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人工智能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类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更有可能超过人类智能。2017年7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为重要经济增长点和帮助改善民生;到2025年实现基础理论的重大突破,成为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摘编自中国产业信息网》


材料三:

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重应用技术、轻基础理论,底层技术积累薄弱,存在“头重脚轻”的结构不均衡问题。基层技术积累薄弱使人工智能核心环节受制于人,阻碍人工智能领域重大科技创新,不利于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并使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存在远期隐忧。

从技术角度而言,国内人工智能的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应用技术已接近甚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在基础元器件、底层算法和理论研究等方面与国际水平差距较大,缺乏重大原创科技成果。

从资本角度而言,截至2017年6月,国内人工智能领域投融资主要集中于应用技术领域,芯片领域的累计融资额仅占人工智能产业总融资额的2.1%。而美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这一比例高达31.5%。

从企业分布角度而言,国内人工智能芯片企业多为规模较小的初创企业,难以满足芯片领域技术和资金门槛极高的要求,而美国芯片领域则不乏谷歌、英特尔、IBM、高通、英伟达等科技巨头。

(安晖《我国人工智能加速与实体经济融合》,人民网2018年9月29日)

材料四:

人工智能军事应用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能成为人类迄今发生过的最好的事,也可能成为最糟糕的事。”霍金对人工智能的这一评价,启示我们面对“来势汹汹”的人工智能军事应用要保持足够的审慎。未来,随着大量智能化无人系统运用于战场,战争成本将大大降低,作战人员的“零伤亡”有望成为现实,这极易导致军事强国在武力使用上更加随意。而在复杂战场环境下,拥有高度智能的无人作战系统极有可能出现识别错误、通信降级甚至被敌电磁、网络攻击后“倒戈反击”等问题,而诸如滥杀无辜、系统失控等更会给智能武器的军事应用带来无穷隐忧。

由此可见,事关战争的重大问题决不能轻易交由机器做抉择,即便是人工智能军事应用日益完善成熟,也不能放任智能武器的“野蛮生长”,需要警惕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安全、法律、伦理等诸多问题。应加强社会安全监督管控,形成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治理模式;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国际军备控制讨论与谈判,为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安全、法律与伦理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牢固确立人类是人机关系主导者的思想,实现对人工智能的安全有效控制,让其为人类的和平发展服务,而不是让人工智能成为“恶魔的帮凶”。

