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分析下图人地关系的三种不同观点,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有关观点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观点一也就是自然环境决定论
B.观点一产生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时代
C.观点一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D.观点一认为人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
【小题2】下列有关观点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观点二产生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现代
B.观点二以通过农业生产破坏自然环境为其主要影响
C.观点二以通过工业活动造成环境污染为其主要影响
D.观点二的后果是造成人地关系的全面不协调
【小题3】下列做法或说法不符合观点三思想的是
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B.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D.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6-08-25 09:31: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随着社会的发展,资源消耗量不断加大,可利用的资源种类越来越少。( )
同类题2
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有以下四个阶段,正确的是( )
①谋求人地协调 ②改造自然 ③崇拜自然 ④征服自然
A.③②④①
B.③④②①
C.③①②④
D.①④②③
同类题3
2016年9月1日,太湖结束了长达7个月的封湖禁渔期,迎来了秋汛开捕的第一天。读太湖流域及附近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太湖定期禁渔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
【小题2】太湖定期禁渔,可以
A.控制污水入湖,改善湖水质量
B.保证渔业资源不至于过快枯竭
C.调节太湖的流量,从而减少旱涝灾害
D.让农民有充足的时间从事种植业生产
同类题4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生产、生活、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亦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我国政府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它阐明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具体方案。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下列说法或做法中可以证实的是( )
①“竭泽而渔……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而明年无兽”
②历代各朝均大兴土木建宫殿等大型建筑
③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④封山育林,以定期开禁保护生育期的鸟、兽、鱼、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小题2】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我国首次引入了国外野生动物通道的理念,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设计了3种基本类型的野生动物通道。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综合性原则
同类题5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是一个有机整体。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南方丘陵区和黄土高原区都是我国开发较早的区域,据此判断两地人地矛盾尖锐的共同原因是
①人口增长过快,人类生产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发展,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②全球变暖,气候异常,自然灾害频繁
③工业化进程中出现严重的工业污染
④过度攫取资源,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所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小题2】造成黄淮海平原和南方低山丘陵区两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是
①土壤 ②地形 ③水文 ④气候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小题3】黄土高原地区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该实例体现了
A.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一致
B.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C.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
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区域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