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
A.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B.劳动力指向型产业、市场指向型产业
C.劳动密集型产业、原料指向型产业
D.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12-09 07:46: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表为“辽宁省与广东省不同年份城市人口比重比较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两省城市化进程差异明显,主要原因有( )
①辽宁省城市化水平高主要得益于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②在1990—2000年间辽宁省城市化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是产业结构单一③广东省起步晚是由于气候条件优越,农业发达,制约了城市化的发展④广东省后来居上主要得益于外资企业的迅猛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小题2】两省城市化进一步发展具有共同的优势为( )
A.劳动力数量多
B.基础设施完善
C.工业化水平高
D.矿产资源丰富
同类题2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经济高速增长。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济发展的惯性让广东经济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并将经济总量牢牢地稳定在全国第一的位置。现在其优势弱化,竞争压力加大,新的经济动力又不够强大,速度甚至落在了长江三角洲之后,领跑了中国经济20多年的珠三角,现在正受到挑战。
材料二 长三角扼守长江入海口,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两翼,区域内经济发达。城市人口密集,高校众多,是我国最大的都市圈。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和6%的人口,创造了18%的国内生产总值,在2008年的财政收入中,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贡献份额超过了四分之一。
(1)材料中提到广东“优势弱化”当中的“优势”具体指的是什么?
(2)两个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3)从地理角度考虑,同长三角相比,珠三角的劣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同类题3
读“某地区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该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主要表现在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C.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D.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小题2】由图中信息推断,该地区
A.城市化水平高
B.城市化速度快
C.经济发展水平高
D.城市化起步早
同类题4
下图分别是1978年~2011年国域镇化率与三产业就业情况变围和城镇化率变化与GDP增達支动围。读围,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左图中表示城镇化率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据图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一直高于第三产业
B.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最低时我国城市化进程最快
C.域销化率增速与GDP增始终成正相关
D.2011年第一、三产业就业比重相近
同类题5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读图5“某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完成10、11题。
【小题1】有关该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工业化与城市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B.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水平不相适应
C.属于发展国家
D.第三阶段该国经济增长主要来自第三产业
【小题2】(小题2)第三阶段该国经济增长主要产业部门是
①劳动密集型产业 ②资源密集型产业
③技术密集型产业 ④现代服务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