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帽子给我戴正了

刘正权

“协警也是警察,你们给我记好了!”局长说完这话,走到队列左侧,看着最边上的陈大华,瞪圆双眼,举手,敬礼,然后迸出这么一句话:“帽子给我戴正了!”

有人想笑,却没敢笑出来。

陈大华努力去正一正头顶的警帽。他头小,警帽总是不愿意配合他的脑袋,自然正不起来。

上岗第一天,就在局长那留下不好的印象,陈大华有点沮丧。

队长是知道原因的,因此在给陈大华分配执勤点时安慰他说,工作态度端正,比警帽戴得正,更有说服力。

陈大华这才宽了心。

春节期间,在外地上班务工的人像鸟儿归巢,全部回来了。路面上车多人多,警力严重不足,协警就成了传说中的革命战士,哪里需要去哪里,通常是一个警察带三四个协警“镇守”交通要道。主要是查酒驾,醉驾。而毒驾,陈大华只在新闻里见过,他们这种五线城市,难得一见的。

作为土生土长的小城人,想要做到如同队长所说的工作态度端正,不那么容易!好几次敬礼完毕,人家车窗摇下,探出一个脑袋,热热络络地骂一句:“陈大华你狗日的啥时眼睛近视了?”

骂这句话的,自然非亲即故。好在,闻不见酒气,开车手续也齐全,陈大华挨了骂, 心里还没气,回道:“那你买车都不晓得请我喝顿酒。”

按照小县城的规矩,买车是大事,跟搬新家一样,是要请喝酒的。 陈大华的意思很明显,公是公,私是私。

然而,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守规矩的。

初一走父母,初二走丈母,长辈面前,不好放肆。初三初四初五,敞开喝酒的日子, 有亲朋故旧知道陈大华所负责的街道位置,喝酒时就打好了算盘,到时迎着那条路走, 陈大华自然晓得网开一面。偏偏,网在那支着,别说一面,半面都没开。简直是自投罗网,好几个熟人因为酒驾,被陈大华抓了现行。“还让人过节不?”

陈大华正一下头顶的警帽:“就是要让人好好过节,才这么严的。”

“你一个协警,不信你能给人敬一辈子的礼!”有人这么口不择言地骂他。确实,协警中很多人干着干着,因为没有指望转正,加上得罪人,悄悄谋了新的出路。

“协警也是警察!”陈大华在心里顶撞了对方一句。 事是在初五早上出的。

值了通宵班的陈大华正准备下班,换班的同事已经在街对面冲他招手,示意他可以走人了。陈大华迈步走在人行道上,一辆白色轿车疯了般从右边冲过来,绿灯数字明明白白显示只剩下一秒了,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这是小孩都熟知的道理。职业习惯令陈大华一边挥手一边去车道上阻拦,示意对方暂停。

然而停下的不是那辆轿车,而是陈大华的思维。

随着一声闷响,陈大华整个身体被撞得腾空飞了起来,落地后随着惯性一个侧滚, 惨了,后面紧跟而来的一台越野车再度碾上他的身体。

在事故现场,局长发现,陈大华的身体都支离破碎了,警帽却端端正正地戴在头上。 他的手,以敬礼的姿势出现在大家面前。

队长告诉局长,陈大华在帽子里层缝制了两层松紧带子,为的是让警帽能端端正正箍在头上。

肇事车辆被抓住,白色轿车司机解释是,他的车辆不小心刮擦了后边的越野车,想要逃避赔偿才加大油门抢红绿灯的;而越野车司机因为追着前面车辆想要讨说法才对陈大华造成了二次碾压。

看似站得住脚的解释却遭到了局长的怀疑,局长早先干过刑警,白色轿车司机那话太经不起推敲,眼下车辆都购买了强制险,别说一点刮擦,就是撞了车,也犯不着逃逸, 有保险公司理赔的。

醉驾?肯定不是,司机身上没酒气。莫非是……局长心里一个激灵。 检测结果跟局长怀疑的一样——毒驾。

在给陈大华追认功臣的会议上,有网站记者提出质疑:“一个协警,而且是走在下班路上,追认为功臣,合适吗?”“协警也是警察,请你给我记好了,人民警察的责任担当,有上下班之分吗?”局长的声音猛地提高八度,走到那个记者面前,瞪圆双眼,举手,敬礼, 跟着迸出这么一句话:“帽子给我戴正了!”

