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动车组车辆保有量快速上升,机车车辆增速减缓。动车组随着高铁建设的爆发而快速增加,2015年动车组拥有量达到1.76万,“十二五”期间复合增速为21.04%。客车保有量趋于饱和。增选减缓。根据国家铁路局统计,2015年我国铁路客车拥有量达6.5万辆。较2014年同期增加4400辆,同比增长7.26%,近5年复合增速为4.23%;铁路货车拥有量达到72.3万辆,较2014年同期增加12900辆,同比增长1.82%,近5年复合增速为2.17%。机车车辆拥有量保持稳定,2015年我国铁路机车拥有量达2.1万辆,与2014年同期基本持平,近5年复合增速为1.4%。

高铁线路的延伸 ,轨交车辆设备将随之带来增量需求以满足新投产线的铺车需求。根据《“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期间高铁营业里程还将增加1.1万公里,年均增加2200公里。按照我国高铁动车组车辆保有量密度约为1辆/公里,“十三五”期间高铁新线建设带来至少1.1万辆动车组的新增需求,每年带来至少增加2200辆动车组的新建线路铺车需求。

(节选自《2016年中国铁路车辆保有量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

材料二:

动车新增通车里程触底回开叠加运营密度提升,动车需求迎来向上拐点。到2020年我国高铁里程数有望超过3万公里:2009年我国高铁步入自主创新阶段,高速铁路营运里程数开始迅速增长。2016年我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12.4万公里,居世界首位。其中高速铁路营运里程数为2.2万公里,占世界高铁运营总里程60%以上,2009-2016年均复合增速达34. 95%。同时在2016年国家发布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计划到2020年我国高铁里程数将达到3万公里以上,到2025年中国高速铁路通车里程将达到3.8万公里以上。

货运动车组启动研发,有望成为未来动车需求的一个重要增量:2017年,轨道交通货运快速化关键技术开始改革,包括时速120公里驮背运输车辆、时速160公里快捷货运列车及时速250公里货运动车组的研制,自此铁路货运向着提高速度、方便客户、改善设施的方向发展。2017年10月25日,时速250公里的货运动车组正式启动研发,将搭建货运快速化产品平台与试验平台,形成技术标准体系。中国铁路货运改革越来越明朗,把握“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实现从服务国内市场到运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转变。

(节选自中国产业信息网《2017年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动车保有量及铁路货运量分析》)

材料三:

2018年9月23日,26公里长的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正式投入运营,香港接入通车里程达2.5万公里的全国高铁网络。

从最早的“第一口岸”---罗湖口岸,发展到六个陆路口岸与两个水路口岸,再到如今启用的高铁西九龙站,内地与香港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经济与文化交流也将步入新的时代。而相对高昂的生活成本,让越来越多的香港人,开始选择在临近的深圳置业;与此同时,鉴于更加国际化的环境,不少深圳的年轻人青睐到香港就业……可以说,在几乎相同的出行花费下,高铁成了最好的纽带。

除此之外,则是更多内地城市与香港之间的互动。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开通后,内地将有44个城市与香港直通,原先飞机无法每天覆盖到的内地城市,因为高铁与香港连接了起来。

(节选自东方网《高铁时代:港人的期待》)

材料四:

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问题的日趋严峻,世界各国对于高速铁路的需求愈趋加大。因高铁具有输送能力大,速度快,安全性好,受气候变化影响小,能源消耗低,环境影响轻等诸多优势,近几年以来,美国、俄罗斯、巴西等国纷纷制订了规模空前的高速铁路发展计划。即便是法国等“老牌高铁国家”也相继表示,将延长高铁里程、提升高铁品质。预计未来10年,全球高铁里程将至少增加一倍,全球正步入高速铁路发展的黄金年代。

按照目前各国公布的规划,预计到2023年全球高铁总里程或可达到5.74万公里。另外,据估计,2020年前,海外高铁投资将超过8000亿美元,其中欧美发达国家的投资额为1650亿美元。带动其他产业创造的市场规模达7万亿美元,这一数字同时也意味着,中国高铁已经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出口机遇。


