”。“卢德谬论”是发展经济学中的观点。19世纪,蓝领工人认为在生产中应用自动化机器会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进而导致失业率增加。现在这一观念又在人类与AI的关系中得到了更加直观的呈现。

对未知事物产生恐惧,是人常有的另一种本能反应,这种恐惧与抵触情绪交织在一起,会深刻影响我们对于AI的认知。这种复杂的情绪很早就被好莱坞电影工业充分利用,生产出一部又一部智能机器人威胁乃至取代、毁灭人类的科幻大片。近年来,随着AI的爆炸性发展,有关智能机器人阿尔法狗、索菲亚等的商业噱头在大众媒体上疯狂传播,进一步加强了人们对AI的恐惧和抵触,放大了对AI认知的“卢德谬论”。

艺术家普遍认为,没有“情感”的冰冷机器所生产的“艺术品”,无法触动人的审美情感并引发心理审美反应,因此不具有欣赏价值。但是,如果我们对上述观点进行深入反思,会发现不少问题。假如没有情感的“自然”所“生产”出的景物能引发人的审美参与,那么由机器创作的“艺术品”未必就不能与人类进行审美互动。根据“图灵测试”原则,一个人和一台拥有智能的机器设备被隔开,在互不相知的情况下进行随机的提问交流,如果超过三成的测试者不能确定对方是机器设备,那就代表了这台设备拥有“人类智能”——这种图灵测试也可用来

对   AI所生产的艺术品进行测试,以证明AI机器是否具有审美智能。AI可以模拟人的大脑神经或心理反应,其所生产的艺术品也能相应地引发人脑神经或心理的审美反应——这至少在技术层面上是可能的。我们可以质疑当前AI的思想或艺术创作能力,但是应该明白,AI还处于“婴幼儿”期,其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的能力具有无限潜能,尽管在其成长过程中还需要人类提供帮助。

面对全球对AI的认知状况,只有人文主义情怀是不够的,科学的理性反思非常必要——文化理论研究大有可为。

(摘编自刘方喜《从“机械复制”到“机械原创”:人工智能引发文化生产革命》)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人工智能急速扩张,学者和大众传媒表现出不同的倾向,前者往往关注其革命性的社会影响,后者主要渲染“灾难性”的一面。
B.以前电脑自动作画、作曲并未引起人们的警觉,但微软AI机器人小冰作诗事件冒犯人类思想的“尊严”,引发了人们的恐惧和抵触。
C.近年来,阿尔法狗、索菲亚等智能机器人的出现,强化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恐惧和抵触,对人工智能认知的“卢德谬论”愈发被放大。
D.人工智能在自我学习、自我成长方面具有无限潜能,但是目前其思想或艺术创作能力尚不够成熟与强大,还需要人类帮助促进其成长。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人工智能的发展特别是所引发的艺术文化生产革命为立论背景,就人们对人工智能的认知问题展开论证。
B.文章借用经济学上的“卢德谬论”,对艺术家等文艺生产主体面对人工智能闯入文艺创作领域的抵触情绪作了否定。
C.文章以“图灵测试”的原则为论据,有力地驳斥了艺术家所持的人工智能生产的艺术品不具有欣赏价值的观点。
D.文章破立结合,在批判了人们人文主义情怀泛滥之后,正面提出了对人工智能进行艺术创作应该秉持的正确态度。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对人工智能的抵触情绪理解为全新的“卢德谬论”,是因为艺术家的尊严被人工智能冒犯的观念,与世纪劳动力被机器取代的观念相似。
B.好莱坞利用人类的恐惧和抵触情绪生产出智能机器人威胁乃至取代、毁灭人类的科幻大片,说明人类的消极情绪也蕴含着积极的商业价值。
C.没有情感的“自然”所“生产”出的景物和由机器创作的“艺术品”都有可能引发人的审美参与,由此可见,审美只是于人们的内心。
D.从“机械复制”到“机械原创”,人工智能引发了文化生产革命,不仅将会带来文艺创作的繁荣,而且会促进文化理论研究的发展。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青狮

何休

“三十夜的火,十五日的灯。”

在别处,元宵十五闹花灯,在禾村,作兴的是狮灯,因狮子是森林之王,大家深信狮子能镇邪送福。狮灯分红狮与青狮,面具颜色为红色的是红狮,青色的是青狮。红狮代表友善,青狮带着杀气。扛红狮,来意是向宝地求几个钱谋生,请多关照;扛青狮,那是我凭真本事跑江湖,贵地有高人不服,请随时赐教。