“帽子,我有戴吗?”记者摸了摸光秃秃的头顶。“这么情绪化的人,怎么当上的局长?”

“是说你无冕之王的帽子呢!”队长上前,轻轻补上一句。 “我不过是个网站记者啊!”

“网站记者也是记者!”

队长拍拍手中的警帽,端端正正戴上头顶。会议结束,得出警了。

(选自《啄木鸟》2 018年第6期)

【小题1】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帽子给我戴正了”为题,强烈的命令语气,反映出鲜明的职业特点,又将小说的意蕴引向深处:有职有权者应该时刻注意保持清正廉明的形象。
B.“沮丧”“宽了心”“心里还没气”“在心里,顶撞了对方一句”这些描写,精简到位,有助于交代情节,刻画人物。
C.“队长”是个次要人物,但总是在适当的时机,以最少的语言,或安抚部下,或反映下情,或阐释、传达局长的未尽之言,言外之意,精当而细致。
D.称记者为“无冕之王”,其含义是记者虽然没有具体职务没有权威,但是影响作用极大。
【小题2】小说中的陈大华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小题3】“协警也是警察”一句,在文中出现了三次,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10 06:47: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5月3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发布会上,寒武纪科技公司宣布:等效理论峰值达到每秒166.4万亿次、峰值功耗不超过110瓦的中国第一款云端智能芯片CambriconMLUIOO诞生。

这种云端芯片可以支持各类深度学习和经典机器学习算法,充分满足视觉、语音、自然语言处理、经典数据挖掘等领域在复杂场景下的云端智能处理需求。

寒武纪目前拥有终端智能处理器IP和云端智能芯片两条产品线。2016年推出的寒武纪IA处理器是国际首款商用终端智能处理器,现在推出的MLUIOO芯片是中国第一款云端智能芯片。因而,寒武纪就成为中国第一家(也是世界上少数几家)能够同时拥有终端和云端智能处理器产品的商业公司。

(摘编自李大庆《“中国芯”站上云端》)

材料二:

与国外领先水平相比相差十余年甚至更多,在追赶巨头时遭遇生态壁垒等诸多阻碍的传统芯片行业,初创型AI芯片企业显然并无这样“输在起跑线”的压力。不少声音认为,AI芯片领域蕴藏着“中国芯”弯道超车的好机会。

“新老”国产芯片势力迥异的境况,与前者提早开始生态布局不无关系。寒武纪透露,其芯片研制从核心指令集、架构到软件生态,都建立在自有知识产权基础上。在去年寒武纪首次公开亮相的发布会上,除了介绍自身的芯片产品,寒武纪花了很长时间介绍一长串的合作企业。“我们不光是卖芯片,还会把基于我们指令集、开发库、编译库的一整套解决方案交给用户。”地平线副总裁贾志鹏说。

人工智能产业对大数据的渴求也给中国初创企业创造了机会。曾在老牌半导体企业工作十余年的地平线副总裁张永谦认为,国外无论是算法公司还是芯片公司,都很难获得中国的大数据,市场、数据、应用场景都扎根在中国本土。以自动驾驶为例,国外与中国的路况差异极大,这意味着需要进行大量数据训练、深度学习的自动驾驶人工智能,巨头并无优势。“从这一点来看,中国本土企业显然更有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在资本争相投入的领域之外,我国在芯片设计、制造领域还存在不少盲点、弱点区域。例如,由于金融IC芯片认证等问题,我国国内银行IC卡芯片基本上被NXP等国外芯片厂垄断;芯片设计领域迎来华为、阿里等巨头争相重金布局,但芯片设计软件等基础工具仍然被美国垄断。

(摘编自孙奇茹《人工智能芯片的中国机会》)

材料三:

