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在信息时代,科技对戏剧艺术的影响表现得十分明显。从戏剧创作层面看,传统戏剧更强调剧本的重要性,重视对故事的叙述和对人物形象的诠释,而现在越来越重视舞台设计的探索与拓展;以一人一事贯穿的闭锁式戏剧结构,正逐渐让位于多视角、多层级交织的新的结构样式;而以人物为主体、以行动为主线的戏剧叙事模式,正逐渐让位于多媒体、人机互动、人偶配合、技术装置等多元并存的新型艺术系统。科技对戏剧实践影响最直接也最明显的自然是舞台呈现。《印象五台山》里,墙体上演员的表演、环形景观和360度全景旋转舞台区,让数千观众经历着人生百态,整场演出可观、可听、可闻、可触、可思。另外,观众与剧场空间及演员的相处方式也不一样了,三者形成了新的关系。景观剧、直面戏剧、浸没式戏剧等剧场实践,都可以看作是观演关系变化调整的有效手段。科技还改变了戏剧的传播方式。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英国国家剧院的演出现场录像,借助现代拍摄技术和传播手段,这些录像才可以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那么,科技的支撑对于戏剧艺术是否必要呢?人类的戏剧艺术源远流长,现代科技的出现则是晚近之事,按理说,两者相遇一定会出现“水.涨.船.高.”的美好局面。但是古希腊的悲剧和神话至今仍是难以超越的经典范本,可见,艺术的价值似乎并不会由于科技的加持而增值。戏剧艺术家应当具备高尚的美学情操和高超的艺术造诣,如此才能将各种科技手段水乳交融地内化于创造中。
【小题1】科技对戏剧艺术的影响有哪几个方面?
【小题2】请具体解释“水涨船高”在文中的意思。
【小题3】根据材料,概括传统戏剧与当代戏剧在创作层面的差异。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20 05:57: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小米
徐慧芬
小米是我小学时的同学,从小就长得很丑,丑得一点都不讨人喜欢。一张大嘴,嘴皮翻起,眼皮上有块跌伤后留下的疤,疤没长好,使眼皮有点吊起来,让人觉得两只眼睛大小很不一样。
小米三年级转到我们班上来后不多久,大家就发现,这样一个难看的女孩还喜欢说谎。她偷了家里藏着的糖果,带到学校分给同学吃,说是她妈妈专门买给她吃的,买了好多好多。可是,那天,她摇摇晃晃拎着一只大马桶走着,她妈妈迎面上来,伸手就是两记耳光,原因就是她偷了糖果还不承认。有一个同学看到了,全班也就知道了。大家都说小米骗了人,以后不吃她的糖果了。
过了一学期,班里来了两位实习老师,班主任要大家穿得干净点,迎接新老师。小米却从书包里掏出一块漂亮的丝围巾围在脖子上,很自豪地告诉大家,这是她的小阿姨送她的生日礼物。后来她的小阿姨当着同学的面骂她是贼骨头,偷了她的新围巾。以后,没有一个同学相信她的话了。但是,她仍旧经常不断地说谎,又一次一次地被别人戳穿。
说谎是不老实的行为,当然不够资格当少先队员。所以到了五年级,小米还是入不了队。后来她又做出了一件更严重的不老实的事情。那次我们中队去少年宫搞活动,当然,不是少先队员,不戴红领巾,少年宫门口是不让进去的。这次,辅导员对小米说,你也去吧,你候在门口,等我来了,带你进去。可是等我们进了少年宫,发现她早已进来了。辅导员问她,你怎么进来了?她说是看门的老伯伯主动放她进去的。后来别班有个同学告诉辅导员,他看见小米慌慌张张从口袋里掏出一条红领巾往脖子上一系,进门后又赶紧扯下来藏在口袋里。辅导员问小米,是不是这样的?小米说是别人瞎说。有个同学就一伸手从她口袋里扯出了红领巾。这样,大家便很气愤,气愤她竟敢冒充少先队员。以后大家经常骂她:不要脸!骗子!冒充少先队员!