(节选自《2018-2023年中国高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二五”期间我国动车组快速增加,但到2015年铁路客车拥有量达6.5万辆,客车保有量趋于饱和,增速减缓。
B.2009年我国高铁步入自主创新阶段,2016年我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12.4万公里。其中高铁营运里程居世界之首。
C.2018年9月23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正式运营,香港接人全国高铁网,内地与香港的经济文化交流从此步入新时代。
D.高速铁路具有诸多优势,近几年以来,许多国家制订了规模空前的高速铁路发展计划,以应对日趋严峻的环境问题。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高铁动车组的动车保有量密度约为1辆/公里,“十三五”期间高铁营业里程还将增加1.1万公里,那么动车组的新增需求至少有1.1万辆。
B.2017年,我国轨道交通货运快速化关键技术开始改革,货运动车组正式启动研发,并将形成技术标准体系,以服务于国内国际两大市场。
C.从最早的罗湖口岸开始,内地与香港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广深港高铁香港段的开通,使飞机无法每天覆盖到的内地城市能够与香港直通。
D.全球高铁总里程从2018年的4. 03万公里,到2023年将可望达到5.74万公里。海外高铁投资巨大,为中国高铁带来了很好的出口机遇。
【小题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高铁应该如何应对目前高速铁路发展的形势。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24 09:55: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传统工艺及其器具产品历来是用与美的完美结合典范,凝结着人类自身的生活智慧,线条优雅、纹样工整、器形端庄、功能适度、取材天然。工艺本身的造物之美以及器具所折射出的文化传承肌理,历时久选却仍能让人闻其芳香,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情趣,这一鲜明的特性到了当下,却恰恰成了一把双刃剑,既是优势也是劣势,并且极大地制约了传统工艺的发展。
传统工艺多采用一些纯天然的材质进行手工制作,不是编扎工艺所用的、竹、藤,还是雕刻工艺所用的玉石、原木,从产品个体而言都非常绿色环保,生产过程以及消费过程也很少产生污染。但从大的生态环境发展以及传统工艺可持续发展角度着眼,不断地索取以及依赖天然材质,不仅是时自然界的一种极大破坏,同时也给传统工艺的发展留下来隐患。一旦资源耗尽枯竭,传统工艺也就失去了其生存最基本的基环境,发展与传承就捉襟见肘,工艺衰退也就不可避免。
传统工艺素以制作精美细致著称,故而技艺较为繁琐堆砌,很多传世的传统工艺品有着现代人难以想象的美,这是古人时日用器具的品质追求以及其审美特性的一种极大表现,也因此吸引了很大一部分人的目光。可是也不难发现,传统工艺背后所隐藏的精雕细琢的艺术追求固然人赞叹与欣赏,但从根本上说这一审美特性在现代生活中已经缺乏根基,因其与现代人追求简约的审美情趣与需求宽全相悖,市场低迷在所难免。
此外,传统工艺传承方式中占很大一部分比例的是口口相传的师徒制,技师与传人之间的面对面长时间授艺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技艺传承的完整性,但这种传承方式也相对脆弱,极易出现人才断层与流失,使得传统工艺的发展潜藏了极大的不稳定性。在没有大工业生产普及、也没有那么多外在从业诱惑的年代,经年累月的从业训练可以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工艺传人,但到了现代,经济成本与时间成本核算直接导致传统工艺后继乏人,面临“人在技在,人亡艺绝”的困境,传承之路越走越窄。
因此,传统工艺传承,真正需要关注的是如何深入挖掘现代生活需求,通过要素整合创新
提供更合理有用的产品,使传统工艺借由这些产品重新走进开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成为其密不
可分的一部分,从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传承。
(摘编自梁玲琳、朱麒宇《再论中国传统工艺传承中的要素整合创新》)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工艺品将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这一鲜明的特性既是优势也是劣势。
B.依赖天然的材质,使得传统工艺的发展与传承捉襟见肘,进而导致工艺衰退。
C.精雕细琢是传统工艺的艺术追求,但这种审美特性与现代人的追求相去甚远。
D.师徒制曾是传统工艺传承的主要方式,但这种方式在现代社会却陷人了绝境。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述方面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材质特性、审美特性、传承特性等三个角度阐述传统工艺的发展问题。
B.文章综合运用了分点阐述与辩证说理的方法,但没有列举典型事例进行论证。
C.文章在论述中先阐述了传统工艺的优点,然后再揭示出这些优点背后的隐忧。
D.文章针对传统工艺存在的问题,先总后分,逐层分析,最后提出总体解决方案。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自然资源不会耗尽枯竭传统工艺的发展与传承问题就可以不用担心。
B.产品是传统工艺的最终承载者,它可以带着传统工艺重新走进现代人生活。
C.只有顺应上时代需求,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才是真正的文化传承。
D.制约传统工艺传承的因素有很多,围绕工艺本身特性进行分析只是一种视角。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大飞机超临界机翼整体壁板喷丸成形技术

