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作家与小偷

陈卫东

夜深人静,我打开窗户跳进了一户人家。不用担心被人发现,因为这家没有人,这是我侦察的结果。

我在客厅的沙发上躺下,发现茶几上有一张信纸,被一只豁口的玻璃杯压着。好奇心让我拿起了它。

尊敬的先生:

您好!

欢迎光临寒舍,您是最近唯一的一位客人,您的到来让我真的很高兴,已经很久没有人来看我了,这种孤寂的心情您一定能理解。作为一个作家,写不出东西的沮丧,就像您劳累了一天,一无所获,不,比那还要严重。素材就是作家的救命稻草,为了寻找这种稻草,我只能出去一段时间了,对于您的到来,也没有隆重的欢迎仪式。

您一定很失望吧!这里的房间竟然没有您要找的东西,不过您不要生气,冰箱里还是有一点食物的,您要不嫌弃的话,请尽情享用。如果您没有地方住的话,就请您留在这里,让这个屋子里有一点人气,冰箱里的食物能让您对付几天的,不过有一个小小的要求,一定要把卫生打扫好,走的时候把垃圾带走,这个小事情我相信尊敬的先生您一定能做到的。走的时候不要再翻窗户了,玻璃松动了,我怕不小心伤到您,有一把备用钥匙在门后面鞋柜的第二层左边第一个鞋盒里。

祝您在这里生活得愉快!

您的朋友:东子

我打开冰箱,还真的有食物,看来这家伙说的是真的,不过他的名字我好像真的没听说过,也许就是个不入流的小作家,为了写作真的去找素材了。

我在门后面的鞋盒里还真找到了一把钥匙,钥匙下面还压着一张纸。

尊敬的先生:

您好!恭喜您拿到钥匙,拿到钥匙我们就达成了一份协议,那就是住在这里,住在这里时要把您每天的经历写在书房二排靠右的一个笔记本里。对于这个要求,我相信先生您不会拒绝的,因为我是个作家,我需要素材。

您也许就是我下一部小说的主角,先谢谢您,也祝贺您!

写写我的经历,这个没问题的,我把钥匙揣进衣兜里,有一种房主人的感觉,这感觉差点让我流下眼泪。

我大摇大摆地开门出去,又大摇大摆地开门回来。

我好像真的是这个屋里的主人。

我又重新把这个房子巡视了一遍,两室一厅外带一个书房,卧室里很简洁也很干净,书房的墙壁是一圈书柜,除了书还是书。中间有一张陈旧的桌子,旁边一把过时的椅子,桌子上还放着一本书。我拿起来随手翻了下,一张纸条从里面飘了下来。

尊敬的先生:

您好,很高兴您能打开这本书,说明先生还是一个很有品位的人,不过这本书的内容先生一定很感兴趣,我敢打赌,先生您一定能耐心地读下去的。

让我读书,哈,我差点笑出声。我可一点儿兴趣都没有。我倒对这种纸条感兴趣,还有这个叫东子的家伙。

我最终还是没有忍住诱惑,拿起了这本书,真如东子所说,这书真的让我很有兴趣,在二十三页的中间有用铅笔写下来的话:

尊敬的先生:

您好,您能看到这里,我真的很高兴,本书的第一页第一行的第一个字,到二十三页第一行的第一个字,您有兴趣的话可以把它找出来。

门后面鞋柜的第一层左边第一个鞋盒里有惊喜在等你。

哈,竟然是一张面值五十元的人民币,这个叫东子的家伙太有意思了。当我把所有的鞋盒都打开,口朝下使劲摇的时候,竟然一毛钱都没有,有的是一张令我额头冒汗的纸条:“尊敬的先生,您好,请把鞋盒摆放整齐。”

我竟然在这个地方待了三个月,这个叫东子的家伙也没有回来。

我现在已经不是小偷了,自从住进了这里,我就无法再做小偷了。白天根本没有心思再去踩点,满脑子都是东子安排的意想不到的惊喜,你刻意去找,没有。不经意间就有了。这不,我刚从一本书里找到一个招工启事,没想到一去竟然应聘上了。

明天就要走了,还有最后一本书《老人与海》没有看完,没想到我还能喜欢上看书。当我合上书时,在最后一页上,我又看到了几句话:

尊敬的先生:

您好,如果您要走的话,请把钥匙放回原处,把冰箱里放满食物,还有水电费一齐交了吧!尽量恢复您刚到来时的样子!