过了几年,碰到上山下乡,小米和她的弟弟都属于“一片红”,就一起回到他们老家乡下去插队落户干革命。又过了几年,她妈妈退休了,有政策可以让子女顶替,小米的弟弟就上来顶替她的妈妈进了工厂。小米就在老家生了根,嫁给了当地一个驼了背的村办厂厂长。小米的乡亲告诉过小米的娘家人,那个驼背脾气很坏,喝醉了酒,常常骂小米是丑八怪。驼背又嫌小米乱花钱,就把钱统统藏起来。小米买布做一条短裤的钱也要向他讨。可是小米回娘家时,还是骗大家,说她的男人待她很好,很看得起她。她男人偶尔发发小脾气,她只要眼睛一瞪,男人就乖得一声不响了。她说她很有威信,两个孩子也听她的话。
又过了几年,又有政策,知青的孩子可以报一个户口回来。男人说,两个丫头,弄一个回上海吧。她就到娘家来和父母兄弟姐妹商量。大家说,哪来的地方住?难办得很哪!她回到乡下,又骗男人说,家里的兄弟姐妹抢着要她的孩子住他们家,可是她想来想去还是舍不得让孩子离开爹娘。男人知道她的谎话,骂了她几声只好罢了。
前年,她的老娘风瘫了,家里写信叫她回来一次。兄弟姐妹说,我们都要上班的,工作跑不开的,要么你来陪陪老娘,要么大家出点钱,请个人帮忙。小米当即就摸出一千块钱,说是她男人叫她带上的。回到乡下,她男人一把揪住她的头发,问她家里的一千块钱哪儿去了,小米说我怎么知道。男人要往死里打她,小米只好说拿了这钱是想到上海为男人买一套样子好点的西装,结果钱丢了。男人哪里信她。男人说他总要到上海来问个究竟。吓得小米赶紧跑到邮局打电话给娘家:“不要说我给了你们一千块钱。”这一次她自己戳穿了自己的谎话,气得她娘家人骂道:这辈子就没一句真话!
看来,小米娘家人的话是对的。到死,小米仍在说着谎话。去年,我在火车站不期碰到小米,见她如此瘦削,不免诧异,她却告诉我无甚大病。其实,她是来上海查病的。查出来得了肝癌,已是晚期。她是知道的。但她却对家里人说她只是生了一个不要紧的囊肿。所以直到她死后,家里人才知道小米又一次骗了大家。
现在小米已经去世了。如果她的灵魂能升入天堂,我相信她在那儿大约是不会说谎的。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恰当的一项是(   )
A.小米内心很要强,为了赢得同学们的好感,她偷了家里藏着的糖果,带到学校分给同学吃;为了和同学们一样参加少年宫的活动,她冒充了少先队员。
B.小米不讨人喜欢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她长得太丑,一个是她爱说谎。前者是命运对她的不公,后者则是她的选择,这选择是她不珍惜个人形象的体现。
C.老娘风瘫,家人一叫,小米即回,并毫不犹豫地拿出一千块钱;她被查出肝癌晚期,却对家人说只是生了一个不要紧的囊肿。这些说明小米胆小、懦弱。
D.小说以舒缓的笔调,叙写了小米不老实而说谎的一系列故事,但是并不给人以重复烦琐之感,每个故事中小米面对的人物都不同是一个重要原因。
【小题2】小说是怎样叙述小米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小题3】“如果她的灵魂能升入天堂,我相信她在那儿大约是不会说谎的”这句话,是理解小说主题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微博的中国式生存

①微博现象是当下中国的媒介奇观,编织“围脖”已成为当下人们媒介生活的一种时尚。“围脖”这一温馨的称谓,反映了中国微博用户对这一新兴媒介产品的钟爱。

②微博在中国媒介生态中的意义不同寻常,它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媒介革命。微博一小步,媒体一大步。微博释放的“微动力”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公共与私人交往方式。微博刷新了中国的媒介视域,也改写了国人的媒介生活方式。微博所释放的“微动力”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公共与私人交往方式。“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这正是对当下中国语境下微博效应的经典描述。在江西宜黄强拆事件中,钟如九在微博空间中的泣血呼救,奇迹般地改写了整个事件的走向。正因为此,社会公众对微博给予了很高的褒奖与期待,并认为,微博制造的“围观”力量助推了公民社会的大步前行。

③其实,小小的微博承受了不少不能承受之重,承载了过多的光荣与梦想。在微博的八面风光的背后,我们需要追问和思考这一新兴媒介功能的宽度与限度。

④可能谁也不会想到,一个小小的微博会在当下中国媒介环境下释放出如此巨大的能量。有媒体甚至夸张地说,“微博搅动中国”。微博为什么能搅动中国?一个只有140个字符的媒介空间,为什么会引爆一个个舆论事件?微博与当下中国舆论生态究竟构成怎样的联动关系?

