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初唐四杰”堪称盛唐精神的探路者。虽然见识了太多艰辛困顿,前途未卜,现实充满无法预见的种种未知,但他们却以超乎寻常的坚定与执着,自由驰骋在对理想的追逐和对未来的诗意想象之中。诗歌是强化记忆的有效方式,他们通过诗歌创作,把逐梦路上的艰难困苦以及壮志豪情化作永远的记忆。

历史为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提供了建功立业的广阔舞台。几百年来的政治风云和民族融合,造就了唐代文化的博大与包容。文人士子渴望成才、追求功名,不论出身,无问西东。在政治风云中家道中落的旧族,因时事变幻而乘势突起的新贵,以及依靠创新制度和灵活政策而发家致富的百姓,都鼓荡起冲破现实改变命运的万丈雄心。

依靠门第与家世的选官原则正在被抛弃,新生的科举制度提供了依靠才学进身的仕宦途径,并带来了新的价值观念。是否科举及第已经成为人生成功与否的核心标尺。即如祖孙三代都担任最高层命令文字撰写之职的河东薛氏,到唐高宗时期担任宰相中书令的薛元超这一代,也要感喟自己未能科举出身的憾恨人生。他曾说:“吾不才,富贵过分,然平生有三恨:始不进士擢第,不得娶五姓女,不得参修国史。”

科举制带来的通过个人努力改变命运的价值追求,已经深植于各阶层人士的心中。对于没有应举条件的士子来说,应募从军、立功沙场也就成为一种自然的选择。即使科举(包括各种科目)及第的文人,也都在同一个时期通过杨炯的诗句集体喊出了“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的豪言壮语。堪称唐代第一代边塞诗人的骆宾王也写有《从军行》诗,表达了“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的豪情壮志。

“四杰”以旷达的心胸来面对辛酸的人生。我们熟悉的骆宾王,曾给主持铨选的裴行俭写诗致意,虽然感叹“轻生长慷慨,效死独殷勤。徒歌易水客,空老渭川人”,但还是希望能够“为国坚诚款,捐躯忘贱贫”。他又以生不逢时的浮槎自况,一边失落地叹咏着“仙客终难托,良工岂易逢”,紧接着还不忘展望一下未来,“徒怀万乘器,谁为一先容”(《浮槎》)。

在那个时代,文学才华开始冲破门阀社会的传统价值体系,在文士中间受到重视。让杨炯不服气的王勃,出自儒学世家,六岁善文辞,长而好读书,“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新唐书·王勃传》)。又如杜甫的祖父杜审言,狂妄自傲得令人称奇,《旧唐书·杜审言传》谓其“雅善五言诗,工书翰,有能名。然恃才謇傲,甚为时辈所嫉”。唐高宗乾封年间,他参加完吏部的铨选考试之后,感觉自己发挥超常,一定会令主考官苏味道在看到他的答卷后羞愧而死。

以“四杰”为代表的文学史上的初唐士人,评论家们可以批评他们还缺少浑融的意蕴和秀美的风神,但是那种“健全的欲望”(闻一多语)、不甘沉沦、不惧艰险的精神,却推动了一个盛世的到来。

