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
;B表示
。
(2)图中箭头①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输入
;箭头②表示人类通过新陈代谢和
活动,以
的形式向环境输出。
(3)图中箭头③表示
,箭头④表示
。
(4)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容纳和清除能力,叫做
。
(5)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
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
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0-08-20 11:05: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战国时期盂轲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其体现的思想是( )
A.人定胜天
B.天人相关论
C.可持续发展
D.地理环境决定论
同类题2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提出后,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兴趣,他们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巴伯在其《经济、自然资源不足和发展》一书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护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该定义偏重可持续发展的( )
A.生态属性
B.社会属性
C.经济属性
D.环境属性
【小题2】下列属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范畴的是( )
A.增加绿地面积
B.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C.发展教育,减少并消除文盲
D.预防和治理污染
同类题3
随着人口增长,自然资源将迅速耗竭,环境污染将不断加剧,三者的关系曲线被称为“梅托斯模型”。读下面“梅托斯模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代表的是:(3分)
①
;②
;③
。
(2)根据这一观点,人类社会发展到“S”时,将通过
来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1分)
(3)为避免图示恶果的产生,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3分)
同类题4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农村发展沼气燃料和小水电
B.控制人口数量,提高资源利用率
C.大力开垦红壤地区的荒山荒坡
D.在田头沟边、房前屋后植树造林
同类题5
下图中图甲为华北某地区示意图,图乙为图甲中丙村建立的生态农业结构示意图,表格为该地区1980年和2000年有关统计资料,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表格分析本地区生态环境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2)简述丙村建立的生态农业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