什么叫体系质量?为什么必须重视体系质量?艾丰举两个例子来予以阐述。第一个例子是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劣质奶粉把孩子们害苦了,也把中国的乳品企业害苦了。问题出在哪里?有人认为,不就是石家庄三鹿奶粉厂的产品质量出了问题嘛。但艾丰认为,根子还是出在体系质量上。因为,当时的中国乳业还没有形成整个产业链的完整的体系质量,所以,奶源一出问题,后面肯定出问题。三鹿出了问题,别的企业同样也会出问题。因此认为,这是中国乳业普遍的问题,属于体系质量问题。而现在,为什么中国奶粉成了国人最放心的产品之一,也是因为体系质量上去了。

针对近日的中美贸易战及“中兴事件”等,艾丰运用体系质量理论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说,美国商务部以中兴公司违规为由,停止向中兴供应芯片,可谓厉害之举。中兴高端芯片几乎全靠进口,“美国一掐,你咋办?这是什么问题?我看还是体系质量存在问题。上游原材料,高端芯片,全捏在别人手里,这不就是体系问题吗?怎么办?自己干!”艾丰认为,反过来想,也算好事,也许这么一逼,还真把中国高端芯片给逼出来了呢。他建议一定要着力从体系质量建设入手,以开放合作的心态,艰苦奋斗,实实在在地把国产高端芯片产业做起来!

(摘编自段曙东《从体系质量建设入手发展高端芯片产业》)

【小题1】下列对我国智能芯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第一款云端智能芯片等效理论峰值达到每秒166.4万亿次,并且其峰值功耗不超过110瓦。
B.Cambricon MLUIOO支持各类深度学习和经典机器学习算法,可满足很多领域在复杂场景下的云端智能处理需求。
C.推出云端智能芯片后,寒武纪成为中国第一家能够同时拥有终端和云端智能处理器产品的商业公司。
D.我国在芯片设计、制造领域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我国企业的IC卡芯片都被国外芯片厂垄断。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寒武纪推出的MLUIOO芯片,其研制从核心指令集、架构到软件生态,都建立在白有知识产权基础之上。
B.寒武纪拥有终端智能处理器IP产品,其中2016年推出的IA处理器是国际首款商用终端智能处理器。
C.在国际上的自动驾驶人工智能方面,中国企业比外国企业更有优势,因为中国企业更方便进行大量数据训练和深度学习。
D.艾丰认为,以前中国奶粉业体系质量上存在问题,当时三鹿奶粉存在的问题也是中国乳业普遍的问题。
【小题3】为什么说中国企业在AI芯片领域有弯道超车的好机会?怎样才能使我国的高端芯片产业得到长足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诺贝尔在1895年11月27日写下遗嘱,捐献全部财产3122万余瑞典克朗设立基金,每年把利息作为奖金,授予“一年来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根据他的遗嘱,瑞典政府于同年建立“诺贝尔基金会”,负责把基金的年利息按五等份授予,文学奖就是其中之一。
文学奖颁给在文学方面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该奖由瑞典文学院颁发。
2017年10月5日,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
(摘编自“360百科”)
材料二
石黑一雄,著名日裔英国小说家。1954年11月8日生于日本长崎,1960年随家人移居英国,先后毕业于肯特大学和东安格利亚大学,并于1982年获得英国国籍。1983年开始发表小说,其主要作品有《群山淡景》《浮世画家》和《长日将尽》等。曾获得1989年布克奖、大英帝国勋章、法国艺术及文学骑士勋章等多个奖项,与鲁西迪、奈保尔被称为“英国文坛移民三雄”。
材料三