(摘编自刘后滨的《“初唐四杰”的壮志豪情》)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初唐四杰”通过诗歌创作将盛唐精神化作永远的记忆,堪称盛唐精神的探路者。
B.唐代为建功立业提供了广阔舞台,旧族、新贵和发家致富的百姓冲破现实改变了命运。
C.原有的选官原则正在被抛弃,导致唐朝必须依靠新生的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D.在唐代,应募从军、立功沙场是很多文人士子实现个人价值追求的一种选择。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列举薛元超一例,论证了非科举及第的人生是不成功的,分析具体,有说服力。
B.文章论证“四杰”心胸旷达,引用了骆宾王的诗句,分析紧扣第一段,结构严谨。
C.文章从多方面分析了“初唐四杰”产生壮志豪情的原因,论证结构十分清晰。
D.文章没有否定评论家们对“四杰”缺少浑融意蕴和秀美风神的评价,分析客观中肯。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朝代的文化环境宽松,有利于文人士子追求理想,实现价值,改变命运。
B.科举制度在唐代对选拔官吏起了积极作用,因此它是一种进步的选拔制度。
C.王勃的文才、杜审言的诗名被文士看重,门阀社会的传统价值体系已受冲击。
D.盛唐时代的到来,与文学史上初唐士人的壮志豪情、无所畏惧密切相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07 01:54: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以“意象”为本体的中国美学,根本不同于西方的实体论哲学与美学,它不是将美看作实体的属性看成是外在于人的情感意识的实体性对象,而是看成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情与景的统一。“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意象所呈现的是一个有情感、有意蕴的感性诗意世界,是以“象”为载体、以“意”为主导的即景会心、以形写神的心灵创造。意象所创造的世界不同于现实,它不是让人们满足于眼前、当下的东西,而是超越现实,走向高远的人生境界。
意象作为一个审美范畴的提出,与中国古代艺术实践密不可分,意象范畴亦是对中国古代各门艺术美感与实践经验的总结。中国诗歌艺术创造的本体即是意象。王夫之正是在诗歌艺术创造实践中总结出“诗”既不等于“志”(意)也不等于“史”,而是情与景的融合,即“诗”的本体是意象的观点。这实际上也是中国诗歌美学的普遍看法。中国古代诗学的许多重要范畴,如兴象、情景、虚实、比兴、气韵等,都直接指向了诗歌审美意象的创造。另如中国戏曲艺术、书法、音乐、舞蹈、绘画、建筑,它们都不像西方传统艺术那样,以形式和形象模拟为中心,而是以形写神,情景融合、虛实相生,体悟道的生命节奏,传达宇宙人生的生命与生气,所以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意象创造的艺术。
意象作为美和艺术本体的构成,反映了中国古代美学和艺术的特色,同时它也可以作为一个现代美学和艺术范畴,进入到现代人的视野中。张世英先生说,弘扬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象之美,首先要发掘、展示传统“意象说”的现当代意义。学术界在这方面已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其中一种有价值的思路是吸收现象学美学的理论成果来阐释中国传统的意象美学。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存在论现象学美于“美”有一种解读,那就是“美"是从显现的、在场的东西让你体会到背后无限不在场的东西,这与中国意象美学的精神是相通的。意象之美就是通过在场的东西(象)想到背后不在场的东西(意)。它让你从看到的东西中体会到未看到的东西,从说到的东西体会到未说到的东西,让你的心灵与古人相通、与人性相通,使你的生活充满诗意。
传统意象美学在当代美学领域中并没有过时,它仍然对人们的精神和艺术创造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而认真汲取意象美学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则必将有力地推动中国美学和艺术的发展。
(节选自毛宣国《意象理论与当代美学艺术实践》,2017年11月22日《光明日报》)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以”意象”为本体的中国美学认为,美不是依附于实体,而是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情与景的统一。
B.“诗“的本体是意象,这一观点虽然是王夫之首先提出的,但也得到中国诗歌美学界的普遍认同。
C.不仅仅是诗歌,中国戏曲艺术、书法、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在本质上也是意象创造的艺术
D.作为美和艺术本体的构成,意象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美学和艺术的特色,也反映了现代人的视野。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运用中西方比较的视角,揭示以“意象”为本体的中国美学的特点及内涵。
B.第二段主要以中国古典诗歌为例,论述意象范畴与中国古代艺术实践的密切关系。
C.第三段通过引述中外名家的言论,证明中国意象美学实质上就是现代现象学美学。
D.结尾段指出传统意象美学在当代美学领域中的重要作用,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意象所创造的世界是有情感、有意蕴的感性诗意世界,能让人超越现实,走向高远的人生境界。
B.西方传统艺术以形式和形象模拟为中心,而中国传统艺术则以形写神,情景融合、虚实相生。
C.意象之美在于通过“象“想到“意”,让人从看到、说到的东西中体会到未看到、说到的东西。
D.当今时代,传统意象美学仍能引领人们精神和艺术创造,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美学和艺术的发展。

同类题2

   材料一:

业内人士称,5G与以往无线通信技术最大的区别是服务的对象。以前服务的主要是人,而5G将真正实现万物互联。可以说,5G所要承担的是改变整个社会、行业的使命。

国内三大运营商已在4G领域投资超3000亿元,目前仍处于成本回收周期。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酝酿建设5G的原因何在?业内人士分析,这是因为我国正在迅速进入智能社会,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AR/VR等应用在迅速普及,它们的规模化应用需要新一代网络来承载。比如建设自动驾驶城市,就需要依托5G网络实现车辆、信号灯、道路感应线圈、智能总控平台间的无缝连接和互动,且时延需要在毫秒级别。

“物联网时代,一个家庭往往会有超过100样东西需要连接网络,所以需要新一代网络——它对整体网络频谱利用率更高,能够连接更多终端的新系统。不过,我预计未来4G和5G会并存,并不是5G来了4G就会全部被淘汰掉。”业内人士说。

