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图1  2013-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产品进口量与进口额

■进口量(亿块)口 进口金额(亿美元)

图2 2013-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产口出口量与出口额

■出口量(亿块)口 出口金额(亿美元)

(摘自《财经新闻周刊》)

材料二:

基于芯片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战略地位,我国政府一直在不断加大支持力度。《中国制造2025》详细地规划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关键技术等,并将其列为“加快制造强国建设”五大产业之首。

我国政府不仅在政策层面大力支持,还在逐步扩大国家集成电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政策、资本和市场需求牵引的支持下,国内芯片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结构中,集成电路设计占比为34.44%,集成电路制造业占比为27.19%,集成电路封装占比为38.37%,已形成相对齐全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并实现了设计、制造和封装三个分支的首次大幅增长。

芯片从上世纪50年代发展至今,大致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在美国发明起源——在日本加速发展——在韩国与中国台湾成熟分化。美国已经形成了政府扶持,产、学、研一体的成熟发展模式,极大地促进了美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在强大的需求和有力的政策推动下,芯片行业正迎来第三次产业转移,向大陆转移的趋势已不可阻挡。

(注)芯片又被称为微电路、微芯片、集成电路,主要是指内含集成电路的硅片,体积很小,常常是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的一部分。

(摘编自宋清辉(《国产芯片的发展前景和机遇》)

材料三:

在高端芯片领域,由于国内厂商尚未形成规模效应与集群效应,所以其生产仍以“代工”模式为主。曾经,有这么一个段子在市场上盛传:苹果一“饥渴”,其他品牌的手机就得“挨饿”。

因为高端芯片的供应有限,所以芯片厂商在选择客户时,都是优先选择苹果,而国产手机厂商只能“稍等片刻”。SEMI数据显示,中国本土公司芯片需求与供应额正持续扩大,2017年中国公司仅能满足本土芯片需求的26%左右。

美国拥有高端芯片核心技术的绝对控制权,产业保护政策越来越严,竞争壁垒越来越牢,“受制于人”的局面出现更加困扰中国的半导体及整机企业。而如今美国“芯片制载令”的出现,使得“中国芯”国产化的呼声再起,中兴危机更激励自主芯片产业的崛起,但是,一切还需从长计议。换句话说,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的步子不能乱,“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原则不能破。