微风轻拂,我走在清晨无人的大街上,心情就像风一样轻快,我在想东子的下一部小说的主人公是不是我。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作家与小偷”为题,不仅交待了小说的写作对象,也给读者留下了许多猜想的空间,是一个富有悬念意味的标题。
B.茶几上的“豁口的玻璃杯”及家中的陈设,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这位煞费苦心挽救小偷的作家并不太富裕,这更突显出作家人格的高尚。
C.“我”是一个生活无着的小偷,在无意中进入一个作家的家里后,思想发生了转变,生活轨迹发生了巨大改变。
D.小说结尾写“我”的心情就像风一样轻快,这说明他在作家的启迪之下决定告别过去,开始新的有意义的生活。
【小题2】小说运用了怎样的叙述角度和方式,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筒要分析。
【小题3】“作家”用信笺的方式和小偷交流,促使其转变。请结合作品谈谈信笺在人物转变中的作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24 08:27: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五万元的父爱

赵丰华

要不是父亲捎信,说病危要见儿子最后二面,志刚是不会回来的。

那条幽深的小巷,青苔比以前更多了。两边土木结构的房屋,破败不堪,路边张贴着拆迁告示。志刚知道不久这片老房子就会从这个小镇上消失。

这些低矮的房子,早该消失了,志刚心里想。

志刚小时候,跟着一瘸一拐的父亲,穿行在这低矮房子间的巷道里……父亲是捡破烂的。

“爸,这儿有烟盒子……哈!这儿还有个酒瓶子!”爷儿俩欢快的笑声,在窄窄的小巷中飘荡。

在志刚的记忆里,父亲总是脏兮兮的。父亲有时候也讲卫生,志刚的杯子要用沸永烫过,吃饭 前要志刚用肥皂洗手……

“喂!志刚,校门口那个收垃圾的是你爸爸?”

志刚与父亲的话越来越少。每天上学,志刚跑在父亲前头,把父亲远远的甩在身后。父亲一颠一颠地紧走慢赶,累得气喘吁吁。

日子一久,父亲好像懂了些什么,不再和志刚一道出门。

志刚长太了,一遍遍的问:“爸,我的亲爹娘是谁?他们为什么要把我交给你!”

父亲沉默。志刚就砸碗扔盘子,然后一甩门跑了出去……

“娃,你认命吧!等你有出息了……我会把一切告诉你的。”转眼,志刚初中毕业了。

“爸!我要出去打工了,你給我凑点路费吧!”父亲拿出一叠钞票,交给了志刚,父亲的眼圈红红的,嘴角抽搐了几下,却没有吐出一个字来。

志刚走的头一天晚上,父亲买了几斤猪肉,做了许多……志刚从小到大,还没吃过这么丰盛的饭菜。

那晚,父亲一夜都在为志刚拾掇包袱。父亲几次走到志刚床前坐下来,静静的看着躺在床上的志刚……

几年来,志削在外面颠沛流离。他抱怨自己的身世,夜里,常常捶胸顿足,诅咒上苍的不公平。

志刚推开虚掩的房门。黑魆魆的屋子,静得令人发慌。志刚径直向墙角的那张床走去。

“刚儿,你……回来了!”

父亲挣扎着要坐起来,志刚忙躬身扶起父步。

父亲颤抖的手在枕头下面摸出一个小包来,他从小包里取出一张照片递給志刚。

“刚儿,照片上的孩子就是你!你的父亲原本是生意人,只可惜染上了毒瘾,几十万的资产都快耗尽了……他们求我收养你,给了我一个存折,要我带上你走得远远的,这个窝堋原本是我搭的,我带着你走后,你父母就住进了里面……你父母说存折本的钱是他们最后的枳蓄了,如果不交給我, 他们会花光的……存折上的钱,我一分都没用……”

志刚接过存折一看,上面赫然写着“5万元整”。

“爸,我……我对不起您!”志刚的眼泪夺眶而出。父亲微笑着又躺下去了,呼吸开始变得急促。

志刚慌忙背起父亲,冲出这片低矮的房子,向镇医院跑去……阳光洒在爷儿俩身上,闪耀着金色的光芒。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
A.小说开头描写父亲居住的环境,寥寥几句便表现出志刚对儿时成长的这片土地的复杂感情。
B.通过志刚的回忆,一个慈爱的父亲形象扑面而来。小说语言幽默风趣,引人入胜。
C.作者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从志刚对父亲的不理解不接受到对父亲的感激,为读者塑造了一个高大的父亲形象。
D.文章几次提到那破敗低矮的房子,我们从中感受到的却是温暖。这样的细节描写能更好地凸显父爱的无私。
【小题2】小说中的父亲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小题3】请感受小说结尾划线句的妙处。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新一代人工智能也将改变世界,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城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说。当下,人工智能正在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催生新需求、新产品、新产业,引发经济结构重大变革。