(摘编自宋杰《 5G将至,中国领跑》,《中国经济周刊》)

材料二:

5G或许将成为我们可能见到的最具影响力的技术变革之一,因为它不仅是通信技术的演进,更是一场从智能设备、无线技术、接入网、核心网到云端的跨行业革命。

目前中国在国际通信标准的参与度上显著提高,已经成为标准制定的主导者之一,特别在5G标准上中国的提案数量比4G时代有了很大的提升,提案的采纳度也在逐渐提高。尽管如此,我国在标准的必要核心专利上还不是很多,与提案的数量不成比例。

谈及影响5G发展的致命性软肋,专家认为相时于技术标准而言,我国在高端芯片制造上差距还较大,特别是在射频芯片上差距更大。这方面不仅需要有相当强度的投入,还需要有很长时间的技术和经验积累才行,必须早下决心,下大决心。

在技术应用上,5G首先要面对覆盖难的挑战。由于频段高、覆盖差,必然需要有大量小基站,依托多天线技术的波束赋形和快速扫描追踪有望明显改善;但能否根除覆盖肓点,仍是不确定事件。从市场开发层面看,究竟什么应用必须用5G?现在并不确定。业界所期待的物联网应用能否在近期担当业务收入的大任,也不乐观。

另外,我国2015年开建4G,现在网络负荷还很轻,2020年就开建5G,仅仅5年时间不太可能收回4G的投资。究竟运营商能承担多高的投资增加,什么业务能补偿投资的增加?专家认为,这些目前还不清楚。

(摘编自《 5G标准已出,软肋犹存》,《中国科学报》)

材料三:

在这个机会重重、激流暗涌的时代,有两个城市有望成为5G领域的全球领导者。位于芬兰的奥卢是一个多雪的城市,在无线通信方面耕耘50余年;而7600公里之外的中国深圳,也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成为移动网络领域的后起之秀。

奥卢拥有两家顶级高校和无数高级研究中心,是芬兰最受学生欢迎的城市,也是芬兰创新教学理念的先行者。奥卢被认为是欧洲的“生活实验室”,学生可以自由开展各种新技术试验。同时,该市公共部门、高校、研究机构以及公司之间由来已久的合作文化也进一步强化了当地技术研究与开发。

而从全中国范围来看,深圳的高校不仅数量较少,学术水平和顶级大学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即便如此,这一教育劣势并未让深圳失去人才支持,因为当地提供了大量针对人才的优惠政策。大学毕业生在深圳落户难度不大,还能获得一次性住房补贴。此外,在世界500强企业工作过的首席执行官或知名学者甚至可以获得数百万元的安家费。