大家可曾知道:ARJ21飞机研制成功丝毫离不开尺寸大小不足4毫米甚至更小的小小丸粒,ARI21飞机超临界机翼壁板复杂气动外型面研制成功更离不开这些小小的丸粒。

毫不夸张地讲,小小丸粒成就了ARJ21飞机,小小丸粒成就了中国民机产业。

丸粒虽小,效果神奇。可用于清理铸件吹砂、镜件除氧化皮、钢铁制品除锈以及表面修饰等,用于清理飞机油漆涂层等。

喷丸成形由喷丸强化发展而来。20世纪50年代初期喷丸成形技术被首次应用于 Constel-lation飞机机翼壁板喷丸成形。

国内喷丸成形技术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中航工业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简称“制造所”),是国内唯一从事壁板喷丸成形技术研究的科研单位。

万事开头难,技术资料的极其匱乏,使当时开展喷丸成形技术研究困难重重。至20世纪80年代末期,制造所基本掌握了针对直纹翼型机翼整体壁板以喷丸成形为主的、以机械校形和榔头敲击为辅的喷丸成形エ艺,建立了飞机壁板喷丸成形技术标准,编写完成相关エ程手册,基本构建完成喷丸成形技术体系及其配套设备。

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喷丸成形技术研究迎来第二个高潮。制造所精心选型并引进国内首台数控喷(抛)丸机。

20世纪90年代中期,掌握了机翼6米级整体壁板喷(抛)丸成形技术,使国内喷丸成形技术跨入数控时代。同期,制造所自主研制成功国内首台数控喷(抛)丸机。相关工艺和设备研究成果分别荣获部级科技成果奖。同时,制造所重点开发预应力喷(拋)喷丸成形技术,在国内首次探索研究超临界机翼整体壁板喷(抛)丸成形技术,最终形成具有珍贵价值的超临界机翼整体壁板喷(抛)丸成形技术思想。此外,AE100飞机开创了国内超临界机翼及其整体壁板喷(抛)丸成形技术研究新纪元。

与过去直纹或以直纹为主的机翼整体壁板沿等百分线逐窄条喷丸成形截然不同,超临界机翼整体壁板没有等百分线而且外型不但孩向弯曲且展向弯折并扭转,其喷丸成形国难之大无异于老虎吃天。最终,制造所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和封锁,攻克了ARJ21超临界机翼整体壁板喷丸成形技术,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超临界机翼整体壁板喷丸成形技术的国家。

至此,我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喷丸成形,国产飞机6万~9万飞行小时寿命不再是奢望。这些研究成果莫定了国内民机研制、生产及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在国内民机产业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年来,制造所针对筋高创造国际纪录的大型复杂带筋整体壁板喷丸成形这一世界性难题,攻克了大型复杂带筋整体壁板喷丸成形技术难题,为国产大飞机研制英定了坚实可靠的技术基础。

未来,一个前途无限的中国需要一个无比强大的航空エ业,一个强盛的航空工业将为喷丸成形技术提供广岡而美好的发展空间,小小丸粒将继续创造一个又ー个神奇。

【小题1】下列对文中“丸粒”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ARI21飞机超临界机翼壁板复杂气动外型面研制成功有赖于特定的小丸粒。
B.小小丸粒,在清理飞机油漆涂层、铸件吹砂、锻件除氧化皮时有神奇效果。
C.国内喷丸成形技术研究起步相对较晚,比西方国家大规模应用落后四十年。
D.起步阶段的中国壁板喷丸成形技术只能依靠中航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
【小题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掌握超临界机翼整体壁板喷丸成形技术的标志是攻克了ARI21外型面成形技术。
B.由机械阶段到数控阶段再到真正意义上的喷丸成形,见证了国内民机产业的发展历程
C.攻克大型复杂带筋整体壁板喷丸成形技术,为国产大飞机研制奠定可靠的技术基础。
D.中国喷丸成形技术能够高质量发展,只是因为制造所能够一次又一次紧紧抓住机遇。
【小题3】请简要概括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在壁板喷丸成形技术研究过程中做出的突出贡献。