(摘编自熊玉祥《AI军事应用是一把双刃剑》,《解放军报》2018年11月8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自诞生以来,发展日新月异。2017年7月8日,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目标。
B.2015-2017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的增长率不断攀升,预估未来三年均会保持40%以上的增长率,因此,每年的市场规模总量将会不断壮大。
C.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存在“头重脚轻”的结构不均衡问题,这就使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在技术上与国际水平平均有较大差距,难以参与国际竞争。
D.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放任人工智能武器的“自由生长”,谨防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安全、法律、伦理等诸多问题。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作为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可以模拟人的意识、思维,可以像人一样思考,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它可能超过人的智能。
B.《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三步走战略目标,最终使我国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C.面对人工智能在军事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应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有效管控好人工智能的安全,让其服务于人类的和平发展。
D.在复杂战场环境下,无人作战系统可能会被敌控制,带来无穷隐患,这就让人工智能的军事应用成为最糟糕的事。因此,要阻止人工智能有军事上的应用。
【小题3】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特点以及遇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1-16 10:53: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痛哭和珍
石评梅
惨淡庄严的礼堂,供满了鲜花,挂满了素联,这里面也充满了冷森,充满了凄伤,充满了同情,充满了激昂!多少不相识的朋友们都掬着眼泪,来到这里吊你,哭你!看那渗透了鲜血的血衣。
四围都是哀声,似乎有万斤重闸压着不能呼吸,烛光照着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起头来。和珍!谁都称你作烈士,谁都赞扬你死的光荣,然而我只痛恨,只伤心,这黑暗崎岖的旅途谁来导领?多少伟大的工程凭谁来完成?况且家中尚有未终养的老母,未成年的弱弟,等你培植,待你孝养。
不幸,这些愿望都毁灭在砰然一声的卫士手中!
当偕行社同学公祭你时,她们的哀号,更令我心碎!你怎忍便这样轻易撒手离开了她们,在这虎威抖擞,豺狼得意的时候、一直是同患难,同甘苦,同受惊恐,同遭摧残,同到宗帽胡同,同回石驸马大街。三月十八那天也是同去请愿,同在枪林弹雨中扎挣,同在血泊尸堆上逃命;然而她们都负伤生还,只有你,只有你是惨被屠杀!她们跟着活泼微笑的你出校,她们迎着血迹模糊的你归来,她们怎能不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她们怎能不痛哭战斗正殷中失去了首领!
和珍!我不愿意你想起我,我只是万千朋友中一个你认识的朋友,然而我永远敬佩你做事的毅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与我的热力和温情。
现在夜已深了,你的灵前大概也绿灯惨惨,阴气沉沉的静寂无人,这是你的尸骸在女师大最后一夜的停留了,你安静的睡吧!不要再听她们的哭声而伤心!明天她们送灵到善果寺时,我不去执绋了,我怕那悲凉的军乐,我怕那荒郊外的古刹,我更怕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他们比什么都蠢,他们比什么都可怜,他们比什么都残忍,他们整个都充满了奴气。当你的棺材,你的血衣,经过他们面前,触入他们眼帘时,他们一面瞧着热闹,一面悄悄地低声咒骂你“活该”!他们说:“本来女学生起什么哄,请什么愿,亡国有什么相干?”虽然我们不要求人们的同情,不过这些寒心冷骨的话,我终于不敢听,不敢闻。自你死后,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丢失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究竟去了哪里。
和珍!你明天出了校门走到石驸马大街时,你记得不要回头。你一直向前去吧,披着你的散发,滴着你的鲜血,忍痛离开这充满残杀、充满恐怖、充满豺狼的人间吧!
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
和珍,梦!噩梦!想不到最短时期中,匆匆草草了结了你的一生!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连这都不能得到,依然供豺狼虫豸残杀,还不知死在何日?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
三月廿五赴和珍追悼会归来之夜中写
【小题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追悼会惨淡庄严的礼堂写起,连用六个“满”字,以鲜花和素联将冷森、凄伤、同情、激昂的气氛烘托到极致,读来使人潸然泪下。
B.对“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的一段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当时中国老百姓的愚蠢、可怜、残忍和充满奴性,入木三分,极富批判性。
C.文章主要用第二人称来写,便于抒发感情,既拉近了作者和刘和珍的距离,也拉近了读者和刘和珍的距离,自然实现了生者和逝者的对话。
D.本文是作者赴刘和珍追悼会归来的当日连夜写成的,凄婉哀怨,而又蕴含着钢铁般的意志和无穷的力量,因而读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小题2】在作者的眼中,刘和珍是怎样的人?请整合文中的信息,简要分条阐述。