国际管理咨询机构埃森哲发布报告称,到2035年,人工智能有望推动中国劳动生产率提高27%,制造业、农林渔业、批发和零售业将成为从人工智能应用中获益最多的三个行业,人工智能将推动这三大行业的年增长率分别提升2%、1.8%和1.7%。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处在了爆发前夜,很多人把人工智能视为下一个“能让猪飞起来的风口”。

目前,人工智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赋能”人类生活,硬件智能化是大势所趋,传统制造企业要抓住机遇,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领城的创新应用,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摘编自刘坤《如何迎接人工智能热潮》)

材料二:



(摘编自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中国经济报告《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现状与未来》)

材料三:

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背后,有着来自政府、企业、资本的多重推力。

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人工智能”被列为11项重点行动之一;2017年3月,人工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国际上,英、美、韩、日等也纷纷布局人工智能,一系列扶持政策相继出台。2013年,百度成立全球首家深度学习研究院;Facebook、谷歌等巨头也不约而同提出了“人工智能优先”的战略转变。互联网数据和咨询公司IT桔子近日发布的《人工智能产业分析与创业投资盘点》收录了467家AI企业和636起投资事件,其中,人工智能总获投率为67.65%,高于其他行业2-3倍。

但是,商汤科技CEO徐立直言,国内人工智能创业大多扎堆在应用层面,创业者使用开源算法,找到某个垂直领域便套上“人工智能”概念扎进去,但真正从算法层出发做“原创技术”的人并不多。“而这块才是核心,是最需要厚积薄发的。”

就国内而言,人才储备方面还相对薄弱。来自领英的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专业人才有195万,中国只占2%,排名第七。

(摘编自张意轩、王威《人工智能需要翻越三道坎》)

材料四:

人工智能技术注定会改变我们的世界,它注定会重新定义工作的意义以及财富的创造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它将带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失衡现象,甚至改变全球的权力格局。

随着它的进一步发展,会不可避免地对就业造成冲击。很多岗位和职业会逐步消失,与工业革命及信息革命不同,人工智能技术所带来的冲击并非单纯指向某些特定岗位和职业,如传统制造业中的手工艺者被流水线工人所取代。

人类正面临着很难妥善共存的两个发展前景:一方面我们迎来了仅用少量人力就能创造巨大财富的发展时代,而另一方面,大量人员也将因此而下岗和失业。

人工智能是一个“强者更强”的产业:数据越多,产品越好;产品越好,所能获得的数据就更多;数据更多,就更吸引人才;人才越多,产品就会更好。

一言以蔽之,最大程度地缩小人工智能可能造成的经济失衡和贫富差距,已是当下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此差距不仅体现在国家内部,也体现在国与国之间。

(摘编自李开复《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真正威胁》)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全球人工智能企业分布情况来看,各国之间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差别悬殊,存在严重失衡的现象。
B.从全球人工智能企业分布情况来看,美国人工智能企业数2028家,位列全球第一。中国居于第二位,但是与美国差距明显。
C.从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数量排位情况来看,北京是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最集中的城市,代表了人工智能产业的最高水平。
D.从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数量排位情况来看,虽然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排名都进入全球20,但这四个城市之间仍存在明显落差。
【小题2】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工智能被视为下一个“能让猪飞起来的风口”,但要真正飞起来,还需要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B.面对人工智能的热潮,不少国家积极应对,中国将其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资本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C.人工智能注定会改变我们的世界,将带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失衡现象,导致各行业出现严重的失业。
D.人工智能不仅会对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巨大影响,甚至可能影响到整个世界的权力格局。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分别从企业和个人两个角度,提出应对人工智能热潮的建议。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超越功利的生命境界

①“东西贯中——吴冠中艺术回顾大展”正在新落成的浙江美术馆展出,馆前人声dǐng。浙江美术馆的所在地,是曾经的皇城根儿。那座皇城早已消失在元兵的战火中,消逝在记忆的深处。宫殿可以消亡,王朝亦经更迭,而人类关于浩渺宇宙的终极追求却不会泯灭。