正月十五清晨,当打禾坪里扎下一队竖有“李”字大旗的舞狮队时,整个禾村却沉默了。

锵,锵锵!狮子出巡了。

禾嫂没有心思做早饭,从楼上翻出一个狮头,用绳子小心翼翼地放到地面上。狮头的颜色褪得差不多了,眼鼻凹陷等处未来得及褪落的地方,能看到青色。

十八年前,与禾村相隔八十里路的李村,组了一队青狮来禾村,领头的名叫李长富。当青狮来到禾嫂家时,丈夫何永康朝李长富抱了抱拳。李长富是守方,何永康是攻方,“兵器”就地取材。何永康随手扯了根扁担,李长富随手操了条长凳。比武开始了,一点也不似现在的电影电视里武打片精彩。一阵乒乒乓乓后,李长富被抵进门旮旯。吁吁喘气中,两人都扔了手中的“兵器”,何永康一抱拳,说了声“承让”;李长富还个抱拳礼,说了声“多谢手下留情”,教人将狮头留下,自己换上备用的红狮。

禾嫂用湿抹布将狮头擦拭好了之后,放在八仙桌上,并用一块红布盖好,然后找来一挂百响小鞭炮,用红纸包了十块钱,专等狮子来家里“巡视”。锣声却绕过了禾嫂家。禾嫂知道,李村的狮子是要巡视完全村后,最后来她家巡视,然后体体面面地把那只停放在禾嫂家十八年的狮头给请回去。

何永康十年前离开了人世,儿子何代兵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也是一身好功夫,这是李村人迟迟不敢来的原因。去年过完端午节,一辆警车呼啸而至,把何代兵带走了,两个月后,法院开庭,判处何代兵两年有期徒刑。儿子在建筑工地干活,端午节快到了,大伙等着工钱过节,老板却拒发工资。老板说,发包单位不给钱,我也没办法。何代兵七曲八拐地找到发包方负责人的家,大白天潜了进去,偷出现金与存折及贵重物品一大堆,然后抱着这堆“战利品”到派出所自首。何代兵以为自己这是义举,不必负刑事责任,但他错了,因为他触犯了法律。当然,何代兵偷贪揭贪的事,惊动了市委市政府,节前垫付了民工的工资。

锵锵的锣声由远而近,绕个小弯,狮头就能看得真切了:刚刚喷青的狮头,青得发绿,两颗白色的獠牙露在外边,凶猛得有些吓人。禾嫂忙从灶里点燃一支香,左手捏着那挂小百响,来到门边等候“狮子”大驾光临。队伍渐渐近了,除了李村的舞狮队外,跟着一大群看热闹的禾村半大小伙,也有几个成年人。禾嫂看到禾村人当中,有几张脸上写着愤怒。

锵锵锵!锵!锵!锣声震耳欲聋,狮队到了门口。禾嫂赶紧吹红那支香头,就着香头点燃那挂小百响。

李长富的儿子李尚武,提着一个灯笼,引着狮子先在厅里转一圈,然后再到三间正房里转了一圈。

禾嫂把十元钱的红包递给李尚武,李尚武接过红包,插在上衣的口袋里。李尚武挥挥手,锣声停了。

焦点聚在李尚武身上。

李尚武放下手中的灯笼,双手摘下舞狮人的狮头,像捧着满满一碗油,小心翼翼地放在八仙桌上,扯开盖在旧狮头上的红布,将两个狮头并排放在一起。有人递来了香烛和祭品,李尚武把祭品一字排开,点起了香烛。人群静得出奇。

李尚武神色凝重地斟了三杯酒,对着狮头鞠三个躬,然后拿起酒杯,将杯中的酒一一泼在地上。突然,李尚武猛一转身,抱拳朗声说:“各位,大家都看到了,我刚刚与何代兵比了一场武,我李尚武输了,输得很惨,这青狮我给何少侠留下了。”说罢,李尚武朝狮队喊了一声:开路!