(摘编自《 5G,谁主沉浮》,《人民周刊》2018年第6期)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技术的规模化应用需要新一代网络来承载,这是国内三大运营商计划建设5G的重要背景,虽然他们还处于4G领域投资的成本回收周期。
B.5G网络对整体网络频谱利用率更高,能够连接更多终端的新系统,物联网时代家庭智能化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始终要依托5G网络。
C.大量建设小基站将不可避免,只有这样才能基本解决5G频段高、覆盖难的问题,使依托多天线技术的波束赋形和快速扫描追踪得到明显改善。
D.芬兰的奥卢践行创新的教学理念,受到了本国学生的欢迎,他们可以在这座被誉为欧洲“生活实验室”的城市里自由开展各种新技术试验。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5G不仅是通信技术的演进,而且是一场从智能设备、无线技术、接入网、核心网到云端的跨行业革命,它甚至承担着改变整个社会的使命。
B.相较于4G时代,我国在5G国际通信标准的参与度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这主要体现在提案数量的大幅度提升和提案采纳度的逐渐提高上。
C.深圳研发无线通信的历史并不悠久,它需要不断地强化自身在移动网络领域的技术优势,方能在激烈竞争之中成长为5G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D.材料一侧重介绍我国5G技术的国际领先位置和当前应用情况,与此不同,材料二和材料三侧重强调我国在发展5G过程中应当关注的问题。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逍遥之乐
陶正
人吼,猪嚎,驴叫。扁食,饸饹,面糕……又逛到集市了!三十里路,二十里沟,一架大山,有事要办吗?没有。就是想逛逛!
庄里人说起他来,就是一个字:残。可现在,宽宽歇着,晃晃闲串。咋闹的?解不开!年货早办齐了,上集就给小孙子捎了两挂响鞭。他也变得顺情说好话了,何苦钻牛犄角?怪,以前他就想不到这一层,听见好话也得恶声恶气地呛回去。他是残。他老婆没少挨他的鞋底子。咋?干粮里糠掺多了,拉嗓子,豆钱饭熬稠了,费粮食。这阵子莫说打,骂一句的心气儿也没有。老婆子有功嘛,两口肥猪,六十只兔子,窑里还贴着奖状,王秀琴,怪好听的!
他倒闲下了。头几年他拐着腿,咳着痰,不是一样得上山?现在,两口子就把地里的活儿包光了,粮还不少打。山里的野物也稠了,一个个实囊囊的。数那只狐子长得搽大,愣肥!那身皮毛像搽了青油,明光光的!
那狐子像成了精!他天天在山里转,就是打不住。那天碰上了,狐子盯着他看了几眼,还咧嘴笑了笑!怪模怪样的。这要是头几年,他非气个倒仰不可。他打狐子也残,哪个倒运的狐子让他算计上了,就别想活过一个集日。不咬炸子儿?还有枪!砰!没个跑脱!
他没放枪,跟那狐子一起笑了。噫,你个精灵,还晓得逗老汉开心哩!他好像喜欢跟那狐子耍。这怪性情是咋变的?解不开!
“老汉,愣什么?掏钱给娃娃买个玩意儿吧!六毛,便宜!”
以前庄里人说他残,也是怀疑他有钱太精,连洋火都不常使。他没有钱,真没有。这阵子有了,他倒不精了。六毛真不贵,炸药还一块二呢。那炸药性子烈。玻璃茬子调在药里,成山杏大小的圆蛋蛋儿,这就是炸子儿。放在狐子常走的地方,轰地一声,再大的狐子也是个死。可那身皮毛纹丝儿不伤。
那天他刚回,轰地一声,炸子儿响了。噫,那只孤子笑不成了!他还有些为那狐子抱屈。他本来算计过了腊月就不再下炸子了。唉,你个精灵,咋没交好运?
该不是又把谁家的狗炸了吧?
他错炸过大贵儿的一只狗。这狗是全庄的祸害。癞拘。癞人养癞狗,大贵儿打小就不是个正经庄稼人。秋里,家家都拴狗,独独大贵儿让它寻野食,侵害别人的庄稼。
报应。
他没有这么说。他理亏。有理他也不残了。二十块钱赔一条癞狗,庄里人都说他变成个憨憨了。总比说他残听着入耳。
他来到了沟里,可狐子呢?地上有血,还有几撮狐子毛,狐子的脚印有来没去。还有人的脚印儿,有来有去。偷?不能老把人想得那么坏,八成是过路的不晓得规矩。他没有寻那人的脚印儿,弯转身就回庄了。
咦,那不是大贵儿吗?今天该不是来卖那死狗皮的吧?
只见大贵儿两手揣在皮筒子里,眼皮也不抬。把他牛气的!不就是一张癞狗皮吗?
噫……是张好狐子皮,毛又茸又长又光亮,像搽了青油……
他的心里猛地咯噔一下!
他忽然来了气,横着身子往里挤。前面两人硬顶着不动,还在讨价钱。