当前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迎来历史上最好的黄金机遇,但要抓住发展机遇,还有很多难题需要攻克,首先是完善集成电路产业结构,重视扶持集成电路设计业,设计是产业链的前端,也是面向应用的最终环节,其次,注重培养和吸引人才,芯片行业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有持续不断的人才供应:最后,需要对企业并购重组提供指导和服务,并购重组有利于加快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摘编自刘斌《“芯芯”向荣的半导体行业》)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3—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产品既有进口又有出口,其中进口量和出口量最大的是2017年,分别为3770.1亿块,2043.5亿块。
B.2013—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产品进口量呈递增趋势,产品进口量和进口额都远高于同期的产品出口量和出口额。
C.2013—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产品出口量逐年增长,同期的出口产品金额呈下降趋势,出口金额最低的年是2014年。
D.2013—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产品的进口量和进口额与同期的产品出口量和出口额显示,中国集成电路产品目前还要依赖进口。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芯片产业在政策、资本和市场需求牵引的支持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已成为五大产业之首。
B.我国已形成相对齐全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在2017年,实现了设计、制造和封装三个分支的首次大幅增长。
C.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在强大的需求和有力的政策推动下,芯片行业向大陆转移的趋势已不可阻挡。
D.当前中国的高端芯片还受制于人,中兴危机更让中国坚定了自主研发芯片的决心,但是我们须坚持理性发展的原则。
【小题3】结合以往的成功经验,当前大力发展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应该怎么做?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说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17 06:08: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暗记
聂鑫森
宽敞的画室里,静悄悄的。初夏的阳光从窗口射进来,洒满了摆在窗前的一张宽大的画案。画案上,平展着一幅装裱好并上了轴的山水中堂。右上角上,写着五个篆字作画题:南岳风雨图。
年届六十的知名画家石丁,手持一柄放大镜,极为细致地检查着画的每个细部。他不能不认真,这幅得意之作是要寄往北京去参展的。何况装裱这幅画的胡笛,是经友人介绍,第一次和他发生业务上的联系。
画是几天前交给胡笛的。胡笛今年四十出头,是美院国画专业毕业的,原在省城一所大学教授美术,其山水画在省内外也颇有点名气。据说因为看不惯艺术招生中的潜规则,跟领导闹矛盾,下海在湘潭城开了一家不大的裱画店,既是老板又是装裱师傅。朋友说胡笛的装裱技艺比不少老一辈要强,且人品不错,何必舍近求远,送到省城的老店去装裱呢?
画是胡笛刚才亲自送来的,石丁热情地把他让进画室,并沏上了一杯好茶。石丁是素来不让人进画室的,之所以破例,是要当面检查这幅画的装裱质量,如有不妥的地方,他好向胡笛提出来,甚至要求返工重裱。
胡笛安闲地坐在画案一侧,眼睛微闭,也不喝茶,也不说话。