⑤微博是博客的微型版。博客曾被中国的网络用户热宠过一阵子,相对于网络论坛,博客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表达空间。“我的博客我作主”。有研究者认为,博客使全民表达成为可能。每个人都要有属于自己的一个或者无数个麦克风,而且这是跨国麦克风。在博客空间,表达者可以相对独立、从容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可以把自己所要表达的东西完整地说清楚,就像自己的日记本,但与局限于个人抽屉的日记写作不同,博客日志可以在互联网上被人“看见”。博客写作不是为自己的抽屉写作,也不为自己的孤独抒怀,而是期待他人的分享。博客作者往往存在双重诉求:一是为自己写作,即通过文字编织自己的空间。不管是直接书写自身的所见所感,还是转贴他人的文字,或直接链接他人的博客空间,都意在编织一个刻有自己风格的个人空间。二是为他人写作,为“围观”写作。博客作者多有一种被他人“看见”的期待。无人喝彩的博客,就失去了外部性的动力。他人的喝彩与加油,会给写作者以动力。

⑥就目前而言,博客这一网络表达形态,已过了蜜月期,进入效能衰退期。相对于博客,微博则正处在蜜月期。前文说到,微博是博客的微型版,但微博的功能更为显化,具有鲜明的功利主义色彩。从技术逻辑上看,微博在技术上被设置在有限的表达区间内,很难尽情、尽兴地进行表达。毕竟140个字符的表现空间是很难有大的表达作为的,要表达一个重大的问题或事件,一百多字显然是非常局限的。

⑦但从另一方面看,微博的空间约束恰恰成就了它的功能革新。微博功能不以凸显单数表达主体力量见长,而以彰显复数表达主体力量擅长。微博功能主要体现在舆论表达功能方面,最能体现微博舆论功能的,就是它发现话题、传递意见、产生舆论共振的能力。每一个微博,可能就是一个社会瞭望所和意见观测点,成千上万的微博分散于社会各个角落,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隐形的社会舆情监测网络。一旦发现话题烽火,就可能被这张巨型网络捕获,产生聚众效应,引发舆论共振,乃至掀起强大的舆论冲击波。什么样的话题容易成为微博“围观”的目标?笔者认为,主要是那些能够牵动社会公共神经的话题。某一话题越具有公共性、争议性、戏剧性,越容易在微博世界中风行。如“李刚门”事件、江西宜黄强拆自焚事件、上海高层住宅大火事件、方舟子遇袭、唐骏“学历门”、周立波与网民对骂等事件,不仅可以看到微博在当下中国的超级影响力,也可以感受到微博表达的话语逻辑。“某项技术在某些方面具有天生的政治性”“特定的技术可能导致特定的社会影响”,此言体现在微博身上是比较确切的。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微博能够刷新媒介视域、改写事件的走向,因此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
B.微博虽然表现空间有限,却可以独立、从容、完整地表达内容与抒发感受。
C.博客作者渴望被他人关注,博客作者写作的动力全都于他人的喝彩。
D.发现话题、传递意见、产生舆论共振、掀起舆论冲击波是微博的主要功能。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首先肯定了微博在中国媒介生态中的非同寻常的意义,从而引出对这一新兴媒介功能的宽广度的思考。
B.人们用“围脖”一词来称呼“微博”,是因为微博短小精悍、贴近生活、有巨大的能量。
C.文章通过微博与博客功能异同点的比较,鲜明地指出了微博在表现空间上的不足与缺陷,进而表达惋惜之情。
D.作者引用“特定的技术可能导致特定的社会影响”一语,巧妙细微地表达了功能革新后的微博的强大的社会舆论功能。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围观改变中国”是指中国社会的公共与私人交往方式在微博的“微动力”下得以改变。
B.小小的微博不能承受社会公众之重任,因为它承载了过多的光荣与梦想。