同类题3

(题文)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伤怀之美
迟子建
①我八岁的时候,还在中国最北的漠河北极村。漫天大雪几乎封存了我所有的记忆,但那年冬天的渔汛却依然清晰在目。一孔孔冰眼冒出乳白的水汽,雪橇旁的干草上堆着已经打上来的各色鱼类。黄昏时分,云气低沉,大人们将鱼拢在麻袋里,套上雪橇,撤出黑龙江回家了。那是一条漫长的雪道,灰蓝色的。大人们抄着袖口跟在雪橇后面慢腾腾地走着,世界是如此沉静。快到家门口的时候,天忽然落起大片大片的雪花,我眼前的景色一片迷蒙,我所能听到的只是拉着雪橇的狗的热气沼沼的呼吸声。大人们都消失了,村庄也消失了,我感觉只有狗的呼吸声和雪花陪伴着我,我有一种要哭的欲望,那便是初始体会到的伤怀之美了。
年龄的增长是加深人自身庸碌行为的一个可怕过程。从那以后,我更多体会到的是城市混沌的烟云、狭窄而流俗的街道、人与人之间的争吵,那种人、情、景相融为一体的伤怀之美似乎逃之夭夭了。或者说伤怀之美正在某个角落因为蒙难而掩面哭泣。
③一九九一年年底,我终于又在异国他乡重温了伤怀之美。那是在日本北海道,我来到了著名的温泉圣地——登别。问起登别温泉有何独到之处时,日本友人风趣地眨眨眼睛说:人直接面对着十二月的寒风和天空接受沐浴。我吐了下舌头,有些兴奋,又有些害怕。凌晨五时我肩搭一条金黄色的浴巾来到温泉区。站在室内温泉门边就感觉到了寒气,在隆冬的北海道,去露天温泉,实在需要点勇气啊。我犹豫片刻,还是将门推开。这一推我几乎让雪花给吓住了,寒气和雪花汇合在一起朝我袭来。而我不想再回头,尤其有人望着我的时候,我是绝不肯退却的。
④我全身的肌肤都在呼吸真正的风、自由的风。池子周围落满了雪。我下去了,慢慢地让自己成为温泉的一部分。池中只我一人,多安静啊。雪花朝我袭来,而温泉里却暖意融融。池子周围有几棵树,树上有灯,因而落在树周围的雪花是灿烂而华美的。一边是雪,一边是泉水,另一边却结有冰柱(在水旁的岩石上)。我呼吸着新鲜潮湿而浸满寒意的空气,感觉到了空前的空灵与伤怀。
⑤此后,久在城市里已经疲惫不堪的我仍然期待着与你重逢。
⑥去年九月二十日,大病初愈的我终于踏上了一条豪华船。一天黄昏,我独自来到船头的甲板。天边涌动着轰轰烈烈的火烧云,映红了半面江水。这时节有一群水鸟忽然出现在船头不远处,火烧云使它们成为赤色。它们带着水汽朝另一岸飞去,我目随着它们,突然发现它们身上的红色在瞬间消失了,俄罗斯那岸的天空月白风清,水鸟在那里重现了单纯的本色。真是不可思议,一面是灰蓝的天空和半轮淡白的月亮,另一侧却是红霞漫卷。船长在驾驶室发现了我,便用扩音器送出来一忧郁缠绵令人心动的乐曲。我情不自禁地和着乐曲独自舞蹈起来。我旋转着,领略着这红白相间的世界的奇异之美。没有谁来打扰我,陪伴我舞蹈的,除了如临仙界的音乐,便是江水、云霓、月亮和无边无际的风了。伤怀之美在此时突然撞入我的心扉,它使我忘却了庸俗嘈杂的城市和自身的一切疾病。我多想让它长驻心中,然而它栖息片刻就如袅袅轻烟一般消失了。
⑦伤怀之美为何能够打动人心?只因为它浸入了一种宗教情怀。一种神圣的不可侵犯的忧伤之美,是一个帝国的所有黄金和宝石都难以取代的。我相信每一个富有宗教情怀的人都遇见过伤怀之美,而且我也深信那会是人一生中为数不多的几次珍贵片断,能成为人永久回忆的关。 (选自《伤怀之美》,有删改)
【小题1】(小题1)根据文章,简要概括“伤怀之美”的特征。(4分)
【小题2】(小题2)第②节中说“年龄的增长是加深人自身庸碌行为的一个可怕过程”,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4分)
【小题3】(小题3)请简要说明第⑥节中画线句子景物描写的作用。(6分)
【小题4】(小题4)文章结尾说“我也深信那会是人一生中为数不多的几次珍贵片断”,请探究“珍贵”的原因。(6分)