石丁对于衬绫的色调、画心的托裱、木轴的装置,平心而论,极为满意。更重要的是这幅画没被人仿造——有的装裱师可以对原作重新临摹一幅,笔墨技法几可乱真,然后把假的装裱出来,留下真的转手出卖。石丁的画已卖到每平方尺一万元,眼红的人多着哩。眼下, 画、题款、印章,都真真切切出自他的手,他轻舒了一口气。且慢!因为他是第一次和胡笛打交道,对其人了解甚少,不得不防患于未然,故在交画之前,特地在右下角一大丛杂树交错的根下做了暗记,用篆体写了“石丁”两个字,极小,不经意是看不出来的。石丁把放大镜移到了这一块地方,在杂树根部处细细寻找,“石丁”两个字不翼而飞。又来来回回瞄了好几遍,依旧没有!
石丁的脖子上,暴起一根一根的青筋,他万万没有想到这居然不是他的原作,而是胡笛的仿作。这样说来,胡笛的笔墨功夫就太好了!他从十几岁就下气力学石涛,尔后走山访水, 参悟出自家的一番面目,自谓入乎石涛又能出乎石涛,却能轻易被人仿造,那么,真该焚笔毁砚、金盆洗手了。
就在这时,胡笛猛地睁开了眼睛,笑着说:“石先生,可在寻那暗记?”石丁的脸忽地红了,然后又渐渐变紫,说:“是!这世间小人太多,不能不防!”胡笛端起茶杯,细细啜了一口茶,平和地说:“您设在杂树根部处的暗记,实为暗伤,是有意设上去的。北京城高手如林,若有细心人看出,则有污这一幅扛鼎之作。您说呢?”
石丁惊愕地跌坐在椅子上,问:“那……那暗记呢?”胡笛说:“在右下部第五重石壁的皴纹里!‘石丁’两个字很有骷髅皴的味道,我把它挖补在那里,居然浑然一体。树根部处空了一块,我补接了相同的宣纸,再冒昧地涂成几团苔点。宣纸的接缝应无痕迹,补上的几笔也应不会丢先生的脸。”
石丁又一次站起来,拿起放大镜认真地审看这两个地方。接缝处平整如原纸,这需要理出边沿上的纤维,彼此交错而“织”,既费时费力,又需要有精到的技艺。而补画的苔点,活活有灵气,更是与他的笔墨如出一辙。他不能不佩服胡笛的好手段!石丁颓然地搁下了放大镜。
胡笛站起来,说:“石先生,裱画界虽有个别心术不正的人,但毕竟不能以偏概全。暗记者,因对人不信任而设,我着力去之,一是为了不玷污先生的艺术,二是为了我们彼此坦诚相待。谢谢。我走了。”胡笛说完,很从容地走出了画室。
石丁发了好一阵呆,才记起还没有付装裱费给胡笛。正要追出去,又停住了脚步,家里还有好些画需要装裱,明日一起送到胡笛的店里去吧!他决定不将《南岳风雨图》寄去北京参展,他要把它挂在画室的墙上,永远铭记那个让他羞愧万分的暗记……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情节环环相扣,石丁画暗记,胡笛识破暗记,去掉暗记,石丁铭记暗记,情节紧紧围绕“暗记”展开。
B.“石丁的脸忽地红了,然后又渐渐变紫”一句中,石丁的神态变化表明了他对胡笛识破自己心理的羞愧,对世间小人之多的愤怒。
C.“朋友说胡笛的装裱技艺比不少老一辈要强,且人品不错”为下文胡笛并没有换走石丁的原作埋下了伏笔。
D.石丁“决定不将《南岳风雨图》寄去北京参展,他要把它挂在画室的墙上”,他这样做是为了表达对误解胡迪的歉疚以及明白真相后对胡迪的钦佩。
【小题2】小说中的人物胡笛具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概括。
【小题3】小说以“暗记”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无人驾驶汽车又称轮式移动机器人,主要依靠车内的以计算机系统为主的智能驾驶仪来实现无人驾驶,是智能汽车的最高级形态。无人驾驶是智能化的终极体现,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现代传感、信息融合、通信以及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的不断进步,无人驾驶汽车未来发展速度将加快,同时人们对无人驾驶汽车的接受和需求度正在逐渐提升。无人驾驶早已被全球车企列为主要研发项目之一。国外的奔驰、宝马、福特、特斯拉和国内车企长城、北汽、比亚迪、吉利等早已涉足。互联网厂商谷歌、苹果,芯片公司英特尔、高通等也一直在动作,无人车的角逐已经快速展开。未来无人驾驶汽车将会渗透到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提高人们出行的质量。
2017年社会调查数据
意愿
旅游自驾体验
应用公共交通
运输货物
其他
人数
6191
5313
4597
3503
百分比
62%
53%
46%
35%
 
