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 亲 的 初 恋
柴 佳
父亲的年纪大了,患有间歇性老年痴呆症,说话颠三倒四,还隔三岔五地玩起了“失踪”。
一次,父亲大清早就出了门,直到很晚才回家。儿女们焦急地问:“爸,你去哪儿了?”
父亲感慨地说:“人老了,就格外念旧。我想念以前工厂的老伙计了,就是小时候经常给你们买糖吃、用胡子扎你们小脸的刘叔。现在那边的变化太大了,到处都是高楼大厦,老厂区也搬迁了,我一路寻找一路打听,下午才找到你刘叔家。我们老哥俩好久没见了,就多喝了两杯,所以就回来晚了点。”
儿女们松了一口气,说:“爸,您下次出门记得早点回家,不然让家人多担心。”
父亲嘴上忙答应道:“记住了,记住了。”
可没过几天,父亲又“失踪”了。这一次,是整整两天。
父亲回来时,人都黑了一圈。儿女们生气地问:“爸,你这次又去哪儿了?我们差点就要去派出所报警了!”
父亲感伤地说:“我去看望部队的老战友了。这些天,电视上总播放一些军旅电视剧,让我格外想念以前的战友,我们曾一起出生入死,冲锋陷阵,那种珍贵的情谊是你们年轻人理解不了的……唉,转眼间都是脖子埋进黄土的人了,这看一眼啊,就少一眼。”
这一次,儿女们不敢大意了,特别叮嘱母亲,一定要把父亲着紧,可千万别再出岔子了。
一个月后,儿女们刚回到家,就看见父亲穿戴整齐,拉着皮箱,一副要出远门的样子。
儿女们警惕地问:“爸,你这又准备去哪儿?”
父亲高兴地说:“我要去杭州呢。”
儿女们疑惑道:“好端端的,你去杭州干什么?”
父亲神秘地笑:“我要去西湖寻找我的初恋哩。那年我18岁,就是在美丽的西湖断桥和玲儿相识相爱的。后来,我去参军了。离别那天,玲儿恋恋不舍地对我说,她会一直在西湖等我。最近,我老是梦见玲儿,她说每天都在约定的地方等我,我去西湖找她……”
儿女们看着一旁的母亲,生气地说:“爸,你胡说啥呢!”
父亲反驳道;“你妈知道这件事啊,她还说要陪我一起去呢。”
儿女们更不解了,问母亲:“妈,我爸脑子犯浑,你怎么也跟着瞎胡闹?”
母亲说:“没关系,你爸那性子,决定的事八头牛也拉不回。再说,这一路上也需要人照顾他啊!”
儿女们便不说话了。
一个星期后,父亲回来了。
儿女问:“爸,你找到玲儿了吗?”
父亲眼神发光:“找到了,就在西湖断桥边我们以前经常约会的地方,她一直等着我呢。没想到50年了,玲儿还是那么漂亮。我们一起聊了很多,仿佛过去的一切就发生在昨天。分别时,我和玲儿约好,一个月后还在老地方见。”
儿女们有些怨恨地看着母亲。
母亲却显得很平静:“没事,只要你爸开心就好。”
接下来的几个月,父亲都会拉着母亲去西湖寻找“初恋”。每次回来,父亲都会精神焕发,整个人就像突然年轻了几岁。
终于,儿女们看不下去了。在父亲又一次整装待发时,果断地拦在了门口,责怪道:“爸,你整天拉着妈去西湖约会另一个女人,你想过她的感受吗?你这样做对得起她吗?”
父亲涨红了脖子;“小兔崽子,我的事不用你们管,快让开!”
儿女们态度强硬:“这件事我们还非管不可!你是糊涂了,可妈还清醒着呢。”
“我……”父亲气得满身颤抖,“到底让不让?”
“不让!”儿女们斩钉截铁。
这时,母亲突然走上前,推开儿女的手,泪眼婆娑地说:“让他去吧,我小名就叫玲儿呢。”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7年第1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交代父亲患有间歇性老年痴呆症,使下文父亲的种种行为既显得异常又合乎情理;交代父亲玩“失踪”,则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
B.母亲不仅对父亲去寻找初恋不吃醋,而且自愿一路上去照顾脑子不好使的父亲,这说明母亲对父亲充满理解,心胸开阔,不爱斤斤计较。 |
C.子女们关心父亲,唯恐他走丢,但对父亲看望老伙计、老战友的感情不关心,也反对他去西湖寻找爱情,说明他们并不是真正理解父亲。 |
D.小说情节紧张,父亲“失踪”让子女担心,父亲去西湖寻找初恋情人看起来全然不顾母亲的感受,遭到子女反对,这是小说吸引读者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