C.随着博客的功能衰退,微博日趋受到人们的追捧,在中国媒介生态中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媒介革命。
D.微博在当下中国的超级影响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话题能够牵动社会公共神经。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翻看何中坚先生所译的唐诗集《一日看尽长安花:英译唐诗之美》,虽是阅读外文,但仍然感受到了优雅音韵、浑融意境。前段时间阅读翻译家许渊冲的作品,已领略到中国诗词通过另一种语言展现时的神与韵。两位翻译家的努力让人看到,诗词等门槛较高的中国文化,同样能够让启迪、感动和美,抵达国外读者的心灵。

其实,中国诗词在国外的接受度,可能远远超过很多人的想象。在美版“知乎”Quora上,有不少人发帖讨论自己喜欢的中国诗词,从《诗经》《古诗十九首》到李白、杜甫、鱼玄机……诗词除了是他们学习中文的对象,也是情感交流的工具。一位网友说,他们家隔壁曾住着一位上了年纪的独居荷兰女士,在她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她把一本李白诗集送给了他们,以感谢他们对她的帮助,在诗集的封面上,她手抄了《月下独酌》这首诗。可以想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式的东方诗意,同样可以丰盈着国外读者的精神世界,为他们带去情感上的哲思与共鸣。

中国诗词走进国外读者心中,只是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小切口。从莫言、刘慈欣、曹文轩等的作品得到国际认可,带动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文学舞台得到更多关注;到《琅琊榜》《欢乐颂》等影视作品纷纷“出海”,在海外涌动起一股国剧“华流”……中国文化的世界“能见度”越来越高。甚至连中国网络文学也成功进入国外二次元阵地。如果说,曾经的中国文化在海外还是一些小圈子里品读、研究的对象,那么今天,借助新的信息传播渠道,中国文化尤其是流行文化,已经开始为更多普通外国人带去了“不一样的空气”。翻译水平的提高、网络交流的开放,也让文化传播有了更多“此时此刻”的互动感、参与感。

文化不只是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价值,它的意义在于给心灵以启迪,给精神以力量。当前,“走出去”的中国文化,思想内容承载量还比较有限,尤其是以武侠、玄幻为主要内容的网络文学作品,虽然大多包裹着传统文化的外衣,但真正能传递中国文化的精神气度、价值理念的不多,能产生深刻文化影响的更少。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本就是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今天,《红楼梦》的艺术魅力在世界上享有崇高声誉,而早期西方传教士翻译《红楼梦》时,可是一度将宝玉错认成女孩。误解与曲折并不是问题,精彩的中国故事,往往都会经历由浅入深的接受过程。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打造更多能承载中国文化气度的优秀载体,让真正负载中国价值观的“内容文化”更多地传播出去,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关键。

季羡林曾说过,“最有可能对人类文明做出贡献的是中国文化”。今天,世界更加关注中国文化,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一方面也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越显纯熟与自然。让更多的“长安花”走出去,与世界共赏中国文化之美,将为人类文明注入更多的可能性。

