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 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下图为贵州乌蒙山区各海拔地带2000、2008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状况,2000年—2008年,该地区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的地带是( )
A.2500米以上地带
B.1900—2500米地带
C.1300—1900米地带
D.1300米以下地带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05-17 09:06: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人定胜天”反映了“人类中心论”的观点。( )
同类题2
地理环境决定论,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
同类题3
关注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追求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是新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读图6-10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生态环境极危急区与该地区人口的分布有何关系?试说明其原因。
(2)图乙中①地和②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简要分析造成两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同类题4
关于农业文明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农业文明阶段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最小
B.在农业文明阶段,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C.土地数量和质量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D.人类通过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使土地质量不断提高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一段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06年3月30日《人民日报》报道了甘肃两当县、内蒙古巴音舒嘎查村、北京门头沟区在生态修复方面取得的不斐成绩,由此将“生态修复”概念引入公众视野。曾几何时,由于不了解、不尊重自然规律,诸如开山造田、围湖造田、在水源极缺的沙漠中植树造林等种种做法被视为“征服自然”的“雄伟壮举”。然而,实践证明,不顾科学规律的做法不仅事倍功半,还留下了诸多恶果,一些地方生态环境不堪重负,急剧恶化,有的甚至到了惊人的地步。因此,在很大程度上,生态修复是针对人为破坏而言,是人类进一步认识自然、检讨自我的事后弥补行为。近年来,不少地方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耕还湖等措施,就是基于顺应自然规律,立足于生态的自然修复,以化解生态危机。更为重要的是,在生态修复的实践活动中,人们增强了对生态环境的自觉保护意识。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利用必须遵循一个前提,即顺应自然规律,科学且适度。生态修复,给大自然提供一个“疗伤”的机会,是一个关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系统工程。
(1)上述案例体现了哪种人地关系思想?
(2)你对人地关系有何认识?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可持续发展