“我出三十二块!”这位一起急,把摸指头暗说价的规矩也忘了。
大贵儿还是一股劲儿地拨弄脑壳。
“你这是做买卖的,孬好不让一分钱,也太残了吧?”
咦……残?这是说谁?
他慢慢地把挡在头前的两个人分开,走到大贵儿跟前。
“大贵儿!卖狐子皮呐?”
“啊,啊……”大贵儿惊得像见了鬼。
“这张皮子,咱们爷儿俩讲讲价!”
他把手褪回皮袄袖子里,递过去。大贵的手却一股劲地往后缩,两只眼睛眨巴眨巴的。他硬把大贵儿的手抓住了,拉进自己的袖筒。那手抖得厉害!
大贵儿强笑了。怪模怪样的。嘿嘿,狐子的笑。老汉我到底把狐子打着了。俩儿。
他在袖筒里攥住了大贵儿的指头。“不能出高了。”
“能……能咧,您老,咋都能咧……”
他掏出十二块,塞在大贵儿手里,抓起那张狐子皮,只一抡,狐子皮就端端地趴在了膀子上。茸茸的皮毛蹭着脖颈子,暖洋洋的。
他弯转身子,走了。只听见后面一哇声地吵叫起来。
“咋?三十二块不卖,十二块倒宽宽地送了,你这是耍我们哪?也太残了!”
嘿嘿,残。这可不是说他。他像个打了胜仗的大将军,上了路,哼起信天游来了:
说起这个事事儿真奇怪,自个儿打了狐子自个儿掏钱买。
老汉我今天情愿当憨憨图个啥?
嘿嘿,解不开!真格解不开!
(选自《北京文学》1983年第4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一连串短句,活画出农村集市上热闹的场景,迅速将读者拉进小说情境中,也生动地表现了人物逛集市时兴奋、得意的心情。
B.老汉会顺情说好话了,觉得老婆子的名字也好听了,甚至看到狐子笑也觉得开心,说明人物性格较之以前发生了鲜明的转变,这与老汉的生活变化以及时代背景息息相关。
C.老汉市场遇到大贵儿的情节写得妙趣横生。一句“老汉我到底把狐子打着了。俩儿”,表现了老汉对大贵儿的鄙视和找到狐子的得意。
D.小说善于运用多线索叙事手法,以老汉猎狐的故事为主线,以闲逛集市的过程为辅线,不断插叙老汉今昔生活的对比,容纳了大量的人物生活信息,散而不乱。
【小题2】请结合作品,谈谈庄里人为什么说老汉“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对桑顿的爱
桑顿是去年冬天和朋友一块儿来到白河河口的。
因为天太冷,桑顿不小心冻伤了脚。他的朋友汉斯和彼得担心他的脚伤会严重下去,于是在岸上给他搭了一个小木棚,让他留在那里养伤。他们自己则做了木筏,继续往上游走去了,等到春天河床解冻的时候,他们会再顺水而下,到河口来接他去道生。
在桑顿挺身救巴克时,他脚上的冻伤没有痊愈,走起路来还是有点跛。
现在到了春天,天气逐渐暖和了。随着气候变暖,他原来还有点跛的脚也已经完全康复了。
在桑顿细心照料下,巴克身上的伤口也已经全部愈合,而那些原本过度劳累扁下去的肌肉,也已经重新隆起来了。巴克又恢复了往日的风采。
整个长长的春天巴克就待在桑顿身边。日子过得很是舒畅,它时常地躺在河边漫不经心地望着解冻后的河水,看河水人遥远的地方呼啸而来,然后又滚滚而去。要不然就懒洋洋地躺在树底下,静静地听鸟儿在枝头上歌唱。他们整天无所事事,只是等着桑顿的朋友,来接他们到道生去。
自从被绑架以来,巴克第一次过这种悠闲自在的生活,它甚至有些喜欢上这样的生活了。
除了巴克之外,桑顿自己原来还有两只狗跟随着他。一只名叫斯基特,是爱尔兰猎狗;另外一只名叫尼格,是警犬和猎犬混血的大黑狗。尼格有一双笑眯眯的眼睛和非常温和的脾气。它们对于巴克这个新朋友从不嫉妒也不欺负。它们像亲兄弟般,一起分享桑顿的慈爱和宽厚。
当巴克被桑顿抱回来养伤的时候,斯基特像个医生似的总来探望它。那时巴克气息奄奄,斯基特就像母猫疼爱小猫般的热情和体贴,把巴克的伤口一一舔干净。
每天早晨巴克吃完早餐后,它就来为巴克服务,以至巴克后来一到那时候就盼望它的到来。
在巴克体力逐渐恢复的时候,斯基特和尼格这两个可爱的朋友就来找巴克,怂恿它参加各种可笑的游戏。
桑顿看着他们玩得那么开心,也常常忍不住加入它们的行列,一起玩耍起来。就这样在这个处处洋溢着温馨的家里,巴克开始了他的新生活,也第一次产生了爱,一种纯真、热烈的爱。
即使在阳光明媚的圣克拉拉山谷中,虽然法官和它的家人都对他不错,巴克也从来没有过这种感觉。陪法官的儿子们去打猎时,它只不过是他们工作上的合作伙伴;和法官的孙子们在一起玩儿的时候,它也只不过是在尽监护人的责任;它和法官本人之间则是一种庄严而高贵的友谊。
然而,自从遇到了桑顿之后,它才真正地领略到什么是爱。