同类题4

五、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过去的生活

王安忆

   ①一日,走在上海虹桥开发区前的天山路上,在陈旧的工房住宅楼下的街边,两个老太在互打招呼。其中一个手里端了一口小铝锅,铝锅看上去已经有年头了,换了底,盖上有一些瘪塘。

②这老太对那老太说,烧泡饭时不当心烧焦了锅底,她正要去那边工地上,问人要一些黄沙来擦一擦。两个老人说着话,她们身后是开发区林立的高楼。新型的光洁的建筑材料,以及抽象和理性的楼体线条,就像一面巨大的现代戏剧的天幕。这两个老人则是生动的,她们生活在高科技的现在,却过着具体而仔细的生活,那是过去的生活。

③那时候,生活其实是相当细致的,什么都是从长计议。在夏末秋初,豇豆老了,即将落市,价格也跟着下来了。于是,勤劳的主妇便购来一篮篮的豇豆,捡好,洗净。然后,用针穿一条长线,将豇豆一条一条穿起来,晾起来,晒干,冬天就好烧肉吃了。用过的线呢,清水里淘一淘,理顺,收好,来年晒豇豆时好再用。缝被子的线,也是横的竖的量准再剪断,缝到头正好。拆洗被子时,一针一针抽出来,理顺,洗净,晒干,再缝上。农人插秧拉秧行的线,就更要收好了,是一年之计,可传几代人的。

④过去,伞没有现在那么鲜艳好看,也没那么多的花样:两折、三折,又有自动的机关,“哗啦”一声张开来。那时的伞,多是黑的布伞,或者蜡黄的油布伞,大而且坚固,雨打下来,那声音也是结实的,啪、啪、啪。有一种油纸伞,比较有色彩,却也比较脆弱,不小心就会戳一个洞。但是油纸伞的木伞骨子排得很细密,并且那时候的人,用东西都很爱惜。不像现在的人,东西不当东西。那时候,人们用过了伞,都要撑开了阴干,再收起来。木伞骨子和伞柄渐渐地,就像上了油,越用久越结实。铁伞骨子,也绝不会生锈。伞面如果破了,就会找修伞的工匠来补。他们都有一双巧手,补得服服帖帖,平平整整。撑出去,又是一把遮风避雨的好伞。

⑤那时候,工匠也多,还有补碗的呢!有碎了的碗,只要不是碎成渣,他就有本事对上茬口,再打上一排钉,一点不漏的。今天的人听起来就要以为是神话了。小孩子玩的皮球破了,也能找皮匠补的。藤椅,藤榻,甚至淘箩坏了,是找篾匠补。有多少好手艺人啊!现在全都没了。结果是,废品堆积成山。

⑥现在的生活其实是要粗糙得多,大量的物质被匆忙地吞吐着。而那时候的生活,是细嚼慢咽

⑦那时候,吃是有限制的。家境好的人家,大排骨也是每顿一人一块。一条鱼,要吃一家子。那时,吃一只鸡是大事情,简直带有隆重的气氛。现在鸡是多了,从传送带上啄食人工饲料,没练过腿脚,肉是松散的,味同嚼蜡。那时候,一块豆腐,都是用卤水点的。绿豆芽吃起来很费工,一根一根摘去根须。现在的绿豆芽却没有根须,而且肥胖,吃起来口感也不错,就是不像绿豆芽。现在的东西多是多了,好像都会繁殖,东西生东西,无限地多下去。可是,其实,好东西还是那么些,要想多,只能稀释了。