(摘编自张凡《“长安花”的芬芳,如何飘得更远》)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外国读者利用网络平台讨论中国古诗词,不仅可以学习中文,也可以借此交流情感。
B.何中坚和许渊冲的翻译作品让中国古诗词的音韵和意境借助另一种语言表现了出来。
C.当前“走出去”的中国文化作品只是包裹着传统文化的外衣,能产生深刻文化影响的不多。
D.中国文化过去只被少数外国人品读研究,如今借助新传播工具,已为更多外国人所了解。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由何中坚、许渊冲的诗词翻译引出中国诗词可以抵达国外读者心灵的观点。
B.文章从诗词到小说,从古代经典到当代影视,全面展现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状况。
C.文章第四段既阐述了中国文化“走出去”存在的问题,又指出了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措施。
D.文章举荷兰女土送李白诗集给邻居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中国诗词已普遍为外国人所理解。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必定会有误解与曲折,我们要做的就是传播更多有价值的内容。
B.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能见度”越来越高,是因为翻译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网络交流的开放。
C.虽然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上受到了极大关注,但真正能传递中国文化思想价值的作品不多。
D.中国文化虽然门槛较高,但仍然可以获得外国人的喜爱,给他们的心灵以启迪,给精神以力量。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千里马的伯乐
谢大立
锥子是在技能比赛中得到“千里马”这个称号的。
参加比赛的各单位的尖子,在思想上、技术上都是精挑细选的。锥子觉得自己非常不错,可每次比赛都没有他的份。于是,一番乔装打扮后,他混进了参赛队伍。刮研(平面修复精加工的方法)比赛时,没人识破他,坐上了第一把交椅,也没人认出他。发表获奖感言时,他取掉帽子、摘去口罩,人们才一声惊呼:这不是锥子吗?
锥子笑笑,大大方方地对着麦克风说,正是在下,大家是不是很奇怪谁叫我来的,我怎么会有资格参加这样的比赛……嘿嘿,正因为没人叫我来,在下才不得不采用这种方式。说着他瞥了一眼获奖席上的其他选手,说,大家放一百二十个心吧,我不是为奖来的,也就不会占获奖名额,我只是想看看自己究竟比别人差在哪儿了。
听到锥子不是单位派来的选手,主持会议的人便上来夺锥子的麦克风。领导席上的一个胖子站起来说,举办技能比赛重在提高技能,是不是单位派来的不重要……锥子就对胖子鞠躬说,谢谢。随后他看眼大伙,话锋一转说,大家知道锥子是什么吗?知道装在口袋里的锥子,这个歇后语的下句吗?
还是先从锥子这两个字说起吧!锥子清清嗓子说,因为我叫锥子,长得也不周正,小时候同学们嫌我,不与我为伍,老师也不关心我。长大后,这个不被人喜欢的“待遇”仍然没有变。进厂的第一天,就有人对我说,锥子怎么能做名字?有个师兄还扳着我的肩膀取笑我鼻子尖尖、嘴巴尖尖、连脑袋也长得尖尖的,活脱脱一个锥子……老班长就私下里对我说,回家让你爸妈上派出所把这个名字改了吧!我对他点了点头,可是第二天我又对他说,你们还是叫我锥子吧,我的名字不能改我也不想改。老班长问我原因,我是这么回答的:我爸妈说,给你起这个名,看似随意其实不随意,装在口袋里的锥子,总是会出头的……这是我们鞋厂人的口头语,也是我们的信念。