【小题3】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道:“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而本文写道:“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这两段话表情达意有什么不同?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光学鼻子”
激光将为医生诊断疾病提供帮助。这是欧盟发起的一个研究项目的目标。得到了下萨克森州支持的汉诺威激光中心参加了这个研究项目。借助激光光束和专门的传感器可以测量呼出的气体,然后人们可以利用测量结果来确定像肺癌这样严重的疾病。
有人认为,这种新的诊断可能带来一场医学革命。与许多传统的诊断方法相比,这种被专家称作“光学鼻子”的技术具有很大优势——它不需要对人体做创伤性检查,并且也可以免除令许多人感到害怕的X射线。因此这种新技术特别适用于婴儿、老人或危重病人。
但在这种新技术投入临床应用之前,科学家还需要克服一些障碍。呼出气体中适合诊断疾病的微量气体浓度非常低。这是该技术的首要问题。因此首先必须研制能够测量低浓度气体的激光源和传感器。此外,医学工作者必须查明哪些微量气体可以作为疾病的指示器。 
汉诺威激光中心和英国一家技术公司打算利用这个欧盟资助180万欧元的项目研制一种波长5—10微米的激光,奈梅亨天主教大学基金会和佛罗伦萨非线性光谱学欧洲实验室在着手研制合适的传感器,乌得勒支大学的医学中心负责协调。
(摘自2004年12月20日《参考消息》)
【小题1】下列对“光学鼻子”这一概念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光学鼻子即为医生诊断疾病提供帮助的激光。
B.光学鼻子就是借助激光光束和专门的传感器测量病人呼出气体的医疗技术。
C.光学鼻子是能够测量低浓度气体的激光源和传感器。
D.光学鼻子是指借助特定激光光束和专门的传感器测量人体呼出气体以确定有无疾病的一种新型诊断技术。
【小题2】(小题2)文中说到,“有人认为,这种新的诊断可能带来一场医学革命”,下列不属于这一判断依据的一项是()
A.不需要对人体做创伤性检查。
B.没有令许多人感到害怕的X射线,不会杀伤人体细胞。
C.可以缩短诊断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D.可以确诊像肺癌这样严重的疾病。
【小题3】(小题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光学鼻子”具有比许多传统的诊断方法更大的优势,可以专门用来为婴儿、老年人以及危重病人诊断疾病。
B.“光学鼻子”只有在能够测量呼出气体中适合诊断疾病的低浓度气体并且知道哪些微量气体可以作为疾病的征兆的情况下才能交付临床应用。
C.波长为5至10微米的激光可以为医生诊断疾病提供帮助。
D.奈梅亨天主教大学基金会和佛罗伦萨非线性光谱学欧洲实验室正在研制“光学鼻子”的传感器。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驮水的日子
温亚军
连队所在的山上离盖孜河有8公里,全连每天吃用的水都要由驴去河边驮。新买回来的驴和原来负责驮水的下士犟上了,在挨了无数鞭子后才免强驮回两半桶水。连长决定让上等兵去接驮水工作。
第一天早上,上等兵把驴牵出圈,往驴背上搁装水的挑子。驴极不情愿,一把摔了挑子。上等兵也不急,也不抽打驴,驴摔了挑子,他再搁上去,一次又一次,耐心地和驴较量。他和驴都折腾出满身汗,可硬叫驴没有再往下摔挑子的脾气了,上等兵才牵上驴下山。
连队所在的山上离盖孜河有8公里路程,8公里在新疆算不了什么,说起来是几步路的事,可上等兵赶着驴,走了近两个小时。下山路上,驴故意磨蹭,上等兵不急不恼,任它由着自己的性子走。到了河边,上等兵往挑子上的桶里装满水后,驴又闹腾开了,几次把挑子摔下来,弄了上等兵一身的水。上等兵也不生气,驴摔下来,他再搁上去,摔下来,再放上去。他一脸的惬意样惹得驴更是气急。直到下午,上等兵才牵着驴驮了两半桶水回到山上。倒下水后,上等兵没有歇息,又牵着驴去驮水。如此折腾到天快亮时,驮够了四趟水,才让驴歇下。
第二天,刚吹起床哨,上等兵就把驴牵出来去驮水。这天虽然也驮到了半夜,可桶里的水基本是满的。一连几天,如果不驮够四趟水,上等兵就不让驴休息,但他没有抽过驴一鞭子。
慢慢地,在上等兵不慍不怒、不急不缓的调教中,驴没了那份暴烈,心平气和得就像河边的水草。上等兵感觉到驴已经真心实意接纳了他,便对驴更加亲切友好了。驴读懂了那份亲近,朝空寂的山中吼叫几声,又在自己吼叫的回声里敲出鼓点一样的蹄音欢快地走着。上等兵感应着驴的欢快,知心地拍了拍驴背,把缰绳往它脖子上一盘,不再牵它,只跟在一边。他又想到该给驴起个名字,兴奋起来,一点没犹豫,就给驴起名“黑家伙”。连长喜欢叫兵们这个家伙那个家伙的,驴全身黑色,就该叫“黑家伙”。虽然驴不是兵,但也是连队的一员,是他的战友。
上等兵决定让“黑家伙”独自驮水回连。在河边装上水后,他对“黑家伙”说你自己回吧,“黑家伙”就自己上山了。“黑家伙”第一次独自上路时,上等兵有点不放心,悄悄跟在后面,远远地看着,他发现“黑家伙”稳健的身影,竟是群山中惟一的动点。这惟一的动点,一下子使四周沉寂的山峰山谷多了些让人感动的东西。过了一个多小时,“黑家伙”驮着空挑子回到河边。上等兵高兴极了,扑上去亲了它一口,并把自己在河边割的青草奖赏给它。“黑家伙”吃着,不停地甩着尾巴,表示它的高兴。
上等兵买回一个铃铛,拴到“黑家伙”的脖子上,铃铛声清脆悦耳,陪伴着“黑家伙”行走在寂静的山道上。“黑家伙”喜欢这铃铛声,离上等兵越来越近,步子也越来越快,铃铛声也越加响亮,远远地传到盖孜河边。
为了打发“黑家伙”不在身边的时间,上等兵带上了课本,在河边复习功课,他心里一直做着考军校的梦呢。复习累了,他背着手在草地上散步。他想到考上军校后,会和“黑家伙”分开,心里一阵难受,就拼命给“黑家伙”割青草,想把“黑家伙”一个冬天甚至几个冬天要吃的草都割下、晒干,预备好。在铃铛声中,又过了一年。这年夏天,上等兵考取了军校。
走的那天,上等兵叫“黑家伙”驮着自己的行李下山,再最后一次给“黑家伙”背上的挑子里装上水,看着它往山上走去,直到走出很远。等他恋恋不舍地背着行李要走时,突然熟悉的铃声由远及近急促而来。他转身向山路望去,“黑家伙”正以他平时不曾见过的速度飞奔而来,纷乱的铃铛声大片大片地拌落在地。上等兵的心不由一颤,眼睛模糊了,模糊中,他发现,奔跑着的“黑家伙”是这凝固的群山中惟一的动点。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标题意味深长,“驮水的日子”既是上等兵与驴相处的美好时光,也是与战友戍边的岁月,寄寓了他对这一段军旅生活的深深眷恋。
B.作者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写铃铛声,驴行走在山道上,清脆的铃铛声打破了山道的寂静,反映了边关军旅生活的单调与孤独。
C.上等兵自始至终没有出现名字,驮水的驴却被上等兵取了一个名字,表达了上等兵对驴的喜爱,也表现上等兵待驴平等,视驴如战友。
D.小说叙事自然平实,情感真挚动人,虽然没有运用任何情节技巧,却给人余味悠长的阅读感受。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黑 脸 姨