桑顿救了它的一命固然是理由之一,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桑顿是一位理想的主人。他把那些狗当孩子般看待,喜欢坐下来搂住它们的脖子,或者是把它们抱在怀里和它们东扯西扯。他们就像是一家人一样,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桑顿有个习惯,常喜欢粗暴地用两只手把巴克的头拉过来,夹在两腿之间,然后一前一后地摇晃着它。同时叫着各种巴克听起来倍感亲昵的绰号。桑顿这种表达疼爱的粗鲁方式,令巴克觉得十分新鲜和有趣。
每当桑顿用力摇动它的时候,它的心也随之荡澜。桑顿一松手,它就跳起来,然后像个绅士,把前腿抬起来,张开嘴巴,朝着桑顿露出欢快的微笑。同时,眼睛里无限的深情,喉咙里还不时发出一阵颤抖的声音来,似乎想说点什么似的。
这种含情脉脉的凝视,常弄得桑顿一阵惊奇,他睁大眼睛望着巴克大喊:“天啊!你就只差不会说话了!”
巴克回报桑顿的爱,也很特别,它把桑顿的手含在嘴里,用力地咬一下,让自己的齿印长时间地留在上面。但桑顿明白这种近乎伤害的做法,就是巴克对他爱的表示。
不过,巴克大多数的时候表现得很含蓄。它不像斯基特,经常缠住桑顿;也不像尼格,硬是把自己的头放在桑顿的膝盖上面。它经常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崇拜的眼神望着桑顿,而且一望就是好长时间。
它喜欢躺在桑顿的膝盖上,它仰着头仔细地看他的脸,研究他、观察他每一个表情的变化。有时候,它会躺在稍远的地方,望着桑顿的背影,默默注视他的每一个动作。
每当这时,巴克投过来的眼神,像一股无形的力量,让桑顿不由处主地转过头去看巴克。然后他也和巴克一样默默注视对方。
自从巴克被桑顿救了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巴克都不让桑顿的身影离开它的视线。桑顿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形影不离地跟在他后面跑。
从它来到北方以后,它的主人一个换过一个。这种匆匆的离去,让巴克觉得任何一个主人都是不长久的,对此他很担心。它怕有一天桑顿也会离它而去,从它的生活中消失。
这种日夜的担心使它晚上睡觉的时候经常做噩梦。每次从噩梦中惊醒时,它就立即爬起来,冒着寒风跑到桑顿的帐棚旁边,静静地站在那儿,倾听桑顿熟睡中均匀的呼吸声。直到证实了桑顿并没有离开它,它才依依不舍地回到自己的窝里去。
尽管巴克非常爱桑顿,但是,潜伏在它身体内,遗传自祖先的原始气息依然存在。巴克的脸上和身上都留有无数次战斗的伤痕。但是,它的战斗能力并没有因此而削弱一分,它的凶猛敏捷一如前往。
斯基特和尼格性格很好,对它友善极了,而且是桑顿的狗。但是,其他的陌生狗接近巴克后,无论对方多么勇敢,它们很快地就认识到巴克是惹不起的。
当它蹲坐在火堆边时,就常常感觉到有无数个影子在它四周跳动,怂恿着它跟它们一块儿走。还有来自森林深处的声音,那呼唤是那么神秘、刺激,不时地在诱惑着它,使它想离开火堆,投进森林里去。但是,每当它跑到那阴凉的树林里时,它就会想到桑顿,于是,那份对桑顿的眷恋又把它拉回火堆旁边来。
它心里牵挂的只有桑顿一个人,有时也有路过此地的人会赞扬它,或抚摩它一下。但是,它对那些人都非常冷漠,而遇上过分热情的人时,它就立刻站起身,掉头走开。奋不顾身
有一天,两个身材魁梧的男人来到他们的营地。巴克开始以为他们也是一般的过客,根本不去理他们,直到发现桑顿和他们亲热地交谈,这才接受他们对自己的亲昵。这两人就是来接桑顿的汉斯和彼得,他们带着桑顿和他的三只狗,一起离开白河河口走向道生。
(节选自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桑顿在脚伤没有痊愈的情况下,依然挺身救下布克,细心照料布克,使之恢复如初,这说明桑顿是一位富有爱心的人。
B.桑顿把布克当孩子一般看待,尽管他对布克表达疼爱的方式比较粗鲁,但布克并不介意,反而感到新鲜和有趣,对桑顿有一种依恋感。
C.布克担心桑顿会离开它,晚上睡觉经常做噩梦,这是布克以前的痛苦经历给他造成的伤害,同时也体现了布克对桑顿的深厚感情。
D.文章虽是节选,但首尾照应,结构严谨,语言朴素自然,在平铺直叙中表现出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凸显了人类的伟大。
【小题2】小说中的布克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说明。
【小题3】小说运用了什么说法来表现了布克对桑顿的爱?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