说着,锥子的泪就出来了,锥子含住泪说,老班长是除了我的父母外唯一关心我的人,老班长走时我偷偷地哭了好几回。老班长走后,我成了个没有师父的徒工、打杂工,谁都可以对我说,锥子你去干干这,锥子你去干干那……
正因为谁都可以支使我,我成了大家的徒弟。当徒弟不过是学手艺,学就是了。刮研是我们钳工的基础活儿,有句口头禅叫,把研刮好了,手艺也就学到家了。可刮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刮法、绝活,我就处处多长个心眼儿,把各位的刮法和绝活装进心里去。我今天的刮研最快最好,就是集中了大家的优点。
锥子说他说完了,把麦克风插进架子里,往台下走去。
主持会议的人看胖子,胖子站起来说,你去哪里?锥子说,我已经说过了,我不是为名次来的,我对自己有个交代就行了……胖子打断他的话说,你给我回来,老老实实给我坐到第一把交椅上去!接着又和蔼地说,你是我们这次比赛的千里马,我还没有给你颁奖你就走,想出大会的洋相咋的……锥子才咧开嘴笑笑,坐回去。
胖子走到麦克风前说,请锥子单位的领队上来一下。
领队上来了,胖子对锥子说,锥子你也来一下。来到后台,胖子说,马上要颁奖了,锥子得了千里马奖,跟锥子一块拿伯乐奖的人必须现在就定。领队说,伯乐奖要么是车间领导,要么是选手的师父,锥子这情况定车间领导显然不合适,师父又不在了……胖子说,锥子也说说,叫上你,也是想听听你的意见。
锥子觉得这是个难题,突然,他想到自己的父母,他们那句装在口袋里的锥子总是要出头的话,给了他夺冠的勇气和力量……可父母不是自己这个单位的,与钳工也根本搭不上边……胖子盯着锥子的脸看着,突然说,你小子寻思啥呢?不会是想把两个奖都得了吧?
锥子的眼睛一亮,心里也跟着一亮,脸上就把这种亮露了出来,说,领导您是说我自己是我自己的伯乐?胖子一喜,说,你小子这话是从哪里学来的,自己是自己的伯乐!这可是给我们今后的大赛打开了新思路!自己认为自己行,就想着法子来了,这不就是自己是自己的伯乐吗!行!就这么定了。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常有人拿锥子的名字嘲笑他,但他不以“锥子”这个名字为耻,反以为荣,因为它寄托着父母的希望,也是他坚定信念的象征。
B.锥子在谈获奖感言时,语言风趣幽默又含讽刺,讽刺单位领导人和比赛主办者没有尽伯乐的责任,同时也真诚地说明了自己参赛的目的。
C.老班长私下里对锥子说改名字的事和锥子含泪说起老班长这些细节描写,分别表现了老班长对锥子的真诚关心和锥子对他的真诚感激。
D.作品结尾处的三个“亮”字用得十分精彩:第一个是“明亮”的意思,第二个是“明白、清楚”的意思,第三个含有喜悦、兴奋的意思。
【小题2】小说是怎样叙述锥子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小题3】锥子的思想性格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哪一点对你启发最大?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自源文字(指由记录本民族语言而创制的文字系统)。新石器时代的刻画符号是汉字的萌芽阶段,甲骨文将“图符”改造整合而成最早的文字系统,随后商周金文、战国文字、秦代小篆这些古文字,其构形基本上是“图绘式”的,大部分构形能与单字(词)所指的事物形态相联系,而构形所用的“线”,是为“图绘”而设的,故而粗细均匀。由图绘意识而形成的文字审美标准,亦以整齐、均衡、图案化为旨趣。
到了秦汉之际,隶书的出现使汉字由“线条”走向“笔划”,由象形性转向符号性,“图绘意识”逐渐转变为“书写意识”。书写的感觉逐渐培养出一种新的审美习惯,人们不再在意“图绘”的完美,而留意于“笔划”带来的点、线、面的变化,体验着“书写”带来的轻重疾徐的节奏动感之美。当然,构形之美仍然是被关注的重要成分,只是从具象转向了抽象。