材料四
石黑一雄是一个移民,在其5岁的时候,和父母一起移民英国。或许这正是最触动诺贝尔奖评委们的地方,他是一个移民,他始终没有解决自己的民族认同问题。
石黑一雄的处女作是《远山淡影》,是一部描写日本战后民众心灵创伤的小说。而他的《上海孤儿》,则讲述了一个相当混杂的故事:主人公是20世纪30年代英国闻名全国的大侦探,但是他童年时期和父母一起生活在上海,始终忘不了在上海听说的一起扑朔迷离的失踪案。
一个日本人,写一个英国人在中国的故事,这就是这个故事的本质,也是他迷人的地方。毫无疑问,就全球范围内看,我们这个时代正日益受到移民问题的困扰。在2017年,全球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移民问题。不管是德国还是美国,不管是默克尔还是特朗普,都正在受到这个问题的困扰。移民问题,正在成为全球文化的一个核心问题:跨文化的生存如何成为可能?21世纪会进入一个移民问题的倒退世纪吗?小说家又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那就问石黑一雄吧,这就是诺贝尔奖评委们给出的答案。
这个结果,显示出诺贝尔文学奖功利的一面。有人说去年的文学奖颁给了鲍勃·迪伦,显示出诺贝尔奖媚俗的一面,不管怎样,这个全球最高的文学奖项正在向大众文化妥协,颁奖给词作者。今年,可以说是诺贝尔文学奖在媚俗的道路上更进一步,去寻求社会问题在文学领域的解答了。
但这就是诺贝尔奖评委们的态度。某种程度上说,这次颁奖不是结束(一次认证),而是一次开始。我们应该进一步了解石黑一雄,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开始思索“移民”这一问题,不是站在英国和诺贝尔奖评委们的角度,而是站在自己的角度。
(摘编自张丰《2017诺贝尔文学奖为何花落石黑一雄》)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39岁以下、83岁以上这两个年龄段获诺贝尔奖人数较少。
B.40-60岁这一年龄段随着年龄增长获奖人数呈递增趋势。
C.60岁以上这一年龄段随着年龄增长获奖人数呈递增趋势。
D.更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年龄段集中在50岁到70岁之间,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瑞典政府于1895年建立“诺贝尔基金会”,每年把基金利息作为奖金,授予“一年来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B.小说家石黑一雄获得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他在文学方面创作出了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
C.石黑一雄是一个移民,他出色地解决了自己的民族认同问题,或许正是这一点,触动了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们。
D.跨文化的生存如何成为可能?21世纪会进入一个移民问题的倒退世纪吗?阅读石黑一雄的作品或许能找到答案。
【小题3】根据材料四,分析作者为什么说“这次颁奖不是结束,而是一次开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君子的意义
楼宇烈
君子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君子”一词很难界定,勉强相应于西方文化中的绅士Gentleman。研究表明,春秋之前,君子主要是指社会的掌权者、当权者,后世也有在这个意义上使用的,如“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我们都希望社会的管理者是像样的君子,因为中国历代文化都强调统治者作为一个民族的表率,要通过教育来化导民众。君子既是一个统治者,同时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个教育者。《礼记·学记》开篇就讲“建国君营,教学为先”,就是说建立一个国家,君子来管理一个国家,要把教育放在第一位;通过教育达到的最后目标是“化民成俗”,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虽然君子是一个在上位的统治者或者管理者,但这主要是指社会地位、身份的不同,相对于小人、野人来讲的。孔子以后,君子的概念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君子从社会地位的标志转变为人格品格的标志。孔子主要从道德的理念来给“君子”做一个这样的规定,这在以后整个中国文化中形成了主流。君子跟小人的差别主要是在道德上、品格上的差别。