林如求

中招成绩一发榜,小文就成了个矮子——和重点中学“拜拜”了。此中委曲,他自然清楚,“都是电子游艺机害的……”可世上哪里去买后悔药呢?

最令小文寒心的是姨的那张蓦然变得陌生的脸。姨历来是最疼小文的。他迷电子游艺机 那阵子,爸几次扬着扁担要揍扁他,都被姨护住了,又把他接到她家,好声好气地劝,还煮 荷包蛋给他吃。可那天他去看姨,姨正和邻居在吃西瓜。姨看了他一眼,没动身,自顾吧唧 吧唧地吃那西瓜,吃得汁水直往下滴。小文呆立着,好尴尬好难受。邻居过意不去,提醒姨: “你外甥来了。”姨才爱理不理地用脚踢过来一只最小的瓜,冷冰冰地说:“读书没本事,只能吃小瓜。你自己切去!”这不是拿一把刀在戳小文的心吗?更不可容忍的是,姨还当着全村人的面羞辱他:“野猫还能变九节狸?哼!小文将来要是能迈进大学的门槛呀,我就放它1800响的鞭炮送他出村!”

为此,小文不知抹了多少次泪。他伤心气愤,以至真恨起姨来了:小看人!我偏要考上 大学,让你当众出一出丑!

就为这,他咬着牙“拜拜”了电子游艺机。他知道自己的基础太差,就把初中的课本拿 出来重温。他心里只装着一个念头:考上大学,争回这口气!他瘦了,心不再“野”,人也 坐得住了。一年下来,他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起色;两年下来,他进入了班级前十名;高 三时,他上升到年级前五名。高考发榜时,他考中了重点大学。

姨来了。小文高傲地将手中的大学录取通知单扬了扬,得意地说:“买鞭炮吧,要1800 响的!”

