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老化膨胀引发爆炸之前,面对重重挑战,人类齐心协力拯救地球家园的故事。新奇的背景设定,感人的故事情节,逼真的视觉效果,令观众大呼过瘾,而这一切都少不了主创人员的精心制作与打磨。相关人员表示,此次《流浪地球》的数字特效大部分都是由中国本土团队完成。
《流浪地球》的出现,源于日渐繁荣的中国科幻文学的支撑。2015年,刘慈欣凭借《三体》摘得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一时间在中国掀起了科幻小说热,亚马逊图书销售排行榜中,《三体》位列第一,《流浪地球》位列第七。
科幻受众不断增多的背后,也离不开中国民众科学素养的提高。中国科协2005年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仅略高于1%。截至2018年,这个数字已达到8.47%,并且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的城乡差距、人群差距不断缩小。
(摘自《陕西日报》2019年2月19日)
材料二:与30多年前开始的春节联欢晚会、20多年前出现的元旦“贺岁档”电影一样,“春节档”电影折射着中国社会、文化、受众心理的变迁。
今年“春节档”电影,文化的本土性得到更多彰显和更具创新性的表达,也得到了更多观众情感的认同与审美的共鸣,显现出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如週异于西方同类题材影片设定的电影《流浪地球》,人类选择背负地球家园一同迁徙,用“愚公移山”式的故事与艺术的手段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其中推崇集体、讲求合作、重视家庭,对故土和家国的热爱等精神内核和价值观,既具民族性,又胸怀世界。文化内核是科幻文化的基石。一如原著作者刘慈欣在20年前创作同名小说时的表态——“我们不是在流浪,而是依然和我们的古老文化在一起。”
(摘自《人民日报》2019年2月21日)
材料三:“中国电影科幻元年,不是一部电影就能开启的,未来还需要有更多科幻片面世,取得观众认同,中国科幻电影这个类型才算是真的立稳脚跟。”《流浪地球》制片人龚格尔说。
中宣部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副主任陆红实指出:“《流浪地球》是中国电影产业转型升级的标志之作。书写方式、制作方式都做了颠覆性、创新性的表达,体现了大格局、大思维、大手笔、大主题,标志着国产电影在创作上达到一个新高度。”
《流浪地球》观摩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不盲目使用“流量明星”,而是将资金投入到场景、道具、特效等制作层面,这是《流浪地球》为电影产业提供的成功启示。
(摘自《光明日报》2019年2月17日)
材料四:近年来中国科幻片的投资有所增加,但投入和票房相差悬殊。2009年《机器侠》投资1亿元,票房5000万元,位列国内票房第32位,同年国内票房总冠军则被美国科幻片《2012》占据,获得4.66亿元票房;2010年中国的合拍片《未来警察》投资1.5亿元,票房也只有5899.5万元。
而美国科幻片的投资制作,当年以35亿美元席卷全球票房的《阿凡达》,实际耗资3亿美元,但是卡梅隆早在1995年就写好了长达8页的剧本,他用了14年构思准备,拍摄又花了4年时间,可谓十年磨一剑。另据统计,好莱坞每年花在剧本开发上的费用高达9亿美元,这样的剧本开发费用对于中国来说简直不敢想象。
(摘自《艺术百家》2018年第1期)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的获奖在中国掀起了科幻小说热,最突出的证明是《三体》位列亚马逊图书销售排行榜的第一名。 |
B.电影《流浪地球》获得观众的认同与共鸣,说明科幻创作须以古老文化为基石。离开了古老文化,科幻电影就失去了文化之根。 |
C.电影《流浪地球》体现了大格局、大思维、大手笔、大主题,其数字特效除由中国本土团队完成外,还借助了国外相关团队。 |
D.电影《流浪地球》的热播并不能标志“中国电影科幻元年”的到来,龚格尔持此观点,认为还需要更多获得观众认可的科幻片。 |
A.根据中国科协调查结果,2018年相较于2005年,中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提升了近8个百分点,而且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各方面差距在不断缩小。 |
B.今年“春节档”电影“叫好又叫座”,比今年春节联欢晚会、今年元旦“贺岁档”电影更能彰显文化的本土性,得到了更多观众的情感认同与审美共鸣。 |
C.材料一和材料三均认为,电影《流浪地球》之所以令观众大呼过瘾,主要是因为电影有着新奇的背景设定、感人的故事情节、逼真的场景和数字特效。 |
D.材料四的系列数据显示,2018年之前,中国科幻片投入与票房收益之比相差悬殊:无论是剧本开发,还是票房收入都难以和好莱坞科幻片一较高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