当然中国文化中也不是仅有“君子”这一个词,与君子含义相近的,一个是“士”,再一个是“圣人”。荀子给这三个概念做了相当明晰的解释,他说“好法而行,士也”。遵循一定的规律办事,侧重于从现实的做人做事方面,来实现和遵守这个“法”。荀子接着讲,“笃志而体,君子也”。是说君子既有远大的、坚定的志向,又能够很实在地去实践。荀子又说“齐明而不竭,圣人也”。对天地人之理都看得很清楚,而且没有停止,不断向上,不断探索,去认识世界,认识人生,这就是圣人。荀子给“士”“君子”“圣人”做了相当清楚的定义,这三个层次都是遵循一个做人的根本道理,遵循社会应该遵守的一个理法去做的,而且要坚持不懈不断地提升。而君子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达到的道德楷模,所以君子更现实、更实际,我们达不到做圣人,但是可以做一个君子。我们常用“博雅”来形容君子,所谓“博”就是学识丰富,“雅”就是品行端正。这两个字是君子所要具备的一个基本素养。
君子的社会作用,首先是引领社会风气。“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就是说君子的德行就像一阵风一样,小人的品德就像草一样,风往哪儿吹,草就往哪儿倒。君子起引领的作用,是社会正能量的体现。宋代的张载在《正蒙》里面也说,“君子于民,导始为德而禁其为非”,就是指君子引导民按照社会的德行前进。引领就必须以身作则,要身教,自己先做到。“身教胜于言教”,君子能够以身作则地身教,所以说“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君子不用出门就可以使国家的百姓受到教育,就因为他身体力行,作出榜样,以自己的行为教育大家。引领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营造一种氛围,一种习俗。一个社会的良好习俗非常重要,欧洲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里面就讲到,“当一个民族有良好风俗的时候,法律就是简单的”。什么都要用法律来管理,社会是管不过来的,要靠大家道德的自觉,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习俗。
君子的另一个作用是传承文化。文化的传承靠君子来延续,社会上如果没有专治于文化传承的人,那这个文化就会中断。随时代的变化,文化的内涵和形式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但是文化的根本精神不能放弃,这要靠君子来传承。我们要传承传统文化,并不是要大家拘泥于外在的各种各样的形式,而是要把文化的灵魂和精神的东西传承下来。
(选自《道德与文明》2016年第6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一词出现在春秋之前,其含义与西方文化中的绅士Gentleman基本相同,君子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B.孔子以后,君子的概念发生了变化,君子跟小人的差别主要是在道德品格上的差别,而在春秋之前君子主要是指社会的统治者。
C.春秋以前,君子既是统治者,也是教育者。《礼记·学记》中的“建国君营,教学为先”说的就是教育是管理国家的首要任务。
D.君子与士的含义,有同也有不同,遵循一定的规律做人办事的可称为士,有远大坚定的志向并能身体力行的就是君子。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先阐释了“君子”的内涵,然后从“引领社会风气”和“文化传承”这两个方面加以分析,阐明了君子的作用。
B.“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中“君子”的内涵,与“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中“君子”的内涵并不相同的。
C.君子、圣人都是德行上的楷模,君子与圣人的差别在于,圣人更理想化,从道理上讲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但真正能够成为圣人的并不多。
D.所谓“博”就是学识丰富,“雅”就是品行端正,我们用“博雅”来形容君子,所以只要学识丰富,品行端正的人,就一定能成为君子。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载《正蒙》里说,“君子于民,导始为德而禁其为非”,就是指君子引导民按照社会的德行前进,是引领社会的正能量。
B.文中引用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当一个民族有良好风俗的时候,法律就是简单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一个社会的良好习俗比法律的管理更重要。
C.“身教胜于言教”,是指君子身体力行,作出表率,就可以使国家的百姓受到教育,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自觉,营造出良好的社会习俗。