不料,姨连看也不看一眼,重重地“哼”了一声,说:“这算什么?我听说,今年高考 还有人舞弊呢,天知道你这成绩是真还是假?告诉你,别高兴得太早了,入学后还要复试, 过不了关,照样退学回来,那才叫没脸呢,我放鞭炮不是太早了吗!……”

憋着这股气,小文入学后拼命读书,连放假也不回去。他忘不了姨那声鄙夷的带着浓浓 鼻音的“哼”,无人的时候,他几次对着苍穹高声叫喊:“我要做给你看!我要争回这口气!”

小文最感激的是爸妈,每月300元的伙食费都按时寄来。在那么个穷山沟,爸妈得付出 多大的劳动代价啊!他想象不出爸妈是怎样凑到这笔钱的,这实在是一笔无法用阿拉伯数字 能够偿还的债!

小文是以各科全优的成绩毕业的。他被分配在省委机关工作。

小文衣锦还乡,扬眉吐气,今天去拜会叔公,明天去拜会太婆,每天他都收回几笋筐小辈的恭维、长辈的嘉勉。他浑身轻飘飘的,几乎要飞起来了。

只是还不见姨来。听说他到家的前一天,姨还曾来过。如今五六天了,姨仍迟迟不露面, 该不是她也自觉无颜了吧?

这天,小文正心满意足地从六伯家吃了荷包蛋回家,刚进院门,就听妈在厢房里和人闲 唠。是妈的声音:“你的一番苦心,现在该对小文挑明了吧?还有那么多的学费,一万多元 哪!”

“千万使不得。好钢还得重锤敲呢!小文不就是一个例子吗?以前磨过多少嘴皮子?可是没用。看来,一个人的成长,光有红脸不行,还得有黑脸伴着才能长得大。红脸容易使人 自满,黑脸却叫人时时警惧,有警惧才能激人发奋。可惜世上讲好话扮红脸的人多,讲重话 扮黑脸的人少。小文的黑脸就让我扮到底吧……”是姨的声音。

小文怔住了,泪水夺眶而出,嘴里啪啦往下掉。他刚想悄悄退出院门的当儿,姨正好走 出厢房。四年不见,姨老相了许多。姨见了他,高声叫道:“小文,你不要以为进了省委机 关就了不得了!哼,这算什么?你没看见人家吗,在你这个年纪,不是科长就是经理啦,你 现在当上什么了……”