(摘自《汽车前线》2017.12)
材料二 
在CES2017参展的大概500家汽车科技公司中,NVIDIA公司展示了一款奥迪自动驾驶汽车,惊艳四座。该公司CEO黄仁勋表示,“我们说的是一款将在2020年上市的高度自动化汽车,它能够应对多种状况”。“这意味着,在许多道路条件下都能够自主驾驶,不需要人们在后台监督或者夺取控制权。”某种意义上,它已经基本上达到了“无人驾驶”的真正要求。当然,要是想让它到戈壁沙漠去玩儿穿越,那估计还够呛。NVIDIA将图形处理单元(GPU)技术移植到了这个2020年才会与消费者见面的智能汽车上。NVIDIA凭借这种技术在游戏行业中独领风骚几十年,如今又将在这个新的“沙维尔(Xavier)”系统上大放异彩。沙维尔拥有八个高端CPU内核和强劲的性能。在过去三年中,这种系统被用于深度学习,能够分辨脸孔的轮廓和细节。那么,如果可以识别人脸,识别汽车、标识、行人就更不是问题。虽然包括特斯拉在内,还有很多公司正在朝这条方向努力;但NVIDIA和奥迪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们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无人驾驶汽车的时代已经开始倒计时。
(摘自《东方瞭望》2018.1)
材料三 
百度公布的路测路线显示,百度无人驾驶车在北京完成测试。预计随着国外技术成熟度的不断提升,国内各车企参与无人驾驶汽车研发的积极性将会不断提高。相关权威公司预测,到2035年全球无人驾驶汽车销量将达到1180万辆,而中国市场的份额约为24%,约为280万辆,其市场前景非常可观。从明年开始,百度将会和主流车厂合作,推出主流家用轿车。李彦宏说,这种车并不能在任何情况下、在开放道路上完全不需要人,但在常见路况下可以自动驾驶。“比如从北京开车到上海,上了高速以后,你就不用管了,可以‘吃着火锅唱着歌’,到了上海,车会提醒你要下高速了,这种状况大家很快会看到。”
(摘自《西南联合早报》2018.3)
材料四 
自动驾驶汽车真的快要上路了吗?从各地路测反馈的信息看,自动驾驶汽车要想上路,还需跨越技术和法律层面的诸多障碍:数据积累。一些业内人士和专家认为,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需要积累一定数量的数据库。比如,德国一家公司给软件输入了1000多张不同图像的“前方停车标志”,以便汽车即时识别路标。此外,中国道路上的人流量、车流量很大,路况也更加复杂,高精度地图需研发。也需高可靠、低延时网络支持,但目前5G技术距离商用还有一定距离。虽然多地出台了支持路测的细则,但目前的道路交通法律法规都是在有人驾驶的前提下制定的,如果未来完全自动驾驶汽车真要上路行驶,可能需要对现有的法规进行修改。对于自动驾驶汽车上路时间表的预计,传统车企至少还有10年的路要走。
(摘自《汽车风暴》2018.4)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人驾驶汽车又称轮式移动机器人,它主要依靠车内的以计算机系统为主的智能驾驶仪来实现无人驾驶,是智能汽车的最高级形态。
B.虽然目前无人驾驶汽车还没大范围推广,但其适用领域逐渐显现。数据显示有超过50%的消费者希望在旅游自驾过程中体验无人驾驶汽车。
C.黄仁勋说的将在2020年上市的高度自动化汽车,在许多道路条件下都能够自主驾驶,不需要人们在后台监督或者夺取控制权。已经达到了“无人驾驶”的真正要求。
D.随着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无人驾驶汽车将会渗透到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提高人们出行的质量。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沙维尔拥有八个高端CPU内核和强劲的性能。这种系统能够分辨脸孔的轮廓和细节,识别汽车、标识、行人等所有障碍物。
B.相关权威公司预测,到2035年全球无人驾驶汽车销量将达到1180万辆,中国市场前景非常可观。
C.百度明年开始推出的这种家用轿车,在常见路况下可以自动驾驶,完全不需要人,从北京开车可以实现“吃着火锅唱着歌”到上海。
D.百度和国内车企长城、北汽、比亚迪、吉利等早已涉足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尤其是百度,在这一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小题3】根据材料,请你就中国无人驾驶汽车真正上路还需要做哪些努力,为政府和汽车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当人的基本物质需要满足之后,会逐步趋向于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但是往往也是在追求精神生活满足的过程中,人则会逐步地趋于散漫、衰落、崩溃。一个国家在经过经济繁荣的承平之治之后,常会迎来文化的繁荣,但是在文化的繁荣背后往往蕴藏着国家衰落的种子。个人在物质需要逐步满足之后,也会趋向于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但是在精神生活的满足达到高点之后,人性会逐步地趋于散漫、衰退,甚至倒退。显然,国家、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在追求精神生活满足的过程中,会面临很多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如目前某些西方国家所面临的精神危机。最终在这些问题的阻滞之中,国家和个人的精神生活会趋于衰退,在衰退过程中还伴随着物质财富的大量损失。