②在1000多米的画展长廊中,我们可以看到冠中先生的轨迹。由“艺专”到负笈法国的东西间“苦觅”,归国根植热土“辛耕”,冠中先生用自己近乎于透明的画笔,实证了自己的发展之路。那种纯净的内心,没有功名的负累,没有世俗视角的包袱。所以,没有一幅画是相似的,没有一种表达是相似的。没有一刻创造,是受到拘束的。所谓“东西贯中”,那种境地早已超越了东方西方、传统现代、流派院系的概念。

③他用自己的画笔证明了这个世界的无隙。那其实是一种无分别心,远非“东西结合”所能概说。那其实是用西方笔法致力于中国精神的再造与改良。或者说,用东方精神包容了西学的渐入。我们可以在历史当中剪辑这样一些类似的人与事。比如李鸿章、曾国藩,比如康有为、梁启超,再比如严复等等,不同类别的人却怀有相似的心愿与致力方向。只不过,比之于实体的改造,艺术的境界,往往给了人类更多悲悯的情怀,使得人类能站在更高的巅峰上观照世界与自己的内心。

④我欣赏这样的生命境界。在11月20日的开幕式上,冠中先生的长子吴克雨老人深情回忆父亲的生前往事。冠中先生逝前一直住在北京一套100平方米的公寓里。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冠中先生买的唯一一处房子。总价三十万元,却耗尽了冠中先生的全部积蓄,可就在那时,冠中先生流入市场上的画作早已动辄以百万元计。这些名利与冠中先生全然无涉,自然也就于先生全然无累。他只是淡淡地回应:“那些都是不真实的!”他把最大的卧室作为自己的画室,他和妻子则挤住在另外的小间里。甚至于,曾有一位房产商对冠中先生说,送一套空中楼墅给他,条件很简单,只要冠中先生一幅画即可。“随便画点什么都行!”可是,冠中先生没有答应。冠中先生却把这些画作捐给了各地美术馆。甚至连放在儿子吴克雨新加坡家中的藏品也一件不留。在画展前,吴克雨老人再次将冠中先生“遗漏”在家中的48件“云南行”速写全部捐献给了浙江。

⑤这种超越功利的生命境界,一直横贯了冠中先生的毕生创作。并在他的晚年跨越到了新的高度。比如《彩珠闲抛》,比如《醉线》,比如《形变》,比如《楼兰何处》。我喜欢看那种不需要具象的物来承载的画面,只是大胆的或粗或细的线条,或者是一些大面积的着黑,或者是赤橙黄绿的斑点。这些元素曾经构成了冠中先生过去的画面,而现在,具象的物不存在了,迷乱中却饱含着清晰的内蕴。只是这些曾经的元素的自由组合,却直指人的内心。所以,冠中先生说:“笔墨等于零!”那里有冠中先生的诗性追求。

⑥那是一种从“有”跨越到“无”的境界。冯友兰先生说,“人往往需要说很多话,然后才能归入潜默。”而即便以禅意的视角来看,这种“无”亦是不可言说的。它只需要双方的注视,在摒弃与省略了具象的物后,在更哲学、更高的审美情趣里被表达与被感动。那种hàn£是持久的。那其中,或许表达着一个老人,在参悟天地人之后的哲思,表达着人类内心世界的追求。

【小题1】在第①段和第⑥段划线词语的方框内填入正确的汉字,
(1)人声dǐng□沸  (2)震hàn□
【小题2】第②段中加点词“东西贯中”是指吴冠中的画作对空间、□□和派系的超越。
【小题3】第⑤段加点词语“笔墨等于零”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
【小题4】根据本文,下列对吴冠中的“生命境界”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吴冠中的生命境界通过其艺术和生活来表现。
B.吴冠中使世界无隙,再造与改良了中国精神。
C.吴冠中达到了对宇宙和种群无分别心的境界。
D.吴冠中的生命境界超越功利也不为功利所累。
【小题5】联系全文,分析第⑥段的作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茅盾的乌镇

刘五福

乌镇位于浙江省北部,京杭大运河西侧。因为茅盾的缘故,乌镇可算是江南水乡中名气较大的,乌镇成了我梦里最向往的地方。

十月将尽,在一个秋风萧瑟的日子,我同朋友启程,踏上了去江南的路。

江南愈来愈近,透过车窗,我看见了那一片片白色依旧的小楼,灰黑色的屋顶,我看见了吴冠中画里的最初景象。近在咫尺,对乌镇的渴望让我心潮激动。

车行至嘉义,我远远就看见了大幅广告牌上刘若英那妩媚而清澈的笑容,上面印有一行让人过目难忘的大字:“乌镇,来过,就不曾离开”。

终于要走近乌镇,我怀着一种无法言说的感触。或许是留在记忆里的梦想太过深刻,或许是因好友的一篇关于乌镇的文字,虽没有近距离接触,我却早早爱上了乌镇。那里固有的清愁和孤寂大概适合我这样的人去寻找、去抚摸吧。我是怀着一种寻找的目的来到了乌镇。