汉字的抽象化第一次让书写有了写“意”的可能性,可以摆脱文字交际的负担而具有了抒情、审美的功能。笔划、笔顺带来的是与书法息息相关的笔法、笔势,这是书法艺术形成的基础。由篆到隶的古、今文字转变时期,正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孕育期。隶书是对篆书的简化、解散和“放纵”;篆书相对于隶书乃有构形的严谨和图案化。
汉字发展到汉末魏晋,各种字体都已形成,加上大量的书写实践,汉字能够提供给书法艺术的造型元素已经相当丰富了,动、静各体均有。然而,将书法艺术推向更深更高一步的,是出于两个因素:一是纸的大量应用。原来书契之材料,以竹、木、帛为主,帛物希价昂不易普及,竹木虽取之便宜,但因要成“册”(策),故必须成狭长之“简”,在简策上书字,必受形制局限而笔划不得伸展,帛受之影响也常常划以竖格或直接写成扁方之字,马王堆汉墓帛书可为证。此时,隶、章草之“笔划”已形成,在少数面积较大的“牍”上已可见放逸之笔,但终不自由。东汉至魏晋,制纸技术渐趋进步,当时一般官吏和民间已大量使用。没有纸,书写时“纵横驰骋”是不可想象的。及至晋人之行草书札传世,都折射了纸的运用对于“书写”的进一步解放并藉此扩展了书法抒情达意的功能。二是汉末魏晋,连年战争,世道混乱,人常有朝不保夕之感,即使门阀士族亦有生命短促之叹。汉代空前兴盛丰硕的哲学、艺术成就的继承者——魏晋士人,在残酷的社会现实中常常思考生命的终极意义。事实上,当时文人已经领略到生命就是一个时间段中对于“存在”的体验,所以,魏晋时凡文章、辞赋、诗歌,多有深沉幽旷之意,悲凉浩荡之气。“书写”乃文人日常之行为。敏锐的、具有艺术气质的文人,能从“书写”中领略到生命的律动与稍纵即逝,视每个字、每一笔划为生命与情感状态的记录。这种“书写”能够精微地将隐秘的心理活动忠实地记录下来,甚乎绘画与诗歌。无疑,这正是书法作为“艺术”的真正价值。
书法其实没有“古、今”,书法即为最“现代”的艺术;反之,以因袭为能事,书法只是过去的艺术、死亡的艺术。真正的书法艺术,在于以书法直抒胸臆、致力于艺术表现的观念和实践。
(节选自《书法:写意抒情方称美》,任平)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商周金文、战国文字以及秦代小篆的审美标准是整齐、均衡、图案化,其文字图绘线条构形都与文字所表示的实物形态相关联。
B.我国至今使用的汉字是记录本民族语言而创制的自源文字,经历了一个从线条式的图绘到笔划式的书写的漫长的发展过程。
C.由线条走向笔划的最早汉字是隶书,此时,人们留意笔划带来的点、线、面的变化,感受书写过程中带来的节奏动态之美。
D.从具有严谨构形和图案化的篆书向相对简化、解放和“放纵”的隶书的转变,已开始孕育具有抒情审美功能的中国书法艺术。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汉字抽象化才有可能第一次让书写具有了写“意”的功能,摆脱了汉字交际的负担而具有了抒情和审美的特征。
B.书法没有古今之分,只要致力于书法艺术表现的理念和实践,重视以书法直抒胸臆,就达到了真正的书法艺术的境地。
C.从马王推汉墓出土的帛书可以看出,在帛上书写文字常常要划以竖格或直接写成扁方之字,使书写收到了很大约束。
D.魏晋作品大多有深沉幽旷之意,悲凉浩荡之气,因为当时文人已领略到生命就是一个时间段中对于“存在”的体验。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写意识形成之后,书写的感觉逐渐培养出一种新的审美习惯,但人们仍十分关注汉字由具象转向抽象的构形之美。
B.魏晋文人从书写中领略到生命的律动和稍纵即逝,认为书写和绘画诗歌一样能够精微地将隐秘的心理活动忠实地记录下来。
C.魏晋时期造纸技术渐趋进步,书写才得以纵横驰骋、自由洒脱,晋人的行草书得以札传世,并扩展了书法抒情达意的功能。
D.如果一个书法家把因袭为能事,书法只是过去的艺术、死亡的艺术,同时这也否定了书法是最为“现代”的艺术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