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近年来浙江农村出现了“互联网+”新的运营模式,多地农村涌现特色农产品基地,形成上游农产品生产—中游农产品加工—下游农产品销售和旅游等全产业链集聚。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农村出现特色农产品基地兴起,最主要条件是( )
A.农业政策的调整B.现代化的交通和通信技术
C.农民素质的提高D.农村生活水平的改善
【小题2】新的运营模式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对接,有利于(   )
①打通农产品直供渠道,升级农村流通体系②提升农副产品品牌,增加农民收入③及时满足城市居民消费,减少中间环节④增加了物流成本,产品价格过高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小题3】全产业链聚集有利于农村(   )
A.提高人口迁出率B.加快城镇化进程
C.提高老龄化人口比重D.提高城乡差异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7-08-22 11:03: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制种是由种子公司委托农户生产已经培育成功的作物品种,是把科学家的育种成果推广到普通农民手中的过程和环节。种子价格远高于其大田农作物产品价格。
早在20世纪70年代,因为光热和土地资源优势,河西走廊曾为全国重点建设的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但由于区域条件限制,渐渐从国家商品粮基地的名录中淡出。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玉米制种实践并获得成功。从2012年起,全国70%玉米种子由河西走廊提供,并且成为全国最大的蔬菜、瓜类、花卉等对外制种产业基地,其种子出口量占全国的75%。河西走廊耕地较多且集中,土质肥沃,种子生产无“旱涝之忧”。不仅如此,河西走廊闲置的戈壁滩是种子的天然晾晒场,每年9月底到10月初集中晾晒的期间,种子在自然条件下可以完全脱水干燥;据测定,贮藏3年的种子,发芽率仍为94%,仅降低了3个百分点。中国种业54家骨干企业中已有41家在此建立了生产基地或加工中心,全球前5家种业公司中有4家落户。河西走廊赢得了“种子繁育黄金走廊”的响亮名号。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河西走廊制种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1)说出图中河西走廊河流的主要补给方式,说明河西走廊种子生产无“旱涝之忧”的原因。
(2)说明河西走廊制种农作物生长条件优越的气候原因。
(3)说明河西走廊利于种子脱水干燥的有利条件。
(4)河西走廊制种基地距消费市场较远却并未影响该区域商品种子销售,请解释原因。
(5)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
问题①:河西走廊被称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请说明河西走廊获得此美誉的理由。
问题②:为河西走廊制种业进一步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