踏上乌镇的地域,首先让我震撼的是乌镇的色彩。目光所及,到处是一种年代久远而显乌黑发亮的古铜色,这里没有繁华都市花红柳绿般的张扬,没有车龙马水,只有古朴与厚重。乌镇得此之名也算得上名副其实。

初识乌镇,她如同一个娟秀的少妇,恬静而沉稳地伫立着。不事张扬,不讨好谁,也不向谁谄媚,有着淡定的笑容,也有满腹的故事向你诉说,像一个久违的恋人,让你深深地凝眸。深秋的风是如此的凉。透过粼粼的水波,我极目远眺,一排排独具匠心的木质建筑,错落有致地排列在水面上,有着古朴的质感。绿色的水面也透着一种深幽和宁静。

穿越乌镇的大门,我的目光在各处停留。我发现,乌镇的每一扇门,每一格窗,都大气而凝重,充满着历史的厚重和沧桑。我伸出手去,真实地触摸着门上的每一道沟壑,每一条裂纹。呼吸着来自乌镇人文和地域特有的古朴气息。透过那些褐色的木纹,我仿佛看见了隐藏在纹路后面的故事和神秘。

一艘小木船,载着我走进乌镇的水巷。我用探寻的目光,迫不及待地搜寻着深藏在我内心深处和乌镇相通的碰撞,甚至不放过任何一丝由此产生的错觉。河岸上大片大片的芙蓉花还在斑斓地盛开,和乌镇的古旧形成鲜明的对应。

下了船,走上了一条幽深而寂寞的小巷。踩在厚重的青石板路上,我感觉自身是如此尘缘而轻薄。小心地走过每一个铺子,仰望着每一座造型别致的建筑,观赏着每一件让人心颤的手工艺品。

在这里我第一次看到茅盾的故乡。或许是不经意的缘故,当我在乌镇景区看见茅盾纪念堂的时候,那种肃然起敬的感觉还是不由自主地迸发出来,原来茅盾出生在这样一个诗情画意的小镇,生长在这么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他的文学成就因此也就有了不可匹敌的力量。这就是作家对故乡的印迹,故乡是每一个作家的根源。

沿着青石板路,我轻抬脚步,似乎更怕咚咚的脚步声惊扰了乌镇恬静的忆梦。我一路走来,沉下浮躁的心,打量着只有在乌镇才有的古旧而淳朴的民风、民俗,那些原始的纯手工操作的缫丝、印染、舂捣、编织、织锦,都让我恍然如梦,仿佛穿过了时光隧道,走回到过去了的岁月。我知道,来乌镇,我不是游玩,更多的是为了寻找。寻找骨子里一直向往的那种清净、简朴、安宁、稚拙,那种没有被同化和没有被污染的清澈。想那朵蛋黄色的荷花,出污泥而圣洁。

走过一条条不同长短的石拱桥,我一次次俯在桥栏上,看深绿色的河水,仿佛这里的水也被赋予乌镇的颜色,深不见底的河水没有了清澈透明的质感,却能看得见一条条野生的小鱼在水里穿梭来去。这也是灵魂的穿梭,灵魂的对视。一个渔翁立于船头,三五只鸬鹚随着渔翁轻轻摇橹穿桥而过,轻盈得如同一缕风,一闪而过,只留些微微的涟漪。这些梦里的画面再度重现,只一个来回,已让我感觉不虚此行。有很多很多的秀色印在我的脑海,像初恋时把心留给了她。

我来了,只是作为匆匆的过客。我将双脚又一次重重地踩在石板路上,似乎想给乌镇留下一个曾经约会过的印记。江南的美,是朦胧而古朴的,是树下悠然落棋,是花间醉然品酒,是庭中淡然品茶。绿水萦绕着白墙,红花洒落于青瓦,蜿蜒曲回的小河在清晨和夕阳中浅吟低唱。乘一叶扁舟撑一支篙,穿行在绿水中,历经风浪的斑驳和亘古柔情的飘零,一泓清水所承载的,是似水流年的痕迹和沧桑。