物质财富的损失,会带来精神追求的振奋;精神需求的衰落、倒退会带来物质财富的损失。可以说,精神追求是人的更为根本性的追求,在某一阶段可能外化为确定的、看得见的物质追求,但在其他阶段则表现为精神方面的追求。物质追求实现难度不大,有很多积累的经验可以参考;但是精神追求比较复杂,各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色,个人也有自己的特殊情况,其难度更大、影响也更为深远。
现代人的精神需要可分为四部分:意志的实现、积极的情绪、自我意识、良好状态的持续。其中,意志的实现、积极的情绪,可以算一个核心,二者共同组成人的理想生活状态。
自我意识,代表了“人”的存在,有了这个“人”,才有对理想生活的追逐。自我意识包括两个方面,即自我区别于外物的独立性感觉和自我对大脑内部其他信息的调动、整理、掌控能力。前者对应于积极的情绪,后者对应于意志的实现。意识清醒的时候,像一点烛光,照亮的范围远大于模糊的时候,即所意识到、注意到的大脑储存或者从外部接收的信息量远大于模糊的时候。自我意识,犹如树干、树根;意志的实现、积极的情绪犹如树枝和绿叶。人有了自我意识的存在,就对意志的实现、积极的情绪赋予价值,并积极地追求理想生活。良好状态的持续,则指的是这种理想生活状态的延续。
(选自2017年10月新华网《精神需求及其矛盾性》)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承平已久的国家在经济高度繁荣之后,必然会迎来文化的繁荣。
B.物质追求比之精神追求更容易实现,它有很多积累的经验可以参考。
C.“人”的存在以及“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是因为人有了自我意识。
D.在现代人的精神需求中,“良好状态的持续”也是理想生活的状态。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在论述了物质需要与精神追求的关系的前提下进一步阐明了精神需要的内涵。
B.文章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谈及精神追求的过程中会遇到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
C.文章论述了精神追求与物质追求这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明确两者可以互相转化。
D.文章将现代人的精神需要分为四个部分,重点论述了“自我意识”的含义和作用。
【小题3】依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基本物质需要逐步满足之后,人才会逐步趋向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
B.一旦一个国家的文化繁荣到了鼎盛时期,这个国家就已经开始了衰落的进程。
C.精神需求的衰退会带来物质财富的损失,而物质财富的损失却会振奋精神追求。
D.人只要有“自我意识”,就会有积极的情绪和意志的实现,就会进入理想生活状态。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朱启钤:“被抹掉的奠基人”
林天宏
2006年6月13日下午,一场大雨过后,正阳门箭楼被带着水雾的脚手架包裹的严严实实。北京旧城中轴线上的这座标志性建筑,正经历着新中国成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修缮。
由正阳门箭楼北望,长安街车水马龙,它与城楼左右两侧的南北长街、南北池街,一同构成了北京旧城东西、南北走向的交通要道。
我问同行的一个记者:“你知道改造北京旧城,使其具有现代城市雏形的第一人是谁?”“梁思成?“她答道。
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却并不让人意外。随着北京旧城改造不断进入媒体视野,梁思成等一批建筑学家已被大众熟知。但少有人知晓的是,从1915年起,北京已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市政工程建设,正阳门箭楼、东西长安街、南北长街与南北池街,都是在时任内务部总长朱启钤的主持之下改造与打通的。
同样少有人知晓的是,1925年,25岁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生梁思成,收到父亲梁启超从国内寄来北宋匠人李诚撰写的《营造法式》一书,兴趣大增,由此走上中国古代建筑研究之路。1930年,梁思成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在那里撰写了《中国建筑史》,成为建筑学一代宗师。而《营造法式》一书的发现者与中国营造学社的创始人,正是朱启钤。
“朱启钤是中国古建筑研究工作的开拓者与奠基人,没有他,就不可能在上个世纪30年代出现像梁思成这样的建筑学领军人物,我们读到《中国建筑史》的年份,还不知要推迟多少年。”中国文物研究所某研究人员曾这样评价。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他被研究者们有意无意地抹掉了”。
朱启钤于1930年创办的中国营造学社,将他的筹划与组织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为学社请来当时最为优秀的学术精英:东北大学建筑系主任梁思成,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刘敦桢,著名建筑师杨廷宝、赵深,史学家陈垣,地质学家李四光,考古学家李济……他还以其社会人脉,动员许多财界和政界人士加入学社,直接从经费上支持营造学社的研究工作。曾有建筑史家这样评价朱启钤:“人力、物力、财力,这些都是研究工作所必不可少的条件,能把这方方面面的人事统筹起来,是需要非凡之才能的。朱启钤以一己之力,做了今天需要整个研究所行政部门做的事。”
有数据显示,截至1937年,营造学社野外实地测绘重要古建筑达206组,因此探索出一整套研究中国古建筑的科学方法,为撰写中国建筑史构建了扎实的科学体系。
假若没有朱启钤,中国的古建筑研究,又会是怎样的图景?如今,斯人已逝,营造学社停办也已整整60周年。