刚才戴着青狮头的小伙子,已经换上了温顺的红狮头。锣又敲响了,狮队中有人放响了一挂千响电光炮,震得满屋子嗡嗡回响。

(文化传承)青狮有史以来就寄托着人们驱魔避邪、纳福迎祥的美好愿望。在佛教的典籍中,青狮就是文殊菩萨的坐骑,与普贤菩萨的坐骑白象齐名,为佛教的两大神兽,故在民间有舞青狮的习俗,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万事如意。随着经济和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慢慢疏远了它,淡忘了这种传统民俗。作者出于一种眷恋,把它写下来,希望土生土长的非物质文化不要随着时代而逝去,愿新一代的年轻人能记住特色民间文化:舞青狮。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的人物不多,但构思独特,层层设疑,而悬念就蕴藏在看似平和悠然而又富有张力的叙述语言中。
B.何代兵自认为的“义举”,成了他被判刑入狱的依据,却又令李尚武折服,这说明在李尚武的心目中,何代兵所做的事是值得肯定的。
C.禾嫂没有心思做早饭,是担心代表胜利和吉祥的青狮头,这次随着丈夫的去世和儿子的入狱而被李村舞狮队夺走。
D.李尚武的“换狮头”行为,不仅暗示了李家父子两代人磊落的胸襟,也揭示了小说的主旨:朴素的侠义精神和善良品性仍然在民间延续。
【小题2】小说以“青狮”为题,有何用意?请简要说明。
【小题3】有人评价本文是“一篇洋溢着浓郁传统文化气息的现实佳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占世界重要发明比例
时段(公元)
世界科技发明件数
中国
其它国家
件数
占比
件数
占比
1-400年
45
28
62%
17
38%
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摘编自《科普中国》)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水平净增长曲线(以五十年为单位)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不仅令人神往,更给人以辽阔的想象空间,至有“如果宋朝文明的发展不被(女真族和蒙古族的入侵)打断,中国能否独立发展出现代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甚至“中国能否独立发展出现代科技”这样的假设出现。遗憾的是,这种假设恐怕永远只能停留在想象中。这不仅仅是因为这些事在历史上实际没有发生,还因为有证据显示,这些事从根本上就不可能发生——至少在科技方面是如此。事实上,早在“靖康之变”——导致北宋灭亡的悲剧性事件前半个多世纪,宋人的科技创造力已经在明显下降了。事实说明,相比于来自外部的干扰,宋代科技,乃至整个中国古代科技,在辉煌过后的迅速衰落,更可能是在某种内在趋势的作用下发生的。特别是考虑到北宋灭亡的突然性——事实上直到“靖康之变”前夜,当时的北宋王朝还被时人视作完美的“太平盛世”,甚至是北宋建国以来形势最好的时期——这种衰落同样无法用大的历史政治背景或所谓“王朝兴衰周期率”来解释,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植根于每个宋人思维和行为方式中的无法逆转的原因。
关于中国古代科技缘何衰落,或者说拥有辉煌科学文明史的中国为何没能发展出现代科学的问题被通称为“李约瑟问题”,历来是中国古代科学史领域讨论的热点。解答“李约瑟问题”可以说是大多数关于中国古代科技史的长时段研究的终极目标。
(摘编自苏湛、刘晓力《十一世纪中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
材料三:
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天文仪器的研究,元代的一个天文重器叫做简仪,它的发明者和设计者是郭守敬。但简仪并非他单独的发明,它算得上是一个国际科技文明交流的产物。现代的学者研究发现,简仪上的百刻环的那个刻度,其实不是中国传统的365,而是一个圆周分成360,这是古代阿拉伯天文学的一个特征。当时,郭守敬把他手下的汉儿司天监、回回司天监和中外天文学家合在一起研究,所以不难想象,他可能会吸收并借鉴了域外天文学的好思路。另一个线索是“一仪一效”,就是一个仪器一个功效。不像浑仪,像瑞士军刀一样有N多功能,但哪个功能都用不好。一个功能就好了,用得非常好,这也是阿拉伯天文学的一个特征。简仪上面铸造着四个一模一样的瑞兽,有羚羊的头,有鱼的身体和尾巴,这是什么?十二宫中的摩羯座。为什么会有摩羯呢?因为这个简仪的铸造总工程师是来自尼泊尔的阿尼哥,是个佛教徒,而“摩羯”就是佛教中和天象有关的瑞兽,所以他把自己的宗教信仰融合在里面并造出来了。
(摘编自《中国古代人用什么仰望星空?牛到超乎你想象》,果壳网)
材料四: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但到了19世纪之时,中国的科技水平与西方的差距却越拉越大。这样的局面与清王朝所推行的文化政策是密不可分的。清王朝的文化政策大体上继承了明朝的统治衣钵,继续以科举取士制度笼络知识分子,崇尚宋明理学且鄙薄科学技术,并对知识分子实行严密的思想禁锢。清朝对东南地区的残酷镇压,严重摧残了当地的社会经济。重农抑商与海禁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海外贸易萎缩,失去了世界市场,也使手工业缺少发展的资金与动力。在保守、闭塞的环境中,中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异常缓慢,到鸦片战争前夕,与同期在科学技术上突飞猛进的西方相比,已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摘编自搜狐网)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2000多年间科学技术水平发展极不平衡,尤其是不同时段间差距非常大。
B.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占世界重要发明的比例,在明代以前基本相同,都在一半以上。
C.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世界占比和科技水平净增长都在宋代达到了最高峰,而后急剧下降。
D.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中,理论、实验和技术三者关系密切,同一时期技术成果最突出。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元代郭守敬发明设计的天文仪器简仪,吸收了古代阿拉伯和尼泊尔的天文学成果。
B.宋朝时期的科技文明如果没有被外来入侵打断,中国有可能独立发展出现代科技。
C.中国古代科技辉煌后的迅速衰落,是古代中国人思维和行为方式导致的必然结果。
D.“李约瑟问题”是中国古代科技史研究的热点,对当下中国科技发展同样有现实意义。
【小题3】结合所给材料,简要概括科技进步发展需要哪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