临别前,我把头探出车窗,再度留恋地向着乌镇张望。我还是按捺不住怀揣着的每一丝来自内心的留恋,那些沉淀的古镇文化让我内心震颤,还有更深的古镇秀色藏在我的内心深处让我回味悠长……

我不想向乌镇道别,因为我已经来过。乌镇,茅盾的乌镇,你把我的心虏去。

(选自《散文百家》2012年第5期,有删改)

【小题1】文章以“茅盾的乌镇”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小题2】通观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乌镇的特点。
【小题3】文章围绕“茅盾的乌镇”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小题4】文章结尾写道:“乌镇,茅盾的乌镇,你把我的心虏去。”是乌镇的什么虏去了作者的心?作者这样说合情合理吗?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有情感、想象、超越三种。与之相应,审美活动所产生的美有三种存在的形态:情象、意象、境界。

审美活动最基本的动力是情感。从本质上来说,美是情感的对象化。这里说的情感是审美主体的情感,而不是审美对象的情感。这里说的对象,有两种形态:一是原生形态。即原本有一个对象,但不是审美对象,是审美主体将其情感赋予给它,使对象成为主体情感的载体,从而成为审美对象。二是自创形态。即原本无对象,因为有情,需要外化,于是就创造一个形象,让其成为情感的载体。这种情况在艺术创作中居多。以上两种情况都可以说是情感造形。情感造形的产物就是情象。情象是美的基础形态。凡审美都有情感造形存在,只是审美中的情感造形,除艺术创作外,都是不自觉的,而是直觉的。刘勰说诗人创作时“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种情况不只是艺术创作时有,只要是进入审美形态的人都有。

情象是审美主体的创造,只是这创造主要表现在情感的赋予上,而当想象参与后,则就有很大的不同。想象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创造新事物,这新事物是现实中不存在的。想象的创造,不只有情感在起作用,还有人的意识、文化修养在起作用。于是,这新创造的形象就具有丰富的意蕴,这具有丰富意蕴的形象我们叫它“意象”。意象虽然通常用在艺术创作中,其实,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也有,而且只有首先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产生了意象才有可能将其表现为作品中的意象。陆游咏梅云:“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这梅就不是自然物象,也不只是情象,而是意象了,因为这中间寄寓着陆游对自身经历的独特思考。

美的最高存在形态是境界。境界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它较多地出现在佛教典籍中,成为佛教的最高层次。宋明理学家将境界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清代王国维将其作为古典词美的最高层次,将其转化为美学范畴。王国维同时还使用意境这个概念。境界比之意境更适合作为美的最高形态。首先,意境只用在艺术创作中,而境界不只用在艺术创作中,还能用在人生修养中。因为审美不只体现在艺术活动中,它渗透在人的全部生活中。其次,意境,从字面上看,见出意与境的两分,而境界,以其浑然整合无垠而更能见出审美的本质——天人合一,物我两忘。

当我们进入境界时,我们从情象中超越出来,从意象中超越出来,进入只可体会难以言传的极其美妙的境地。

(摘编自陈望衡《谈审美》)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一种原生形态的对象要成为审美对象,它本身必须具有某种情感,才能成为审美主体情感的载体。
B.意象与情象都源于审美主体的创造,情象的创造主要是情感起作用,而意象的创造则需要想象参与。
C.艺术创作与现实审美活动中都有意象的存在,现实审美活动中产生的意象,都会成为作品中的意象。
D.与意境相比,境界以其浑然整合无垠的特点而更能彰显审美的本质,因而更适合作为美的最高形态。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角度分别阐述了审美活动所产生的美的三种不同形态。
B.文章论述审美活动最基本的动力是情感这一观点时,将审美对象的不同形态作了区分。
C.文章引用陆游的诗句是为了论述陆游的人生,以及解说意象与自然物象、情象的区别。
D.文章着重阐述了情感和情象,想象和意象,意境和境界的关系,条分缕析,层次分明。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创作中的审美对象大多数的情况是,创作者的情感需要外化,于是虚拟一个形象,使这个形象成为情感的载体。
B.如果我们出现了“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种情况,那说明我们已经自觉地进入了艺术创作的状态。
C.想象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创造新事物,只有人的情感、意识和文化修养共同作用,想象才能创造出具有丰富意蕴的意象。
D.境界原本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佛教、宋明理学家都使用这个概念,而境界成为美的最高存在形态,与王国维的重视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