D.社会需要有君子来专治于文化传承,时代的变化更要求君子不要拘泥于外在的各种形式,否则就不能很好地传承文化的根本精神。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下坡或者上坡
从县政府往东走,是一条长长的下坡路。当然也可以这样说,从国税局往西走,是一条长长的上坡路。两种说法,指的是同一条道路。人间的事情就是这样,同一个事物,至少会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乍一听,好像是矛盾的,是相反的,仔细琢磨,其实是一回事儿。立场不同,视角不同,说法自然就不会相同嘛。
从县政府到国税局之间那条长长的下坡路,几天前发生了一场交通事故,把我和我的朋友老周都牵扯进去了。
老周曾经是我的同事,两个人在同一间办公室里坐对面,关系相当密切。十几年前“下海”热的时候,老周义无反顾地下去了,开办了一个律师事务所。如今,老周的事业红红火火,连奥迪都开上了。我呢,还窝在原先的那个部门。当然也“进步”了,不过跟老周相比,我的“进步”可以忽略不计。
老周不忘旧交,忙里偷闲,会主动来电话,约我出去小聚。去的是老地方,农家菜馆。
那个黄昏跟往常一样,老周亲自开车来接我。跟往常不一样的是,在那个下坡路的中间地段,我们发现前面路边上围了一群人。老周把车停下了。
老周说:“肯定是交通事故。”说完,老周打开车门走了出去。我坐着没动。我不想管这种闲事,弄不好会管出一身麻烦的。这样的例子我见到的不少,听到的更多。原本是一种美德,可很多人都被自己的美德弄得焦头烂额……
我正胡思乱想着,老周回到车上,从公文包里拿出纸和笔,匆匆地写着什么。
我说:“老周,别管闲事。”老周没有抬头,边写边说:“不管不行,弄不好有生命危险。”我知道自己拖不住老周的后腿。他认准要做的事,谁反对都不行。当年“下海”的时候就是这样。
我心里有点儿不踏实,跟老周一起下了车。我看见柏油路上躺着一个白发的老人,脑袋上有血,手上也有。跟我想象的一样,肇事司机逃走了。没逃走的是一群围观的看客。事不关己,看看又何妨呢?何况,看过以后,他们至少会捡到一个话题,跟别人说来说去,还可以发几声感慨,加几句议论,甚至还可以骂骂娘。
老周走到白发老人身边,扶起了他的上半身,把纸和笔都递给他,说:“老人家,你签个字,证明我不是肇事的司机。签完字,我送你上医院。”老人的神志还算清醒,他看了老周一眼,点点头,接过笔,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我注意到,老人的手有些颤抖,字写得歪歪扭扭,而且,还把手上的血蹭到那张“证明”上去了。
这时候围观的人群里发出不同的声音。
一个声音说:“救人要紧,签哪门子字呢?”又一个声音说:“快点吧,出了人命谁负责?”还有一个声音说:“人心不古,人心不古哇。”老周一声不吭。我不知道他在心里想什么。我倒是有些愤愤不平。一大群人没一个肯动手帮忙的,现在倒说起风凉话了。
我们把老人送进了医院。还好,伤势不算太重。医生说,需要住院观察一下。恰好,老人的儿子也赶到了,住院的事情,让他去安排吧。
老人的儿子是个穿着皮夹克的中年人,脸色很阴,似乎有些愤怒。他没去安排住院的事,而是瞪着眼睛走到我们身边,说:“怎么回事儿?”老周把前后的经过跟他说了一遍。皮夹克沉默不语,他的表情很怪,似乎不相信老周的话,又似乎是将信将疑。屋子里的空气僵硬了。老周轻轻叹了口气,把“证明”拿出来给他看。皮夹克低着头看“证明”,看了很久很久,才从牙缝里挤出了几个冷冰冰的字:“那就,谢谢啦。”说完,一转身走了,连老周的姓名都没想起问一下。老周不是肇事司机,他心里是不是特别失望呢?
我对皮夹克非常不满。什么人呀?人家帮了你父亲,你就用这种态度来对人家?老周长长吁了一口气,突然在我的胸脯上擂了一拳,大声说:“走,我们到富丽华大酒店,一醉方休!”富丽华是本地最高档的酒店,我和老周还从来没有一起去过呢。
我很纳闷儿,老周怎么变得如此兴奋呢?
【小题1】下列对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开头说去农家菜馆聚会,为结尾老周决定改去最高档的富丽华酒店“一醉方休”埋下伏笔,以突出老周做成好事后的兴奋之情。
B.小说中的“我”反对老周救人,反映了“我”的世故与冷漠,说明本质上“我”与车祸现场的“看客”没有什么区别。
C.小说描写老人在“证明”上签字时的情形,说明老人可能伤得很重,突出抢救老人的紧迫性,也自然引出了围观者的一番议论。
D.小说描写“皮夹克”的行为,既验证了老周坚持让老人签“证明”行为的正确性,也批评了国人的某种阴暗心理的劣根性。
E. 小说没有明确表明“我”的身份,而是通过对“我”的言行及处事方式的描写,暗示“我”是县政府机关的干部。
【小题2】小说中的老周具有怎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描写了老周救助车祸中受伤的老人又坚持让老人在证明他不是肇事司机的字条上签名的故事。有人赞同老周的做法,认为老周救助他人时注意保护自己;也有人反对老周的做法,认为老周救助他人不应有附加条件。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