(摘编自《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错位》)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塑造姨的形象,她对小文多次黑脸相向,羞辱、警告、泼冷水,临近收尾才交代她的良苦用心,这也是情节的突转。
B.小文一直不知道姨的良苦用心,还曾经对她心怀怨恨,但是当他得知事情的原委后泪水奔涌,这表现出他对误解姨的深深悔恨和对姨的深深感激。
C.小说通过姨对妈讲的话,说明了一个关于教育的深刻的道理:对一个人进行教育时,赏识更能激发他的上进心,提太多的要求反而会适得其反。
D.小说运用了巧合的手法,通过写小文一次在无意间听到姨和妈的对话,既巧妙地交代了事情的真相,也使姨的形象更加鲜明,更能打动读者的心。
【小题2】黑脸姨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中的小文是一个玩物丧志,甚至有些高傲轻浮的人物。小说为什么要突出小文的这些弱点?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国历史上对茶的称谓和写法很多,有茗、葭、茶等叫法与写法,至唐代茶圣陆羽着《茶经》后,“茶”字的形、音、义才固定下来。隋唐时期,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茶道盛行,饮茶已成为人们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人们不仅讲究“煮茶”技艺,对茶具亦十分重视。“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盛唐时的茶具以金银器皿为主,这与唐代贵族喜用金银器有关。唐代金银器制作工艺发展迅速,日趋纯熟,并大量吸收西亚和中亚金银器发达地区在工艺、造型及纹饰等方面的长处,使得唐代的金银茶具既实用又精美。唐代盛行煮茶与煎茶,饼茶须碾成茶末煮饮。据查,唐人的饮茶习惯与现代人有所不同,有在茶中加盐的习惯,唐人认为盐有益于散发茶香,所以烹茶时在茶汤中加入适量的盐调味(这种习俗在今天我国藏、蒙地区仍可见遗风)。。
当然,这时的茶具在重视金银器皿的同时,并未放弃瓷器。晚唐至五代时,我国瓷器也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形成了以如玉似冰的越窑青瓷及邢窑白瓷为代表的瓷茶具新时代。唐代陆龟蒙有《秘色越器》诗曰:“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题目中的“秘色越器”就是指唐代越窑青瓷精品,“秘色”是赞誉越窑瓷器釉色罕见的青翠莹润之美;后来五代时吴越国钱氏割据政权控制了越窑窑场,命令这些瓷窑专烧供奉朝廷用瓷,秘不示人,庶民不得使用;且釉药配方、制作工艺保密,故名。
宋代是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上至王公大臣、文人僧侣,下至商贾绅士、黎民百姓,无不以饮茶为时尚。宋人饮茶一改唐人“煮茶”之法,将茶末置于茶盏,以茶瓶注汤点啜,称“点茶”,比唐代煎茶法更为讲究,包括将团饼炙、碾、罗,以及候汤、点茶等一整套规范的程序。在点茶方式的基础上,宋人还创造出了一种被称为“斗茶”的饮茶娱乐方式。宋人斗茶,先斗色、次斗痕。先将研细的茶末放入茶盏之中,一边以执壶注沸水下冲,一边用荼筅击拂,最后看谁汤花“面色鲜白,着盏无水痕”则为赢。点茶,赏茶,品茶,斗茶,显示了宋人茶色生香,有滋有味的生活!
清代,茶文化呈现出多元面貌。“文士茶”勃兴,改宋元的“点茶”为“冲茶”,将茶叶直接投入壶中冲泡,再转注茶杯饮用,奠定了今日的泡饮方式。清康、雍、乾三代是清宫茶具制造的鼎盛期,出现了粉彩、珐琅彩、仿木石等创新茶具。从从茶具形制讲,除茶壶与茶杯外,盖碗是清代茶具一大特色。盖为“天”、碗为“人”、托为“地”,展现了中国人有关器用之道的哲学观。当然,清代的茶碗并非全部带盖,而是在烧制中即分为盖碗和碗两类。
(选自《杯盏千古传雅韵》,有删减)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茶圣陆羽著《茶经》以前,茶的称谓和写法有很多种,“茶”字的形、音、义都还没有固定下来。
B.隋唐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宋代是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清代茶文化呈现出多元面貌。
C.唐代讲究“煮茶”与“煎茶”技艺。宋代流行“点茶”,有一整套规范的程序,比唐代煎茶法更为讲究。
D.盛唐时茶具以金银器皿为主,有“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的说法,体现出唐人在饮茶时将茶具放在第一位的思想。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代金银器制作工艺发展迅速,日趋纯熟,金银茶具既实用又精美;盛唐时茶具主要是金银器皿,这与唐代贵族喜用金银器不无关系。
B.唐人认为盐有益于散发茶香,所以有烹茶时在茶汤中加入适量的盐调味的习惯,这种习俗在今天我国的藏、蒙地区仍可见遗风。
C.晚唐至五代时,我国瓷器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但自从吴越国钱氏割据政权控制了越窑窑场后,老百姓就不能再用瓷器了。
D.“秘色越器”的“秘色”既是赞誉越窑瓷器釉色罕见的青翠莹润之美,也是指瓷窑秘不示人,釉药配方、制作工艺保密。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盛行茶道,这从宋代几乎全民都以饮茶为时尚以及宋人点茶、赏茶、品茶、斗茶等茶色生香、有滋有味的生活中都可体现出来。
B.“文士茶”,改宋元的“点茶”为“冲茶”,将茶叶直接投入壶中冲泡,再转注茶杯饮用,今日的泡饮方式就是在此基础上延续而来的。
C.不同时代,茶具各有不同,盖碗是清代茶具的一大特色,当然,清代的茶碗并非全部带盖,在烧制中即分为盖碗和碗两类。
D.到了清代,相比隋唐以及宋代,饮茶方式变得更为简单方便了,茶具制造更为新颖多样,有关器用之道的哲学观也更深刻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