⑧现在的生意做的是一锤子买卖。不像更远的过去,客人来一回,就面熟了,下一回,已经与你拉起了家常。店家靠的是回头客,这才是天长日久的生意之道。不像现在,今天做过了,明天就关门,后天,连个影子都不见了。

(有删改)

【小题1】请简述第②段划线句的作用
【小题2】请以第③段、第④段为例,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小题3】结合文章内容,简述“细嚼慢咽”的含意。
【小题4】请探究文中作者表达的情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中华传统法律文化中,合同一般被称为契约。传统契约中展现的契约观念,至今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对合同的看法。

史料表明,我国传统契约实践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形成了深厚的制度沉淀。目前能够解读出来的最早传世契约资料铭刻于青铜礼器上,记录了西周贵族之间就土地、奴隶等财产进行交换的行为。《周礼》还记录了先秦时期使用竹术制作傅别、书契和质剂三种契约券书的方法,这些古老的契约应用于当时买卖、借贷等交易行为。汉晋时期,人们依然以竹木制作交易券书,内容简单直接。东晋以后,纸张开始应用于契约书写。吐鲁番出土和敦煌发现的纸质契约跨越了我国北朝、唐和五代时期,记录了近600年间买卖、借货、租佃等丰富的契约行为。历史还记载,北宋时为了减少契约纠纷,曾经出现过由官方审定并印制的榜样契约。从徽州等地发现的数以万计的传统契约来看,南宋以来契约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尽管我国传统社会中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合同法,但契约制度并不缺乏。仅从文献记载看,传统契约制度体现在国家法律和社会习惯两个方面。法律方面,唐代及其后各代法典对不同类别契约所需要满足的交易条件都有明确规定。社会习惯方面,历代官箴、乡规民约以及家法族规对传统契约制度也有不同程度的记载。

此外,传统契约制度还直接体现在流传下来的丰富多样的契约文本中,这些文本是我们今天了解我国传统契约制度的活化石。由于传统契约有一套格式和内容要求,契约往往由职业或半职业的代书人书写。代书人为了方便,会根据当时的制度规定,结合缔约习惯制定各种契约契式,并装订成册。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明清时的士人开始收集整理契式文本,雕印成书并广为传播,如《尺牍双鱼》(五车万宝全书》等。

丰富的契约实践与深厚的书写传统塑造了中国人的契约观念。一是推崇信守契约的精神。“署名为信”“恐人无信,故立此契”的诚实守信精神贯穿于传统社会契约的订立过程。“一诺千金”“言必信"是传统社会崇尚的道德品质。二是注重书面形式契约。为了使契约能够被信守,传统社会中人们对“白纸黑字”“立字为据”十分倚重。三是注重通过调解手段解决契约争议。我国传统契约涉及的对象一般为“户婚田土”,官府视之为民间细故。如果发生争议,由于诉讼成本高以及传统社会“息讼”意识深厚,当事人多选择由乡邻或家族进行调解处理。传统社会的乡规民约中也积累了大量对契约争议进行调解的习惯。

(摘编自王旭《从传统契约中读出智慧》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契约相当于今天的合同,其中展现的契约观念,仍影响着现代人对合同的看法。
B.传统契约历史悠久,其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记录了贵族之间的某些财产交换行。
C.传统契约制度存在于我国传统社会中,在国家法律和社会习惯两方面都有所体现。
D.传统契约多由代书人书写,为方便使用,代书人制定了各种契约契式,并装订成册。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体从传统契约实践的历史、契约制度、契约观念三个方面展开论证。
B.文章以古代典籍或其他史料的记载、出土或发现的契约文献为据进行论证。
C.最后一段论述国人的契约观念,三个不同的方面调换顺序不影响论证逻辑。
D.除第一段之外,以下四段均采用总分式结构,使得文章论证思路清晰条理。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由青铜礼器铭刻到竹木制作,再到纸质书写和印制,可以看出我国传统契约的历史发展轨迹。
B.两宋时期契约已广泛使用,由官方审定并印制的榜样契约的出现,有效杜绝了契约纠纷的发生。
C.如果没有“白纸黑字”“立字为据”的契约形式,就不可能催生社会“一诺千金”的道德品质。
D.当事人多选择通过调解来处理契约争议,其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社会的人们“息讼”及家族意识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