6月13日的那场大雨,将故宫端门外西朝房冲洗得干干净净。游人如织,屋宇间却依旧透着落寞,此处正是营造学社旧址。而位于东城区赵堂子胡同3号的朱启钤故居,住着数十户人家,杂乱之中,依稀可辨当年气魄。
注 朱启钤(1872-1962),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
【小题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叙述了朱启钤在古建筑研究方面几件鲜为人知的事,从正面肯定了他的历史地位。
B.文章提到朱启钤1915年就开始主持北京市政工程建设工作,意在说明他才是改造北京旧城的“第一人”。
C.朱启钤完全以一己之力,直接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支持了营造学社的筹建和创办。
D.朱启带钤领中国营造学社实地测绘我国重要的古建筑,探索出修缮北京正阳门箭楼的科学方法。
【小题2】文章多处提到梁思成,这对写朱启有钤什么作用?请选一例作简要分析。
【小题3】作者为什么两次提到6月13日那场大雨?请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古代的私家藏书
私家藏书是公家藏书的补给库,政府往往是依靠民间藏书来恢复和重建公藏的。此外,宋朝以后,很多藏书家都利用自己的藏书来刻书印书,增加了图书的流传,挽救了很多濒临灭绝的孤本和珍稀本。
中国古代私家藏书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可称为成长期,始于春秋末期,到东汉结束。虽然古代最早的藏书可以追溯至殷商时期,但它实际上是公家藏书。因为在那时,学术内容尚处于萌芽阶段,都掌控在官府手里,私人是没有能力藏书的,且那时候的制书工艺很复杂,私人没有生产力来制造图书。这也是“学术官守、学在官府”的一个现象。到了春秋后期,周王室势微,诸侯纷起,出现“诸子学说”。西汉建国以后,文化建设逐渐兴起,中央藏书机构去民间大力搜罗图书,但私人藏书还是比较薄弱。私人藏书主要集中在两类人手中,一是有权势的诸侯王,一是有学问的士大夫和官员。到了西汉后期,由于私人藏书的需求,开始出现一些图书的买卖市场,叫作“书肆”。东汉时期有一批有名的藏书家,是经学家杜林、史学家班固、医学家华佗、文学家蔡邕。
第二个时期是发展期,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这个时期有一个大事件促进了私家藏书的发展,即纸的普及。第三个时期是古代私家藏书的兴盛期,从宋朝到清朝末年。以前图书生产是靠手工抄写,生产速度很慢,到了北宋以后,雕版印刷逐渐普及,流通数量大大增加,给私人藏书提供了很多资源。
我们不仅要研究藏书史,还要研究蕴藏在里面的藏书文化,特别是对藏书楼和藏书章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古些时候藏书比较少,藏书楼就无从谈起,慢慢积攒到一定数量以后,在北齐就出现了藏书楼,到了明清,藏书家数量众多,且藏书规模越来越大,所以在江南一带就曾经出现书楼林立的壮观场面。藏书家藏书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藏书章,藏书章最早的作用是为了表示对这个图书的所有权,但后来随着藏书文化的发展,藏书章的内容越来越丰富,经常用来表达藏书人的一种心态和志向,甚至宣泄一些情绪,所以藏书章就越来越多,而且内容越来越丰富。
私家藏书是公家藏书的补给库,每一次改朝换代,中央政权的藏书遭到破坏后,都是到民间搜集藏书;而且当公家藏书流散四方的时候,民间藏书都是一个巨大的容纳库,把公家藏书收容进来。所以,政府往往是依靠民间藏书来恢复和重建公藏的。
【小题1】下列对“私家藏书”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私家藏书是公家藏书的重要补给,政府只有依靠民间的藏书才能来恢复和重建国家的公共藏书馆。
B.中国古代私家藏书的发展过程可分为成长期、发展期、兴盛期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春秋末期,到东汉结束。
C.宋朝时期,因为很多藏书家都利用自己的藏书来刻书印书,所以增加了图书的流传,挽救了很多濒临灭绝的孤本和珍稀本。
D.古代最早的藏书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但那时候大多还是公家藏书。因为学术内容尚处于萌芽阶段。
【小题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由于纸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私家藏书的发展,加上北宋以后雕版印刷逐渐普及,给私人藏书提供了很多资源。
B.东汉时由于私人藏书的需求,开始出现一些图书的买卖市场,叫作“书肆”。也出现了一批有名的藏书家,如杜林、班固、华佗、蔡邕等。
C.西汉建国后,中央藏书机构去民间大力搜罗图书,但私人藏书还是比较薄弱。私人藏书主要集中在有权势的诸侯王、士大夫和官员手中。
D.殷商时期,学术都掌控在官府手里,私人没有能力藏书,加上那时候制书工艺很复杂,私人无法制造图书,这是“学术官守、学在官府”的一个原因。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私家藏书是公家藏书的补给库,只有在每一次改朝换代的时候,政府往往是依靠民间藏书来恢复和重建公藏的。
B.藏书楼出现于北齐,直到明清,藏书家数量众多,藏书规模更加庞大,所以就出现了书楼林立的壮观场面。
C.藏书章最早的作用是为了表示对这个图书的所有权,但后来藏书章经常用来表达藏书人的一种积极心态和高远志向。
D.我们不仅要研究藏书史,还要研究蕴藏在藏书历史里面的藏书文化,特别是对藏书楼和藏书章的研究,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